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乘用车销量数据

新能源汽车乘用车销量数据

发布时间:2020-11-24 05:23:24

1、乘联会发布数据,2019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量同比增长5.1%

1月9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乘联会)公布了2019年全年的产销数据。在新能源领域,2019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量为106.0万辆,同比增速为5.1%。其中,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3.7万辆,环比增长73.5%,同比下降15.1%。

解读:能够保住整体正增长还是很不容易的。

由于补贴退坡的影响,中国的新能源市场进入2019年下半年一直在同比下滑。

12月纯电动乘用车批发11.9万辆,同比下降8%,环比11月增长76%;1-11月的纯电车用车批发量为73.1万辆,全年纯电动汽车约为85万辆,占比超过80%。

12月插混车型批发销量1.5万台,1-11月插混车型累计销量19.1万台,全年累计销量约为20.6万台,插混车型在新能源中占比为20%。

从车型上来看,相对于2018年,A00级纯电动份额从49%下降到26%,A级电动车从33%上升到56%,A级电动车超越A00级电动车成为市场份额最大的车型。

全年销量表现较好的新能源车型(含插混)为:
A00级:宝骏E100、奇瑞eQ、长城欧拉R1;
A0级:比亚迪元EV;
A级:北汽EU系列、帝豪EV、比亚迪e5,广汽的Aion S表现也不错;
B级:唐DM、帕萨特插混、蔚来ES6;
C级:宝马5系插混、蔚来ES8。

以上险数分析,1-11月,累计上险的纯电动个人用户车型共有约25.9万辆,占纯电动乘用车上险总数的46%;营运类车型19.74万辆;非营运单位上险的车型为10.64万辆。

全年纯电动终端个人消费占比可能不足5成,个人上险数又以北京、深圳等限牌城市为主;运营车辆上险,广州、深圳、杭州较高,均超过1万辆;非运营单位上险,保定、柳州表现较突出,分别对应宝骏、欧拉的产地。

纯电动市场仍然存在个人消费仍以限牌城市为主,个人消费在总体销量中占比过低的问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全球新能源乘用车1月销量榜单;特斯拉Model 3实现12连冠

根据EVsales数据,2020年1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继续呈同比下跌态势。

尽管欧洲市场一片繁荣,实现惊人的三位数同比增长,但绝对量上根本无法抵消中国作为最大市场的50%同比降幅。整体数据来看,全球1月共计交付新能源汽车超过15万辆,同比下降7%。

从不同动力类型来看,纯电动乘用车同比下降23%,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取得了令人欣慰的的37%的同比正增长,这也是继2018年11月以来的单月最大涨幅。正因如此,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份额从全年的26%提升至1月的31%。

与传统燃油车关系来看,1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为2%。

畅销车型来看,受春节假期影响,中国市场表现相对惨淡,Top 10车型中无一中国品牌车型出现。北汽新能源EU系列、比亚迪元EV、上汽宝骏E系列等9款2019年热门车型甚至跌出Top 20 榜单。

但与此同时,我们在Top 20榜单中还惊喜看到两款中国品牌车型新面孔,一款为积极出口欧洲市场的上汽名爵EZS,1月排名第15位,另一款为一汽奔腾B30 EV,排名第18名。

这两款车型之外,上汽荣威Ei5 EV和广汽Aion S继续作为畅销车型守住Top 20位置,具体名次分别为第11和第13名。

中国品牌之外,我们看到,特斯拉Model 3依然霸屏存在。自2019年2月以来,连续12次摘得冠军车型头衔,也是1月唯一销量超过1万辆的新能源车型。

作为兄弟车型,特斯拉Model X和Model S却远没有那么如此耀眼。1月销量榜单来看,这两款车型已经双双跌出前20,同比降幅来看,Model X跌落19%,Model S甚至跌了32%。靠一款Model 3打天下的特斯拉目前十分需要新车型的补充。

除了中国市场和特斯拉,1月全球市场还有以下可圈可点:

1、雷诺Zoe取得上市以来最高单月销量纪录,与Model 3仅相差百余辆,这也是12个月以来亚军车型与Model 3差距最小的一次;

2、标致208 EV和标致3008PHEV在其第一个完整销售月即登上排行榜第7位和第16位;

3、雪佛兰Bolt在美国市场表现优异,时隔一年之后重返Top 10;

