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排名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排名

发布时间:2020-11-11 23:03:48

1、对比特斯拉与中国新能源乘用车2019年数据

作者简介:朱玉龙,资深电动汽车三电系统和汽车电子工程师,目前从事新能源汽车电子化工作,10年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从业经验,在电池系统、充电系统和电子电气架构方面有较深的认识和实践,著有《汽车电子硬件设计》,开设《汽车电子设计》公众号。

在拿到2019年12月的新能源乘用车合格证数目以后,我们对去年整体的情况有了了解。而特斯拉的全年交付和生产数据也出来了,今天我们把整体产业的情况与特斯拉的数据进行一下对比,再把国内各主要新能源车企单独和特斯拉比比看。

12月的合格证数据

12月新能源乘用车合格证为12.1万辆,同比下降29.2%。从补贴退坡以后,7月-11月同比增速分别为-18%、-23%、-27%、-41%、-43%,这一路就是退着在走。全年累计105.0万辆,同比累计下滑0.5%。如下图所示,上半年抢在补贴截止的节点早早的把车都生产出来,下半年根据需求情况来调整计划,所以新能源乘用车整体的情况就基本是和去年持平。

图1 2019年月度合格证情况

如果拿特斯拉的全年产量和Q4的产量与中国整个新能源产业来比的话,如下图所示,在Q4特斯拉大概是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36%、全年相比是34%多一些。

图2 特斯拉的2019年产量和中国各家产量规模对比

特别是从下半年开始,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由于缺乏增长动力,整体产量也随着各家市场的乏力进入一个分散化的状态,如下图所示,下半年5个月(7月-11月)的合格证数据,我们拿来分析的话,这个规模随着特斯拉Model 3的热销,2019年头部乘用车企业没跟上特斯拉的势头。

图3 2019年下半年的合格证车企占比

从具体的车型来看,2019年的特点就是除了EU5和Aion S两款比530Le多以外,整体新能源汽车暂时没有爆款车型可以拉动销售,这是2019年最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说,虽然我们看到的E100、eQ1在数据上能够把产业规模的数字拉得好看些,但是并没有增加我们竞争的筹码。

图4 下半年合格证的车型排行(不含12月)

在近日特斯拉把Model 3的起步价格往下降,含补贴进入30万区间里面的时候,我们发现2020年在12-15万的车型中,对B端影响并不大,但是对定价在20-25万的车型来说突破的压力就很大了,这也会影响到之前的PHEV车型的定价。

图5 2019年新能源车轴距和定价图

其实从续航里程和三电的基本属性来看,虽然我们能提供与国产版本Model 3有着相当基本特性的产品,但是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整个难度是完全不同的。哪怕我们把一模一样的动力总成装到国产品牌的车内,定价20万,也要受到很大的质疑。这是2020年各家车企现实的困难,假定2020年维持稳定,各家企业保持产品有一定的改进,也会有相当数量的客户进一步流失。

从终端数据来看,2019年的前11个月里面,纯电动乘用车上险数约为56.3万辆。其中,私人用户、非营运的单位用户、营运车用户的上险数分别约为25.9万辆、10.6万辆和19.7万辆,私人用户在终端市场其实只有一半不到。这次特斯拉的调价主要还是把非常重要的私人客户给拉走了很大一部分。

图6 2019下半年纯电车型续航里程比例

小结:

2019年过去了,12月的新能源乘用车数据还算给力,给全年带来一个持平的结果。我们可能需要等更全面的数据出来后,再看看接下来的形势会怎样。而要把量做大,目前在市场分散而且那么多车企都对销量指望的情况下,加上特斯拉也在家门口抢了一部分优质客户,可能还是要通过不同的渠道在海外市场建立销量。

文|朱玉龙

图|朱玉龙 网络及相关截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2019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炉,特斯拉制霸,中国车企表现强势

2019年对于中国新能源车市来讲,最终成绩单并不好看。受国内车市寒冬影响,首次出现了下跌。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共计120.6万辆,同比下滑4.0%。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97.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23.2万辆,同比下降14.5%;燃料电池汽车销量2737辆,同比增长79.2%。

