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

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

发布时间:2020-11-23 02:04:51

1、英国宣布2030年禁售燃油车,全球将掀起新能源汽车热潮

随着汽车市场的逐渐火热,燃油车越来越多,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能源以及造成更大的尾气排放,从而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情况。因此,全球车企都在向轻量化、电气化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

为了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各个车企纷纷宣布了在未来将限产甚至停止销售燃油汽车的计划,其中包括挪威计划2025年;荷兰、印度提出2030年;法国、英国宣布2040年前彻底禁售燃油车等等。近日,英国首相宣布将禁燃时间提前到了2030年,这一决定将进一步加快全球汽车电动化的脚步。

随着全球多国明确禁燃计划,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也在11月2日正式发布。其中提出:从2021年起,国家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时,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在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再到2035年,达到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以及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的目标。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国内车企也纷纷在新能源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开发和研究,只为创造出更加出色的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新能源领域的车企之一,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和成就足够让其成功迈入国际市场领域。早在几年前,比亚迪就将旗下的纯电动大巴卖向了世界各地;并且在货车、乘用车、电池、交通轨道等等领域都有布局,并且做出了不菲的成绩;甚至还连续获得了好几年的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多年来,比亚迪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和创新,目前已经成熟掌握了电池、IGBT、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旗下电池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高性能电机和电控都做到了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内新能源领导者。

全球都在向电动化发展,未来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已经势不可挡了,至于什么时候取代,应该只是时间问题。而作为新能源行业中的“全能选手”——比亚迪,该品牌始终坚持自主研发的发展路线以及不断创新的发展理念,相信比亚迪未来在新能源领域中的成就会更加非凡;也相信比亚迪终将带领自主汽车品牌在新能源领域中走出一条更远更长的造车之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未来自主品牌新能源超跑值得期待吗?

超跑用新能源吗?
想象就觉得不是很靠谱。
新能源车不仅续航里程短,而且车本身就没劲,给人的感觉是动力不足。

3、27家车企1月销量一览:自主品牌渐回暖,新能源车企持续走跌

截至2月16日晚,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以及日产、沃尔沃、马自达等车企陆续公布了其各自2020年1月份产销数据。从数据来看,即便深受春节、疫情影响,整体产销数据并不乐观,但这其中仍有闪光点的存在,如一汽、上汽、广汽及长安汽车等品牌自主乘用车销量回暖明显,增幅成功为正。但同时,新能源汽车普遍下滑的态势依然不容忽视,比亚迪新能源、北汽新能源以及江淮新能源均持续下滑。具体情况如下:

一、上汽集团:合资仍下滑,自主品牌渐向暖

日前,上汽集团发布了1月产销报告。数据显示,1月,该企业1月份共生产汽车41.9万辆,同比下滑32.7%;售出汽车40万辆,同比下滑34.6%。由于2020年春节提前,1月实际工作日较2019年1月同期少了5天,因此产销量的下滑并非不可理解。不过,据乘联会所公布数据显示,1月我国乘用车市场产销量分别同比下滑29%、21.5%,上汽集团的销量表现低于市场整体表现。

图片来源:上汽集团产销公告

具体来看,合资车企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在1月份跌幅分别达到了40.5%、30.5%,不过就两者接下来的规划来看,2020年都将是其各自的产品大年,尽管开局不利,但相信在接下来的产品攻势下,或逐步扭转局势。

上汽通用五菱1月销量为7.8万辆,同比下滑51.1%,成为上汽集团内部销量下滑幅度最大的企业。尽管销量表现不佳,上汽通用五菱却通过援产口罩持续霸屏,据了解,日前该企业已获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并通过专业检验,其援产的第一批口罩已经下线。

相比起合资企业,上汽乘用车表现堪称优秀,1月共售出新车6万辆,与去年同期持平,在春节提前,工作日减少的背景下取得如此成绩殊为不易。

二、广汽集团:广汽乘用车同比增长5.3%

日前,广汽集团发布了1月产销报告。数据显示,1月,广汽集团受春节、疫情影响,产销量分别达下滑24.3%、15.9%,至13.8万辆、17.6万辆,整体表现略优于整体市场表现。

图片来源:广汽集团产销公告

不过,该集团旗下包括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菲克等合资品牌,均表现比较疲软。具体数据来看,广汽菲克1月份销量仅为0.2万辆,同比下降77.6%;广汽三菱销量为0.8万辆,同比下降31.6%;广汽本田销量为6.2万辆,同比减少16.1%;广汽丰田销量6.8万辆,同比下降15.2%。而广汽乘用车则是该集团下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企业,1月销量为3.6万辆,实现同比增长5.3%。

三、长安汽车:长安福特回暖明显,1月销量同比增长4.2%

2月14日晚,长安汽车官方发布1月产销数据。数据显示,2020年1月,长安汽车产量为12.4万辆,同比下降13.7%;销量为13.5万辆,同比下降4.6%,整体表现略优于整体市场表现。

图片来源:长安汽车产销公告

尽管挑战重重,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依然交出了10.4万辆的成绩。当中,乘用车销量8万辆,逆势增长1.8%。而长安第二乘用品牌欧尚在1月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单月销售1.9万辆,同比增长48.4%。

