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产业生命周期

新能源汽车产业生命周期

发布时间:2020-11-16 14:52:37

1、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分析一下因使用汽车每年产生的能耗和污染排放,说明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切入点。
然后分析一下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种类和技术发展的程度(混合动力、电力等等,我认为烧天然气应该不算新能源吧)
最后分析一下各类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瓶颈,以及当前这个行业在政策上还有哪些可以完善的,在市场上还有哪些可以规范的

具体资料就在网上找吧,因为是热点问题所以应该挺多的

2、新能源领域迎来重要国策,明年起我国19省大面积普及新能源汽车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新鲜出炉。

11月2日傍晚,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下称《产业发展规划》,在发展愿景中指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与去年年底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的目标有所调低,从25%的目标下调为20%。业内专家认为新目标更易实现,销量预期和诸多指标下调背后,体现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更加务实和科学。除了弱化数量上的硬性指标,《产业发展规划》还重点强调关键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正逐步从重量向重质方向改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产业发展规划》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表明国家对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视,强调了新能源在整个汽车工业中的发展地位,也再次重申了新能源是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

在退役大潮来袭前,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这一规模达430亿的产业正逐渐得到应有的重视。《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加快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立法。绿色和平项目经理江卓珊对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这对回收行业和循环产业是好消息,在新政策的风向下会更有信心投资发展。但还是需要汽车制造业和电池生产商的投入,他们对整个产业始终起着关键作用。

不止是新能源汽车本身,《产业发展规划》还试图推动探索新能源全产业链的布局和完善,鼓励新能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跨界协同,鼓励整车及零部件、互联网、电子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组成联盟,以及对内深化行业管理改革,对外扩大开放和交流合作和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等。将通过系统性手段夯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做大做强。

受该消息的影响,11月2日晚间美股开盘,新能源汽车中概股集体大涨。截至当日收盘,蔚来(NIO)股价涨8.96%,报价33.32美元;小鹏(XPEV)股价涨6.91%,报价20.72美元;理想(LI)股价涨13.44%,报收22.88美元。

此外,截至11月3日收盘,新能源汽车板块整体微涨,但是新能源整车企业比亚迪(002594,SZ)、北汽蓝谷(600733,SH)以及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300750,SZ)、国轩高科(002074,SZ)等股价微跌,股价表现低于行业预期。充电桩板块整体微涨,充电桩企业汉宇集团(300403,SZ)领涨20%。

在本次发布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力争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这一指标也与日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基本吻合,不过在路线图2.0中给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划。路线图2.0指出,2025年、2030年、203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达到汽车总销量的20%、40%、5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与去年年底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的目标有所调低,根据意见稿,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为25%。

对此,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产业发展规划》只是一个努力方向,硬约束性并不强,此前《规划(2012-2020年)》提出的50万辆新能源销量目标也是推迟一年才完成,20%相对来说更易实现。”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同样表示,“个人认为20%目标肯定能实现,25%的目标则是有希望实现。”

为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规划》还提到,“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主要有四个:福建、江西、贵州、海南。另外,按照环保部印发《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显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主要指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共涉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在此前意见稿中,该比例为100%,此外,新《产业发展规划》还取消了对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降至4.0L/100km的要求。销量预期和诸多指标下调背后,体现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更加务实和科学,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

本次《产业发展规划》就明确提出,要求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同时2025年,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

新能源产业的初衷是可持续发展,从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电耗这一指标正越来越受市场关注。在当前的新能源车型中,电耗较低的是欧拉黑猫、宝骏E100这类A00级别车型,基本上电耗控制在了10千瓦时/百公里以内,至于特斯拉Model S、蔚来ES8等大尺寸且高度智能化的车型,电耗甚至飙升至18千瓦时/百公里以上。

一位车企新能源研发工程师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电耗影响最大的是质量和智能化系统,理论上尺寸越大的车电耗就越大,但实际上电耗还与轮胎阻力、风阻、空调系统、开车习惯、能量回馈等等有关。”而这些,都需要整个产业上下游共同进步提升。

值得留意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歌猛进的发展速度,无意中殃及了池鱼。在资本加持和产业转型的变革下,电动机的地位越发提高,研发岗位和待遇也水涨船高。这让传统的内燃机产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苏万华教授坦言,市面上借发展新能源来唱衰内燃机的论调,既不科学也很危险。容易内燃机导致人才断层和内燃机工业基础的丧失。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传统内燃机的发展并不决然相悖,内燃机仍积极拥抱电动化技术,如喷油泵、附件等都是电驱动的产物。