但放眼全球市场,新能源汽车板块的整体趋势还是不错的。据EV Sales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销售新能源汽车约221万辆,同比增长10%。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比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的74%;插电式混合动力占比26%,市场份额从2.1%提升至2.5%。

从车企看,排名前五的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均突破10万辆,特斯拉依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霸,以超过36万辆的销量稳居榜首。值得注意的是,紧随特斯拉之后的是三家中国车企,它们分别是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上汽集团。除此之外,吉利也超过了现代和丰田,排在第八名的位置。由此可见,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国。

而从车型方面看,特斯拉翻盘之作Model 3销量一举突破30万辆大关,以绝对优势霸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仅有的另一款年销量突破10万辆的新能源车型——北汽EU系列。除了北汽EU系列,同样来自中国车企的比亚迪元EV/S2 EV、宝骏E系列也进入了TOP10行列,分别排在第四名和第五名的位置。

还有比较值得关注的是宝马和现代。

宝马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力有目共睹,不过其主要重心几乎都放在插电混动车型上。宝马2019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接近13万辆,可以说是紧咬上汽集团,同时宝马5系新能源以及宝马i3也双双进入新能源热销车型TOP10行列,分别排在第六名和第十名的位置。

而现代则是2019年新能源汽车领域不容忽视的黑马,不但销量突破7万辆紧跟在吉利后面,还有销量突破4万辆的现代KONA新能源这样的热销爆款存在。

小结

纵观2019年全球新能源车市,大盘增长10%、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份额上升、特斯拉销量市值双飙升,充分说明了未来新能汽车领域的几个趋势。

首先是新能源汽车未来整体走向还是健康向上的,超过200万辆的销量体量还能有一成的增长量,充分说明其发展潜力。其次是作为过渡产品的插电混动车型还将持续存在很长时间,未来各国禁售燃油车后的主要替代品将会是它们。最后,纯电动汽车板块未来几年内还是很难有车企能超越特斯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中国排名前五的新能源汽车的品牌?

答:比亚迪,.北汽新能源,江淮,吉利新能源,奇瑞新能源。等五大品牌。这是中国做的最好的五大品牌。

4、中国的新能源汽车 销量的数据是多少

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6.36万辆,同比增长3倍;
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6.36万辆,同比增长3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14.79万辆,同比增长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2.46万辆,同比增长79%。2009年到2015年中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49.7万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占比超过30%。而2015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2.304万台,累计销售40万辆左右。无论是单年量还是累计量,中国均排名全球第一。
从全球范围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化期,各国均制定了严厉的标准法规倒逼产业升级转型。在中国,史上最严的四阶段油耗法规已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欧洲、美国、日本分别以每年4.4%、4.5%、3.9%加严油耗法规,倒逼汽车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但是光有大棒是不够的,中、美、欧、日韩分别都制定了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推进的政策体系。中国2015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位居第一,归根结底最大的驱动力在于政策体系,本文就和大家一起梳理一下世界汽车强国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鉴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涉及到能源安全和产业安全,各国都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各自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思路,可分为总体战略、供给端产品技术支持、需求端激励、产业配套保障四个层面。

5、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在了世界前列?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崛起 技术差距进一步凸显

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崛起。随着在环保、经济、便捷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新能源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自主品牌把握住难得机遇,将大力发展新能源车视为对欧美传统车企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不过,这些年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上风生水起,但车企在发展中暴露出补贴依赖症、产能初显过剩、核心技术仍旧缺失等不足。尤其是在国际传统知名车企发力新能源造车后,技术差距进一步凸显,我国新能源造车下一步该往何方发力值得深思。

新能源造车形成四大先发优势

2018年10月,汽车产销量环比均呈一定下降,同比降幅更为明显,延续了7月份以来的下降走势。但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成为行业的一大亮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6万辆和13.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8.1%和51%。累计产销方面,2018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9万辆和8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0%和75.6%。

