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中国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挑战

中国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挑战

发布时间:2020-11-09 16:43:23

1、天津新能源汽车面临怎样的困境?

天津市科委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该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85万辆,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1.4%,仅2016年,各领域新能源汽车就新增2.46万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划目标,到2020年,全市预计新能源汽车推广总量将超过17万辆。

天津市发改委有关分析认为,天津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较大缺口,尚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需要。日前,天津市发改委会等部门研究制定了《天津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到2020年,天津将建设各类充电桩超过9.2万个,力争达到15万个,可满足约16万辆车的新增充电需求。到2020年,在中心市区,环市四区和滨海新区的建成区,建设全面覆盖、密度较高的充电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平均服务半径为0.9公里的公用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在其他地区建成平均服务半径为3~5公里的公用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此外,天津市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须按照100%比例标准预留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安装条件(指电力容量预留以及电力管线预埋至停车位),并鼓励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和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企业合作,按照一定比例建设充电设施。按照规划,新建的大于20000平方米的商场、宾馆、医院、办公楼等大型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和社会公共停车场,具有充电设施的停车位应不少于总停车位的10%。

2、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发展有哪些局限性?

1、电动车的电池技术没有革命性突破、造价偏高、且当前电能的来源多为火电而不环保。是其局限性。太阳能、风、水力等环保电能是发展方向。
2、天然气汽车的资源紧张、优先保障民用、价格持续上涨、改装麻烦占车身空间且改装成本高。是其局限性。可以做为未来十多年的有效补充能源。
3、甲醇汽车的甲醇资源丰富、成本低、且可以利用现有汽油加注站来供应,但存在政策不明确、民众认识偏差,是其局限性。可以做为未来十多年的最佳补充能源。
4、乙醇渗烧替代部分汽油,存在生产原料来源紧张、成本高,仅适宜于个别地方,是其局限性。可以做为未来十多年的有效补充能源。
最后,支持电动车技术,直接利用不用转化的一次能源,是终级的能源解决方案。

3、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在了世界前列?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崛起 技术差距进一步凸显

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崛起。随着在环保、经济、便捷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新能源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自主品牌把握住难得机遇,将大力发展新能源车视为对欧美传统车企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不过,这些年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上风生水起,但车企在发展中暴露出补贴依赖症、产能初显过剩、核心技术仍旧缺失等不足。尤其是在国际传统知名车企发力新能源造车后,技术差距进一步凸显,我国新能源造车下一步该往何方发力值得深思。

新能源造车形成四大先发优势

2018年10月,汽车产销量环比均呈一定下降,同比降幅更为明显,延续了7月份以来的下降走势。但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成为行业的一大亮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6万辆和13.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8.1%和51%。累计产销方面,2018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9万辆和8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0%和75.6%。

2018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经过这些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车产业已经从培育期过渡到成长期,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近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年均复合增长率近130%。

1、我国在新能源造车上取得的成果称得上丰硕。首先是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支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培育了全球领先的市场规模。各部门先后推出40余项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涵盖研发、生产、推广等各个环节。我国新能源汽车连续三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

2、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已涵盖关键材料、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开发等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了结构完整、自主可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说,通过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补贴、对新能源公车给予运营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推动了行业显著发展,从全球范围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体系应该是最全的。

3、与此同时,配套环境持续优化,充电网络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公共场所、居民小区、单位内部、高速公路等主要场所充电桩的覆盖率大幅提升。截至今年7月,全国共建成公共充电桩27.5万个,同比增长了52%,新用户私人安装率接近80%,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已经在全国推广使用。

4、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溢出效应更为明显,吸引了资本、人才、技术加速集聚,带动了产业投资就业。2017年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投资超过7000亿元,占整个汽车产业的投资新增投资额的50%以上。

电动汽车正在迎来快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品牌汽车企业电动汽车布局基本完成,大量互联网公司造车的新势力以及合资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也步入发展快车道。随着技术日益成熟,续航里程和用户的体验也稳步提升。

今年1到7月份,广汽集团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9400辆。随着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超过410公里的传祺GE3上市,今年公司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望突破2万台。从明年开始,广汽将以每半年一款新产品的速度密集推出纯电动汽车系列产品,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品占集团整体销售总量的10%。

面对新能源汽车业迅猛势头,石油化工行业也不甘落后。中国石化将发挥现有3万座加油站的网络优势,打造油、气、电、氢自由组合的综合服务体系和智慧服务体系。而且,中国石化也将研究布局电池材料和氢能产业链的可行性。

新能源车存量不断累积 面临挑战越发突出

国新能源汽车业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依赖先发优势。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存量不断累积,同时面临国际传统知名车企觉醒后开始发力新能源造车,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越发突出。

