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媒称中国电动汽车竞争力全球第一?
日媒称,在纯电动汽车(EV)的国际竞争力调查中,日本从第一位宝座跌落,而中国跃居首位。这是德国日前的一项调查结果。中国正在推动纯电动汽车的普及,销量实际上在世界范围属于最多。
中国计划最快自2018年起出台要求企业销售一定比例新能源汽车的规定,但日本企业具有优势的混合动力车并未包含在新能源汽车之中。中国似乎打算以纯电动汽车政策为“武器”,颠覆日本企业在汽车产业的优势地位。
据日媒7月12日报道,德国咨询机构罗兰贝格和汽车研究机构fka共同实施的各国电动汽车(不仅是纯电动汽车,还包含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竞争力调查结果显示,在今年第一季度发布的结果中,日本排在第一位,但第二季度中国跃居第一位。第二位是美国,第三位是德国,日本则并未进入前三。
报道称,排名根据技术、产业和市场等三个因素进行判断,日本在技术和产业方面居第三位,但中国在产业方面居第一位,在市场方面也居第二位。对于这项调查,以往日本的媒体也进行过报道,但从第一位跌落的此次似乎没有进行积极报道。观察统计数据发现,面对中国,日本在规模上被逆转的局面显而易见。日本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乘用车销量自2012年以来徘徊在3万辆左右,但中国从2012年的约1.2万辆增加至2016年的约33万辆。
报道称,针对中国的这种势头,日本有意见认为日本在电池等纯电动汽车不可或缺的技术方面实力雄厚,无需担心。在电池领域,美国特斯拉与松下加深了关系,日产汽车与NEC携手合作。如果没有日本的技术和企业,全球的纯电动汽车产业可能就无法形成。尽管如此,日本想法太过乐观可能也很危险。因为有过日本企业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领域失败的前车之鉴。
2、日本中小企业为什么发力中国纯电动车市场?
据7月31日报道,瞄准纯电动汽车(EV)在中国的普及,日本的中小企业正加速扩大中国业务。在排放规定和燃效标准愈发严格的中国,以当地企业为中心,各车企纷纷推出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存在的续航距离等技术课题还比较多,想解决这些问题的需求强烈。拥有高技术实力的日本中小企业将挑战开拓中国市场。
开发赛车用零部件的日本大阪的繁原制作所2017年接到了中国10家汽车相关企业关于设计和试制纯电动汽车用变速箱的业务委托。繁原制作所从事制造对精度要求很高的赛车用零部件,其设计和加工能力被中国相关企业看好。
纯电动汽车用变速箱受到中国企业关注的契机是该公司参加的纯电动汽车比赛。变速箱是调节发动机的动力,并高效传递给车轮的部件。对靠马达驱动的纯电动汽车来说并非必需品,不过“配备的话能削减马达和电池尺寸,燃效也能改善10%以上”(繁原社长)。对存在续航距离课题的小型车和商用车也有效。
试制1台变速箱的销售额仅几百万日元左右。繁原社长打算“为相关技术申请专利,从而进行授权销售”,计划将其培养成新的收益源。该公司还在开发纯电动汽车专用的新变速机构。
日本埼玉县羽生市从事铝铸件业务的田岛轻金属2017年内将与中国当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计划2019年10月在辽宁省建设工厂。该公司擅长将熔化的金属注入砂模制造零部件的“砂模铸造”技术,打算承接纯电动汽车零部件试制品制造订单。
安装纯电动汽车用电池和马达的壳体需要实现符合车辆设计的形状、密封性及散热性,每辆车要制作200多个试制品。电池封装企业等要求实现适合多品种少量生产和精密加工的铝铸件的呼声很高。不过,据说能在中国当地提供精密“模具”的企业很少。
进驻中国市场的日本中小企业已经出现了扩大了业务的事例。田中贵金属工业正面向汽车供应电装部件开关使用的贵金属。从2016年底开始从浙江省的工厂供货部件,从2018年开始将把产量翻番。
被称为车载继电器的电装部件的开关需要具备在温度变化和振动等使用环境恶劣的车内也能长期使用的耐久性。纯电动汽车的电装部件也会增加,因此将扩大面向当地零部件企业等的供货。
2016年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24万辆,规模占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中国政府作为环保政策的一环对环保车推行优惠政策,为销量扩大提供了支撑。另外,2018年还将强制要求车企销售一定数量的纯电动车等环保车。电池和马达等相关零部件的需求也在大幅增长。
另外中国还将强化乘用车的燃效限制,预计到2020年将采取和发达国家同等程度的严格标准。受政府一系列动作的影响,纯电动车的销售今后仍会继续增长。据东京的调查公司富士经济预测,到2025年纯电动车在中国的销量将达到86.8万辆,增至2016年的3倍以上。负责向整车供应零部件的当地厂家正在崛起,但也面临着许多技术和质量上的难题。以10年为单位来使用的汽车相关零部件在性能上的要求非常严格,涉足门槛较高。
另一方面,对于日本各零部件厂商来说,许多企业都在陆续涉足中国纯电动车市场,因此不受既有交易关系的羁绊,可以自由开拓。这也是吸引力之一。
3、中国常见的电动车,为什么在日本不常见?
