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车产能过剩是什么原因?
首先,过度补贴等产业政策增大了产能过剩风险。
新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对企业和消费者的补贴、技术研发扶持、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特别是政府的财政补贴是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最大源动力。除了中央补贴外,很多地方政府按照1:1的比例对新能源汽车进行配套补贴,两级政府的补贴总额高达6万~10万元,一些小型电动车变成了零成本甚至负成本。受高额补贴诱惑,大量企业不按市场实际需求过量生产,有的企业甚至违规造假“骗补”,从而埋下产能过剩隐患。
另据威尔森咨询公司发布的《2016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报告》,若扣除政府的补贴,国内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平均市场成交价格是合资品牌的2倍,即自主品牌车价格优势主要靠政府补贴来维持,未来随着补贴的退坡制度实施乃至完全取消,面对合资品牌强大的技术和市场竞争优势,国内大量靠政策刺激而建立起来的车企必将面临市场清洗,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产生严重产能过剩危机。
其次,单一GDP政绩观和地方保护主义加剧了产能过剩风险。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风险高企与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政绩相关。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之一,具有产值大、利润高、带动性强等特点。新建项目产能一旦形成,必将大幅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例如,某汽车集团新能源乘用车在某省的项目建成后,按年产60万辆车估算,年产值将高达600亿元,占到全省GDP的1.5%。
受利益驱动,各地政府对发展新能源汽车均热情高涨。目前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15家企业中,大部分企业背后都有地方政府的身影。这种不顾本地发展条件而盲目跟风上马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的做法,将给以后的产能过剩埋下隐患。
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进程,影响了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发挥,优势企业和高效产能无法进入,弱势企业和僵尸企业得以生存,加剧了行业低端产能过剩风险。
再者,行业进入门槛低也易形成大量低端过剩产能。
相比较传统汽车制造业极高的进入壁垒,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主要集中在电池等几个大的核心零部件上。据测算,传统燃油车的盈亏平衡点为200万辆,而电动车的盈亏平衡点仅为10万~20万辆。正是相对较低的行业进入门槛及广阔的市场空间,使新能源汽车易成为资本追逐的“香饽饽”。
当前,一些并不具备研发、生产以及制造新能源汽车能力甚至缺乏造车经验的企业,利用新能源汽车行业较低的进入门槛,采取控股、合资建厂、切入供应链等投资手段进入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短期内易形成大量低端过剩产能,给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恒大汽车提前启动试生产 2025年前产能达百万台
车家号的网友,大家好!今天选车网为您带来关于恒大汽车的最新消息,请点击关注选车网,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汽车资讯。
前几月,在恒大汽车集团2020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恒大汽车官宣将在明年上半年启动试生产,下半年会实现量产,未来3-5年内产销量将会达到百万辆。近日又有相关消息爆出:恒大汽车位于广州和上海的两大生产基地启动试生产,2025年前产能将达到每年100万辆,2035年前将达500万辆。
据悉,恒大汽车已陆续完成动力电池、动力总成、先进整车制造、汽车销售及智能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全部产业链条,如果最新消息属实,那么恒大此次试生产的各项准备工作可能早已提前完成,只是没有对外明确发布。恒大位于上海和广州的2大基地都采用了工业4.0标准进行建设,厂内共有2500多台造车机器人,4个由德国和日本提供技术支持的生产车间,可24小时不间断生产。
在充电网络布局上,恒大汽车已与国家电网成立合资公司“国网恒大”,双方各持股50%,聚焦社区智慧充电服务。借助恒大自身强大的房地产网络,至今恒大已完成700多个恒大社区运营智慧充电业务覆盖,通过国网恒大智慧充电系统,业主可快捷报装,同时也享受相应的电费优惠政策。
在销售渠道上,恒大汽车提前战略性入股全球最大汽车经销商广汇集团,完成了超过800个营业网点的布局。同时恒大正在加快筹建恒驰汽车展示体验、销售、维保修售后服务三大中心。按照此番动作,恒大已经基本完成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一体的销售售后服务体系。
选车君观点:
为了造好恒驰汽车,许家印甚至好多次亲赴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寻找汽车行业的顶尖设计师,还与其中一些达成了合作。但汽车行业发展至今,几经重大变化,市场需求目前也是变幻莫测,而汽车生产的变动则面临重重压力。 同时,如今传统的汽车销售模式也困难重重,未来汽车销售层面的竞争也面临很多未知的压力,恒大的这次造车起航,到底会经历什么,走向何方,很难预估,但还是祝福恒大汽车,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新能源汽车产能超过2000万辆,产能过剩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答: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中国制造2025》中也被列入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既能够缓解当前所面临的能源与环保压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可以推进我国由传统汽车大国向现代汽车强国转变。...
