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主投诉什么问题
近几年来,新能源汽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受人瞩目,而一个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更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2015年,凭借61722辆的销量成绩成功登顶全球销量排行榜首位,说到这里也许大家都已经知道这个新能源汽车品牌了,那就是...
2、新能源汽车购买后什么手续都没给要找哪个部门反映?
1、消费者投诉热线12315
2、当地市场热线
3、市场监督管理局
4、税务部门
当然可能还有其它的,反映给不同部门你的策略要不同
3、我北汽新能源汽车半年不能上牌怎样投诉?
你先看看为什么不能上牌,购买的时候怎么不问清楚,这样才能知道找哪个部门去解决问题。要沟通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投诉。
4、新能源汽车企业违法骗补怎么投诉
可以向企业注册所在地新能源汽车推广牵头部门投诉举报。
《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二、落实推广应用主体责任
(三)国家有关部门将加强推广应用监督检查。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建立国家新能源汽车监管平台,并通过该平台对新能源车辆(私人购买乘用车可视情况适当放宽)推广应用等情况进行日常监管。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新能源汽车推广核查制度,定期不定期组织第三方机构或省级有关部门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信息核查、抽查。
三、建立惩罚机制
(一)对违规谋补和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补的企业,追回违反规定谋取、骗取的有关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对相关企业和人员予以罚款等处罚,涉嫌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查处。同时,依情节严重程度,采取暂停或取消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取消补贴资金申请资格等处理处罚措施。对不配合推广信息核查,以及相关部门核查抽查认定虚假销售、产品配置和技术状态与《公告》《目录》不一致、上传数据与实际不符、车辆获得补贴后闲置等行为,将视情节严重程度,采取扣减补贴资金、取消补贴资金申请资格、暂停或取消车辆生产企业或产品《公告》等处罚措施。对在应用中存在安全隐患、发生安全事故的产品,视事故性质、严重程度等采取停止生产、责令立即改正、暂停补贴资金申请资格等处理处罚措施。
5、新能源汽车骗人入钱,然后不还,要找哪个部门投诉
最普遍的介绍:欠钱问题
特点是什么:不还
举例说明应用场景:民法
其它含义:法院起诉
举例说明应用场景:要回被骗欠款。有证据被骗,公安报案。
6、为什么在接到的汽车投诉里面,发动机的投诉最多?
每年的315都是全国老百姓关注的重点,作为一个重要的声讨平台,每当到临近的日子很多行业的不合规企业都会寝食难安。就汽车行业来说,在18年经历了10年以来的最低迷汽车行情,市场销售整体下滑、混动以及新能源汽车转型节点等综合因素,制约着车企的发展。并且有一些汽车品牌在关键时刻还遭遇质量门以及售后服务与销量严重脱节的情况发生,遭到车主大规模投诉,这些车企真的是忧心忡忡。

根据权威汽车信息平台的统计,18年因产品缺陷以及服务问题造成的投诉共75635起,覆盖汽车品牌数近200家,车型超千余款,随着近几年汽车普及率的直线上升,伴随的汽车质量问题也在逐渐浮现出来,相比17年投诉数量增幅达50%也进一步表明消费者进入新的“维权潮”,并且有3个重要特点。下面我们重点盘点一下热点问题以及重点的点名车型。

在114794个总故障数中,发动机问题以36229个投诉排名第一,占总数的32%,车上的小部件投诉以34584起排名第二,变速箱问题排名第三。而最大的投诉热点是机油增多问题,相比去年多了近千倍。而因此而导致的发动机问题就涵盖了日系车、法系车和韩系车,并且占比最大。

汽车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大额消耗品,汽车企业应该珍惜消费者对品牌的热爱,不要再成本和质量上做手脚,要把产品力和售后质量提上来,让消费者在315少一点诉苦,车企也不用提心吊胆,给汽车市场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
7、新能源汽车骗人入钱,然后不还,要找哪个部门投诉,才能要回来
你好,找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不得就直接法院起诉,不过得有证据,保留好证据。
8、7成新能源车主购车后表示有问题,维权之路除了3.15还能怎么走?
“每一年的315都是一面照妖镜”
央视315晚会在所有人的关注下落下帷幕,众多汽车口的公关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今年315晚会的主题是“共治共享,放心消费”。这次一共曝光了8个行业性的问题,覆盖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个方面,如辣条小作坊,医疗垃圾、不卫生的卫生用品等严重危害到我们身体健康的问题,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这些灰黑产业的曝光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我们规避生活中隐藏的安全隐患。

但是,让大家意外的,是今年的315晚会,虽然曝光了十多个消费者权益问题,但是,就汽车消费方面的话题,好像根本就没有提及。
对汽车企业和汽车从业人员来说,或是庆幸。因为,一旦有问题曝光,本来惨淡的市场,估计就更加严峻了,315的杀伤力,对哪家企业,都是心惊胆寒的。