动力电池的回收问题,这头房间里的大象,如今正逐渐受到应有的重视。

据绿色和平组织的推算,2030年,中国将有超过1.1太瓦时(1.1*1^9千瓦时)的动力电池随电动汽车售出,这些充满电量的电池足够给新加坡全国供电一周有余。而以5年-8年的服役期,折损20%的电量为退役条件,未来十年间,中国乘用车及商用车的动力电池退役总量将达到705万吨,相当于705个埃菲尔铁塔的总重。

2021年至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阶段(2014至2018年)进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将进入报废期。是让退役电池发挥余热,作为丰富的能量载体,还是成为沉重的环境负担,现已成为摆在桌面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比普通电池,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充放循环次数更多、应对极端气温的性能表现也更好。为此,退役的动力电池完全有更广阔的应用场景,比如在发电、输配电环节、5G通信基站、云计算的数据中心等场景下,都可以作为储能电池使用。

绿色和平组织在《为自愿续航,2030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循环经济潜力研究报告》中提出,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梯次电池电量将达到32GWH,可以覆盖全国5G通信基站的备用电源需求。到2030年,中国退役动力电池进行梯次利用的总价值将接近430亿元人民币,潜力巨大。动力电池的生产需要大量镍钴锰等金属矿,通过梯次回收,不但能降低新采矿源带来的环境污染,还能保障国家层面的关键金属供应安全。

产业界已经开始行动。宁德时代联合百城新能源成立快卜新能源,布局储充检一体化快充站,通过电池AI在线检测技术,在不拆开电池包的情况下,分析、筛选出健康状态良好,长寿命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于储能电池、货车、物流车以及二轮车等领域。对于健康状态不佳的电池,可直接流向再生处理,环保、高转化率冶炼方法,将废旧电池中有价技术高效提炼。

从电池全价值链角度来看,《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诸如推进梯次利用,资源循环,建设标准化体系,这些建立健全的电池价值链循环体系必须的条件。但是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规模化仍需要各界扶持,相比电动汽车和电池产能,电池回收利用环节建设现状难以应对即将带来的电池退役潮。

中国已经出台了有关电池回收利用的法规尚不完善,比如工信部在2018年曾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电池厂、整车厂、报废拆解公司和综合利用企业在设计、生产、回收、处理各环节的角色和责任,但缺乏配套的奖惩制度或许可证制度,导致政策落地执行效果有限。且现有电池溯源系统仅需要企业自主填报,缺乏监管约束,导致回收效果难以评价。

此外,动力电池设计和梯次利用缺乏统一标准,退役电池收集率低,影响供应稳定性等问题,都是横亘在退役电池梯次利用领域上的拦路虎。

据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出版的《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欧洲废旧锂离子电池收集率是45%,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收集率低于40%。半数以上废旧锂离子电池不知所踪。

《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将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并将加快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立法。

江卓珊对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对于回收行业和循环产业,在新政策的风向下会更有信心投资发展,是对回收循环利用行业的利好消息。但还是需要汽车制造业和电池生产商的投入,他们对整个产业始终起着关键作用。

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邦普循环,已经能够通过“逆向产品定位设计”技术回收废旧电池中的镍、钴、锰、锂等金属,将其还原成可重新用于制备电池的正极材料。核心金属总回收率可达99.3%以上,邦普循环共有生产线22条,产能规模达到8万吨/年。

江卓珊建议,有关部门推行生产者延伸责任制,设立奖惩机制让电池及新能源汽车生产商承担建设动力电池循环经济的责任。

事实上,《产业发展规划》并不只是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做出规划部署,而是为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进行了规划部署。《产业发展规划》指出,随着汽车动力来源、生产运行方式、消费使用模式全面变革,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由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

“网状生态”的构建离不开基础建设和产业环境的支撑。在基础建设方面,《产业发展规划》指出:我国需继续推进充换电网络建设: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服务水平、鼓励商业模式创新。

眼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及“新基建”概念的提出,我国新能源基础建设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8月到2020年7月,全国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1.0万台。截至2020年7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34.1万台,同比增加27.6%。

据了解,当前充电桩的布局已经基本满足了公共交通、物流运输、私人出行等领域的充电需要。不过,目前充电桩等新能源基础建设的发展中仍存在分布不均衡、充电便利性不足等问题,充电难成为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制约条件之一。有分析指出,《产业发展规划》的颁布将加快解决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发展不完善的问题。

氢能源的体系建设成为《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提及的内容。《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要求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根据氢燃料供给、消费需求等合理布局加氢基础设施,提升安全运行水平;开展高压气态、深冷气态、低温液态及固态等多种形式储运技术示范应用,探索建设氢燃料运输管道,逐步降低氢燃料储运成本。同时,《产业发展规划》也进一步明确了关于提升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技术以及推动商业化示范运行等内容。