4、一汽丰田发力电动化 建新能源工厂/年产能20万辆
一汽丰田近两年加快了新能源车导入速度,在5月底上市了旗下首款纯电动SUV——奕泽E进擎,此外天津新一工厂线也已经新增了12万辆新能源车产能。网上车市从一汽丰田官方获悉,一汽丰田在天津滨海新区举办了新能源分公司项目启动仪式。
(上图为奕泽E进擎 不代表新工厂投产车型)
新能源工厂高度的智能化、精益化、集约化等特点代表了未来汽车工厂的发展方向,将成为一汽丰田未来在新能源领域发力的重要基石。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表示,该项目充分体现了中国一汽和丰田进一步加强在新领域合作,顺应了汽车产业“新四化”发展的趋势,希望一汽丰田以此项目为契机,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此次启动建设的新能源工厂通过导入丰田全球最领先的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创新制造。在智能制造方面,实现了贯穿生产工艺全过程及工程间传输的全部自动化。通过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交货时间,且实现了多车型混流生产,提高了生产线的应对能力。在创新制造方面,导入了丰田最先端的技术和新工艺,在提高品质、性能、轻量化、降低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关于产品,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柴川早人表示,新能源工厂将生产EV、HEV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型。丰田在电动车领域的突然加速让很多人惊讶,此前丰田都把注意力放在混合动力和氢能源动力上,并不是纯电动。但从2020年起,丰田将推出全新纯电动平台,以及跨界车、SUV等6款面向全球市场的纯电动车型;大约至2025年,丰田将实现产品线的全面电动化,并且会与比亚迪、铃木、斯巴鲁等品牌合作研发新能源产品。
根据环评显示,新工厂一期产能10万辆,计划在2022年6月建成,率先投产全新纯电动SUV。该工厂诞生的车型预计会基于e-TNGA电动车平台打造。该平台具备足够的灵活性,能组合不同规格的电池、电动机及汽车底盘来生产多种类型的电动汽车,同时支持后轮、前轮及全轮驱动共三种布局方式,可提供300至598km左右的纯电续航能力。
e-TNGA平台可以把不同的电池、电动机及汽车底盘组合起来,打造出多种类型的电动汽车。新平台可搭载50kWh至100kWh电池组,分别与小型、中型两款电动机匹配,输出功率可从80kW至150kW不等,适用性更强。参考该工厂环评信息,新SUV的尺寸或达到中型SUV的级别,动力上分有两驱和四驱版本。
据悉,本次项目的投资总额接近85亿元,算上2018年底对泰达工厂进行的新能源车项目改造(投资近17.62亿元),一汽丰田近两年在扩充新能源汽车产能方面的投入已经超过了百亿元。如此庞大的投资足以显示一汽丰田布局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决心,也体现出对于未来国内新能源车的发展寄予厚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新能源汽车会不会像家电一样产能过剩
F
6、扩充20万辆新能源产能 一汽丰田在天津建新工厂
有消息称,丰田汽车正在与一汽集团合作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建造一座新的新能源制造工厂,丰田在华新能源产能将进一步扩大。3月2日,一位丰田中国相关负责人对我们表示,“对具体计划暂无相关信息披露。”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1月20日发布的《设计招标公告》显示,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工厂建设项目已由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以津生批【2020】2号批准建设,该建设项目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城,总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一期占地面积为9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4.2万平方米,总投资额84.95亿元。
据了解,该新能源工厂年产能为20万辆。此次设计招标的工期时间要求为2020年02月26日至2020年05月25日,而按照天津市方面的规划,一汽丰田新能源工厂项目将在2020年年底前取得明显进展。
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工厂的建设是丰田与一汽集团于2019年9月签订电动化及智能网联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之后的进展。根据协议,双方除了推出混合动力车、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车外,还将推出纯电动、氢燃料电池等车型。此外,双方还将实现资源共享和人才交流,从而共同提升双方的人才培养能力及企业竞争力。
