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吉利的 帝豪EV基本上操作和传统车一样 上车按电子打火,踩刹车按电子打火,等仪表盘上出现ready 然后松开电子手刹 踩电门就可以走 记住系好安全带不然会一直报警 然后默认经济模式 档位左边有个运动模式 另外记住换挡要踩住刹车 别的就没...
2、新能源汽车宝骏E100多少公里保养一次
宝骏E100首保是(提车后的)6个月或5000公里,例保是首保后(每间隔)1年或1万公里,以先到为准。跟汽油车相比保养频率更低。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款新能源汽车宝骏E200也已经上市,新车补贴后售价为4.98-5.98万元。新车定位城市通勤用途,为两座纯电动微型车, NEDC工况下续航里程是210km,等速续航里程270km。
作为宝骏新能源第二款产品,宝骏E200在宝骏E100的基础上进行了200多处升级改造,及续航、技术、NVH、个性化、智能服务等五大升级。
外观时尚 空间够用
宝骏E200采用几何形态美学设计语言,简洁大气又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车身尺寸长宽高分别为2497x1526x1616mm,轴距为1600mm,三门两座设计,内部空间还是很有保障的。内饰布局规整层次感较强,营造出舒适的视觉感受。
2018年最新NEDC工况续航里程为210KM
续航方面,宝骏E2002018年最新NEDC工况下续航里程为210KM,等速续航里程可达270KM,并且增加了智能补电功能。智能补电黑科技是指在系统检测蓄电池的电压,控制对蓄电池的充电,防止12V蓄电池馈电。在宝骏新能源app上,绑定车辆后,当蓄电池电压不足时,会提醒用户是否使用动力电池补电。
智能泊车,L4级别的无人驾驶
目前,宝骏新能源智能泊车功能可实现L4级别的无人驾驶,全程无需人工操作,车辆可自主完成召车、泊车、自主避障的功能。在障碍物检测及避让的实现上,智能泊车功能不依赖于高成本的激光雷达,采用了摄像头和超声波传感器的组合—摄像头用于车辆的定位,同时与超声波传感器共同判断障碍物。
专属车联网,日常出行更智能更便捷
通过app人车万物互联。一手掌握精智生活,含商城、服务、大数据信息展示,移动智能平台为用户提供更轻松、便捷、智能的出行生活。比如,app扫码充电、wifi流量查询、在线处理车辆信息、保险服务、网上商城下单、商城订单状态跟踪、商城秒抢、团购、众筹、自助开店、二手车交易、地图服务专属定制、充电停车地图显示、商城社区互通、终生免费WIFI等等。
四大管家服务,让您后顾无忧
(1)7 x 24小时实时在线服务;(2)VIP管家服务:代步车服务、送取车服务、上门救援、出险协助、年检代办、专业保养、上门快修;(3)提供免费上门安装充电插座服务(4)生活类服务及其他周边服务。
智能语音助手阿宝,让驾车不孤单
宝骏E200可实现语音沟通,随心点播,一句操控车载设备的人工智能语音助手。点击宝骏E200方控按键即可唤醒,可以让它回答天气情况,播音乐,控制车内空调开关,打电话、导航、新闻、百科等。
定位:家庭第二辆车,省时又省钱
宝骏E200定位为"家庭第二辆车",售价4.98-5.98万,眼光也有独之处。产品的定位和特性已真诚地为用户城市日常出行解决拥堵、停车难、油价贵等难题,走进了用户的心坎里。
数据分析显示,假如你驾驶宝骏E200出行,平均出行时间会减少32分钟,出行节约22分钟,停车减少10分钟。另外,使用成本也降低了,充电费用仅需每公里5分钱。与燃油车对比,一年可以节约1万元。而且目前许多城市里很多新能源专用停车位。比如说,截止到目前仅柳州单城已建设9208个充电插座,遍布柳州各地,方便市民充电使用。此外,宝骏E200充电很方便,220V家用三头插座即可充电。
绿色出行,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宝骏新能源车日平均行驶里程38公里,累计的行驶里程15756万公里,约地球到月球来回205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537 吨,节约燃油1260万升,相当于种植了158.4万棵树。
总之,宝骏E200其实已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城市出行需求,用于上下班、买菜、接送小孩等,车子小,好停车,小巧的"身躯",也让出行更灵活方便,更重要的是省时又省钱。
3、中方股比降为25%,江淮新能源路在何方?
