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安全自查

新能源汽车安全自查

发布时间:2020-11-23 16:31:26

1、如何对新能源客车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一、充分认识安全检查与整改的目的及重要性: 安全检查的目的就是通过安全检查,对生产过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等进行查找,及时发现生产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查找不安全因素,寻求治理和消除隐患的方法、措施,并。

2、做为新能源汽车从业人员,在工作时如何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你好,新能源汽车上基本都是高压电,一定要做好绝缘防电的防护工作

3、新能源纯电汽车严重浸泡之后该如何检查最安全?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对于防水功能的设计也是十分完善的,一般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和电机的防水等级都能够达到IP67,即常温常压下,外壳整体最多可以浸在1米深的水中半小时,而不会产生有害影响。


虽然涉水一般不会对电动汽车的电池和电机带来不良影响,但电动汽车还是不宜轻易涉水。毕竟,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可以储存几十度电,而且电压很高,如果不慎进水,就会酿成大祸。

如果电动汽车被水严重浸泡之后,该如何检查呢?

如果出现电动汽车严重浸泡,此时无法确定车辆能否继续使用的前提下,车主最好不要随便的打开点火开关,而是选择打4s店的救援电话,让专业人员对车辆做一下全面的检查。(PS:由于新能源车辆内本身带有有高压电,是严禁个人对车辆进行检查的,尤其是线路插头,电瓶,电机位置!)


当然,像车辆座椅等比较吸水的部件,可以将车辆推到宽阔的安全地面,最好是将车辆停在斜坡位置,这样的话可以方便雨水的清洁,将地胶,座椅等部件进行拆卸,然后将其放置在户外进行晾晒,当然,如果电机没有问题的话,还可以打开空调系统或者使用热风机,使车内的水蒸气通过空调系统排出。

新能源汽车不必燃油车,车主在后期对新能源车辆进行拆检晾晒以及清除积水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佩戴好专用的绝缘工具,必须要由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操作,是严禁个人私自对车辆进行拆解的。而车辆一旦发生进水事故的话,车主只需要拨打救援电话,等待救援即可。

4、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都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应该是有。受热达到高温会有可能爆炸。这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谢谢!

5、新能源汽车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

6、新能源汽车π3自燃,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如何保障?

 新能源车自燃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对于整车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的过于追求,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截至2019年5月,日产聆风(参数|询价)全球累计销量达41.5万辆,还未发生过一起电池起火事故,很大原因就在于其产品战略的“保守”。实际上,多个数据源都显示,燃油车起火情况比例高于新能源车,但由于对新事物的不了解,使得人们更关注其发展。为了促进新能源市场健康向上,国家也推动制定了多项相关政策法规。


新能源车召回主要原因在三电系统今年6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车企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并如实上报相关情况,否则将暂停或取消企业及产品公告,并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剔除等处罚手段。

在随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按车辆类型统计,乘用车和物流车起火事故占比最高,分别为79.8%和15.5%;按火灾原因统计,有电池或电芯故障、外部撞击和用户私自改装、泡水、充电桩故障、违规操作等5类;按动力类型统计,起火时车辆处于停止状态的占56%、充电当中的占37.3%、行驶中的占6.7%。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副局长王赟松则透露了另一组数据,截至2019年4月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收到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427例,涉及38家生产者的61个车型。其中电池衰减问题和充电故障占比分别为55%和15%,居投诉量前两位。


事故频发直接导致了相对密集的车辆召回。与燃油车不同,因三电系统引发的召回占总量的50%,其中设计原因占40%,制造原因占60%。与普遍认知不太相同的是,在新能源车中,因为动力电池原因召回的占比较小,仅三次,涉及车企分别为江淮汽车(4248辆)、蔚来汽车(4803辆)、南京金龙(25辆)。虽然占比较小,但动力电池引发的自燃,依然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关注度和忧虑。

片面追求续航和能量密度或是自燃最大诱因“着火可能起因很多,包括充放电内阻发热、枝晶、BMS失灵等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近日在首届中国国际电动汽车安全技术创新大会上称,短期内纯电动车面临五大焦虑,即里程、安全、充电、价格,以及后续电池处理。而安全焦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过度对长续航里程的追求。一般来说,里程越长需要装载的电池越多,引发燃烧的可能性也会越大。

7、防患于未“燃” 工信部发起最严电动车安全排查

建议项变要求项,前期排查过的还要自查,这次启动更早、时间更长、要求更细更可行
撰文?/?牛跟尚
编辑?/ 张??南
设计?/ 杜??凯
“行驶10万公里以下的排查比例不低于5%,行驶10-20万公里的排查比例不低于10%,行驶20万公里以上的不低于20%。”
与2018年国庆节前后只排查新能源乘用车、载货汽车生产企业且只有一个多月不同,6月8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10月底前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动力电池供应商对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这次的通知也比去年提前9天。
与去年一样,这次排查的重点是出租车、网约车、物流车、公交车等高使用强度的新能源运营类车辆,工信部提出应按照行驶里程和监测平台数据分析结果设定排查比例。对于新能源私家车,通知要求“生产企业应明确告知用户,车辆触发何种条件时应回店检修。”
不同于去年的“电动电池故障较多的车辆适当增加排查比例”的模糊性要求,这次通知明确,对监测平台出现3级报警故障、动力电池故障较多、6个月及以上未行驶或收到风险提示的车辆应进行100%排查。
这次安全自查重点和去年一样,是对已售车辆、库存车辆的防水保护、高压线束、车辆碰撞、车载动力电池、车载充电装置、电池箱、机械部件和易损件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但已取消去年“前期已进行过的检查车辆,可不再重复检查”要求,目的是“降低车辆起火风险”。
同时,排查的核心是动力电池部分,在去年是“建议项”,今年变为“要求项”,其中包含外观检查、软件诊断、气密性检测、开箱检查及换件。
像往年入夏一样,长沙、东莞、福田等多地发生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从私家车到皮卡、物流车,从增程式到纯电动,作为新生事物的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再次引发社会关注,而披露事故调查原因只有个别企业。
对自燃引起的社会公共危机,今年的通知对处理时间放宽:生产企业应在24小时内(如造成人员死亡或重大社会影响的,应在12小时内)将事故的基本信息上报——比去年延迟12(6)小时,在5日内将事故详细信息上报——比去年延迟三天,同时增加要求——在15日内按要求上传事故全面分析技术报告。
5月12日,国家部委层面发布《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首批三项强制标准。6月2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召开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新能源汽车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该以怎样的标准来判断?

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生产都是由严格标准的,只有执行国标生产的电动汽车才能销售和使用。所生产的电动汽车都是要经过国家机构的各种安全测试的,检验合格的都是达到安全要求的,可以放心使用。


与新能源汽车安全自查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