事实上,早在2019年,氢能源首次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氢能源上下游的投资和布局成为热点。中金公司认为,氢能源汽车是行业长期发展方向,该项政策的推出,将进一步加快了产业发展节奏,为氢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相关产业链带来一定投资机会。

陈士华分析认为,氢能源在《产业发展规划》中被多次提及也充分反映出国家对于氢能源发展的重视。“受到原材料的制约以及技术的限制,当前氢能源的发展还没有达成最理想的解决方案。不过从长远来看,氢能源是替代纯电动的最佳路线,只是其发展仍需要较长的时间。”

总体来看,《产业发展规划》对于新能源的支持范围不仅仅局限在新能源车辆本身,而是通过扩充产业发展重点,来进一步探索新能源全产业链的布局和完善。在产业环境方面,《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鼓励新能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跨界协同,鼓励整车及零部件、互联网、电子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组成联盟,以及对内深化行业管理改革,对外扩大开放和交流合作和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等。

受政策的带动作用,未来新能源全产业链的投资和发展将有更大想象空间。中信证券的研报指出,《产业发展规划》再次明确了电动车长期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确定性;从全球视野看,中国电动化供应链快速发展、最为完善,龙头企业已经供应海外,作为全球优质制造资产的价值凸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上汽朱军 | 降低电动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才是突围之道

中国市场就是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如果汽车行业的人经不起这样的竞争,就没有意义了。

文丨宋豆豆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汹涌而至,中国电动汽车发展也进入结构调整期,绿色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发展进程加快。

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受宏观经济压力、补贴大幅退坡等因素影响,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分别下滑2.3%和4%。这是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十年来,年产销首次出现负增长。

销量和经营压力让身在其中的车企再次感受到寒冬凛冽。上汽集团2019年度财报显示,上汽集团全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56亿,同比下降28.9%;共售出623.8万辆,同比减少11.54%。

墙内花开墙外香。上汽集团在国内汽车销售量下滑,但在海外市场表现突出。去年其整车出口以及海外销售35万辆,同比增长26%,占比高达中国车企海外总销量的33%。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期间,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军对智库君表示,“上汽集团的新四化战略作了调整,增加了国际化。”此外他透露今年还会继续拓展海外市场。

在朱军看来,国内这几年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内部关起门来在存量市场竞争会很激烈,如果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压低价格,对品牌形象不利;汽车行业真正的利润空间是在顶端的百分之几。

谈及特斯拉的国产化和降价,朱军表示,特斯拉30万左右的价格与国内主流市场15万左右的价格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对高端品牌可能会带来影响,但总体上对国内市场份额的影响并不直接。同时,关于“谈特斯拉色变”,他表示不要太过担心,“中国市场就是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如果汽车行业的人经不起这样的竞争,就没有意义了。”

面对补贴退坡,朱军认为,电动车购置成本高、残值低,消费者不愿意去买,所以要靠国家补贴来推动,靠政策来强推,但现在降低电动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才是真正打开市场的突围之道。

新能源车走出去

智库君:现在特斯拉进入国内之后价格降到30万,中国品牌的品牌价值优势是否会受到打击?

朱军:我是搞技术的,从这个方面来讲,像特斯拉品牌在30万之内,跟我们主流市场价格(15万左右)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我觉得高端品牌的影响是有的,对我们市场份额影响不是那么直接,是通过一层层传递下来的。

反过来我们在去年下半年开始向国外市场走,发现中国的产品很有竞争力,在国内市场卖15万左右的车甚至15万以下的车,在国外市场卖30万还是有很多人买的。我们EZS在泰国、英国、挪威、荷兰都已经开始售卖,以后拓展到南欧,差不多都是30万人民币。 

智库君:您如何看待中国品牌未来竞争的格局?

朱军:实际上中国电动车市场远远没有进入稳定成熟的阶段,全世界汽车行业的零部件企业都没有做好准备。相对来说,中国前几年财政补贴政策,民间的投资坚定性,使得我们的产业链总体来看还是很强的。但不能从每一个单向来看问题,从整体新能源零部件整体竞争能力来看,中国市场应该是不大的,这也为新能源车走出去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

我觉得大家不要太多担心,本来中国市场就是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如果汽车行业的人经不起这样的竞争,就没有意义了。

智库君: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跟国外相比,优势有哪些?目前海外布局情况如何?

