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提倡新能源汽车又禁止电动车上路一点也不冲突。
2、为啥禁止电动车上路?
哪有有电动车不给上路的,没有吧,我们这是没有这事,可能你理解错了,是电动车🛵不给上机动车道,主要是怕你阻碍了交通,被撞着就不好了,再一个电动车也得上拍照,一是防盗二是好管理,
3、禁摩托车不禁汽车,禁电动车不禁能源车,为什么?
摩托车大多都无牌无照,而且不戴头盔,不遵守交通法规,乱跑乱窜,给行人和汽车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必须禁。电动车和摩托车情况差不多,也必须禁,现在全球都在重视环保,能源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4、为什么要禁止电动车上路
据交警部门统计,自2006年9月1日以来截止到2019年7月16日,全市共发生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448宗,造成34人死亡,522人受伤,同比去年同期上升397.78%、750%和427.27%。
由于电动自行车不需要上牌,也没有实行登记制度,电子眼拍摄到的交通违法行为交警部门无从处罚,许多电动自行车驾驶者在没有见到交警现场执勤的情形下闯红灯、乱转向、逆行,有的酿成交通事故悲剧。
据交管科民警介绍,电动自行车占用机动车道行驶、未按规定让行、逆向行驶、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是电动自行车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
(4)电动汽车禁扩展资料
电动车的危害
1、制动系统差,大部分电动车制动(俗称刹车)距离过长,即刹不住,一旦制动器失灵,事故自然就难以控制。
2、轮胎尺寸小,一般电动车的轮胎较窄,遇下雨或湿滑路面容易发生侧滑,遇到紧急事故突然猛打方向车子偏重后也容易造成翻车事故。
3、大灯灯光较暗 ,遇雨雾天气视野较差,遇到紧急事故难以及时反映处理意外情况。
4、电瓶蓄电小,没有备用电瓶。废旧坏损电极难处理,极其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5、电动车无保险,无营运资格,驾驶人员一般都是老人或者妇女,乘车人也多是老人、孩子等,在行驶中遇到突发事故,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一旦出了事故几乎伤亡都很惨重。
5、湘潭禁止低速电动汽车上路吗?
湘潭没有发布禁止低速电动汽车上路的公告。
6、大多数城市已经禁止微型电动三轮车和四轮车上路,为什么要这么规定?
微型电动三轮车、低速四轮车被禁止上路原因是管理难、难管理,两个词看似是相同的但背后有不同的无奈。
管理难是因为这类车巨大的保有量和用车群体,包括电动三轮车、三轮篷车、低速四轮电动车,这几种类型的车保有量超过7000万台,而这7000万台车背后就是上亿没有经过驾驶培训的驾驶员,而且用车群体基本以中老年人为主。
没有经过驾驶培训、车辆没有专用行驶道路,那么这些车就是在和非机动车或是汽车抢道行驶,在非机动车道上这类车整备质量过大尺寸也比较大会影响整体通行效率和安全性。在机动车道上这类车速度又过慢,驾驶员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分辨其他机动车驾驶意图判断应该如何驾驶的能力也有些欠缺,所以在哪条道上这类车都是
而且车辆没有保险,出现肇事责任事故没有赔付能力,只要出事故多数最终会成为老赖;被动碰撞事故又是违章在先,走法律程序车辆不需要赔偿所以最终后果还要自己承担,不论是哪种情况影响都是很恶劣的。
央视某节目的统计数据为【近五年来电动三轮车、低速四轮车事故超83万起,事故死亡人数达1.8万人,受伤人数达18.6万人】,这个数据不算触目惊心吗?
然而自己选择的交通工具造成的结果自己需要承担,但这83万起事故里有多少是按照正规程序办理,由肇事人担责?想来大多数可能还是被引导定责最终由机动车担责赔付,那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责任的机动车如果被引导担责,这种行为是【事实骗保行为】,协调定责的工作人员和车主都需要负法律责任,在这种意识普及之后再发生这种事故没有人会为这类车的错误买单,那么就会造成更严重的矛盾。
再看难管理的问题,目前警察有180万左右,其中分类有很多但交通警察的数量并不占多数,即使假设有100万交警,让这100万去管理7000万成比例吗?面对这些无牌无证无保险的车辆,得几个人才有能力拦停一辆车,出现事故如何能快速协调处理,如何追责?
近期协助车友处理的事故有两次,一台无牌三轮电动车碰撞行人导致一死一植物人,肇事人年近80没有赔付能力,子女断绝父子关系任其负法律责任;另一起是低速四轮车倒车碰撞行人致腰椎断裂,目前还在治疗过程中,这类事故如果留意的每天都在发生,事故组每天都在处理这类事故。
7、私家车禁行,长期不开电动汽车,电池会放坏吗?
买车后总是会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车辆买过来后会面临长期不开的情况的,对于电动汽车而言,长期不开,电池会放坏吗?
根据电动汽车的电池而言,电池的特殊属性,当电池长期不用,尤其是充满电的锂电池,一段时间不去使用,当你再次使用的时候却发现没有电了,同样的道理电动汽车的电池也是一样,当电池长时间处于放电的状态,没有电能补充,如果电池电量过低,那么持续的自放电就有可能造成电池的过放,对电池造成损伤。会使得锂动力电池模组在储存过程容量下降。
但在现在电池的工艺下面,电池的自放电的量还是比较少的,根据电池的内部电极结构和电解液的流动以及工作情况来看,在非使用状态下贮存,内部几乎不发生化学反应,相当稳定。锂动力电池的自放电率仅为4%~15%左右的放电量。但是要是在某一环境的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损失一部分容量,虽然放电量小,但是时间长了还是有所影响的,对于电动汽车而言,在长期不开的情况下面,应适度的对于车辆进行电能的补充,保持电池内部电极分子等能够处于活动的状态。
总之,电动汽车在长期停开情况下面,对于汽车电瓶的保养确实不容忽视,但说了那么多,一旦车子停驶,应定期的对于车辆进行充电,电量不用刻意追求充满,充到50%以上就够了。维持电池的活性,避免电池出现放坏的情况。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电动汽车进入禁行区域就要被没收吗?
