1、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什么时候执行?
据报道,赶copy在春节到来前,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终于落地,为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2月13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简称《通知》),从2018年2月12日起实施,并设置了4个月的过渡期,新的补贴政策自6月12日起执行。
《通知》在提高了补贴门槛的同时,补贴金额总体呈下降态势,但对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最高档位补贴金额有所提高。与此同时,从2018年起将新能源汽车地方购置补贴资金逐渐转为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使用和运营等环节。
业内普遍认为,此次补贴政策调整体现了去普惠性,是对技术进步的鼓励,这将加速行业洗牌,形成市场化的优胜劣汰。
2、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哪些相关政策
2015年新能源汽车国补开始发放
受今年年初“骗补核查”影响,2015年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延迟发放,导致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出现资金链紧张状态。今日(12月2日)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已经收到“国补”发放通知,除企业提出申诉的部分外,其余将于近期发放。
9月份,财政部通报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专项检查情况,其中有多家车企存在虚构销售、有车缺电、领补后闲置的情形。据媒体揭露,有些车企为了骗补,把电池重复安装在不同的车壳上,然后“卖”给子公司,找政府反复领补助。这样的“空壳车”,莫说能拉水,根本不能上路。
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11.540, -0.34, -2.86%)汽车市场蓬勃发展,但部分车企为何忙于骗补?
作为有形的手,产业政策都有相应的着力点,而之前的新能源汽车补助思路偏向鼓励销售。比如2013—2015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中,对纯电动客车的补助只看车身长度,车越长,补助越多。而且只要把车卖出去,就能拿补助。
这样的着力点有些“找偏了”,容易导致企业重销售而不重研发。对于骗补车企来说,把车“卖”出去就能赚钱,为什么还要多花钱搞研发?而那些真正投入资金搞研发的企业,即使有政府补助,也会觉得在竞争中吃了亏。
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一个全行业、系统性的核心难题,就是动力源(11.680, -0.25, -2.10%)转换的问题。这既包括“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效率与安全等技术问题,也有应用场景的问题,如铺设充电桩和换电站、充电接口统一标准等。
经验表明,光靠鼓励销售,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政策着力点可以考虑向研发端和基础设施搭建上倾斜。我们看到,2016年的纯电动客车补助政策不再只以车身长度为准,而是增加了“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纯电动续驶里程”等科技指标,这些改变才真正有助于那些研发型企业成长。
“当潮水退去,就知道谁在裸泳。”随着我国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售端的财政补助逐步退坡,那些光靠吃补助存活的企业必将被市场淘汰,技术才是立足市场的根本,真正致力创新的企业必将赢得竞争。
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有哪些
4月29日,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和科技部四部委联合下发的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出台,在未来5年,补贴额度大幅退坡。自2010年中央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以来,补贴额度逐年下降,享受补贴的车辆标准逐年提高,同时,政府对汽车企业的燃料消耗限值不断降低,显示政府希望由市场力量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具体的退坡办法是:2017-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新能源车型补贴标准都实行退坡,其中:2017-2018年补贴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贴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
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对象依然是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但对车辆的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其中,纯电动汽车的补贴门槛由之前的80公里续航里程提高到100公里,对车辆的最高时速也要求不低于100公里/每小时。http://www.okeycar.com/
3、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对行业影响有多大?
4月23日,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1、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2020年-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
2、补贴前售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才能享受2020年补贴,"换电模式"车辆不受此规定。
3、2020年4月23日至2020年7月22日为过渡期。期间符合2019年补贴要求但不符合2020年补贴要求的只能获得对应标准的0.5倍补贴,符合2020年新政的按2020年标准补贴。
锄强扶弱
很明显,此次政策不仅承担扶持产业发展的责任,也发挥着锄强扶弱的作用。
第一,1和3基本是出于扶持产业发展,为新能源完全可以和传统燃油车竞争之前提供经济支持,降低消费者的购买门槛;
第二,2的作用基本是锄强扶弱。
首先,2020年3月份,特斯拉Model 3以11927辆的上险数据远超第二名蔚来ES8的1504辆。这一销量成绩是在疫情期间,消费行为被限制和消费者经济收入受影响的前提下实现的。同时,根据上险数据的分布区域来看,上海、广东、浙江、北京和江苏等地区销量合计占比接近75%。经济发达且限购的地区是特斯拉的主要市场,而且经济发达地区的充电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备。
30万元(含)以下,这个价格基本排除了Model 3在补贴范围之内,同时"换电模式"除外,将扶助目标指向蔚来和北汽新能源,其中蔚来是最大受益者。
这里有一个关键点:换电模式是扶持自主新能源汽车的由头还是真正能够成为一种可持续化的模式?此前,国内汽车领域尝试过这一模式的运营,主导者既有主机厂也有第三方,但是至今没有成为被广泛使用的模式。这与新能源汽车的残值管理密切相关,电池成本占据了新能源汽车的绝大部分,电池的残值和损耗如何评估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二手交易和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运营。换电模式要解决的核心就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运营以及其中的价格核算。
对行业促进有限
这一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促进效果并不会那么直接。
第一,特斯拉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可能会减弱政策带来的负面作用,而且Model 3具备降价的基础;
第二,换电模式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市场推广过程中的规模经济性问题,也将减弱对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正向作用。
那么,国内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机会在哪?