1、行业一哄而上,加剧产能过剩的同时,骗补行为屡见不鲜。国内新能源汽车业的异军突起,与财税政策的有效支持密不可分。在补贴扶持下,不少企业哄抢市场“蛋糕”,尤其是整车和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风险在加大,一些低水平企业采取低质低价竞争方式扰乱市场,影响了我们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高端产能不足和低端产能过剩问题并存,产业出现盲目扩张、投资过热苗头。

面对巨额补贴诱惑,更有甚者铤而走险,走上了骗补的道路。2016年9月,深圳五洲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被曝光骗取新能源汽车补贴上亿元。从调查情况看,五洲龙公司产品尚未完工就提前办理机动车行驶证,从而为骗取补贴铺路。

企骗补的手段五花八门。有的先生产一批“合格”的新能源车,卖给自家成立的租赁公司,然后回收已卖车辆的电池。通过将同一块电池反复安装在新车壳上这一方式,实现了持续骗补。从对行业摸底的情况看,骗补行为绝不仅仅是少数个案。目前,已有10余家车企的骗补行为被查处公布。

2、市场机制不足,不少车企患上“政策依赖症”,自主发展意愿不强,市场对接缓慢。我们可以从销量结构看出,大多数企业和产品卡在补贴最低的那一条线上。”这就意味着,不少车企不愿过多投入,仅仅是为了拿到补贴才勉强维持。

3、中国在电动汽车发展指数整体排名中位列第一位,但这主要体现在市场规模上,而在技术层面,中国的整车制造仍定位于低技术含量领域。新能源车上的电驱动高速轴承、控制芯片等基础元器件,不少仍依赖进口。

主品牌车企在燃料电池电堆的科研上与国外比差距突出。质子交换膜、高压储氢瓶、碳纸、各类高压精密阀门等也存在一定的技术滞后。尽管动力电池领域有产能过剩风险,但仍然欠缺原创性的技术突破。

4、资源环境制约风险加剧。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激增,全球金属资源争夺日益激烈。我国金属锂、钴等主要动力电池资源缺乏,资源的稳定供应和价格稳定的挑战较大。

同时,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用电清洁化等问题也不容小觑。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锋曾公开表示,1个20克的手机电池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污染50年左右。可以想见,如果是几吨重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废弃在自然环境中,将会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

目前,大多数车企对消费者承诺电池使用寿命和质保大都在10年以内。不过,随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的火热,不久以后就将出现大量换电需求,尤其是使用频率较高的电池组,如出租车、公交车,需求产生可能将更快。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到17万吨。

三大方向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担忧与希望,集中在使用可靠性、续航能力、保养费用、智能化程度等几个方面,这些问题的核心归根结底仍旧是技术。专家对我国新能源车技术层面突破提出三大方向:

1、支持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2、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

3、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这三大方向无疑是自主品牌车企须牢牢把握的。

4、请问大家,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会存在产业体系不够完善的原因?谢谢大家回答!

你这个问题太宏观了,从产业体系纵向看,新能源汽车由汽车制造产业和汽车能源支持产业组成,这个能源支持(本人自己理解,请供参考)主要是在充电站建设这块,如果电站没有普及,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普及就会很困难,同样,没有加油站,现在的传统汽车也发展不起来。
就汽车制造产业来说,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是很关键的指标,现在不少厂商号称自己能跑300公里,有的说是500,其实实际情况,一般是160左右,好的180。这里面的决定因素是电池的蓄电量技术,锂电池的技术瓶颈一直在争议当中,不少行业内人士认为,5年我国会有较大突破,实际如何,谁都不清楚,这要看研发的速度和进步情况,因此,连中间环节的核心部件不完善,诸如此类的技术问题还很多,很多,产业不完善,当然能理解。

5、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会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未来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新能源公务用车市场将助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14 年 7
月,五部委①联合公布了《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 明确了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公务用车“新能源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要求
2014—2016 年,公务车采购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 30%,并且以后将逐年提高。
伴随着国家公务用车新能源化,将会极大地推进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面临挑战
1.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培育期,消费者认可度不高
2.政府补贴存在金融风险
3.基础设施运营、维护机制不明确,充电、换电设施建设缓慢
4.电池技术有待新突破

6、以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一个当下乃至未来都火热的专业,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才几年,未来必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的教育经费投入也非常的大,现在正是新能源汽车人才紧缺的时间,学习新能源汽车专业肯定会前景非常好。

7、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威胁?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威胁主要来自替代品的威胁、跨国厂商技术优势的威胁和寻租活动的威胁。
在替代品的威胁方面,目前我国传统汽车产业处于快速成长期,行业利润率较高,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并不迫切,除少数厂商外,国内汽车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愿也不高。
跨国汽车厂商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相对成熟,其中部分厂商已经有较为成熟的产品可以投放中国市场,国内汽车企业可能在竞争中出于不利地位,加剧跨国汽车厂商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垄断。
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国家政策和相应的优惠措施如补贴、减税等可能会引发汽车厂商的寻租活动,导致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投入无法有效的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与中国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挑战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