合资品牌方面,此次长安福特的表现可圈可点。得益于2019年系列积极调整后,长安福特从去年12月开始呈现回暖迹象,1月实现销售1.5万辆新车,较去年同期增长4.2%。不过,另一合资品牌马自达的表现却依然不甚理想,1月销量0.9万辆,同比下滑27.8%。

四、长城汽车:1月销8.03万辆,同比降28.16%

2月12日,长城汽车发布1月份产销快报。总体来看全线品牌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仅出口市场出现了增长。具体数据显示,长城汽车1月份的产销量分别达到了7.7万辆、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1.8%、28.2%。此外,长城汽车1月出口0.4万辆,同比增长18.4%。

图片来源:长城汽车产销公告

具体来看,哈弗品牌1月份的销量为5.9万辆,同比下滑31.8%。作为长城汽车的高端品牌,WEY品牌1月销量为0.6万辆,较去年同期的1万辆出现了37.1%的下滑。而作为长城汽车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欧拉R1和iQ两款车型1月销量总计为0.1万辆,同比下滑了65.7%。

五、吉利汽车:1月销量同比下滑29%,但市占率再增高

2月13日,吉利汽车公布其2020年1月销量数据。数据显示,吉利汽车1月销量达11.2万辆,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9%,环比去年12月份减少约14%,已完成吉利汽车2020年销量目标141万辆的8%。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

具体来看,吉利汽车SUV、轿车、MPV等全品类车型均有稳定表现,其中 SUV产品1月共销售6.9万辆,在当月总销量中占比62%,而博越、帝豪、帝豪GS、缤越4款车依然保持月销万辆的市场表现;轿车方面,轿车产品1月共销售4.2万辆,占当月总销量37%;吉利新能源及电气化则共销售0.5万辆;另,对外出口0.2万辆,同比去年同期下滑67.7%。

领克方面,其1月累计销售0.9万辆新车,至此,领克产品投放市场两年来累计销量已达25.7万辆。

六、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74.9%

2月10日晚,比亚迪官方公布最新销量成绩,数据显示,比亚迪1月销量共计2.5万辆,较去年同期的4.4万辆同比下降42.7%。

图片来源:比亚迪产销公告

具体来看,比亚迪1月份在燃油车领域表现较好,销量1.8万辆,较去年的1.5万辆同比增长18.3%;其中,轿车和SUV销量分别为0.4万辆和1.2万辆,分别同比上涨3.6%和108.1%。

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却下滑明显,直接影响了比亚迪1月份的总成绩。数据显示,比亚迪1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0.7万辆,较去年的2.9万辆同比下降75.1%;其中在乘用车领域,纯电动汽车销量0.5万辆,同比下降68.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0.2万辆,同比下滑84.1%。

七、北汽新能源:1月销量同比下滑55.5%

受春节、疫情影响,车市整体向下,而新能源汽车方面,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月新能源汽车乘用车的整体销量为3.9万辆,同比下降54.5%。

图片来源:北汽蓝谷产销公告

其中,据北汽蓝谷日前发布的2020年1月产销量公告来看,北汽新能源1月产量为0.2万辆,同比增长1028.2%,但是终端销售仅为0.2万辆,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55.5%,市场表现略低于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表现。

八、江淮汽车:1月轿车销量逆势增长26.8%

2月13日晚间,江淮汽车发布1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1月份其产量为3.8万辆,同比下滑31.1%;实现销量3.7万辆,同比下降30.2%。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仅为0.2万辆,同比下降64.1%。

图片来源:江淮汽车产销公告

乘用车方面,整体板块共实现销售1.3万辆,同比下滑40.5%。其中SUV车型销量下降幅度最为明显,1月销量为0.4万辆,同比下降70.4%;MPV车型1月销量为0.4万辆,同比下降21.1%;轿车1月销量为0.5万辆,同比上涨26.8%。

九、一汽集团:1月销35.2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8.2%

从一汽集团官方获悉,今年1月,一汽集团整体销量为35.3万辆,同比增长18.2%。

具体来看,一汽奔腾官方数据显示,截止1月22日销售1.39万辆,同比增长60.4%。根据规划,奔腾2020年将加快布局S和E系列两大产品线,继2019年完成11.4万辆的销量后,2020年将挑战年销20万辆的目标;红旗品牌则在过去一个月中实现销售1.3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42.7%,实现其20万辆年销目标的6%。

合资品牌方面,整体生产新车20万辆,销售新车26.1万辆。其中,一汽-大众生产新车14万辆,销售新车18.5万辆;一汽丰田生产新车6万辆,销售新车7.6万辆。

此外,据盖世汽车了解,一汽集团已于2月10日复工复产,其表示,将在一季度努力增加产能,力争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十、沃尔沃:中国市场同比下滑16.2%

2月4日,沃尔沃汽车公布了其1月份全球新车销量。数据显示,在过去1个月中,沃尔沃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共售出4.6万辆新车,同比下跌约9.7%。尽管1月销量出现了下跌,但是沃尔沃汽车对于2020全年销量依然有信心实现增长。