4、Top 10中有三款车型来自大众集团,分别为:帕萨特PHEV(第5)、e-高尔夫(第8)和奥迪e-tron(第10)。

从车企1月销售总量来看,宝马集团凭借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售,实现了128%的同比增长,当月销售接近1.3万辆,特斯拉以197辆的差距屈居第二。

除宝马之外,雷诺和大众也取得了三位数的同比增长,排名领先。标致1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甚至超过前两年总和,排名第5位。

如上文提及,受春节假期影响,中国品牌出现较大回落,车企方面,比亚迪和上汽仅排名第6和第7位。北汽、吉利跌出前十,仅排在第19和第20位。相对而言,广汽表现出色,凭借Aion S不错的销量,位居第13位。

去年1月的销冠日产今年跌出前十,仅排名第12位。

总体来看,德国品牌车企是1月最大赢家,总计销量超过2.1万辆。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明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乘联会: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3.7万台,全年同比增长4.3%

根据乘联会厂家批发数据,2019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3.7万台,同比下降15.1%,环比11月增长73.5%。

2019年1-12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106万台,同比增速4.3%。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12月新能源乘用车环比实现高增长,但同比仍呈现全面负增长特征,体现了补贴退坡前装的后续影响效果较大。

纯电动市场同比下滑6%

纯电动市场2019年12月市场占比89.1%,同比下滑6%,环比上涨81%。

2019年12月纯电动中的A00级电动车有3.4万台,同比下滑28.2%,环比上涨83.8%,占纯电动乘用车27%份额,较2018年12月的36%下降较大。

12月的A级电动车达到7.5万台,同比增长40.9%,是表现很好的大市场。A级电动车主要是个人用户和出租租赁的拉动,尤其是网约车市场的表现很好。

12月的A0级电动车同比降62.6%,体现政策退出的私人购买压力较大以及主力车型的表现疲软。

而B级电动车虽然数量较小,因新品贡献,同样出现同比暴增,环比表现稍弱。

2019年12月插混A级市场总体表现不佳,同比下跌56.9%。

新能源乘用车榜单(仅供参考)

具体车型来看,A级纯电动车依然是销量主力,北汽EU系列也以21963的销量成为绝对销量增长贡献,并以11万辆的累计销量夺得年度销量车型。

累计方面,除了冠军北汽EU系列,依靠去年上半年较好表现的比亚迪以6.2万台累计销量紧随其后。下半年上市广汽新能源Aion S,最终也以3.2万台累计销量进入累计榜单,也助广汽新能源完成了4万台的年终销量目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对比特斯拉与中国新能源乘用车2019年数据

作者简介:朱玉龙,资深电动汽车三电系统和汽车电子工程师,目前从事新能源汽车电子化工作,10年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从业经验,在电池系统、充电系统和电子电气架构方面有较深的认识和实践,著有《汽车电子硬件设计》,开设《汽车电子设计》公众号。

在拿到2019年12月的新能源乘用车合格证数目以后,我们对去年整体的情况有了了解。而特斯拉的全年交付和生产数据也出来了,今天我们把整体产业的情况与特斯拉的数据进行一下对比,再把国内各主要新能源车企单独和特斯拉比比看。

12月的合格证数据

12月新能源乘用车合格证为12.1万辆,同比下降29.2%。从补贴退坡以后,7月-11月同比增速分别为-18%、-23%、-27%、-41%、-43%,这一路就是退着在走。全年累计105.0万辆,同比累计下滑0.5%。如下图所示,上半年抢在补贴截止的节点早早的把车都生产出来,下半年根据需求情况来调整计划,所以新能源乘用车整体的情况就基本是和去年持平。

图1 2019年月度合格证情况

如果拿特斯拉的全年产量和Q4的产量与中国整个新能源产业来比的话,如下图所示,在Q4特斯拉大概是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36%、全年相比是34%多一些。

图2 特斯拉的2019年产量和中国各家产量规模对比

特别是从下半年开始,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由于缺乏增长动力,整体产量也随着各家市场的乏力进入一个分散化的状态,如下图所示,下半年5个月(7月-11月)的合格证数据,我们拿来分析的话,这个规模随着特斯拉Model 3的热销,2019年头部乘用车企业没跟上特斯拉的势头。