朱军:上汽的新四化战略后来做了一个调整,增加了国际化。EZS走向世界是我们国际化的一个部分,接下来陆续有很多车型走出去。国内近几年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如果汽车工业要再继续发展的话,内部关起门来在存量市场竞争惨烈,大家为了抢市场份额压价,价格越做越低,对品牌形象不利。但是真正的汽车行业利润空间是在最上面的百分之几的车,所以国外市场值得开拓,比如印度市场,比如欧洲主流市场,两三万欧左右的车是他们最主要的选择。

对欧洲市场来说,2020年是市场法规95克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一年,如果一个OEM在欧洲销售的车达不到二氧化碳排放均值,每一克二氧化碳要罚95欧元,这是巨大的罚款,是巨大的政策上的压力。根据现在市场销售所有车平均二氧化碳指标来看,今年会被罚600多亿的欧元。按照法规执行的话,到2030年左右欧洲市场必须要销售大概30%左右的电动车才能弥补这个缺口,这是一个机会。

降低电动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智库君:上汽跟广汽的合作在技术层面上有哪些内容?

朱军:合作的具体内容还在讨论的过程中。上汽跟广汽在发展理念上比较相近,我们都处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南方地区,对汽车要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有共同的认识,要软件定义汽车,这些投入是巨大的。

我们跟广汽之间的合作,我觉得不要从短期某个项目某个零件看,而是从长远看整个中国的汽车行业,即使中国市场有一年3000-4000万辆的销售规模,也不足以支撑现在那么多家公司。这个规律无法避免,全球一年一亿多辆车,以后就是十家汽车公司,其他小的都是在这个集团里面互相结盟,没有这样的规模没有办法支撑那么大的研发开支。

智库君:纯电领域技术降本有哪些空间来应对无补贴时代?

朱军:消费者买这辆车是用这辆车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拿燃油车和纯电动车来比,如果用纯电动车全生命周期成本会更少一点,没有国家补贴大家都会去买电动车。现在电动车的购置成本高,残值又低,大家不愿意去买,所以要靠国家补贴来推动,靠政策来强推。

第一个消费者对电动车残值低的观念,可能几年以后就会完全改变。现在的情况是,电池用两三年以后寿命衰竭很厉害,因此残值就不高。行业正在做的事情是让电池用不坏。特斯拉在出100万英里的电池,我们也在搞100万公里的电池,技术上的可能性,90%以上把握是可以做到的。

第二个成本偏高,我们还处在婴儿期,电动汽车占比不到全球市场份额的2%,跟内燃机车占比90%多不成比例。技术也在进步,过去五年电池系统成本从每瓦时四五块钱降到今天一块钱以下,2019年普遍在1块钱左右,2020年应该是在9毛钱左右,这个成本的空间还是有的。

智库君:现在纯电平台开发怎么样?

朱军:不能为了平台做平台,怎么做平台,这个我们要想清楚。做平台,最重要有销量,这个是平台的原意。平台这个事情我们想了十年,但最后要向现实低头,我们真正平台化的产品先从平台化共用零部件开始开发,大概是在2022-2023年投产。做平台都是不容易的,我要同所有的合作伙伴一起往这个方向上走,这个投入是巨大的。

智库君:2019年说插混都不太好,您怎么看?

朱军:我同意插混是一个过渡,前提是纯电的技术进步要非常快。跟混动比,插混有50-70公里纯电动,正常通勤使用的话可以用电,如果基础设施不那么完善,或者偶尔到了不熟悉的范围,充不上电也不用担心。

另外政策上来看跟燃油车相比,它有新能源积分。对于消费者来说,插混的纯电功能使用成本跟电动车一样,相比传统车有大幅度的下降。没有电当混动车用,有电的话当电动车用,整体比燃油车的动力性、响应性、使用成本要好一些。

说它是过渡性产品,是因为现在的电池太贵,如果电池便宜了以后,跟电动车比,插混车不具备优势的时候,就会被替代掉,但是一些特定的场景是替代不掉的。这个过渡期可能很长,比如十几年。

智库君:合资车企插混引进来,整个行业车企包括上汽的压力如何?