这是一汽丰田继2018年天津泰达工厂新能源车改造项目之后,第二次传出扩充新能源产能的消息。据了解,此前一汽丰田泰达工厂改造项目总投资额为17.62亿元,建成投产后,将增加年产12万辆新能源汽车能力。
不过,有消息称,鉴于新增20万辆的产能规模,一汽丰田新能源工厂生产范围不仅包括采用丰田e-TNGA平台的车型,未来还有可能生产丰田与比亚迪联合开发、基于比亚迪e平台的纯电动车型。
2019年7月,丰田与比亚迪签订合约,双方将共同开发轿车和低底盘SUV的纯电动车型,以及上述产品等所需的动力电池。新车型使用丰田品牌,并计划于2025年前投放中国市场。在此之前,丰田已经宣布比亚迪成为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供应商。
眼下,丰田正在成为电动车市场的“追赶者”。有观点认为,丰田之所以提速在华新能源战略,一方面是为了应对中国市场的双积分政策,另一方面电动车或将成为未来丰田与大众在中国市场拉近销量差距的关键。
目前来看,除了产能的扩建,丰田正在联合在华多位合作伙伴共同加速其在华电动化战略。过去一年,丰田与广汽集团、宁德时代等公司在电动化方面建立了相关合作。据悉,丰田规划了包含了BEV(纯电)、FCEV(燃料电池)、HEV(混动)和PHEV(插电混动)四种技术路线。按照规划,到2025年丰田计划全球电动化汽车销量达到550万辆以上,并将在中国市场投入10款电动化车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年产能20万辆,天津一汽丰田再建新能源工厂?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发布的《设计招标公告》显示,一汽丰田计划在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城筹建一座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工厂,投资总额84.95亿元,计划年产能20万辆,生产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动和燃料电池汽车。
公告显示,这座全新的新能源工厂总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设计招标的工期时间要求为今年2月26日至5月25日,但由于投标报名人数不足三家,这次设计招标已经延期,而按照天津市方面的规划,这座新能源工厂的项目将在今年年底前取得明显进展。
实际上这已经是一汽丰田在两年内筹建的第二座新能源工厂了,上一次是2018年公布的天津泰达工厂的改建项目,当时投资总额为17.26亿元,建设规模不到6万平方米,主要是基于已有的泰达工厂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以增加年产12万辆新能源汽车的能力,其中PHEV车型11万辆,纯电动车型1万辆,卡罗拉PHEV即在此生产。
丰田近两年在新能源领域推进力度不小,去年7月与比亚迪签订合约,联手开发纯电动车型及其所需电池,9月份又与一汽集团签订电动化及智能网联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除了推出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外,还将推出纯电动、氢燃料电池等车型,显然这座新工厂就是这个协议的重大进展。
所以新工厂未来生产的车型应该包括丰田e-TNGA平台下的各类新能源车型,比如今年将推出的奕泽纯电版和RAV4 PHEV,根据一汽丰田在去年发布的规划,2025年之前一汽丰田旗下所有车型将全部实现电气化,所以新工厂也的确是势在必行的产能扩充举措。
而根据公告的描述,新工厂在工艺规划上包括了冲、焊、涂、总、树脂涂装、电池这6种,其中电池这一项值得关注,丰田与比亚迪的合作范围同样包括了电池技术的开发和生产,不难推测,其联合开发的比亚迪e平台和刀片电池也有很大可能会与这座工厂未来生产的车型产生关联,有意思了。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刘剑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北汽新能源年产能大幅提升38.8% 将生产EU系列
网上车市日前获悉,北汽新能源投资4.6976亿元对黄骅生产基地产能进行扩充,该项目预计将于今年10月份投入运行。此次产能扩充项目完成后,将具备15万辆的新能源车生产能力,这也使得北汽新能源现有年产能从18万辆提升到25万辆,整体提升38.8%。
该基地目前具备12万辆卡车以及8万辆乘用车生产能力,乘用车主要生产EU换电版,该车售价12.9万元,采用的是租用电池模式,续航300公里,2分46秒可完成电池换电。
实际上,北汽新能源黄骅基地原本是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北汽有限),在2011年建设年产20万辆整车的生产基地(卡车12万辆/年、乘用车8万辆/年)。随后在2015年,北汽集团重组收购北汽有限,12万辆卡车项目暂停建设。