在中国市场,沃尔沃汽车的月度销量同比下滑16.2%,为1万辆。2019年,中国新车销量再次下滑,但是沃尔沃汽车的销量依然实现了逆市增长。不曾料想,2020年车市却以一场战“疫”开始。

为减轻疫情对经销商带来的压力,沃尔沃汽车宣布放宽业绩考核,也不设定2月销售目标,成为第一家为经销商提供补贴的企业。此外,沃尔沃汽车还将直接为经销商工作人员提供超千万人民币的人员补贴,最小化疫情对经销商人员收入的影响。与此同时,沃尔沃汽车还为车主提供上门保养、维修等服务,并对符合条件的车主延长享受延长保修权益至2020年4月30日。

十一、日产汽车:豪华品牌英菲尼迪逆势涨4.3%

近日,日产汽车正式对外发布1月份在华销量。统计显示,在春节假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日产今年1月份共售出新车11.8万辆,同比下滑11.8%。

东风日产、东风启辰、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郑州日产的销量在经历连续四个月的反弹后,均在冰冷的现实面前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具体而言,东风汽车有限旗下乘用车事业板块(包括东风日产和东风启辰)1月的销量为10.1万辆,同比下降10.9%。其中,东风日产销量(包括进口车型在内的日产品牌车型)为9.2万辆,同比下降8.1%;东风启辰则由于市场基盘较薄弱加上正处于战略深度调整的当口,因此仅取得了0.9万辆的成绩,同比下滑了32.1%。

而旗下豪华品牌东风英菲尼迪1月销量0.3万辆,同比获得4.3%的增长。目前英菲尼迪在售的国产车型有豪华中型轿车Q50L和豪华中型SUV全新QX50,两款车型也占到品牌在华销量的近90%,虽然单车销量基数仍不大,但市场表现正逐渐回暖,对于英菲尼迪来讲是一个良好的信号。

十二、马自达:一汽马自达1月销量同比增长7.5%

2月5日,马自达(中国)发布了2020年1月马自达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零售)。数据显示,在过去一个月中,马自达共销售2.1万辆新车,同比下滑8.2%。其中,两大合资车企一汽马自达、长安马自达分别实现销售0.8万辆、1.3万辆,同比增长7.5%、-15.2%。

关于接下来的规划来看,长安马自达将国产全新车型CX-30,作为长安马自达2020年的全新重磅车型,上市后有望提振长安马自达整体销量。

十三、蔚来汽车:整体交付1598辆 日均交付同比增22%

2月10日,蔚来汽车正式公布2020年1月交付数据。受春节假期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蔚来汽车1月整体交付1598辆,同比下跌11.5%,环比下跌近半。当中, ES6交付1493辆, ES8交付105辆。截止目前,蔚来汽车已累计交付33511辆。

对于1月的销量表现,蔚来汽车表示,受假期和疫情影响,今年1月相比去年同期减少5天。以此来看,1月蔚来的日均交付量接近100辆,相比去年同期的82辆提升22%。另据透露,截至2020年1月31日,蔚来已在全国开设83家门店,其中包括22家蔚来中心和61家蔚来空间,销售网络已经覆盖全国59座城市。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为什么有人说双积分可能会成为压垮自主品牌的最后稻草?

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肯定有很大一部分自主品牌车企将死于销量和市场份额的严重不足,这种趋势从上面的数据中就能看出来,中国汽车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份额将向优势的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聚拢,比如大众、丰田、本田、日产、宝马、奔驰、通用、吉利、长安、长城这样的车企,大多数自主品牌车企在这些品牌的倾轧之下,将没有任何机会重新起势。


在过去几年,某些相对弱势的自主品牌寄希望新能源汽车,主要是电动车来实现弯道超车,但是这种情况现在看来基本上已经不可能了,原因很简单,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大退坡,整个行业遭遇到了沉重的打击,很多造车新势力已经难以为继了,而对于很多自主品牌车企来说,现在别说弯道超车了,能够推出像样的、能被市场接受的电动车恐怕都很难了!


而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众多车企来说,双积分政策也是一个近在眼前的压力,所谓的双积分双积分分别指乘用车企业平均油耗积分和乘用车企业新能源汽车积分。平均油耗积分是指:企业平均油耗的达标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差额,与该企业乘用车生产或进口量的乘积。油耗低于达标值便可产生正积分,此标准意在鼓励传统燃油汽车节能。乘用车企业新能源汽车积分是指:企业新能源汽车积分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的差额,实际值是企业销售新能源车型所对应的积分与其新能源车产量的乘积。在实际操作中,如果车企可以生产更多的新能源汽车,产生更多的新能源汽车积分,那么就能抵消生产传统汽车有可能产生的油耗正积分,而这对于很多燃油车比较多的车企来说,压力很多!

5、怎么做新能源汽车的大部分都是自主品牌?