图3 2019年下半年的合格证车企占比

从具体的车型来看,2019年的特点就是除了EU5和Aion S两款比530Le多以外,整体新能源汽车暂时没有爆款车型可以拉动销售,这是2019年最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说,虽然我们看到的E100、eQ1在数据上能够把产业规模的数字拉得好看些,但是并没有增加我们竞争的筹码。

图4 下半年合格证的车型排行(不含12月)

在近日特斯拉把Model 3的起步价格往下降,含补贴进入30万区间里面的时候,我们发现2020年在12-15万的车型中,对B端影响并不大,但是对定价在20-25万的车型来说突破的压力就很大了,这也会影响到之前的PHEV车型的定价。

图5 2019年新能源车轴距和定价图

其实从续航里程和三电的基本属性来看,虽然我们能提供与国产版本Model 3有着相当基本特性的产品,但是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整个难度是完全不同的。哪怕我们把一模一样的动力总成装到国产品牌的车内,定价20万,也要受到很大的质疑。这是2020年各家车企现实的困难,假定2020年维持稳定,各家企业保持产品有一定的改进,也会有相当数量的客户进一步流失。

从终端数据来看,2019年的前11个月里面,纯电动乘用车上险数约为56.3万辆。其中,私人用户、非营运的单位用户、营运车用户的上险数分别约为25.9万辆、10.6万辆和19.7万辆,私人用户在终端市场其实只有一半不到。这次特斯拉的调价主要还是把非常重要的私人客户给拉走了很大一部分。

图6 2019下半年纯电车型续航里程比例

小结:

2019年过去了,12月的新能源乘用车数据还算给力,给全年带来一个持平的结果。我们可能需要等更全面的数据出来后,再看看接下来的形势会怎样。而要把量做大,目前在市场分散而且那么多车企都对销量指望的情况下,加上特斯拉也在家门口抢了一部分优质客户,可能还是要通过不同的渠道在海外市场建立销量。

文|朱玉龙

图|朱玉龙 网络及相关截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全国新能源乘用车3月零售销量5.56万台,同比下跌47%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3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5.56万台,同比下跌47%,环比上涨292%;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5.6万台,同比下跌49%,环比上涨253%,其中纯电动车销售占比超80%。

 

解读:3月份,中国乘用车的整体零售销量为104.5万辆,同比下降40.4%,二月份的这个数据是下跌78.7%。

就新能源而言,销量同比下跌47%,和大盘相比不算太难看。尤其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新能源汽车补贴尚未退坡,力度很大。

5.56万辆,国产特斯拉Model 3的销量达到了10160辆,市占率飙升到了18%,令人印象深刻。与此同时,理想汽车的交付量达到了1475辆,从上险量的角度看,已经是插混和增程品类的第一名。

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TOP10中,蔚来ES6和理想ONE均已上榜,这是一个颇具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在车企排名上,比亚迪依然占据了销量第一的宝座,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达到了12199辆。特斯拉排名第二,北汽新能源以7500辆排在第三。

有趣的是,吉利新能能源离开了乘联会的销量排名,估计是乘联会的数据与其财报上的数据不一致,财报里包含了轻混的销量。

 

整个Q1,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1.14万辆,与去年同期的25.04万辆相比,同比下跌了55.5%。出现如此大的销量滑坡,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是首要因素,去年的新能源补贴尚未退坡是另外一个因素。随着武汉结束封城,国内的社会生活逐步恢复正常,我们期待新能源汽车市场能够尽快得以振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2019年乘用车销量2144.4万辆 下降近10% 新能源汽车销量下降4%

随着中汽协产销数据的公布,2019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36万辆和2144.4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9.2%和9.6%;2019年, 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

2019年乘用车产销情况

具体来看,2019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36万辆和2144.4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9.2%和9.6%。其中,轿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0.9%和10.7%,SUV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6%和6.3%,MPV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8.1%和20.2%,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3%和11.7%。

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

新能源汽车产销也继2018年之后持续下降。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其中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售完成97.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0万辆和23.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5%和14.5%;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3辆和2737辆,同比分别增长85.5%和79.2%。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称,2019补贴大幅退坡,对生产企业影响很大,整个行业处于亏损状况,很难通过新能源汽车盈利。去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呈现大幅下降态势。