电动车在进行路段发生事故, 电动车本身的责任就比较大,还要结合事故现场才能做出结论,就算电动车在事故中没有责任,也要付一半的责任了
9、为什么禁止低速电动车上路,但不禁止其生产和销售?
要说生产低速电动汽车是禁止的,我认为其中有些是矫枉过正。
首先,我国大部分城市对低速电动车或旧电动车的生产、质量保证和使用没有详细、明确的规定。低速电动汽车在尺寸和尺寸上差别不大,但不包括在交通管理系统中。路上闯红灯、过高速公路、倒车等的电动车很少。如何管理和引导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具有重要意义的电动汽车与摩托车处于同样的尴尬境地。
生产
生产是这个行业最上游的产品。尺寸、最大功率、最大速度、驾驶员安全系数、行人碰撞保护等是最基本的源头控制。作为一种强制性的严格规定,每辆车都可以保证是一种安全的运输工具,满足道路的运行条件。
使用场景
在国外使用低速电动车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中国大多数城市都不想去任何地方,也没有违规成本。国外大多数低速电动汽车都是封闭式道路,即所谓的“社区电动汽车”,只能在指定区域内行驶,对最高速度有明确严格的规定。
法学
在我国,使用情景剧本并不难,如何执行剧本是最困难的。低速电动汽车不能像电动汽车或普通燃料汽车那样行驶,所以它的位置一直是一个“替代品”。
驾驶权限:一个简单的操作允许很多没有驾驶执照的人上路,要求每辆电动车,不管速度多快,如果是驾驶,它必须有相应的驾驶执照。
违章成本:我国现行机动车扣押制度是世界上非常先进的违章交通处罚制度。驾驶12的司机是非常宝贵的司机,因为即使你犯了小错误,你会被无情地扣除,然后你必须参加一个新的考试。这就是“违规成本”。低速电动汽车的驾驶员不具备驾驶员资格的国家强制许可,因此不存在扣减,这相当于纵容其违法行为。探索交通法规的范围,将低速电动车引入交通管理系统,必将使低速电动车更加正式化。
禁止是所有方面的最佳政策,也是最懒惰的做法。一辆车有它的存在。就在汽车刚刚出现在德国的街道上时,骑手们认为他们不应该在他们的“道路”上行驶。
10、为什么现在一些城市在禁摩后又禁电动车?
一、摩托车太不安全
摩托车确实不安全,不管按照哪种标准都是乘客死亡率最高的,如果参照最为合理的标准,即按照每亿公里的死亡数的话(因为具体到一个人从A点到B点,更换出行方式并不能导致),骑摩托车的人死亡率是开汽车的人的36倍。
但是这就能成为禁摩的理由吗?在公共政策领域,一般来说,禁止一件事情一定是因为它的外部性,也就是说,如果因为摩托车不安全而禁止摩托车,只能是依据摩托车对他人的安全危害的大小。然而摩托车因为质量小,速度相对慢,对道路上其他交通工具和人的危害显然是远小于汽车的。如果依照外部危害的大小来判断,那么首先应该禁止的是汽车,而不是摩托车。
因为骑摩托对本身乘员的风险大而禁摩,这是一种父权主义(Paternalism)的观点。这种观点的基础是,认为民众就好像幼稚的小孩子一样,没有能力规划自己的生活,所以需要政府来指导和规范民众的生活。这种思想运用在硬性毒品这种一旦沾染,难以戒断的事情上还有其合理性,但摩托本身并不存在任何导致民众无法自制的因素,而且最重要的是,即使有安全的风险,很多人在权衡了摩托的低成本和方便的优势,并与其他可选的交通方式比较之后,仍然觉得摩托的好处超过了它安全性上的坏处,很多人选择摩托,本身就是做出了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政府又有什么道理要强行判断民众的选择是愚蠢的呢?即便可能对大部分人来说,选择摩托出行总体的内部和外部的害处可能超过其益处,但一个城市那么多人,政府怎么可能确信每一个人都不适合骑摩托呢?
二、摩托车扰乱交通秩序,造成交通拥堵
摩托车是阻碍交通顺畅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他们的灵活性够强,因此随意性也很强,最重要的是速度还很快。
这算是挺有代表性的一种看法了。但这真是个天大的误会,如果摩托车在这个图中造成了交通拥堵,请问若是把图中所有的摩托车都换成汽车,难道交通情况不会更加拥堵吗?要知道一辆两轮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需要的道路面积大概只是汽车的1/10到1/3。在任何一个高密度的大城市,如果私家车占相当比例,就一定会存在大量的交通拥堵。而公共交通即使再发达,也总不如私人交通门到门的出行方便,也无法像私人交通工具一样提供人们掌控自己生活的满足感。而摩托车几乎是唯一能够在大城市能够实用但有不至于造成拥堵的私人交通工具。台北对比秩序和规模类似的首尔,拥堵程度较低,大概就有摩托车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