特斯拉,美国最出名的电动汽车,最平的40万,贵的超百万,虽然国内有人在开了,毕竟是少数,买新能源都是图省钱为主,主要客户都是客运或中低收入人群或者限牌城市。

6、41家车企3月销量一览:自主品牌回暖明显,新能源车企持续走跌

根据中汽协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我国汽车销量为143万辆,同比下滑43.3%;今年一季度累计销量为367.2万辆,同比下滑42.4%。其中,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48.4%,跌至104.3万辆;一季度累计销量同比下滑45.4%至287.7万辆。尽管3月销量仍以“跌”字当头,但相较于受疫情“冰封”的2月,已有明显回暖迹象。

从目前已公布3月份及一季度销量数据的41家车企(品牌)来看,自主品牌销量普遍好于合资品牌,如一汽集团红旗、奔腾一季度产销量均实现同比增长,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及长安马自达等合资车企无论是3月还是一季度产销跌幅皆超五成;但同时,新能源汽车普遍下滑的态势依然不容忽视,比亚迪新能源、北汽新能源以及江淮新能源均持续下滑。具体情况如下:

一、上汽集团:两大合资车企一季度产销跌幅皆过半

4月10日下午,上汽集团(600104.SH)发布2020年3月份产销快报。数据显示,3月份上汽集团共销售汽车23.1万辆,同比下降58.6%;一季度累计销售汽车67.9万辆,同比下降55.7%。

图片来源:上汽集团产销快报公告截图

从上汽集团旗下各子公司的产销数据来看,一季度中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的产量下滑最为严重,共生产14.9万辆,同比下降64.9%;销量层面,一季度中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销量下滑幅度最大,同比下降60.9%跌至18.3万辆,去年同期为46.8万辆,共减少28.5万辆。

二、广汽集团:疫情期新能源车逆势增长

根据广汽集团(601238.SH)于4月10日晚间披露的产销快报显示,3月份,集团新车销量为11万辆,同比下降39.6%;一季度累计销量为30.6万辆,同比下降38.1%。

图片来源:广汽集团产销快报公告截图

受春节和疫情的双重影响,广汽集团整体销量下滑严重,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仍实现增长。数据显示,在受疫情影响最大的1-2月,广汽集团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为6,524辆,同比增长86%,其中广汽新能源销量为4,621辆,同比增长66%。

三、东风汽车集团:3月产销尚处爬坡期

4月9日,东风汽车集团(00489.SZ)发布最新产销快报。数据显示,其在2020年3月份的销量为11.1万辆,同比下降62.2%;一季度累计销量为36.3万辆,累计同比下降46.4%。从产销数据中不难看出,除东风柳汽外,其余各子公司3月依然处于产销爬坡的过程。但随着武汉正式解封,4月将是其真正的回暖期。

图片来源:东风汽车集团产销快报公告截图

四、长安汽车集团:CS75 PLUS 3月销量破万

根据长安汽车(000625.SZ)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3月,长安汽车实现整体销售14万辆,同比下降28.7%;今年第一季度,长安汽车共计销售30.3万辆新车,同比下降32.1%。

图片来源:长安汽车集团产销快报公告截图

自主品牌板块,重庆长安、河北长安和合肥长安3月共计销售汽车7.7辆,同比下降16%,其中SUV板块的长安CS75 PLUS车型表现较为亮眼,3月实现销售1.3辆,带动CS75系列实现销售1.8万辆。

合资品牌方面,长安福特3月销售1.1万辆,同比下降27.9%;第一季度累计销售3万辆,同比下降17.2%。长安马自达3月销售6,715辆,同比下降52.8%;第一季度销售1.7万辆,同比下降48.1%。

五、长城汽车:一季度出口新车同比增长6.1%

4月9日,长城汽车(601633.SH)发布3月销量快报。数据显示,3月,受疫情持续性影响,长城汽车共销售新车6万辆,同比下降41.8%。不过与2月相比,回暖趋势明显,环比增长499%。至此,2020年第一季度,长城汽车累计销售新车15万辆。其中,3月份长城汽车出口汽车5,942辆,同比增长0.4%;一季度同比增长6.1%至1.3万辆。

图片来源:长城汽车产销快报公告截图

六、吉利汽车:已完成年销目标的15%

4月7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公布2020年3月及第一季度销量数据。数据显示,吉利汽车3月总销量为7.3万辆,环比增长245%,同比下滑41.4%。至此,吉利汽车今年第一季度的新车总销量为20.6万辆,同比下滑43.8%,就全年141万辆的销量目标而言,已完成15%。

领克方面,3月共销售7,369辆新车,第一季度累计销量为18,443辆,至此,领克产品投放市场两年来总销量已超过30万辆。

七、比亚迪:3月燃油车销量同比增长9.5%

4月8日晚间,比亚迪汽车(002594.SZ)公布了最新产销快报。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受疫情影响,比亚迪汽车共销售3.1万辆新车,同比下滑34.7%;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万辆,同比下滑59.2%;燃油汽车销量为1.8万辆,同比增长9.5%。

图片来源:比亚迪汽车产销快报公告截图

整个一季度中,比亚迪汽车累计销量为6.1万辆,同比下降47.9%。其中,新能源汽车的累计销量为2.2万辆,同比下降69.7%;燃油汽车销量则为3.9万辆,同比下降12.0%。