陈士华表示,希望国家下一步继续支持新能源车发展,但不可能继续大幅财政补贴,而是通过税收、使用环节等政策予以引导。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认可度没得到确认,对2020年新能源汽车谨慎乐观。

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情况

1-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2%,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1-12月,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9.9%、52.6%和75.3%,与上年同期相比,轿车结束增长,呈一定下降,SUV降幅明显扩大,MPV降幅有所收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汽车产销量据全球第一,但是我国汽车产销量自2018年首次出现下滑后,已经连续两年同比下滑。中汽协发言人表示,2019年,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产销量与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负增长。从月度产销情况变动趋势看,我国汽车产销状况正逐步趋于好转。

此外,由于汽车市场严峻、国五国六切换消除库存以及新能源汽车补贴等原因,中汽协将2019年2800万辆的销量目标降至268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由原来的160万辆降至150万辆。截止去年12月,2019年汽车销量目标完成率为95.87%,其中新能源汽车完成率为80.4%。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中汽协:2019年汽车销量下降8.2% 新能源市场迎十年首降

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先后经历了寒潮蔓延、国五国六切换观望期、新能源补贴退坡、传统淡季等的侵袭。如今,在业内一片哀鸿中,2019年车市成绩单终于出炉。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2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8.3万辆和265.8万辆,环比增长3.5%和8.2%。产量同比增长8.1%,销量同比下降0.1%;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虽然同比仍下降7.5%和8.2%,但产销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201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虽呈现降幅逐渐收窄的走势,但在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不足、国六标准带来的技术升级压力、新能源补贴大幅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市场总体回升幅度有限。而这些影响因素短期内仍将存在,因此行业将继续承压,企业分化也将更加明显。”

乘用车降幅领跑大盘

作为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12月乘用车市场降幅较上月继续缩小,但情势依旧不容乐观,2019年全年乘用车产销量降幅更是大于市场整体。

具体来看,12月乘用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18.5万辆和221.3万辆,环比增长1%和7.6%。产量同比增长6.4%,销量同比下降0.9%;2019年全年,乘用车累计产销量分别完成2136万辆和2144.4万辆,同比下降9.2%和9.6%。

在乘用车四大品类中,与2019年11月相比,四大类品种销量均呈增长。其中,多功能乘用车(MPV)和交叉型乘用车增速更为明显,分别达19.9%和34.6%。;与2018年同期相比,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和交叉型乘用车销量略有增长,其他品种依然下降,多功能乘用车(MPV)降幅更为显著。

2019年1-12月,四大类乘用车品种销量同比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轿车下降10.7%、SUV下降6.3%、MPV下降20.2%、交叉型乘用车下降11.7%。

对此,陈士华表示:“2019年12月乘用车市场出现增长是由于双十二、圣诞节以及部分地区车展期间的促销活动刺激消费者购车,消费潜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释放。此外,2020年春节比往年提前,从而带动销售旺季提前到来,也使得四季度总体表现好于全年。”

新能源市场迎负增长

自2019年6月补贴新政开始实施后,此前高歌猛进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开始降温。从7月开始,新能源汽车销量迅速回落遭遇“五连跌”。而12月及全年销量出炉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出现了自2009年大力推广新能源以来首次负增长。

数据显示,2019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9万辆和16.3万辆,同比下降30.3%和27.4%。1-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下降2.3%和4%。

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累计产销同比分别增长10.8%和5.9%,增速略高于行业。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21.4万辆和22.6万辆,同比下降22.9%和14.7%,降幅有所扩大。

陈士华认为,2019年补贴大幅退坡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影响较大,目前新能源行业的整体利润率较低,企业为了研发新产品投入很大,导致整个行业很难通过新能源车来盈利。他表示:“受新能源汽车受补贴退坡影响,2019年下半年呈现大幅下降态势。希望国家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下一步可从税收、使用环节便利性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做政策支持。”

此前,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会再进一步的退坡。随后,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对苗圩的表态进一步解释称,“今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大幅退坡”。这意味着,2020年新能源的补贴退坡将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将对新能源市场发展提供助力。

中国品牌进入洗牌期

在车市整体大环境不景气、竞争进一步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表现也愈发低迷。

数据显示,2019年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92.9万辆,同比下降5.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占有率同比下降1.9%;1-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为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市场份额为39.2%,下降2.9个百分点,这也是2006年至今,中国品牌所占市场份额最低的一年。