电动车在我国的拥有量非常大,几乎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电动车比起汽车更加的便捷灵活,很多汽车去不了的小巷,电动车却能穿梭自如。经济节能性也很好,充满电能骑行好几十公里,花费的电费也才一两块钱,所以很多进城务工的人都愿意选择电动车。但是在日本却不是这样,在日本很难见到电动车,这又是为什么呢
日本最出名的就是他们的汽车工业了,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在制造汽车之前,其实他们是从摩托车制造发展起来的,所以在日本,摩托车行业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雄厚,有我们最为熟知的雅马哈,川崎、铃木、本田这四大著名摩托车品牌,几乎垄断了整个日本摩托车行业。他们产品质量非常好,很多都是用来摩托车职业赛车,所以日本的摩托车文化盛行,大多数人对摩托车有情感,全民摩托车文化也加速了日本的摩托车产业发展。
再者就是日本的电动车技术并不怎样,电动汽车这一块领域都是比较薄弱的,但并不是说日本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弱,只是他们更喜欢钻研燃油和混动技术。那么对于电动车来说,本身制造就很少,再加之消费者群体也少,所以既没市场又没有太过钻研技术,所以就造成了电动车存在量很少。相比起电动摩托车,大家更愿意去接受新能源汽车或者混动汽车,至少替代品的技术和市场都很成熟了。
最后就是日本民众对于经济节能性的要求,虽然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但是民众从小就养成节约能源的习惯,电动车需要充电,但是骑行的距离不够,充电的费用和摩托车相比也差不太多,再者两者的销售价格差距也很小,所以性价比很低。日本民众从小都认为摩托车的安全性能很好,而电动车接受程度差,也造成日本本土存量小的原因。
4、日本的电动车为什么很少不像中国这么普及
你说的“电动车”是“电动自行车”吧?
日本也有“电动自行车”,但那绝对是和国内的“电动车”是两码事,那个是真的“自行车”,电动部分只是提供辅助动力,给上桥上坡“加把力”,前进主要还是靠踩。
究其原因,如果外部动力到一定程度,按照日本的法律,那是属于“机动车”了(中国的电动车属于“非机动车”),车体结构强度等等和自行车完全不同,关键是骑行必须要有驾照带安全头盔,从这点来说,中国的“电动车”在日本是不允许上路的,这里多说一句,在中国街头常常可以看到的“平衡车”也不允许上路。
解释下,“不允许上路”是指不允许在道路上行驶,在公司厂房,在自己家院子里随意。
如果是“电动汽车”日本也在推广和中国差不多,“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比中国做的更好。
5、大家感觉电动汽车有前途吗?还是日本的氢燃料汽车有前途?
关于新能源汽车,一直以来,业内普遍就有两种看法:纯电动车(BEV)和氢燃料池车(FCEV),这两种车很有点意思,一方的优点则是另一方的缺点,那么相对比的话,谁更有前景呢?
从目前来看,以中国为首的电动汽车发展迅猛,在全球大力倡导新能源的趋势下,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我国从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的一大机遇。我国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动汽车市场,除了国内的自主企业和初创车企纷纷加入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国外的汽车巨头在本土转型发展电动汽车的同时,也开始布局中国市场。
同时,以提倡氢能源为主的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氢能技术也已经进入了系统实施阶段,尤其是日本。根据日本新能源及产业开发机构最新制定的目标,日本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续航里程有望延长到目前的1.5倍,到2040年,日本的氢燃料电池车型的保有量有望从现在的2000辆增加到300~600万辆。此外,包括英国政府在内的很多国家也开始制定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计划,英国计划在2030年前使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达到160万辆,并在2050年之前使其市场占有率达到30%~50%。
由于氢的能量密度相当高,比汽油高出两倍还多,所以氢燃料电池车的续航里程相当给力,比如丰田的Mirai续航里程可以达到700公里,而此前丰田发布的Fine-Comfort Ride概念车,续航里程更是高达一千公里,这是纯电动车目前无法企及的。
另外,纯电动车一般快充30分钟可充满80%的电量,虽然未来还有提升空间,但是受限于物理定律,能达到什么水平还很难预料,而氢燃料电池车加氢就快多了,三五分钟就能加满,效率和传统燃油车没什么区别。
不仅如此,氢燃料电池车的氢在燃烧之后只会产生水,而且燃料电池没有回收的问题,可以说是环保车的终极形态。纯电动车依赖于充电,而这个电能的来源是有区别的,是传统的火电,还是其它形式?除此之外,纯电动车的废旧电池的回收也是个大问题。所以在环保方面,氢燃料电池车也有明显优势。
但是在生产和技术成本上,由于氢燃料电池车的技术和结构十分复杂,因此,目前生产一辆廉价的氢燃料电池车还是非常遥远的事情,而相比之下,纯电动车的造价就便宜多了,而且未来随着电池价格的走低,其生产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
从目前技术发展和实用化水平看,纯电动汽车虽然性能上不占优势,但是实用性和普及性上是领先于氢燃料电池车的,但今后谁能真正领先新能源汽车领域,还要看最终技术进步和实用化的最终比拼结果,如同手机和共享单车的普及过程类似。
6、电动车在中国很常见,在为什么日本却很少有人骑?