2018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经过这些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车产业已经从培育期过渡到成长期,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近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年均复合增长率近130%。

1、我国在新能源造车上取得的成果称得上丰硕。首先是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支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培育了全球领先的市场规模。各部门先后推出40余项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涵盖研发、生产、推广等各个环节。我国新能源汽车连续三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

2、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已涵盖关键材料、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开发等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了结构完整、自主可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说,通过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补贴、对新能源公车给予运营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推动了行业显著发展,从全球范围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体系应该是最全的。

3、与此同时,配套环境持续优化,充电网络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公共场所、居民小区、单位内部、高速公路等主要场所充电桩的覆盖率大幅提升。截至今年7月,全国共建成公共充电桩27.5万个,同比增长了52%,新用户私人安装率接近80%,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已经在全国推广使用。

4、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溢出效应更为明显,吸引了资本、人才、技术加速集聚,带动了产业投资就业。2017年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投资超过7000亿元,占整个汽车产业的投资新增投资额的50%以上。

电动汽车正在迎来快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品牌汽车企业电动汽车布局基本完成,大量互联网公司造车的新势力以及合资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也步入发展快车道。随着技术日益成熟,续航里程和用户的体验也稳步提升。

今年1到7月份,广汽集团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9400辆。随着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超过410公里的传祺GE3上市,今年公司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望突破2万台。从明年开始,广汽将以每半年一款新产品的速度密集推出纯电动汽车系列产品,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品占集团整体销售总量的10%。

面对新能源汽车业迅猛势头,石油化工行业也不甘落后。中国石化将发挥现有3万座加油站的网络优势,打造油、气、电、氢自由组合的综合服务体系和智慧服务体系。而且,中国石化也将研究布局电池材料和氢能产业链的可行性。

新能源车存量不断累积 面临挑战越发突出

国新能源汽车业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依赖先发优势。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存量不断累积,同时面临国际传统知名车企觉醒后开始发力新能源造车,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越发突出。

1、行业一哄而上,加剧产能过剩的同时,骗补行为屡见不鲜。国内新能源汽车业的异军突起,与财税政策的有效支持密不可分。在补贴扶持下,不少企业哄抢市场“蛋糕”,尤其是整车和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风险在加大,一些低水平企业采取低质低价竞争方式扰乱市场,影响了我们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高端产能不足和低端产能过剩问题并存,产业出现盲目扩张、投资过热苗头。

面对巨额补贴诱惑,更有甚者铤而走险,走上了骗补的道路。2016年9月,深圳五洲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被曝光骗取新能源汽车补贴上亿元。从调查情况看,五洲龙公司产品尚未完工就提前办理机动车行驶证,从而为骗取补贴铺路。

企骗补的手段五花八门。有的先生产一批“合格”的新能源车,卖给自家成立的租赁公司,然后回收已卖车辆的电池。通过将同一块电池反复安装在新车壳上这一方式,实现了持续骗补。从对行业摸底的情况看,骗补行为绝不仅仅是少数个案。目前,已有10余家车企的骗补行为被查处公布。

2、市场机制不足,不少车企患上“政策依赖症”,自主发展意愿不强,市场对接缓慢。我们可以从销量结构看出,大多数企业和产品卡在补贴最低的那一条线上。”这就意味着,不少车企不愿过多投入,仅仅是为了拿到补贴才勉强维持。

3、中国在电动汽车发展指数整体排名中位列第一位,但这主要体现在市场规模上,而在技术层面,中国的整车制造仍定位于低技术含量领域。新能源车上的电驱动高速轴承、控制芯片等基础元器件,不少仍依赖进口。

主品牌车企在燃料电池电堆的科研上与国外比差距突出。质子交换膜、高压储氢瓶、碳纸、各类高压精密阀门等也存在一定的技术滞后。尽管动力电池领域有产能过剩风险,但仍然欠缺原创性的技术突破。

4、资源环境制约风险加剧。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激增,全球金属资源争夺日益激烈。我国金属锂、钴等主要动力电池资源缺乏,资源的稳定供应和价格稳定的挑战较大。