具体车型来看,2019年,中国品牌轿车累计销量为204.6万辆,同比下降15.2%,占轿车总销量19.9%,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中国品牌SUV销量为492万辆,同比下降15%,占SUV市场份额的52.6%,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中国品牌MPV销量为104.1万辆,同比下降21.6%,占MPV总销量的75.3%,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

从车企来看,上汽集团以累计销量197.6万辆销量夺得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冠军,吉利汽车、长城汽车汽车则分别以136.7万辆、91.1万辆紧随其后。值得关注的是,在排名前15的中国品牌车企中,仅有2家车企保持销量同比正增长。

“目前的市场确实整体低迷,尤其是对于一些品牌力较弱、且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来讲,确实是不小的挑战。”在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看来,车市大环境不好,头部自主车企能够通过战略调整保住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会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

对于中国品牌的前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师建华认为:“前些年中国品牌发展的好,主要由于三四线城市的硬性需求高、消费层级多,加上SUV市场红利,很多企业抓住了机会。对于中国品牌来说,转型升级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头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与合资企业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对未来而言,市场竞争虽然激烈,但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还是能够稳定在一定程度,甚至是上升。”

总的来说,在车市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2019年汽车市场大幅下跌已成事实。对于2020年市场预期,中汽协分析认为:“2020年宏观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中国汽车产业仍将延续恢复向好、持续调整、总体稳定的发展态势。预计总体呈现2%的负增长,而新能源市场将保持和目前持平或者微增长的态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2019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达106万辆,年内呈前W后U型走势

1月9日,全国乘联会公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最新销量,显示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13.57万辆,同比下降15.1%,环比11月增长73.5%;其中,纯电动乘用车批发量为11.9万辆,同比下降8%,环比增长76%;插混车型当月批发销量为1.5万辆,同比下降50%,环比增长30%。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环比拉升,主要是由于车企抓住年末时机增量。”

至此,2019年1-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106万辆,同比增长5.1%。

前“W”后“U”

2019年3月26日,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与2018年相比,2019年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出现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补贴门槛进一步提高、补贴额度进一步降低、电池技术标准要求进一步提高、电耗补贴调整系数门槛进一步提高、针对纯电续航低于80km的插电混动补贴更加严格。

尽管新政策实施日期为2019年3月26日,但是同2018年类似,设置了3个月的过渡期——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为过渡期。

受政策因素影响,车企、经销商3月份开始大力调动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一些对新能源汽车有迫切需求的消费者也开始主动求购,提前释放了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再加上2019年2月受“春节”假期因素影响,销量突陷谷底,3月份经销商工作恢复,2019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呈现“W”型走势。

2019年6月份,新能源市场批发销量为13.4万辆,创同期最佳销量纪录。2019年1-6月的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57.7万辆,同比增长65.9%。

(注:数据来自全国乘联会。单位:万辆。)

当时,有不少专家为之叫好,“认为6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虽然进入补贴过渡期,但是各大厂商合力实现新能源批发销量实现13.4万辆,说明新能源乘用车在逐步摆脱对政策的依赖。”

进入2019年下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立即陷入低迷状态,6至11月批发销量分别为6.68万辆、7.1万辆、6.5万辆、6.57万辆、7.9万辆,而2018年同期销量为7.2万辆、8.4万辆、9.7万辆、12万辆、13.6万辆。

崔东树认为:“近期限购城市新能源需求放缓,且低线级市场新车需求相对低迷,网约车出租等市场规模扩大较快,但私人消费市场仍有较大压力。”

就当不少人以为2019年12月销量会同样以较低数字结束的时候,各大车企又合力将批发销量推高至13.57万辆。6月至1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呈现“W型”走势。

2020年或难守百万辆

按照此前规划,我国新能源汽车2019年销量目标为150万辆,2020年达到200万辆。目前来看,已经无法完成任务,中金公司研究报告将2019年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销量预测下调至120万-130万辆,与2018年基本持平。

另一方面,来自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81万辆,比2018年增加120万辆,增加46.05%。其中纯电动汽车31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19%。新能源汽车增量连续两年超过100万辆,呈快速增长趋势。

其中,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44万辆,上半年新增83万辆;而下半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至381万辆,下半年新增保有量仅有37万辆。由此可见,补贴下滑后,私人消费市场的需求也随之快速降温。