11月2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江淮大众增资相关事宜已经通过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备案。据了解,江淮大众的总注册资本将增至73.56亿元。原本江淮大众50:50的股本结构正式被打破,大众中国投资持有江淮大众 75%股权,并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这标志着江淮大众合资合作进入深水区。
在进一步增加股比后,大众集团将授予江淮大众4至5个大众品牌纯电动汽车产品。若条件允许,大众集团还或将大众品牌旗下中型、中大型燃油车引入江淮大众。
大众集团的股比提升,一方面体现出市场竞争的激烈,另一面则是江淮汽车在新能源产业的“江河日下”。
-1-
2014年,江淮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
作为国内最早涉足新能源汽车的车企之一,江淮新能源早早就吃上了“皇粮”。
彼时,一辆江淮新能源汽车,可享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双重补贴在9万元左右。这意味着,销售2000辆新能源汽车,就将会为江淮带来18亿元的收入,这无疑对其业绩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早在2015年,江淮汽车就推出了新能源发展战略,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要占总产销量的30%以上。
尽管在战略上备受重视,但实际销量却差强人意。
2017年,江淮新能源累计销量新车2.82万辆,同比增长53.%。相较之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年共售出11.36万辆,其中仅E5一款车型就卖出22,423辆。
2018年,江淮新能源销售新车63,671辆,同比大幅增长125.28%,超额完成了5万辆的销量目标。
但销量攀升的背后,是无法掩盖的品质问题。
据汽车投诉网的资料显示,江淮新能源汽车的投诉率一直居高不下。以 iEV车型为例,问题主要集中在电瓶故障、车辆故障灯亮、无法启动、刹车失灵、无法提速、差速器异响、空调故障、电路故障等等问题。甚至有的新车还未出首保,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电控部分已经出现问题。
更令消费者无法忍受的是,江淮的iEV车型还曾发生过多起自燃事件。如北京三里屯iEV5纯电动汽车着火自燃,深圳iEV5电动汽车充电发生自燃等,但厂家始终没有对外公布自燃事故原因,问题不可谓不严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4年-2018年期间,江淮汽车及其子公司合计收到各类政府补贴高达87.18亿元,仅2018年江淮就至少拿到了6轮相关部门的补助,总金额约为11.06亿人民币。
高额的补贴并没有为江淮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保障,反而在补贴新政正式实施后,其新能源板块业绩彻底开始下滑。
就如同业内一位资深人士所说的,“江淮汽车曾是最有上涨空间的一位,亦是现在下滑最严重的一位。”
-2-
俗话说,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如今,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大众汽车最重要的市场。2019年,大众在中国市场的新车总交付量为423万辆,市场份额接近20%,而所有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占率仅为39%。大众依靠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在中国建立了成熟且稳定的合资联盟,击败了竞争对手并领跑。
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原有的供应链和价值体系都发生了改变,大众需要建立另一套联盟体系。
( 大众MEB纯电平台 )
按照规划,大众在2028年前将推出70款新能源汽车,预计基于电动汽车平台PPE和MEB生产的新车产量将达到2,200万辆。同时,其计划2028年在中国生产1,160万辆纯电动汽车。
如此看来,除了一汽和上汽外,大众还需要一个“推手”。
单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大众真没有充足的理由去选择江淮。
其一,江淮在三电核心技术的积累并不深厚,且不说与比亚迪不可同日而语,甚至还达不到吉利和长城的水平。其二,江淮的业绩不佳,且已连续多年亏损。2017年和2018年,江淮分别亏损1.9亿和6.3亿;2019年,虽然江淮扭亏为盈,但盈利仅为1.3亿,且建立在政府11亿扶持资金的基础之上。因此,怎么看江淮也不像是新能源领域的优质合作对象。