因为在中国一辆电动车的价格比较便宜,而且还会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但是在日本电动车的价格却不是这样。不仅价格昂贵,在骑电动车的时候还需要交纳很多保证金,这些保证的费用在当地可以买一辆小车了。除此之外,在日本很多地方也是不能随便骑电动车的。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土地面积比较少,所以在日本经常会发生一些自然灾害,也会经常发生台风。所以在环境再恶劣的环境中,人们骑电动车也不是特别安全,如果一旦遇到一些突发状况,也会在对人们造成很大损害。除此之外,虽然日本允许人们骑电动车,但是还要办一些相应的牌照。
虽然电动车比较方便,也很便宜,但是在日本想要买一辆电动车,加起来的费用也不便宜,所以还不如直接买一辆汽车。其实在刚开始的时候,在最初的时候,日本也是推行过电动车,但是因为预算太高,或者一些其它原因慢慢不再实行。那么在中国,很多人不愿意骑电动车,就是为了节省费用,还能非常便捷快速。但是由于国家不一样,日本的电动车不仅不便宜,而且价格很昂贵,也不安全,所以很多日本人表示就算买了也没有很大用处。
所以大家在去日本旅游的时候,如果很少看到有人骑电动车也不要惊讶,因为在日本骑电瓶车的费用比较高,而且安全也得不到保证。
7、日本电产计划投2000亿日元 在欧洲建电动车电机工厂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日本电产计划投资约2000亿日元(合19亿美元)在塞尔维亚新建一座电动汽车电机工厂。据悉,电产与当地政府就建厂以及配套研究中心计划的谈判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到2023年,新工厂的年产量将达到20万至30万辆。电产从2022年起还将开始在法国和波兰生产电动车电机,但塞尔维亚的新工厂将成为其在欧洲最大的生产中心之一。
此前,鉴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电产一直将资源集中在扩大中国的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生产上。该公司去年开始在浙江省大规模生产包括逆变器和齿轮在内的电机系统,来自本土汽车制造商广汽集团和吉利等的订单均有所增长。现在,随着欧洲电动车市场的迅速发展,该公司希望扩大其在欧洲的立足点,将欧洲作为第二战线。
(图片来源:电产)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表示,今年上半年,欧洲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62%至399,000辆,这使得欧洲与中国一样,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市场。
而推动电动汽车需求增长的是欧盟计划2025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根据今年和明年逐步实施的措施,在欧盟成员国运营的汽车制造商需要将乘用车的平均排放量限制在每公里95克。
当前,汽车制造商正争相提高电动汽车在产品组合中的比例,以期达到这一规定。大众和戴姆勒正扩大电动汽车产品线,特斯拉计划在明年前建成其位于德国的欧洲首家电动汽车工厂。
为了满足车企对电动车核心部件的需求,LG化学和三星SDI等主要的电池制造商已经在东欧建厂。中国的竞争对手们也没有松懈。宁德时代正投资20亿美元在德国埃尔福特建立一座新工厂,该工厂到2022年投产时,年产能将达到14 GWh。宁德时代已经与宝马和大众等签订了大量供货合同。
日本材料集团东丽株式会社(Toray Instries)将于2022年在匈牙利的一家新工厂投产,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隔膜(用于防止电池阴极和阳极之间发生短路从而导致火灾)。该工厂将使整个集团的产量提高约20%。
生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粘结剂的日本制造商Zeon也在考虑在欧洲生产,以应对电池制造商在当地采购材料的趋势。如果该计划得以实现,欧洲将是Zeon在日本以来第一个生产电池材料的基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为什么日本几乎没有电动车,而中国却随处可见
因为中国电动汽车国家有补贴。
在电池技术没有突破的情况下,发展电动汽车都是骗子。
9、日系纯电动汽车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