朱军:实际上自主跟合资的一般家庭用车都在十万到二十万区间,界限已经不那么分明,一些自主品牌做的好的车企的产品价格已经高于某些合资品牌。问题还是市场需求,本来消费者要买四五十万的车,插混上牌可以享受购置税的减免,实际上客户就会选择插混版本的车,把自己原有传统车内燃机版本的需求给替换掉了,并没有抢到多少自主品牌的市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新能源行业最近有什么发展趋势?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五大发展趋势分析

“预计到2030年,中国市场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将超过1500万台,占新能源总销量的90%,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占比将仅为10%。即在未来十年发展中,纯电动汽车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6月11日,德勤战略与运营副总监牟嘉文指出,中外品牌、新旧力量、跨界巨头等多方势力间的全面竞争,将重塑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

在牟嘉文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五大趋势:

1、发展趋势一:得益于政府政策倾斜,以及日趋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电池技术的提升,比混动车型有更低用车成本优势的纯电动汽车,未来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主导优势。受产业投资政策调整的影响,针对混动汽车的投资将会逐渐减少,再加上市场终端政策支持力度正在下降甚至取消,混动车型的发展空间将不断被挤压。

纯电汽车未来将占主导地位 全面竞争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了127万辆和125.6万辆,分别同比增长59.9%和61.7%。截止至2019年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为10.2万辆和9.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5.0%和18.1%。累计方面,2019年1-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达到了36.8万辆和36.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8.5%和59.8%。

在纯电动汽车产销方面,2018年全年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6万辆和98.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7.9%和50.8%。截止至2019年4月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8.2万辆和7.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8.2%和9.6%。

累计方面,2018年1-4月中国纯电动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完成28.6万辆和27.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6.1%和65.2%。目前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纯电动车型的产销增长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驱动力。4月,国内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的销量超七成。

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方面,2018年中国全年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万辆和27.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2%和118%。截止至2019年4月我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万辆和2.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6%和50.9%;

2019年1-4月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1万辆和8.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6.3%和43.7%。

2018-2019年4月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2018-2019年4月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2018-2019年4月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备注:2018年7月产量同比为45.4%)

牟嘉文指出,除了纯电汽车未来将占主导地位,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潜力也不容忽视。但从中国以电力为核心主体的能源战略、加氢站的建设受成本和技术水平制约、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成本高昂等因素考虑,中大型客车、公交车、物流车及重型货车等商用车将成为氢燃料电池最先普及的领域,短期内燃料电池难以推广到乘用车领域。

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7辆和230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4.8%和289.8%。

2、发展趋势二:根据德勤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调研数据,60%高端车主和89%中低端车主认为续航里程超过400km的纯电动汽车可以满足他们日常的使用需求。而2019年第2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显示,乘用车续航里程普遍达到400km,这意味着,在技术快速提升下,续航里程将不再是用户购买新能源车的阻碍因素,而智能化、网联化、人性化的功能设计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品差异化竞争的关键。这也是第二大趋势。

3、发展趋势三:牟嘉文预测的第三大趋势是,中外品牌、新旧力量、跨界巨头等多方势力间的全面竞争,将重塑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从目前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来看,本土传统汽车品牌远超外资品牌,处于领先地位,但随着外资、合资以及本土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加速,2020年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全面竞争时代。

造车新势力面临存亡节点

“处于领先优势的本土传统汽车厂商将快速扩展全链条能力,以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而那些起步晚、规划迟、转型慢的本土传统汽车厂商只能聚焦价值链的生产制造端,成为‘代工厂’。对于传统的外资合资品牌来讲,必须加速市场进入、加快产品发布,如果不能稳固占领终端市场,将遭遇出局危机。”牟嘉文表示。

4、发展趋势四:牟嘉文认为,新能源汽车将汽车产业价值链向上、下游进行了大幅延伸,产业利润结构正在随之改变,上游动力电池和智能科技、下游终端市场用户服务已成为重要利润池。由此,他预测第四个趋势,未来新能源汽车厂商将发展为三种类型:布局全链条的新能源汽车厂商,聚焦终端市场流通、销售与服务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专注整车研发采购与生产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厂商。

在新能源汽车逆势增长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厂商目前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从行业环境来看,补贴退坡、产能过剩,以及新势力造车企业的涌入正在加剧竞争。从自身盈利性来看,一方面成本不断攀升,其中包括智能科技的巨额研发投入,新零售转型与服务创新需要海量投资;另一方面盈利模式尚待重构,新的利润来源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比如,如何创新服务和数据应用。

5、发展趋势五:第五大趋势是关于盈利模式。在盈利模式重构的过程中,牟嘉文指出,时下新势力造车企业的新零售转型(包括试水直销模式)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直销模式是造车新势力为行业带来的最大变革与冲击,他们通过自建自营的零售新业态以及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为用户带来耳目一新的品牌体验,解决了传统经销商模式下价格不透明、服务体验欠佳等诸多弊端。

与此同时,寻找用户体验和成本效率的最佳平衡点是车企新零售转型成功的关键,比如说,直销模式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该模式给汽车厂商带来了巨额资金需求、运营复杂性等多重问题,用户体验与成本效率难以平衡。

牟嘉文预计,对于尚没有完成大批量交车的造车新势力来说,未来两年是生死存亡的关键节点,绝大多数企业会被淘汰出局。一是因为以直销为主的新零售模式带来的巨额资金压力;二是供应链管控能力较弱,导致量产阶段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加大;三是某些新进入者还停留在PPT造车空谈上,并不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四是连目前最领先的新造车企业都尚未实现盈利,如果无法尽快证明盈利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性,大量新进入者将陷入融资困境,因资金链断裂而被淘汰出局。

5、纯电动力汽车电池寿命有多久?