同时,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用电清洁化等问题也不容小觑。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锋曾公开表示,1个20克的手机电池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污染50年左右。可以想见,如果是几吨重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废弃在自然环境中,将会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

目前,大多数车企对消费者承诺电池使用寿命和质保大都在10年以内。不过,随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的火热,不久以后就将出现大量换电需求,尤其是使用频率较高的电池组,如出租车、公交车,需求产生可能将更快。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到17万吨。

三大方向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担忧与希望,集中在使用可靠性、续航能力、保养费用、智能化程度等几个方面,这些问题的核心归根结底仍旧是技术。专家对我国新能源车技术层面突破提出三大方向:

1、支持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2、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

3、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这三大方向无疑是自主品牌车企须牢牢把握的。

6、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五的车企分别是?

根据网上公布的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我们汇总了排名前五的新能源车企销量情况。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五的车企分别是特斯拉,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上汽集团和宝马,各个车企的累计销量情况如下所示:

销量最好的厂商依然是特斯拉,当然旗下最畅销的车型特斯拉Model 3肯定功不可没,全年累计销售300075,占比高达81.6%。特斯拉在12月份共售出了63148辆,全年共售出了367820辆。虽然最近一段时间,比亚迪销量并不理想,但2019年全年来看,由于布局插电混动和纯电动量大领域,且车型布局多,2019年全年累计销量达到了229506辆,是全球销量第二好的电动汽车厂商。

排在第三和第四的则是两家中国车企,北汽新能源在2019年共售出了160251辆电动汽车,位列第三。北汽新能源能有如此好的销量表现还是要得益于旗下最畅销的车型北汽EU系列,全年累计销量111047辆,占比69.3%。上汽集团则以137666辆总销量位列第四。第五名属于宝马,宝马在2019年共售出了128883辆电动汽车,成为了2019年电动汽车销量最好的欧洲豪华车企,旗下最畅销的新能源车型当属宝马5系的插电混动版本,全年累计销量51083台,占比39.6%。

小结

2019年全年新能源车企排名中,国内还是有三家入围了前五。但如果从销售质量来看的话,距离第一名的特斯拉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毕竟特斯拉旗下销售的车型价格都还是偏高的。等国产特斯拉Model 3一旦开始大批量交付,相信后续的销量肯定还会再上一个台阶。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行业资讯,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2017年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总销量即排名

我只知道北汽新能源的2017年的总销量和排名的,因为它是全国第一,世界第二。我想这两个数字就很能证明了。它在2017年的总销量是103199辆,成为国内首家年产销超过十万辆的纯电动车企业。

8、全球新能源乘用车1月销量榜单;特斯拉Model 3实现12连冠

根据EVsales数据,2020年1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继续呈同比下跌态势。

尽管欧洲市场一片繁荣,实现惊人的三位数同比增长,但绝对量上根本无法抵消中国作为最大市场的50%同比降幅。整体数据来看,全球1月共计交付新能源汽车超过15万辆,同比下降7%。

从不同动力类型来看,纯电动乘用车同比下降23%,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取得了令人欣慰的的37%的同比正增长,这也是继2018年11月以来的单月最大涨幅。正因如此,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份额从全年的26%提升至1月的31%。

与传统燃油车关系来看,1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为2%。

畅销车型来看,受春节假期影响,中国市场表现相对惨淡,Top 10车型中无一中国品牌车型出现。北汽新能源EU系列、比亚迪元EV、上汽宝骏E系列等9款2019年热门车型甚至跌出Top 20 榜单。

但与此同时,我们在Top 20榜单中还惊喜看到两款中国品牌车型新面孔,一款为积极出口欧洲市场的上汽名爵EZS,1月排名第15位,另一款为一汽奔腾B30 EV,排名第18名。