选择江淮,除了应对德国国内高层的请求,赢得赞赏和青睐外,按照大众起初的计划,合资公司可以利用江淮在新能源领域现有的经验和技术,导入相对廉价的西雅特车型抢占市场份额,同时针对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此外,南北大众受制于之前的业绩包袱,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发展战略上较为保守,转化速度较慢。同时,如何平衡两家的利益也是一个颇为繁杂的过程。因此选择与江淮合作,大众不但可以利用后者的技术积累和营销渠道,寻找额外的第三条道路,而且以期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换句话说,就是打破固化的利益分配格局,提升国内合作伙伴的竞争积极性,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当然,大众的心思还不止于此。
靠商用车发家的江淮汽车,尽管在乘用车市场表现不佳,但其却拥有完整的商用车产品线,从轻卡、重卡到轻客、重客,其产品在国内市场都具有一定竞争力。同时,大众商用车的超强实力也是人尽皆知。在大型重卡领域,曼恩(MAN)和斯堪尼亚两家品牌表现不凡;其轻型商用车在欧洲市场占据很高的市场份额。
一个是乘、商皆能的跨国汽车品牌,一个是靠商用车发家的自主品牌,从目前政策可行性与双方的需求来看,商用车领域具有不错的合作空间。
在乘用车市场早已打得热火朝天的当下,大众牵手江淮在商用车领域展开合作,不失为一种差异化发展策略,这或将助力江淮商用车再上一个新高度。
当然,这一切合作的前提还是要看江淮大众的效果。
-3-
在华晨宝马股比调整,特斯拉上海独资建厂的大背景下,大众希望能够调整在华合资车企的股比,甚至独资建厂。
只是,上汽奥迪项目闹得沸沸扬扬,暴露出大众在两家合资车企的车型分配和利益协调已经是困难重重,这在大众全球电动汽车全面进攻的计划面前无疑是尴尬的。
因此,对于大众汽车来说,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再来一个“三车战略”又何尝不可?
只是有心人却担忧,江淮股份的占比减少,会不会步华晨的后尘?毕竟后者最终不但没换来技术,而且还丢了市场。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江淮大众的合作还是有所成效的。
在2020北京国际车展上,首次亮相的思皓X8就是双方合资合作后的第一个品牌。
尽管思皓X8是一款燃油车,但却是江淮乘用车全面应用德国VDA质量管理体系,并投入2亿元升级生产线,以保证产品品质达到大众全球质量标准的产品。
早在2018年,在大众VDA管理体系的指导下,江淮汽车对生产线进行了升级,在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的每个环节都严格与全球最先进的生产标准接轨。
据了解,其生产线铺装了国内首台2500T伺服压力机的全自动化冲压线,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170台Fanuc机器人,在焊装生产线上实现高柔性、高控制、高速自动化生产;32台ABB静电喷涂机器人的配备,实现了整车喷漆的高精度与高效率;所有关键节点的“电拧紧”控制,实现了实时监控、数据追踪,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信息的可回溯性。
(2500T伺服压力机的全自动化冲压线)
比如,汽车每一颗螺丝的力矩都是不同的,这些数据都会被长期保存,以供后期车辆升级或者有问题发生时有据可查。再比如发动机内的螺丝,通常在上紧后还需要转动90度或者更多,它们是被禁止重复利用的。
除了在整车耐久性验证、全面系统的整车性能验证、充分可靠的零部件试验、严控车体精度、关键焊点管控、面漆特性等方面比江淮原有的标准更严格外,大众汽车还在车身轻量化、模块化、智能化技术以及车身调校等方面给予江淮汽车在技术上的支持。
从2019年开始,江淮推出与大众共线生产的一系列产品,凭借着“德系”品质和焕新的产品形象,重新收获了口碑与销量。
在大众光环和“德系”品质的双重助力下,思皓X8无疑是江淮乘用车实现转型升级的最好“跳板”。未来,嘉悦A5、嘉悦X4、嘉悦X7等车型都将过渡至思皓品牌旗下,悬挂思皓标识。
届时,思浩品牌的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将共享模块化平台,而整合后的产品矩阵不但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同时也符合江淮、大众双方的预期。
对于当下的江淮汽车而言,大众所占股比的上升弊大于利,显然是可以接受的。
写在最后:
不管大众股比如何变化,江淮汽车更多的是应该在赚钱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只有自己真正站起来了,才能够走出往日的颓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否则,不管是江淮还是华晨,都将是同样的结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