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市场遇冷新闻

新能源汽车市场遇冷新闻

发布时间:2020-11-15 04:15:50

1、集体遇冷 国内主流新能源品牌1月下滑超50%

近期,很多品牌公布了2020年1月的销量情况。相较传统的燃油企业,新能源车企持续走跌,数据显示,1月新能源汽车乘用车的整体销量为3.9万辆,同比下降54.5%,多家主流品牌1月份销量下滑超过50%。

?从北汽蓝谷日前发布的2020年1月产销量公告来看,北汽新能源1月产量为1602辆,同比增长1028.17%;终端销售新车2006辆,和去年同期的4512辆相比下滑55.5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也发布了2020年1月销量快报,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1月销量7133辆,相较去年同期的28668辆下滑了75.12%。

除此之外,长城欧拉1月销量下滑65.65%、江海汽车下滑64.17%、吉利新能源下滑47.22%、蔚来汽车下滑11.37%。值得关注的是,小鹏汽车1月销量达到1073辆,涨幅达到79.13%;广汽新能源1月销量3003辆,上涨53.06%。

有一组数据值得分享,外媒统计2019年全球共销售纯电动汽车约163.54万辆,特斯拉全年交付36.72万辆,特斯拉去年所销售的电动汽车占到了全球的22.45%。 目前,特斯拉已经恢复其上海工厂国产Model 3的交付,Model 3周产量可达3000辆。预计在2020年销量会进一步提升,将会对国产新能源品牌造成一定的冲击。

客观来讲,新能源销量下滑受到春节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各车企还需深度挖掘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困境中坚定前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新能源汽车销量频频遇冷,该何去何从?

新能源汽车销量一直不是很好,包括二手市场也是这样的情况,我们也是想办法拯救这样的情况!


因为缺乏专门设备检测电池的衰减,所以他们一般不会回收新能源二手车。而新能源车主也表示,想买车,不是难出手,就是价格太低。

比起火热的新能源新车销售,在郑州很难找到收购新能源二手车的店面。二手车市场也很难看到新能源车的踪影。“不想收(新能源车),容易出问题。一个电池顶一辆车了,没有专门的设备检测电池,谁也不知道电池是不是亏损电瓶,有多少衰减。”一名二手车经销商说。

二手车经销商没有检测设备不敢回收,那么各大品牌厂商是否会对本品牌新能源二手车进行回收置换呢?


将河南作为主力市场的海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从网络渠道上来讲,目前已全面覆盖全省18地市。该公司电动汽车营销部部长郑广炜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我们厂家目前还没有,经销商层面主导了一些二手车的置换以及以旧换新活动。”

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能够飞速发展,毫无疑问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国原来并不是汽车强国,如果没有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新能源汽车就不可能发展得如此迅速,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对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差异化,是导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占比逐年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对比纯电动乘用车,补贴价格除了比最低续航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略高之外,皆低于其他续航里程的纯电动乘用车。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售价与纯电动汽车相近甚至略高的情况下,补贴优势弱于纯电动汽车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其市场竞争力必然大打折扣。

除了国补差异之外,地方补贴也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存在着一些“歧视”。电动汽车资源网了解到,“歧视”最明显的就是北京,多年以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一直被北京排除在新能源汽车目录之外,无法拿到地补,无法享受不限行等政策,甚至无法拿到新能源汽车牌照,直到今年北京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歧视”才破冰,对其发放新能源汽车牌照。与北京相比,上海和深圳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宽容度就高多了,它们不仅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列入了新能源汽车目录,还对其发放地补,和让其享受不限行等新能源汽车政策。虽然上海和深圳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占比较高,但其整体销量并不如北京,仍然难以改变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占比逐年萎缩的事实。

3、在全球车市遇冷的当下,连续4年蝉联全球产销第一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是潜力犹在还是隐忧已现?