关于寿命,无法给您回复。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的大宣传,不太一样。
但是,对于电动车的一市场情况可以和您分享。

电动汽车分为:EV/HEV,EV为纯电动汽车,HEV为混合动力汽车。HEV又分为轻度混合,重度混合。

EV,目前为研发阶段,没有真正的联产车型,据说,深圳比亚迪公司的纯电动汽车:E6,已经获得了审批,但是如果对为销售,还要等到2010年末,或者2011,还有可能更后面。

目前,HEV量产的较多,比较典型的是;TOYOTA的PRIUS,该车型属于轻度混合,使用的电池为镍氢电池。省油,大概20-30%。国内的销售价格:28万左右。
另本田的思域 也有HEV版本,据说在武汉生产。

个人建议:HEV还可以考虑,可是单价非常高,可能也不现实,所以,PRIUS09年在中国的销量:1500辆左右。

可以等等看,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在完善,我预计,在2010年末或许国内的车型会对个人销售,并且有补贴。

非常感谢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关注。

我也是一个关注新能源汽车的人。

6、新能源汽车的弊端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的弊端有哪些?下面看几位网友的分析:

网友一:要分析纯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和汽油车对环境的影响,目前来说最适合的就是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生命周期分析法是用来分析产品从原材料的获取到最后报废处理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对产品较为全面的评估方法。CARB分别选用3款在美国最常见的日系车进行生命周期分析,分别是NISSAN LEAF(纯电动车)、TOYOTA PURIS(混合动力车)和NISSAN VERSA(汽油车)。假设上述三款汽车的生命周期仅为18万英里,行驶的状况是每年1万英里,其中纯电动车将会在12万英里时更换蓄电池。根据CARB的数据表示,从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能源消耗和CO2的排放远远低于传统能源汽车。

通过比较纯电动车和汽油车,我们发现除了二氧化硫和PM10的排放,纯电动车其他空气污染物的排放远比汽油车低。电动车PM10和二氧化硫的排放主要集中在汽车的生产阶段,通过有效的技术改进,相信纯电动车的PM10和SO2排放量会更低。由于厂商的数据保密要求,CARB并没有给出混合动力汽车的相关数据,但在结论上直接表明其混合动力他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在略高于电动车但低于汽油车。混合动力和纯电力汽车的电池一直是各大键盘车神来拿诟病。根据battery knowledge提供的数据,我们发现电动车通常采用的锂电池和普锐斯采用的镍氢电池相比起其他电池更环保。虽然在制造过程中涉及到钴、锰和镍这三种重金属,但通常来说大型的电池制造商都会对电池制造过程所产生的污染进行严格管理,在电池中含量极低,甚至可以忽略。在我国《国家危险废固体弃物名录》上也找不到锂电池的身影。因此,我们并不需要太过担心锂电池会对环境造成太大的不良影响。

从事实上看,CARB测试的两款车型的电池相比起传统的电池更加环保。而美国的法律法规对于汽车回收也有严格的限制要求。一般来说,一个24KWh日产的LEAF“报废”的蓄电池报废后还有70%电池储蓄容量(也就是16.8KWh)。如果电池直接拆解回收就显得太浪费了,因此,NISSAN会把报废后的电池二次利用,通过和SHARP、ABB等公司合作,把这些报废电池改变为家庭或者商业上的电力储蓄系统。直到把电池的性能完全榨干,NISSAN才会把这些废旧电池拆解回收,而拆解回收所得的金属拥有极大的商业价值。钴是制作永久磁体的关键材料。因此,在美国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回收率达到了91%。本来这个不是涉及到环保的问题,在这里,小编还是讨论一下CARB报告中的关于汽车的购买和后期使用成本问题。红色部分指的是一次性成本,也就是购车成本、更换电池和购买充电器的价格。通过净现值法计算得出,行驶相同的公里数,纯电动车的成本最高,其次是汽油车,最后是混合动力汽车小编貌似找不到新能源汽车在美国是否有补贴,希望大家找到相关证据的朋友在评论区说出来吧。