八、北汽新能源:一季度产量劲增101.02%

4月9日,北汽蓝谷(600733.SH)发布了3月份产销快报。数据显示,北汽新能源3月的产销量分别为3,876辆、5992辆,同比分别增长75.38%、-66.13%;一季度中,北汽新能源的产销量分别为5,733辆、9,000辆,同比分别增长101.02%、-64.1%。

图片来源:北汽蓝谷产销快报公告截图

九、江淮汽车:一季度纯电动乘用车跌幅超六成

根据江淮汽车(600418.SH)官方公布的产销快报数据显示,3月份,江淮汽车售出新车3.4万辆,同比下滑23.1%,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较去年同期下滑69.8%,跌至1,998辆;今年一季度累计售出新车8.3万辆,同比下滑35.5%,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较去年同期下滑67.2%,至4,926辆。

图片来源:江淮汽车产销快报公告截图

十、海马汽车:现仅有SUV产品在产

4月7日,海马汽车(000572.SZ)官方发布一季度产销数据。数据显示,3月,海马汽车共销售1,310辆新车,同比下滑30.4%;今年一季度中,海马汽车累计销量2,591辆,同比下降49.1%。值得注意的是,在海马对外发布的产销公告中,在产产品仅SUV一项,其他类别车型目前已处于停产状态。

图片来源:海马汽车产销快报公告截图

十一、一汽集团:自主乘用车一季度销量增速为正

4月8日,中国一汽发布2020年一季度汽车产销数据。统计数据显示,一汽集团共计生产整车55.69万辆,累计实现销售约60.8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产量下滑27.6%,销量下滑22.6%。

自主品牌方面,红旗品牌一季度销量为2.5万辆,同比增长87.4%;奔腾品牌一季度终端零售实现2.2万辆,同比增长12%,成为今年一季度唯二销量正增长车企品牌。用车方面,解放品牌一季度累计销售新车超10.8万辆。

合资品牌方面,一汽-大众一季度产量为30.8万辆,整车实现销售32万辆;一季度一汽丰田产量为10.7万辆,销量为12.3万辆;一汽马自达第一季度销量为1.4万辆。

十二、通用汽车:3月销量已恢复到去年75%

日前,通用汽车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销售业绩。面对新冠疫情爆发导致的冲击,通用汽车在华一季度零售销量仅为46万辆,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43.5%。随国内疫情转机出现,进入3月以后,通用汽车在华销量出现明显复苏。相关数据显示,通用汽车3月在华销量达到23.8万辆,同比下滑25%,也就是说,通用3月在华销量已经恢复到了去年75%。

从具体品牌来看,上汽通用旗下的雪佛兰、别克和凯迪拉克一季度销量分别为:5.1万辆、13万辆和2.7万辆,同比分别下滑54.7%、42.5%和40%;作为通用在华的另一业绩支柱,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五菱品牌和宝骏品牌一季度销量分别为:17.2万辆和8.2万辆,同比分别下滑34.3%和51.5%。

十三、宝马:一季度销量同比下滑30.9%

根据宝马集团官方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集团共向客户交付47.7万辆宝马、MINI以及劳斯莱斯品牌汽车,较去年同期下降20.6%。

在中国市场,宝马集团一季度共销售11.6万辆宝马和MINI汽车,同比下降30.9%,跌幅有所收窄,这意味着中国市场已出现复苏迹象。自3月底开始,宝马开始引导在华业务运营重回正轨。截至目前,95%的宝马经销商已恢复营业,展厅客流日渐提升;考虑到未来几个月国内的市场需求将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宝马沈阳生产基地也已恢复双班生产。

十四、奔驰:一季度销量同比下滑20.3%

4月8日,戴姆勒公布集团第一季度销量,梅赛德斯-奔驰第一季度销售了47.7万辆新车,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4.9%;Smart第一季度销量同比下滑78.3%至5,863辆。

在中国市场,梅赛德斯-奔驰一季度共销售13.9万辆,减少20.3%。对此,梅赛德斯-奔驰全球销售与市场营销董事贝思格表示,中国第一季度业绩严重受到疫情影响,不过随中国地区经销店完全恢复营业,对于未来销量仍充满信心。

十五、沃尔沃:3月同比下滑16.2%

根据沃尔沃汽车官方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沃尔沃汽车在全球共售出13.2万辆汽车,同比下降18.2%;其中,3月份沃尔沃在全球共交付4.6万辆汽车,较去年同期下跌31.2%,这主要是因为欧美地区的疫情于3月份开始大规模爆发,导致汽车消费受限。

不过,沃尔沃方面表示,相比较欧美地区,中国市场3月份的回升势头明显。3月初,沃尔沃汽车在华4家工厂开始复工,其在华销售门店的客流量也得到稳定回升,在此情况下,沃尔沃汽车整个3月在华共售出9,560 辆汽车,同比下滑16.2%;今年一季度,沃尔沃在华累计销售2.1万辆,同比下滑30.5%。

十六、本田:3月同比跌幅超五成

4月3日,本田汽车发布2020年3月在中国市场的终端汽车销量。数据显示,今年3月,本田汽车在华终端销量总计6万辆新车,较去年同期下滑50.8%。其中,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3月终端销同比下滑50.1%至3.2万辆;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3月终端销量同比下滑下滑51.5%至2.8万辆。