这两款车型之外,上汽荣威Ei5 EV和广汽Aion S继续作为畅销车型守住Top 20位置,具体名次分别为第11和第13名。

中国品牌之外,我们看到,特斯拉Model 3依然霸屏存在。自2019年2月以来,连续12次摘得冠军车型头衔,也是1月唯一销量超过1万辆的新能源车型。

作为兄弟车型,特斯拉Model X和Model S却远没有那么如此耀眼。1月销量榜单来看,这两款车型已经双双跌出前20,同比降幅来看,Model X跌落19%,Model S甚至跌了32%。靠一款Model 3打天下的特斯拉目前十分需要新车型的补充。

除了中国市场和特斯拉,1月全球市场还有以下可圈可点:

1、雷诺Zoe取得上市以来最高单月销量纪录,与Model 3仅相差百余辆,这也是12个月以来亚军车型与Model 3差距最小的一次;

2、标致208 EV和标致3008PHEV在其第一个完整销售月即登上排行榜第7位和第16位;

3、雪佛兰Bolt在美国市场表现优异,时隔一年之后重返Top 10;

4、Top 10中有三款车型来自大众集团,分别为:帕萨特PHEV(第5)、e-高尔夫(第8)和奥迪e-tron(第10)。

从车企1月销售总量来看,宝马集团凭借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售,实现了128%的同比增长,当月销售接近1.3万辆,特斯拉以197辆的差距屈居第二。

除宝马之外,雷诺和大众也取得了三位数的同比增长,排名领先。标致1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甚至超过前两年总和,排名第5位。

如上文提及,受春节假期影响,中国品牌出现较大回落,车企方面,比亚迪和上汽仅排名第6和第7位。北汽、吉利跌出前十,仅排在第19和第20位。相对而言,广汽表现出色,凭借Aion S不错的销量,位居第13位。

去年1月的销冠日产今年跌出前十,仅排名第12位。

总体来看,德国品牌车企是1月最大赢家,总计销量超过2.1万辆。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明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最高的地方在哪里?

2019年整体乘用车市场并不景气,虽然全年累计销量突破了两千万,达到了2097.7万辆,但同比还是出现了-3%的负增长。几乎举国上下都在推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小编其实一直有一个疑问,目前全国不同省直辖市的乘用车销量当中,新能源车型和燃油车的销量占比情况都怎么样的呢?销量排名前十的省直辖市当中,又是哪个地方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最高呢?下面,小编就基于终端交强险数据,给大家做一个分析。

下图是2019年31个省直辖市乘用车销量排名,从图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广东省可谓是一枝独秀,全年累计销量达到了244万,大幅领先排名第二的江苏省,后者全年销量为160万。排名后八位的省直辖市分别是山东,浙江,河南,河北,四川,海南,湖北,安徽。那么销量排名前十的省直辖市中,又是哪个省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是最高的呢?

下图,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广东省不仅整体乘用车销量是最高的,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占比也是最高的,全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了27.9万,占比高达11%。排名第二的则是浙江省,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11.7万,占比8%。排名第三的则是湖北省,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4.27万,占比6%。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新能源车型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混动和油电混动车型。

大家可能比较好奇,这三个省份,最畅销的新能源车型都有那几款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做一个盘点。下图,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广东,浙江和湖北最畅销的三款新能源车型。广东省是比亚迪e5,北汽EU5和雷凌油电混动;浙江省则是卡罗拉油电混动,北汽EU5和荣威ei6;湖北省则是东风风神A60,卡罗拉油电混动和吉利帝豪EV。

小结

广东省不仅仅是乘用车销量大省,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以及占比也是全国最高的,足以见得广东人民相对全国其他地方而言,整体收入水平以及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普遍都是高于全国其他省直辖市的。同时,浙江和湖北人民对于新能源车型相对也是比较青睐的。同时,从这个三个省份最畅销的车型可以看出,大家对于油电混动车型还是比较认可的,雷凌和卡罗拉的两款油电混动车型均入围当地销量TOP3,同时,地产车在当地也是油市场的,如广东的比亚迪,湖北的东风风神等,吉利新能源旗下的车型居然没有入围浙江新能源销量TOP3是有点让人意外的。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行业资讯,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排名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