网友二:作为一个在购买电动汽车这件事情上,纠结了有两年的人,至今还在纠结中,我觉得我能说说这件事情。本人坐标上海,沪牌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大大的难题,于是我将目光转向了电动汽车。可是,能够提供沪牌的,可选汽车产品不够丰富,可选汽车品牌有局限性。相反,传统的内燃机汽车,可选的汽车产品和汽车品牌就太多了,你总能挑到一款你想要的车。从下面的数据可以看到,在国内,电动汽车的轿车车型集中在A00级别,即微型车,作为代表的汽车产品有北汽的EC系列,长期位居销量榜单前列。相反,在我想选的A级和B级一栏中,产品并不丰富。SUV车型也一样,集中在某一级别车型中。

电动汽车的SUV车型集中在A级别,即紧凑型车,作为代表的汽车产品有比亚迪宋,也是销量特别好的车型。MPV车型不在我的购车清单考虑之列。在政府提供的新能源购车补贴中,也以自主品牌车型为主,可供我选择的汽车品牌也有局限性。其次就是充电的问题。我生活的小区没有固定车位,根本无法安装充电桩,而在上海没有固定车位的,但是需要用车的人,太多!上海市人大执法检查组在调研“时段性道路停车泊位规划设置”中披露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6月份,上海居住类停车缺口84.9万个,非居住类停车缺口15.8万个。

我买了新能源汽车,没有充电的地方怎么办?寻找公共充电桩,但是问题又来了。来看看一个电动汽车车友群中群友们的抱怨:手机上下了5、6个充电桩APP,有时候找到充电桩,充电桩不通电;或者是充电桩在小区里面,不让外人进去;又或者是充电桩的位置被汽油车占用了。公共充电的收费标准不同,有的地方收费不便宜的。有时候想着用慢充对电池好,但是充电的地方停车费要的特别高,停不起。

还有,我要是长途自驾游如何用车?以上面提到的北汽EC系列为例,续航里程都没到两百。如果,我购买了一辆北汽EC系列的车,在做自驾游攻略时,我需要提前查好有充电桩的位置,计算好里程数,充电时间。相反,一辆汽油车就没有这么麻烦,只要不是太偏远的地方,加油站很容易找到,加满一箱油的时间短,也不会耽误行程。大家买新能源汽车往往不是主动想要买。更多的是无奈。要用车,但是汽油车限牌限行,只能转向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如果要有好的销量,必然是人们主动地想要去买这类车型,届时新能源汽车也才有可能彻底取代传统的内燃机汽车。

网友三:大家也许对新能源车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那么什么是新能源车?据国家工信部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所谓新能源车,指的是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汽车。虽然工信部有明确规定,但又有哪个普通消费者会闲来无事翻阅工信部的公告?与此同时,不少媒体在报道时也习惯于把“以引擎驱动为主的混合动力节能车”与“电动新能源车”混为一谈,统称“新能源车”。因此真正知道“哪些车是新能源车,哪些车是节能车”的人并不多。

或者此刻的你,也是刚刚获悉:原来目前所谓的新能源车主要就是指那些电动车,而其他诸如丰田普锐斯等采用了引擎驱动的混合动力车都不属于新能源车,仅为“节能车”。从节油率来看,符合要求的混合动力车型并不多,而目前真正能被广州消费者选择的只有寥寥几款车。在可选车型受限的情况下,不少消费者更愿意以静制动,看清情况再出手,毕竟这可是真金白银数十万的消费。与此同时,“混合动力、电动车等使用成本高”仍是许多人的看法,以致观望气氛浓厚。其实,许多人在买车前都有一个习惯:看看路上什么车型多,就买什么车。他们希望选购到认可度高、维修方便、价格便宜的产品。显然,这恰是混合动力、电动等节能、新能源车的短板。现在的新能源车还没有形成气候,再加上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价格高、维护成本过高、二手车卖不动等诸多因素,使新能源车处于?寰场?/p>

现如今,传统燃油车依然是汽车产业的主力,这个状况也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电动车也不会是新能源汽车的归属。新能源汽车有很多种,有混合动力、纯电动、氢燃料电池等。为什么现在的眼光都瞄准了新能源汽车,并对此投入了很大的期望值呢?首先,都继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相继出台政策,定下禁售燃油车时间表之后,中国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前段时间也放出了制定相关时间表的信息。再者,近几年来无论是美国电动车企业特斯拉的大火,还是贾跃亭的乐视汽车--法拉第未来,都在互联网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电动车浪潮。无人驾驶、高性能、智能互联等“高大上”的科技,让消费者仿佛看到了科幻片中高科技的未来。