2020年第一季度中,本田汽车在华终端销量总计22.2万辆,同比下滑33.8%。其中,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第一季度终端累计销量为11.6万辆,同比下滑35.7%;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第一季度终端累计销量为10.6万辆,同比下滑31.5%。

十七、日产:东风日产3月销量环比增334.5%

据日产汽车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3月中,日产在华共计销售新车7.3万辆,虽然与2019年同期相比跌幅仍高达45%,但环比2月份的1.5万辆,反弹明显;今年第一季度中,日产在华总销量为20.7万辆,较去年同期下滑39.9%。

图片来源:东风启辰

分品牌来看,东风日产3月新车销量累计达5.2万辆,环比2月份的1.2万辆增长334.5%;东风启辰3月共销售新车3,123辆,第一季度累计销量为1.3万辆。

十八、马自达:昂克赛拉3月销量超一汽马自达全系

近日,马自达品牌公布在华最新一季度零售销量。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马自达累计销量为3.6万辆,同比下滑30.7%。单月销量方面,马自达在华市场1月份销量2.1万辆、2月份2,430辆、3月份1.3万辆。

其中3月份,一汽马自达销量为5,314辆,长安马自达销量为7,644辆。一季度,一汽马自达销量为1.4万辆,长安马自达销量为2.2万辆。

单一车型方面,长安马自达3昂克赛拉销量表现最为突出,3月单月销量5,669辆,一季度累计销量1.7万辆,占长安马自达一季度销量份额的77.9%,同时也为马自达中国一季度贡献了48%的销量。

十九、现代集团:3月跌幅收窄至28%

根据日前现代汽车集团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3月中,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在华销售降幅减低至28%。其中,北京现代零售销量同比减少22%至3.5万辆;东风悦达起亚零售销量同比减少38%至1.5万辆。

图片来源:东风悦达起亚

但就东风悦达起亚官方数据显示,3月份其全系终端销量达到1.8万辆,同比下滑43.7%;第一季度中累计销量为4.3万辆,同比下滑48.3%。

二十、蔚来:一季度共交付3,838辆新车

根据蔚来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蔚来累计交付3,838辆。其中,1月交付量为1,598辆;2月受疫情影响,交付量为707辆;3月为1,533辆新车,同比上涨11.7%,环比上涨116.8%。

纵向来看,自2018年6月开始交付以来,蔚来累计交付3.6万辆,其中,ES8共交付2.1万辆,ES6交付1.5万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哪些是有自动驾驶的?

自动驾驶与新能源汽车厂家车产品名单 2017年自动驾驶与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不仅是各大传统车厂纷纷布局,不少创业者也跨界进入该领域,希望在同一起跑线上挑战传统车厂商。就连包括三星、高通、联发科在内的手机消费领域的领导厂商纷纷杀入汽车半导体,与老玩家争夺新市场。比如: * 三星收购哈曼; * 高通收购NXP; * MTK虽然将杰发卖给四维图新,但也凭借这一交易加强了汽车渠道的布局; * 英特尔在去年4-9月份就买下了5家自动驾驶领域的新创公司和业务线; * 瑞萨电子收购Intersil,借力Interil在汽车电源管理领域的技术,配合公司将业务重点重新聚焦汽车芯片的战略。 汽车半导体厂商 1、NXP:NXP在汽车电子半导体市场就占有一定比率,如果被高通收购成功后,高通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一大车用芯片供应商。 2、英飞凌:作为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半导体供应商,2017年度第1季车用芯片营收占英飞凌整体营收比重超过4成,包括美国电动车大厂Tesla及韩国现代汽车(Hyundai)等汽车制造商,以及博世(Bosch)及Continental等汽车零组件供应商,都是英飞凌车用芯片重要客户,英飞凌车用芯片主要用在如管理汽车电源供应、减少碳排放、启动安全气囊以及协助巡航控制等用途上。 3、瑞萨:2014年瑞萨电子曾位居全球车用半导体供应商之首,控制着全球车用微控制器芯片市场近40%的份额,但2015年在恩智浦并购飞思卡尔与英飞凌收购IR之后,已落至汽车半导体市场的第三位。 4、ST:意法半导体深耕汽车半导体市场30余年,已经成为世界领先的全球化、多元化汽车半导体厂商。 5、三星(后进者):三星电子就在2016年7月5日宣布入股中国比亚迪。比亚迪的强项在于自己研发发动机以及汽车渠道的建立,同时中国政府对于国产新能源也有大量的政策支持及补贴,因获得政府的丰厚补贴,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的销量2015年达到约33万辆,增至2014年的4.4倍。而三星的优势主要集中在电控、芯片、车联网以及动力电池领域。2015年,三星在中国陕西省西安建成电池工厂,向当地的汽车厂商供应车载电池。 6、高通(后进者):高通以4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恩智浦半导体。这桩全球最大规模芯片并购案,帮助高通拓展了汽车芯片市场,提高其在ADAS、安全系统、车载娱乐系统、车联网、动力总成等汽车芯片领域的地位。 7、联发科(后进者):联发科(MediaTek)于2016年11月底正式宣布进军车用芯片市场,将从以影像为基础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高精准度毫米波雷达、车用信息娱乐系统、车用资通讯系统等四大核心领域切入,向全球汽车厂商提供要求产品线完整、高整合度的系统解决方案。 8、英伟达:英伟达进入汽车芯片市场则较早,在2005年就开始为汽车的中控系统提供图形芯片,其芯片能够支持地图导航、倒车影像、影音娱乐等功能。包括宝马的iDrive系统与奥迪的MMI系统都使用了英伟达的芯片。 据统计,高通迄今已向超过20家汽车制造商出货超过3.4亿颗芯片。2016年,高通与NXP的惊天并购案震惊业界,收购之后,NXP的MCU、传感器将与高通的远距离/短距离通信技术进行深度整合。根据 Strategy Analytics 最新报告“2016年 汽车半导体厂商市场份额”显示,NXP 在汽车半导体市场中的份额已经高达 14.2%,远高于英飞凌(Infineon)和瑞萨(Renesas)两家竞争对手。并购之后的高通在汽车半导体领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No1。 在2000年的时候,一辆汽车采用的芯片数量仅仅10颗左右,但是近年来每台车使用的IC数量大幅提高。2016 年一辆普通的新车需要的电子IC需要616颗;目前电子件占整体车子零件35%,2030年会到50%。对于驱动包括动力系统、车用资讯娱乐系统与车身便利性系统(body-convenience)等应用的更高性能芯片,需求数量将保持持续成长。2016年每台车中车用IC的价值接近565美金,预计到2018年,每台车的IC价值将成长为610美金。据IDC预估,直至2019年,汽车用半导体产值每年平均将以两位数,也就是11%成长,就2016年而言,成长率预估达23.1%,总销售额达到320亿美元。其中包括ADAS、娱乐系统、驾驶辅助等功能都是车用IC应用成长比较大的区域。