第一,享受补贴政策的支持,保持现有的竞争态势,来自特斯拉的整体压力会稍微小一点;
第二,加紧探讨换电模式的执行策略和方式,减少对电池能量密度的依赖,缓解消费者里程焦虑,提高产品竞争力;
第三,加紧推动商业链条的完善,自建换电/换电供应商、动力电池的维护与处理、废旧电池的梯度利用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是什么?
“具体补贴标准为:对本省企业生产销售以及省外企业在贵州省区域内推广应用的符合有关安全性、动力性、维护保障等要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按中央财政补助标准的50%给予跟进补助。中央财政和本省财政补助总额不超过车辆销售价格的60%。除中央补助外,本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所需补助资金按属地原则..
5、新能源汽车的购量补贴与哪些技术因素有关?
该消息称,2016~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进行调整:客车类补贴将按客车装载的电量,也就是消耗1度电补贴1800元进行,客车类补贴最高可降至50%。该网站计算,按此执行纯电动客车补贴,平均降幅31.8%,其中6~8米和8~10米客车降幅分别为45.6%、49.5%。
对此消息,不少客车企业和用户表示担忧和不理解,具体问题主要聚集在几个方面:
一、补贴如果按1800元/kWh装载电量上限的政策执行,将不可避免出现多装电池以提高补贴的现象。这样既不利于新能源客车的商业化发展;也不利于新能源客车降低能耗,以更高的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客车的续航里程;更不利于电池技术的发展,因为装载越便宜的电池,成本才会越低。
二、按电池容量每千瓦时补助1800元,是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等专用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而新能源专用车行驶半径小,对安全和寿命的要求比客车低。
三、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相比,6~8米和8~10米的纯电动客车补贴明显下降不少,如此的降幅,很可能使已经发展起来的新能源客车市场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认为,“2013~201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显得较为简单粗放,尤其在6~8米的纯电动客车补贴上,形成了一定的漏洞,造成了骗补现象的出现。但是,2015年4月,由国家四部委联合发布的《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对之前的补贴政策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其最大的亮点是:按新能源客车商业化的技术趋势———单位载质量能耗和纯电续航里程为补贴标准。要想获得较高的补贴,要么将纯电客车的单位载质量能耗降下来,要么提高纯电的续航里程。该政策对新能源客车技术进步起到了一定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这位专家表示,现在网上流传的纯电动客车补贴设定1800元/kWh装载电量上限的说法有失偏颇,其仅防范了客车企业骗补的行为,但对新能源客车的技术进步,却少了一些方向性指导的内容。
专家认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在制定时应重点考虑两方面因素:
一是政府给予新能源汽车补贴是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商业化进程,从这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来看,国家的财政补贴确实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考虑到政策的严肃性和连续性,补贴的退坡不易变化幅度太大。
二是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政策具有导向性和推广性。企业往往以政策为蓝本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为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方向性的政策一定要明确,否则企业会出现摇摆,甚至出现投机现象。
专家建议,为了防止骗补行为再次发生,可以根据骗补情况的调查结果来制定系数。比如,仍以10~12米客车为标准车,将6~8米车的补贴系数由原先的0.5倍适当调低。这样既可弥补骗补的漏洞,又可提高新能源客车的技术进步。
用调低系数的方法,等于降低了补贴额度。这样即使加上国家和地方的补贴,也不会出现补贴高于整车成本的情况,“买车不运营也可以赚钱”的现象也可以就此杜绝。最重要的是,用“系数”补贴,代表了国家引导技术向新能源客车发展的趋势———轻量化、长续驶里程发展的方向,不会导致企业为了多拿补贴拼命多装质次价低的电池,这对于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6、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什么样的政策支持?
2015年新能源汽车国补开始发放,受“骗补核查”影响,2015年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延迟发放,导致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出现资金链紧张状态。
财政部通报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专项检查情况,其中有多家车企存在虚构销售、有车缺电、领补后闲置的情形。据媒体揭露,有些车企为了骗补,把电池重复安装在不同的车壳上,然后“卖”给子公司,找政府反复领补助。这样的“空壳车”,莫说能拉水,根本不能上路。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但部分车企为何忙于骗补?作为有形的手,产业政策都有相应的着力点,而之前的新能源汽车补助思路偏向鼓励销售。比如2013—2015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中,对纯电动客车的补助只看车身长度,车越长,补助越多。
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一个全行业、系统性的核心难题,就是动力源转换的问题。这既包括“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效率与安全等技术问题,也有应用场景的问题,如铺设充电桩和换电站、充电接口统一标准等。
经验表明,光靠鼓励销售,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政策着力点可以考虑向研发端和基础设施搭建上倾斜。我们看到,2016年的纯电动客车补助政策不再只以车身长度为准,而是增加了“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纯电动续驶里程”等科技指标,这些改变才真正有助于那些研发型企业成长。“当潮水退去,就知道谁在裸泳。”随着我国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售端的财政补助逐步退坡,那些光靠吃补助存活的企业必将被市场淘汰,技术才是立足市场的根本,真正致力创新的企业必将赢得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