说回为什么新能源汽车卖不动这个问题,首先我国正大力推广纯电动车,而现阶段我们的科技水平,使得纯电动车无论是续航里程还是充电时间都远远不尽人意。作为私家车的出行便利性在电动车身上大打折扣,市场需求有限。再来,混合动力车型基础售价就要比普通汽油版要高不少,用多出来的钱买更高级别的车,是更“实惠”的选择。至于氢燃料电池车型,现在中国还没有。

7、2020年乘用车市场观察:产业重新布局,疫情下的新趋势

回顾2019年,车市寒冬初现,销量下行,但低迷的市场表现下悄悄孕育着新的机会。展望2020年,转型突破和创新尝试将在汽车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上落地萌发,中国汽车产业将进入整合调整、迭代加速的转型升级新阶段。

趋势一:新能源汽车格局的大浪淘沙,新造车势力的最后窗口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由消费者补贴驱动转向由双积分引导和消费需求升级的多重驱动,供给侧结构与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在2020年,传统的合资品牌将加速投放量产新能源车型,行业洗牌势必加速,新造车势力量产投放并赢取市场的窗口正逐步关上。相对于传统主机厂,新造车势力在品牌积淀、渠道网络和成本控制上不具天然优势,在现有车企加速入场、补贴退坡的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发挥用户体验和产品创新方面的优势,是其在方兴未艾的新能源赛道上突破重围的关键。

新造车势力企业前5月累计销量超过500辆的仅6家,其中仅蔚来汽车1家累计销量超过1万辆。仅从销量来看,相比月销量已经过万的特斯拉,新造车势力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十分羸弱。

趋势二:新零售转型升级的概念落地和加速

以用户为核心,从销售产品转向服务消费者的“新零售”概念自诞生以来,对汽车零售业态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冲击。4S店零售模式虽然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是主流,但围绕用户体验的全渠道和数字化新零售升级必将加速。在2020年,将看到更多以豪华品牌为代表的车企进行在中国市场的渠道创新升级和概念店态落地,同时围绕客户生命周期体验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数字化触点,以全面革新消费者体验。

从行业的视角来看,汽车新零售“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数字化、全渠道、新生产模式。汽车新零售对消费者的好处有:个性化需求和用户体验。国内汽车厂商关于汽车新零售的探索主要是三个方向:以用户为中心、数据网状化、服务链整合。

趋势三:本土化智能座舱概念和数字化产品的量产落地

在2019年,智能座舱成为了比车联网更热的行业名词。一方面在于车联网概念的局限性,智能座舱则更能体现车内空间的价值;另一方面在于车联网一直缺乏明确的商业模式,智能座舱有着更广阔的空间。目前来看,全球范围内的车载操作系统屈指可数,未来能在中国市场掀起波浪的,可能就三家。分别是华为的智能座舱操作系统——鸿蒙Harmony OS,阿里巴巴的AliOS(或者称之为斑马智行系统),还有就是一个外来的和尚——谷歌的AndroidAutomotive OS。

伴随智能网联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逐步从单一交通工具向“第三空间”转变,对车内定制化智能化体验需求逐步提升。考虑到快速变化和日益多元的中国消费者需求,智能座舱与数字化产品的本土化开发势在必行。从行业参与方角度,智能座舱成为车企智能化重点,同时车企也与供应商开始推动硬件整机集成与软件生态两个方面的本土化解决方案。在2020年,预期将会有更多座舱数字化元素在中国量产车型上的搭载应用,如多屏互动、语音交互、生物识别等。

趋势四:乘用车新常态驱使本土车企提速品牌向上

随着中国乘用车市场进入新常态阶段,入门级产品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细分市场的销量和盈利性呈现下滑。与此同时,外资股比放开、合资品牌下探等动作进一步冲击本土品牌的竞争领域。为了改善短期经营表现、构建长效竞争力,本土车企务必在品牌力和产品力上进一步突破,品牌向上迫在眉睫。领先的本土车企均已推出全新的高端子品牌进行上探索,预期2020年本土车企的品牌向上动作将进一步提速,以高性价比及突出的产品力带动整体品牌价值提升。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广大微小型私营企业和打工群体深受冲击,低收入群体扩大,影响消费,因此入门车的销售压力反而更大。而相比较而言部分较高收入人群相对比较稳定,成为了车市消费的中流砥柱,豪华品牌汽车的销量出现了大幅上升,进一步推动了国内车市消费的重心上移。

写到最后

随着资本市场进一步成熟,中国汽车行业的控股型收购也将逐步兴起,并购基金通过激发投资组合内的产业协同、优化管理效率、改善运营能力,助力被收购企业转型壮大。对企业与投资机构而言,2020年仍是紧抓汽车与出行市场价值链转移、技术革新与模式创新的布局窗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生命周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