8、结构升级加速,集中度持续增高 | 一文读懂2019自主乘用车销量

2019年,我国汽车市场仍处低位运行。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产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产销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然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在此大环境下,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全年销量表现具体如何?

本篇,盖世汽车将分别从不同细分市场、TOP 10车企等维度出发,用数据进行详实而客观的分析。本篇是自主乘用车市场的整体表现,供参考。

从历史数据来看,2015-2017年,以小排量车为主的自主品牌乘用车在购置税优惠刺激中极大受益,再加上其跟紧SUV快速增长的热潮,自主品牌同比增长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然而从2018年第三季度开始,车市由暖转寒,曾经的增量市场逐渐转向存量市场,激烈竞争之下,2019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共实现851.2万辆,同比逐步下滑,市占率在时隔四年后,再一次低于40%。

细分市场:消费结构升级,自主B级车走高趋势明显

车型结构方面,自SUV高速发展以来,其市场份额连年上涨,逐渐挤压原属于轿车的市场份额。而从2017年起,自主乘用车各细分市场份额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时至2019年,SUV依然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且在比亚迪宋Pro、长安CS75 Plus、荣威RX5 MAX等多款热门新品的助推下,市占比首次突破6成。

具体到各级别车型,A级车仍是自主乘用车产品的主流,保持了稳定的份额。但长期来看,随着近年来自主车企不断加大对B级车市场的投放力度,进入2019年,宝骏RM-5、红旗HS5、宝骏RC-6、东风风行T5L等多款优质产品更是扎堆入市,在国内汽车市场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B级车市占率得以进一步扩大,而相应的则是A00级车市场份额的快速萎缩。

放眼2019年自主乘用车TOP 10车企,前三名依然是吉利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以及长城汽车,且占据了自主品牌整体销售量的41.4%,销售集中度越来越高。

而销量前十的自主乘用车车企中,仅有两家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奇瑞汽车在2019年加大对新品的投放力度,相继推出捷途系列、瑞虎8、瑞虎5X、艾瑞泽GX等多款热门新车,致力在整体市场增速萎靡的大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

一汽轿车的2019年可以说是其腾飞的一年,得益于一汽集团对于旗下各品牌的定位调整,无论是红旗品牌、还是奔腾品牌均在这一年实现了飞速发展。其中,率先作出品牌调整的红旗品牌,在推出L5、H7、HS5、HS7以及E-HS3等一系列车型后,实现从轿车到SUV以及新能源市场的全覆盖,助推其10万辆品牌年度销量目标提前完成,对一汽轿车销量拉动效应明显。

新能源市场:合资车企围剿,自主插电式混动市占率持续走低

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为负,已成最大新闻。据盖世汽车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表示,受新能源补贴退坡影响,去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大幅下滑态势,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同比下滑4%,为近十年来首次同比下跌。

新能源市场增速减缓,但主流合资品牌产品攻势不减,在德系、日系等各国别新能源新品的围剿下,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销量在整个新能源市场占比逐渐走低。

在日渐缩减的自主新能源市场中,自主纯电动车继续保持其主流地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19年,各大主流合资车企新能源产品相继入市,而宝马5系、大众帕萨特、沃尔沃XC60、大众途观L、丰田卡罗拉、丰田雷凌以及宝马X1等七款合资插电混动车型,强势入围2019年新能源乘用车前十五强。也由此,进一步挤压自主插电式混动车型市场份额,致使其在过去的一年中仅售出12.5万辆新车,市占比更由2018年的22.2%下滑至13%。