2018年9月份,北汽集团调整战略发展规划,将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黄骅分公司资产整体转入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黄骅分公司。
从2019年实际情况来看,北汽新能源(黄骅)产业基地生产的两款新能源汽车,主要满足城市物流运输需求及出租车、网约车(如滴滴)市场需求,整车产量目标为4万台,其中,EU300换电版占3万台,407EV电动物流车1万台。该基地新能源车产能扩充项目完成后,释放出新的产能,有望生产EX等其他系列车型。
北汽新能源目前拥有北京采育、青岛莱西、河北黄骅、江苏常州四大生产基地。其中,北京采育基地为试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动力零部件以及动力总成产品;青岛莱西基地定位为经济型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EX3、EU5等);黄骅基地规划定位为经济型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EU换电版);江苏常州基地规划定位为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EX360等)。
此外,北汽新能源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端智能生态工厂,一期规划总投资额25亿元,总产能12万辆,分期实施,一期规划产能5万辆,该项目已经在建设中。
根据北汽新能源此前发布的“2029计划”,未来十年中,北汽新能源将丰富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深度融合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打造3个以上电动汽车专属平台,开发10余款新能源汽车产品系列,共40余款全新产品。加上北汽新能源总保有量近50万辆,连续7年纯电动车销量第一,扩充产能也在情理之中。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北汽新能源年产能再增12万辆,旗舰轿车即将投产
今年是北汽新能源开创卫蓝之旅2.0时代的第一年,根据规划,北汽新能源将在接下来的十年中,丰富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深度融合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打造3个以上电动汽车专属平台,开发10余款新能源汽车产品系列,40余款全新产品,这些产品离不开产能的支撑。
网上车市获悉,北汽新能源北京高端智能生态工厂规划12万辆年产能,一期建成后年产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2022年将投产价格区间为19-26万元的全新旗舰轿车。据北汽集团副总经理蒋自力此前表示,北汽新能源高端智能工厂项目工作正有序进行。
北汽新能源产品线包括EX(SUV)、EU(轿车)、EC(跨界车)和LITE(微型车)四大系列,在新能源车市场下行的2019年,EU系列占整体销量近80%,稳居新能源车销量榜首。不得不提到的是,北汽新能源中、高端产品销量占比提升至90%,品牌溢价能力得以提升,向上发展取得较大突破,这也为北汽新能源品牌、产品高端化打下基础。
北汽新能源高端智能生态工厂项目,实际上是采育工厂搬迁至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建并扩大生产规模。该生产基地主要生产代号为C71KB的新能源乘用车和A级轿车。据环评文件显示,C71KB定位主流B级轿车,车长近5m,是BEIJING汽车未来的旗舰产品。
从目前来看,北京新能源拥有北京采育、青岛莱西、河北黄骅、江苏常州四大生产基地。其中,北京采育基地为试生产基地,此次高端智能工厂项目即由采育基地改扩建而来;青岛莱西基地定位为经济型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黄骅基地规划定位为经济型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江苏常州基地规划定位为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
此外,北汽新能源还投资4.6976亿元对黄骅生产基地产能进行扩充,根据规划该项目将于今年10月份投入运行。此次产能扩充项目完成后,该基地将具备15万辆的新能源车生产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加上镇江基地(生产ARCFOX品牌车型),北汽新能源总体规划产能将超过100万辆/年。不过北京高端智能生产工厂项目和ARCFOX品牌有所不同,ARCFOX品牌尽管定位高端,但是由北汽与麦格纳合资创立,生产基地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而此次高端生态工厂完全由北汽新能源自主把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