目前,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无论是从技术水平,还是市场规模在全球均处于领先的地位。从技术层面来看,新能源客车行业各种技术方案层出不穷,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创新最为活跃的市场,在技术上我国已处于市场的领先地位。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已稳居全球新能源客车第一大市场。



但截至2019年7月,国内汽车产销已连续13个月呈现同比下滑。

一直逆势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如今也“在劫难逃”。产销增幅下滑、单月销量出现负增长、企业销量目标完成率普遍偏低……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经历近几年来罕见的波动。

焦虑与焦灼笼罩着中国车市,人们都在试图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跌跌”不休何时休?在全球车市遇冷的当下,连续4年蝉联全球产销第一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是潜力犹在还是隐忧已现?

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幅同比出现“断崖式”下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1.4万辆和61.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8.5%和49.6%。而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同比增长则分别为94.9%和111.5%。与此前“轻松实现”三位数增长有所不同的是,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销量同比增幅均回落至5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上半年实际产销量以及年初中汽协预测的新能源汽车年度160万辆产销目标,上半年全行业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完成率不足40%。记者通过对几家主流新能源车企进行梳理发现,上半年销量目标完成率普遍集中在30%~40%之间,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头企业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上半年销量目标完成率分别为34.8%和29.6%,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广汽新能源和奇瑞新能源上半年销量目标完成率均处于接近30%的水平。在此次统计的企业中,新能源汽车半年销量目标完成率表现相对较好的是吉利和江淮,分别为57.6%和48.8%。

上半年普遍偏低的销量目标完成率,使下半年的压力骤增。尽管按照此前的规律,下半年市场有出现“翘尾”的可能,但2019年下半年的不确定因素更多,行业和企业完成此前设定的全年目标,难度系数比往年更高。

进入到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走低的状态仍在持续甚至加剧。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6.9%和4.7%,是近两年来的首次负增长。种种迹象似乎都在印证着,尽管新能源汽车仍然是车市整体暗淡中难得的增长亮点,但亮度也逐渐暗淡。

事实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受到政府、政策眷顾的程度之高向来毋庸置疑。尽管,随着政策的调整,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波动被视为是正式“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信号和开端,但市场对政策的依赖程度依然不低。政策这把“双刃剑”,造就了一个集潜力和隐忧于一身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换言之,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一个潜力与隐忧并存的时代已至。

4、新能源车市场遇冷之后,“告负”会否成为新常态?

会的,因为对于消费者而言,阻碍他们迈入新能源市场原因很多,其中就包括保值率。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尚未成熟,其保值率目前不如燃油车已是业内共识。中国新能源市场目前尚属于政策驱动型,补贴的大幅退坡直接影响了新能源市场的销量。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在保值率报告中指出,新能源二手车交易量低导致渠道受限,继而导致残值率低。由于电池换代技术较快、评估体系不完善且价格易受政策影响等原因,新能源二手车几乎被车商们看作“烫手山芋”,交易量自然受到影响。

中国汽车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此前在分析新能源市场增速放缓时就指出,“一方面是政策原因,补贴退坡导致消费者将购买力集中在前几个月,部分车型出现涨价的情况,也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另一方面,当下处于国五国六的切换期,为清库存,车企和经销商对国五车型进行促销,国五车型价格走低,部分想要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转而购买国五车型。”

能源车市场将成未来销售主力,新创车企开始发力,传统车企也纷纷转型,推出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型。年初,中汽协预测今年全年新能源车销量为160万辆,很多人还认为太保守了。如今看来,160万辆已经成为不可完成的任务,中汽协也将预期调整为150万辆。

但也有看衰者。今年年初,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就曾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目前仍以政策驱动为主,市场驱动力不够强。“到2020年购置补贴取消后,若无其他政策跟进,由于新能源汽车购置成本大幅上涨,很可能导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40%左右的‘断崖式’下滑,特别是纯电动汽车受到的冲击更大,市场份额可能下滑 50%左右。”


与新能源汽车市场遇冷新闻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