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电网和电动汽车的关系
?
2、智能电网与电动汽车两者之间的关系?
智能电网与电能的存储有关。而电动汽车用电池驱动,如果采用换电模式,充电时间比较灵活,可以选择电网的低谷时段进行。
3、V2G”在智能电网领域指甚么
V2G是Vehicle-to-grid的简称,指当混合电动车或是纯电动车不运行时,通过联接到电版网的电动马达将能权量输给电网,反过来,当电动车的电池充电时,电流可以从电网中提取出来给到电池的系统。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
其主要构成有:蓄电池、电流、电力调节器、电动机和动力传动系统。电动汽车按电源可分为: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
4、为什么智能出行、智能电网与电动汽车的协同发展将成为新趋势?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分析,这些概念中,智慧出行、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的发展相对其他行业来说较快,并且也显得相对靠谱。出行是古已有之的生活场景,有买单的主体——出行者,有出行目的,也有出行手段,非常清楚明白。
智能电网也是普及各家各户,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电动汽车为我们的环境保护贡献了力量,因此,这三样必然会成为协同发展的新趋势。
这两年,出现了很多概念,不知从何而起,但慢慢就流行起来。比如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出行,智能农业等等。
然而在快速汹涌的发展大潮中,人们或多或少都在思考,智慧出行发展方向何在,目标又是什么?而车企关注的智能网联又与智慧出行有什么关系呢?
在我看来,智慧出行将向着出行手段公共化,和出行服务融合化的方向发展。
公共化的前身是共享化。
共享化,标志性地宣示着智慧出行时代的开始。这种受惠于互联网思想和技术,致力于改变出租车行业的商业模式,除了激发了更多其他行业的想象力之外,更重要的成果是让众多的车主和准车主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购买汽车,拥有汽车的决定,因为他们的交通工具有了新的可能,新的选择。
古往今来人们从没停止过出行,然而出行目的却越来越丰富,从出差,求学,返乡,到旅游,娱乐,购物。出行的手段也越来越复杂,从交通工具的升级,比如自动驾驶,到智能交通系统的演变,比如V2X,再到运营方式的变化,比如共享汽车。
这些都是智慧出行的表现形式。
对出行者个人而言,这种新可能让他从资产拥有者悄然变为了服务使用者。另一方面,对整个社会而言,共享可以降低交通工具的拥有成本和使用成本,经营者和出行者也因此而分享共享模式所带来的红利。这是非常完美的商业模式。(最近滴滴出现的裁员举动,并不是对共享模式的否定,只不过是滴滴试图在规模和盈利之间找到平衡)
那么,共享化是聪明人心血来潮的偶然创造呢,还是更为深刻变化的前奏呢?
前面提到了,共享化受到了互联网技术的推动,这种技术把原本近在咫尺却互相不知的供需双方联系在一起,使共享的效率和经济性得到实现。
然而算法工程师们和产品经理们并不准备就此打住,他们还会把共享化做的更加彻底,他们的法宝就是正在逐渐成熟的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的价值,不仅仅是带给人们新奇的体验,还很大可能会使交通体系发生深刻变化。自动驾驶技术将把公共化变为现实。到那时,我们会发现共享化只是通往公共化道路上的一块站牌。
当前的交通工具中,除了汽车外,其他的飞机,轮船,火车大部分都是公共交通工具。而除了公共汽车外,大部分汽车都为私人,或者企业所有,因为只有汽车私有化,才能方便地满足个性化出行或运输的需要。
然而自动驾驶将有可能改变这一局面。出行者可以把自己的手脚,甚至大脑从具体驾驶行为中解放出来。他可以把时间,精力用在其他更有意思,或者更有价值的事情上,而同时仍然体验更为高效,精准的出行服务。自动驾驶汽车甚至能够通过V2X技术和其他车辆(V2V),和道路、桥梁、涵洞等交通和设施(V2I),和行人(V2P)通信,从而在同一个交通系统中协调彼此的通行状态。而V2X系统配合以自动驾驶技术,也可以随之而发展出行程规划能力和货物调度能力,甚至更多。自动驾驶技术与V2X相结合,不仅给予出行者免于驾驶的自由,还可以把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通行效率提到最高,把每一条道路的通行能力发挥到最大。
在这样的场景中,拥有自己的汽车和共享使用汽车相比,从出行结果来看没有任何区别。因此出行者完全没有必要拥有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当然,有些人会为了感受驾驶乐趣而购买汽车,但未来的自动驾驶技术可以让任何赛车手的车技都相形见绌。而且在流行自动驾驶的交通环境中,人工驾驶汽车不仅自身效率不高,还会拖累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甚至带来潜在危险。也有些特殊身份的出行者,需要感受自己的尊贵,或者安全,那么他们只需要支付高价的月租就可以得到一辆特别配置的自动驾驶汽车,仍然不一定要拥有它。
5、八大智能电网工程为哪八大
依据国家电网的规划,2011至2015年将进入“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阶段,这个庞大的项目将在未来10年内给国内外同行业者带来数万亿的市场机遇。据计世资讯统计,据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在智能电网全面建设阶段,未来年均智能化投资额也将达到350亿元/年。这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在此基础上,国家电网公司总信息师吴玉生提出了支撑智能电网发展的八大信息化技术与创新:
一、安全接入平台:解决智能电网中各环节以及经营管理中物资、应急指挥、移动办公的安全接入需求,建立多渠道互动访问入口,提升信息双向交互的安全防护能力,为智能电网主动安全防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海量历史实时数据平台:实现对智能电网的各环节运行和监测中产生的海量历史实时数据的存储、集中、整合、共享和分析,同时对外提供标准统一的访问服务,为智能电网各业务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三、输变电状态监测系统:通过运用各种传感器技术、广域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对智能电网各类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监视预警、分析诊断和评估预测,支撑设备状态检修,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实现输变电设备状态管理。
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高效实时信息采集,提高电能计量自动化程度,全面支持阶梯电价、分时电价及全费控业务的开展,为营销自动化及智能用电增值服务奠定基础。
五、电动汽车运营管理系统:建设统一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系统,实现对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提供客服、计费、清分、资产、配送等业务支撑,实现电动汽车充换电业务应用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有效支撑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
六、95598互动服务网站:建设统一的95598互动服务网站,进一步拓展客户服务渠道,满足客户多样化、互动化服务需求。为电力客户提供灵活定制、多种选择、高效便捷的服务。
七、故障抢修管理(TCM)系统:发挥信息化对智能电网变、配、用、调度环节的综合支持作用,为提高故障抢修过程工作效率和各种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撑,进而缩短故障恢复时间,提升客户满意度。
八、智能决策分析平台:构建全公司统一的智能决策分析平台,实现智能电网和经营管理各类信息可观察能、可判断、可预测的决策分析能力;增强决策分析的可视化、互动化,支撑智能电网建设。
智能电网的信息化建设工程复杂,需要大批具备丰富的电力行业实践经验、善于洞悉电力系统管理特点、能够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管理软件与服务供应商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