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则显得有些失望,比起有毒的辣条,汽车劣质产品对消费者的伤害,则对于关心的人来说更加切身。
虽然2018年的车市遇冷,不过全年2371万辆乘用车的销量仍然使得中国在乘用车领域有了一个不错的突破,同时需特别强调的是,在这2371万辆乘用车用车销量中,新能源汽车贡献了100.8万台,同比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总量上升了29.7%,因此2018年国内车市的寒冷并没有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热度持续上升。
而据中汽协披露的数据显示,仅2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了5.92万辆和5.29万辆,同比增长50.9%和53.6%。
然而,旺盛的新能源市场背后却藏着值得全行业深思的问题。
调查显示,近7成车主表示,在购买新能源汽车后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其中续航能力、电池可靠度、质量隐患等问题都成了消费者在使用期间遇到的问题。
电动车虚假续航里程是最大的诟病所在。在前不久,有媒体自发成立了联盟,反对汽车厂家以等速续航作为宣传标准,要求厂家以真实工况续航里程标注,拒绝误导不知情的消费者。
同时电池的早衰现象也十分严重。相关数据显示,57.1%的新能源车车主表示能感受到动力电池的明显衰减,35.7%的车主表示有衰减但不明显,只有7.1%的车主表示没有感受到动力电池的衰减。
作为电动车核心的“三电”系统也不那么让消费者省心,三电”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其工作的稳定性也直接决定了车辆的使用感受。42.8%的电动车曾出现过三电故障,只有28%的车辆未出现过问题。换句话说,三之分二的电动车都会在质保期内出现或大或小。
9、天津绿德新能源汽车投诉电话?
天津绿的新能源汽车投诉电话,你可以打114转投诉电话,也可以打消费者热线还投诉。
10、315来了!一年的车主投诉全在这了

又一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如期而至,今年受疫情的影响,整个车圈的气氛显得格外沉重,而北京车展和日内瓦车展的相继取消,让车市的春寒又料峭了几分。不过,作为一家有担当的媒体,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投诉君还是给大家准备了一份315大餐:独家大数据解析2019年车主投诉。
本次榜单是从投诉品牌、地域、车型、对象、新能源、厂家回复等方面进行解析,样本数据均来自中国汽车消费网各投诉平台,时间范围是2019年3月13日至2020年3月12日。在网站后台、邮件、QQ、微博、微信等大量投诉数据面前,投诉君整理出有效投诉共41058起,每一个案例均经过车架号、身份证、手机号等多重验证,确保投诉案例的真实可靠。


自主品牌成投诉“主力军” 德系与美系紧随其后
为提振销量,“价格战”从去年开始成为车市常态,这让以价格优势起家的自主品牌压力倍增。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自主品牌在销量下滑的情况下投诉量却与日俱增,在本次样本中占比高达38.61%,成为名副其实的投诉“主力军”。而德系和美系虽然赶不上自主品牌,但整体投诉数量也很多,可见质量问题是不分国别的,合资车也并不一定比自主车靠谱!

投诉地域差异明显 广东连续4年蝉联冠军
从地域来看,此次投诉量最多的依旧是广东省,有效投诉达到了4246宗,连续4年蝉联投诉冠军,可见这里的消费者维权意识都很强,且都选择寻求官方渠道维权。相比之下,新疆、海南、宁夏、青海、西藏这五省的投诉较少,其中西藏的有效投诉仅73宗,不知道是因为这些省份汽车保有量小,还是车主们维权意识不强,都吃了哑巴亏?

轿车投诉远高于SUV 热门车也不一定省心
随着国内SUV市场的降温,SUV的投诉量也出现了大幅度下滑,全年投诉占比仅38.31%。相比之下,轿车的投诉量却有22360宗,占比高达54.46%,其中合资车型依旧是“大头”,即便是奔驰E级、宝马3系这样的热门豪车,也因为“减震器断裂”、“发动机漏油”等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逐步演化成集体性投诉事件。

快速发展遇到瓶颈 新能源车陷“成长烦恼”
众所周知,近几年新能源的发展势头非常好,在2019年新能源销量达到了120.6万辆。然而,随着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的投诉量也在持续上升,2019年度共收到有效投诉6036宗,其中电池续航类问题最为突出,占比达到了62.35%,尤其是使用了3年以上的纯电车,许多车主都表示能明显感受到动力电池的衰减。此外频繁的召回和补贴的减少,也让新能源汽车遇到了更大的挑战!

厂商服务投诉再创新高 发动机质量依旧不容乐观
真是让人大吃一惊,今年位列8大投诉对象之首的竟是服务问题,目前投诉量已经突破了万例,相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9.51%。其中,主要投诉都集中在售后服务上(占比72.30%),像“不履行三包义务、不履行售后承诺”等都是比较常见的问题,看来在这方面厂商必须得引起重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相比去年,发动机的投诉量出现了小幅下降,但德系车发动机的异响、漏油、抖动问题还是不容忽视,毕竟这关系到行车安全!

对消费者投诉日渐重视 受理/回复/解决率稳步上升
根据中国汽车消费网的统计,相比之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重视消费者的投诉了,去年共有超过百家车企受理了我们发送的投诉,并且有71.89% 的投诉案例得到了厂家的回复,其中像长安福特、广汽本田、上汽荣威等车企的回复率更是达到了95%以上。而最让人欣慰的是,去年厂家对车主投诉的解决率也高达56.59%,可见中国汽车消费网作为专业的投诉收集平台,已经成为消费者和车企间的重要桥梁,在切实为消费者解决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结
说实话,放眼近几年的315晚会,上榜的车企是越来越少了,但我们收到的投诉却没有减少,这不禁让人疑问,真是各汽车厂家做得很好了?回到本次的投诉大数据上,笔者发现其实每一个投诉背后都是一段无尽烦恼,甚至还有危险相伴,所以我们应该学会使用自己的权利,合理合法地去维护自身的权益,对不良厂商做到“不纵容、不妥协、不放弃”,让他们不把中国市场当成提款机。
当然,车主的投诉反映的只是汽车质量的一个方面,并不可能完全与质量和可靠性划等号,但不管怎么说,在目前有效的信息和条件下,把它作为一个参考也是必要的。另外,真心期望有一天我们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能更加完善,让媒体不再成为维权的主战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