2019年自主新能源乘用车TOP 10车企中,前三名分别是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与上汽乘用车,尽管三家销量同比均有下滑,但依然占据了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整体销售量的46.5%。

比亚迪保持其新能源市场霸主地位,尽管插电式混动车型略有下滑,但在以比亚迪S2为代表的车型推动下,其纯电动产品2019年销量同比增长41.8%,市占率持续扩大。

吉利在新能源产品上加快布局,在2019年相继推出几何A、嘉际PHEV、缤越PHEV等多款热门新品车型,助力吉利汽车成为2019年销量前十的自主新能源乘用车车企中为数不多实现正增长的车企。而目前吉利汽车推出了专门生产新能源车的PMA平台,为接下来吉利新能源产品提供有力的支撑。

盖世小结:据盖世汽车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表示,车市竞争日趋白热化,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的自主品牌优势不再,再加上内部分化严重,国五国六切换准备不足、新能源补贴退坡以及相对较高库存的影响,直接影响自主乘用车市占率持续走低。但不可否认的是,自主纯电动车优势坚挺,B级车市占率也在逐步提升,在整体市场趋于冷淡的情形下,为自主品牌乘用车提供增量空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在“同质化”严重的时代里面自主品牌怎么打造新能源汽车?

北汽新能源的产量骤减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新能源补贴的退坡,根据最新的新能源补贴政策显示,纯电续航里程250km的车型被直接剔除在外,而北汽新能源恰巧是主打续航里程一般的低端纯电动车市场,场面非常尴尬。
像是北汽新能源EC系列、众泰E200、知豆D2这些低续航的纯电动微型车,最大的卖点就是补贴后非常低廉的售价,取消补贴之后,售价就会大幅度上涨,失去了性价比方面的竞争力。





站在车企角度出发,这些低续航的电动车显然不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其苦苦挣扎,不如干脆停产,把资源放在如何实现企业快速转型上面。其实早在去年12月,北汽新能源就开始投建新的智能生态工厂,走高端化品牌路线。
同样是去年12月,广汽新能源智能生态工厂正式竣工,预示着广汽新能源进入一个全新时代。新工厂落成之后的第一款全新产品,就是基于第二代纯电平台GEP打造的Aion S,高达510km的NEDC续航里程可以说是把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推向新的高度。





说到新能源车企的转型,就不能不提被认为是“新能源领域行业标杆”的比亚迪。2019年3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3万辆,同比增长115%,第一季度销量更是高达7.3万辆,同比增长146%,可以说是迎来井喷式的增长。





其实只要稍微留心,你就会发现比亚迪很早就开始布局自己的新能源阵营。目前比亚迪在售的所有汽油车都有相对应的插电混动或者纯电版本。我们平时在路面上看到的比亚迪秦和比亚迪唐都是挂着绿色新能源牌照的居多,这也很好印证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暴涨。
从10年前的比亚迪F3 DM开始,比亚迪就走上了电动车的道路。拥有电池生产背景的比亚迪也拥有自己独有的优势,从不被看好到如今顺利走出国门,成为国际知名汽车厂商,比亚迪的成功转型的确非常值得其它自主品牌学习,尤其是在新能源补贴即将完全取消的背景之下。

10、目前汽车的AEB技术处于什么水平,实用性大不大呢?

目前汽车的AEB技术处已经相对成熟了,虽然可能完全让汽车的AEB技术去感应前方物体再去制动,但它可以辅助司机,更好的保证驾驶的安全。近年来,AEB技术不断成熟,在最新的汽车检验报告中,还将AEB试验项目加入了其中。由此可见,AEB技术对安全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认可。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汽车AEB技术,所谓AEB技术其实就是自动制动系统,属于辅助驾驶系统里的一部分。最早是特斯拉在其汽车中加入了这项技术。

加入这项技术之后,当汽车遇到突发状况,系统会自动感应到前方的突发情况,然后紧急制动,帮助司机避免可能的交通威胁,从而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其实这项技术并不复杂,主要就是由摄像头和雷达模块组成,通过识别前方的物体,来替司机紧急预警,但司机没有及时踩下刹车的时候,AEB系统也会主动将该汽车直接自动,替代司机做选择。

从目前市场的数据来看,2020年前三个季度,我国新车AEB技术的安装率增加了15%,不仅仅是高端车型,即便一些中端车型,也开始安装AEB技术,这项技术也得到了广大车主的认可。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安装率最高,比如自主品牌新宝骏,新宝骏在旗下的中低端品牌新宝骏E300上也安装了这项系统。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当新宝骏E300以30km/h的速度向前行驶的时候,面对突然扔出的假人,车子可以迅速通过AEB技术感应到,并且用最短的时间制动,保护了假人和司机的安全。不过考虑到国内路面的复杂性,再加上天气的影响,AEB系统偶尔也会出现失灵的现象,所以这个系统还只是辅助作用,并不能完全替代司机。


与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