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电动汽车无线供电

电动汽车无线供电

发布时间:2020-11-06 16:35:48

1、无线供电技术在电动汽车中最早开始在什么时候?

无线供电技术在电动汽车中最早开始,在国内第一个电动比亚迪的诞生

2、10干瓦电机与5干瓦电机的低速纯电汽车有什么区别?

汽车有高压电和低压电之分。上下电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激活/关闭高压系统。类比燃油车就是启动/关闭发动机。

低压电路跟燃油车的低压一样,是12/24V的低压电路。只需要将点火开关打到“ACC/ON/START”任一档都可以导通低压电路。当然各个档位分别激活不同的低压电路,有不同的作用。总得来说,低压电路主要给汽车的低压负载:收音机、门窗升降器、雨刮器、灯光系统提供电源。

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系统主要用于驱动电机、空调压缩机等高压部件的供电。考虑到安全和寿命问题,通过高低压隔离、预充电、绝缘监测、接触防护等手段,设定了一系列的逻辑,当高压系统的状态能够满足其设定的指标才可按照一定的顺序启动高压系统。

3、无线充电 原理

基本原理
电磁感应式
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目前最为常见的充电解决方案就采用了电磁感应,事实上,电磁感应解决方案在技术实现上并无太多神秘感,中国本土的比亚迪公司,早在2005年12月申请的非接触感应式充电器专利,就使用了电磁感应技术。
磁场共振
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或者说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振,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是目前正在研究的一种技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物理教授Marin Soljacic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该技术点亮了两米外的一盏60瓦灯泡,并将其取名为WiTricity。该实验中使用的线圈直径达到50cm,还无法实现商用化,如果要缩小线圈尺寸,接收功率自然也会下降。
无线电波式
这是发展较为成熟的技术,类似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主要有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可以捕捉到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作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此种方式只需一个安装在墙身插头的发送器,以及可以安装在任何低电压产品的“蚊型”接收器。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

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的Qi方式,但中兴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式采用感应式。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汽车充电采用此方式)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

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

4、特斯拉远程无线输电技术为什么没有用与现代供电,以后有可能吗?这种技术可以用于电动汽车远程充电吗?

特斯拉的不实用,以后的电动汽车都是远程供电,可以通过线圈也可以直接发射接收,以后的高速路边会建很多那种自动充电站

5、为什么电动汽车不使用无线供电的模式?

为了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电动汽车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大力推广,现在新能源汽车都很普遍了,在厦门这边到处都能看到电动汽车,没隔多远就是一个充电站,销量比较好的应该就是比亚迪了吧。


无线充电技术引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无线电力传输也称无线能量传输或无线电能传输,主要通过电磁感应、电磁共振、射频、微波、激光等方式实现非接触式的电力传输。根据在空间实现无线电力传输供电距离的不同,可以把无线电力传输形式分为短程、中程和远程传输三大类。

(1)短程传输。通过电磁感应电力传输(ICPT)技术来实现,一般适用于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供电。ICPT主要以磁场为媒介,利用可分离变压器耦合,通过初级和次级线圈感应产生电流,电磁场可以穿透一切非金属的物体,电能可以隔着很多非金属材料进行传输,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实现无电气连接的电能传输。电磁感应传输功率大,能达几百千瓦,但电磁感应原理的应用受制于过短的供电端和受电端距离,传输距离上限是10 cm左右。

(2)中程传输。通过电磁耦合共振电力传输(ERPT)技术或射频电力传输(RFPT)技术实现,中程传输可为手机、MP3等仪器提供无线电力传输。ERPT技术主要是利用接收天线固有频率与发射场电磁频率相一致时引起电磁共振,发生强电磁耦合的工作原理,通过非辐射磁场实现电能的高效传输。电磁共振型与电磁感应型相比,采用的磁场要弱得多,传输功率可达几千瓦,能实现更长距离的传输,传输距离可达3-4 m。RFPT主要通过功率放大器发射射频信号,通过检波、高频整流后得到直流电,供负载使用。RFPT距离较远,能达10 m,但传输功率很小,为几毫瓦至百毫瓦。

(3)远程传输。通过微波电力传输(MPT)技术或激光电力传输(LPT)技术来实现。远程传输对于太空科技领域如人造卫星、航天器之间的能量传输以及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有重要的战略意义。MPT是将电能转化为微波,让微波经自由空间传送到目标位置,再经整流,转化成直流电能,提供给负载。微波电能传输适合应用于大范围、长距离且不易受环境影响的电能传输,如空间太阳能电站等。LPT是利用激光可以携带大量的能量,用较小的发射功率实现较远距离的电能传输。激光方向性强、能量集中,不存在干扰通信卫星的风险,但障碍物会影响激光与接收装置之间的能量交换,射束能量在传输途中会部分丧失。

由于无线充电技术可以解决传统传导式充电面临的接口限制、安全问题等而逐渐发展成为电动汽车充电的主要方式。然而,静态无线充电与有线充电同样存在着充电频繁、续航里程短、电池用量大且成本高昂等问题,但是相信这些问题在不久的将来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与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