(注:数据来自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单位:万辆。)

按照工信部此前预测,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突破500万辆,目前距离目标达成仅差119万辆。

但是,2020年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再次下滑,按照现在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情况,2020年全年保有量或难以突破100万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1月新能源车销量排名:理想汽车成绩单首次公布

综合最新媒体报道和乘联会发布的数据,2020年1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4.2万辆,同比下滑57%。1月份受春节比往年提前及疫情因素的影响,国内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同比大幅下滑。比亚迪汽车、北汽新能源两大新能源主力企业销量同比跌幅更在50%以上。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车企的数据,并非最终数值。

 

理想汽车成绩单公布 1月销售1180辆

2020年1月车企新能源车销量排名

从各大车企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来看,部分车企形势可谓严峻。1月,比亚迪汽车销售新能源乘用车7238辆,同比减少77.3%。同时,北汽新能源销售2006辆,同比下降55.5%。在国内新能源市场,比亚迪汽车、北汽新能源销量均属于第一梯队。尽管受春节影响销售时间缩短近30%,两大主力车企销量降幅还是让人有些意外。

除比亚迪汽车、北汽新能源外,上汽乘用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也是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主力企业。1月,上汽乘用车销售3743辆,同比下降39.3%。尽管同比下跌幅度也超过30%,上汽乘用车销量表现却也明显好于吉利汽车、奇瑞汽车。吉利汽车新能源乘用车销售1277辆,同比下跌幅度高达81.6%;奇瑞汽车销售1020辆,同比下跌72.7%。上述数据,多少和车企在去年年底的冲量,以及大客户销售的情况有关。

在销量增长方面,近期表现较好的广汽新能源、一汽轿车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继续保持稳中有升。1月,广汽新能源销售3003辆,同比增长52.7%;一汽轿车销售2200辆,同比增长13650%。一汽轿车1月销量主要依靠奔腾B30 EV销量稳定发挥。1月,奔腾B30 EV销售2161辆。规模较大的移动出行公司,对新能源车企的销量,仍然具有重要影响。

在造车新势力方面,理想汽车在1月公布月度销量成绩单。1月,理想汽车销售1180辆。此外,月销量突破1千辆的造车新势力企业还有,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合众汽车。1月,蔚来汽车销售1598辆,同比减少11.5%;威马汽车销售1027辆,同比下跌20.3%;合众汽车销售1001辆,同比增长253.7%。在国内新造车势力企业中,蔚来汽车仍然是销量最高的汽车企业。

与自主企业、造车新势力不同,合资企业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基本稳定。其中,华晨宝马、上汽大众月销量均在1千辆以上。1月,华晨宝马销售3600辆,居月度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榜第3;上汽大众销售1722辆,同比增长11.6%。

比亚迪汽车、北汽新能源旗下车型无缘销量前3甲

2020年1月新能源车型销量排名

比亚迪汽车、北汽新能源旗下均无车型进入月度销量前3甲。1月,荣威Ei5是国内月销量最高的单款车型。1月,荣威Ei5销售3068辆,同比增长2.3%。尽管月销量仅突破3千辆,荣威Ei5仍然是国内销量最高的单款车型。除荣威Ei5外,宝马5系 PHEV月销量也达到3千辆。1月,宝马5系 PHEV销售3000辆,居新能源月度排行榜销量第2。广汽新能源旗下的Aion S销售2648辆,排名第3。

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汽车一直是国内领先企业,旗下多款新能源车型销量长期处于前列。1月,比亚迪汽车旗下仅1款车型进入新能源单款销量榜前10名。1月,全新秦 EV销售1690辆,居月度榜第7。在月销突破1000辆的车型方面,比亚迪元EV、比亚迪e2、比亚迪唐DM在1月销量均突破了1千辆。1月,比亚迪元EV、比亚迪e2、比亚迪唐DM分别销售1177辆、1028辆、1005辆。

在造车新势力方面,销量突破1千辆的车型主要有,蔚来ES6、理想ONE、威马EX5、哪吒N01。其中,蔚来ES6销售1493辆;理想ONE销售1180辆;威马EX5销售1027辆;哪吒N01销售1001辆。蔚来ES6目前是造车新势力中销量最高的单款车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新能源汽车乘用车销量数据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