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上牌量

新能源汽车上牌量

发布时间:2020-11-26 03:31:14

1、新能源汽车的上牌标准是什么?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国家对机动车实行登记制度,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登记的依据之一是列入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公告》的产品。如果市民购买的电动汽车为《公告》内的产品,也就是在车管所的新车目录中能够查到信息的汽车,就可以到车管所,按照《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中所列的对应车辆,申请相应的准驾车型。

2、威马汽车-EX5为什么能在2019上半年造车新势力上牌量排行第一?

保监会最新发布的机动车交强险数据显示,造车新势力企业6月总交付量达到9162辆,高于5月的5223辆,增加近两倍。2019年上半年累计交强险上牌量突破3万辆,达到30101辆。

中汽协此前公布,6月新能源汽车销售15.2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80%,今年1-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1.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49.6%。在整体车市产销连续同比下降的情势下,新能源汽车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过渡期于6月25日结束,车企和经销商积极促销,在各种因素推动下,造车新势力企业的交付量也随之大增。

纵观2019年上半年,威马EX5累计交强险上牌量达8548辆,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一。其中,6月的单月交付达到2098辆,接近上半年销量的1/4。

小鹏汽车后发制人,小鹏G3(参数|图片)上半年累计交强险上牌量为8494辆,屈居亚军,6月单月交付量攀升至2989辆。

已有两款车型上市的蔚来汽车6月交强险上牌量为1794辆,蔚来ES6(参数|图片)于6月18日开始向用户交付,单月交付362辆。ES8(参数|图片)的6月单月上牌量为1432辆。两款车型上半年累计上牌总量达到7656辆,排名第三。

合众汽车哪吒N01的6月单月上牌量达到1820辆,意外闯进前三,排在威马EX5(参数|图片)、小鹏G3之后,上半年累计销量达到3814辆,稳居新创车企销量榜前四。全新升级的哪吒N01 2020款将于8月份正式上市。

电咖EV10和新特DEV1上半年上牌量分别为669辆和366辆,云度π1(参数|图片)和π3两款车型累计上牌总量为443辆,前途K50的上牌量未突破三位数,只有72辆。

以下重点解读上半年交强险上牌量排名前三的新势力车企:

第一名 威马汽车

威马汽车在2019年新能源补贴政策落地实施前夕,官宣全系车型暂不调整售价,还基于用户反馈和消费需求推出EX5 400 Mate威盟版,丰富用户对高续航车型的选择空间。至此,威马EX5全系车型NEDC综合续航里程均已达到或超过400公里,成为13-20万元A级纯电SUV细分市场的重磅车型。

3、5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数据概览

引言:昨日从朋友那里了解到5月份新能源汽车合格证的情况,总体来说并不是特别好,在5月份整体的燃油车恢复比较好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怎么卖将成为一个大的课题。目前新能源汽车两级分化比较厉害,特斯拉在中国的加速推进,对于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在原有的市场产生了挺大的影响。
01 5月新能源合格证数据概览
5月新能源汽车合格证为7.7万辆,同比下降33.1%,前五个月累计26.5万辆,同比下降45.7%。半年过去了,合格数据不是特别理想。在各条战线,随着各级政府的节流措施落实,能客观上帮上新能源汽车兑现销售的主要落实到了限购城市的支持。这里后续会具体根据上牌数据来讨论。
图1 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的产量
1) 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乘用车的合格证为7.1万辆,同比下降30.4%,今年累计24.3万辆,同比下降45.6%;总体来说恢复的并不理想,下个月又是补贴退坡的节点,由于退的比较少相比去年不太会有抢装的事情发生,这个领域也在慢慢回顾理性,大部分车企都在思考长期怎么走。如果我们把每个月1万台的Tesla拉掉,今年产销量对于产业链大多数企业来说很难撑住。
图2 新能源乘用车的产量恢复情况
2) 新能源客车产量同比下降45.3%,20年累计同比下降52.5%;新能源货车由于去年的基数比较高,同比下降66.7%,20年累计下降36.0%。这两块短期内很难有好的起色。
图3 新能源客车的情况
02 为什么新能源汽车难卖了?
其实我们回顾2018-2019年的市场,最主要就是补贴400公里左右长里程车辆使得车型结构从A00往A级转型,使得10万以下的车型转到2019年的10-20万的车型(这里包括价格较高的PHEV),而2020年由于特斯拉的进入使得整个结构比例给25万以上的车型占了比较高的比例。
图4 2018年-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上险结构
其实这也意味着,很多的车企给挤压在围绕限购城市的区域发展,集聚在工厂所在城市的发展带,而且想要往其他地区渗透带来的竞争异常激烈。特别是B级和C级,自主的市占率进一步给压缩在30%-40%左右,目前能站稳的主要是在A级和以下的车型。
图5 2018-2020年合资和外资品牌逐步渗透
今年突出的特点是营运类车辆的需求并不多,主要以个人需求为主,这就使得4月典型的上牌量在各个领域出现分化,在限购城市和非限购城市要同时表现才能在今年的竞争中站住脚跟,这就使得在各个大城市的口碑和车型特色成为分水岭。
图6 4月份上牌数据按企业分细致分类
如下上牌数比较靠前的纯电,我们熟悉的几款A级车都是靠营运方向才能撑住量,而A00级别确实以个人为主,但是价格确实完全守不住的。新造车企业确实是面向个人消费者在做,但是这个市场有限,能够维持的量是有限的,而且这是个完全红海的市场,限购城市要占到一半左右。在限购城市的有限市场里面去抢这个市场确实对各家来说都是很辛苦的一个事。
图7 按主要的纯电动车型分类
小结:北京的2万张新增新能源牌照,特别备注了无车家庭,一方面也是缓解人民群众的需求,也能说明在补贴很少的条件下打开BEV的个人市场怎么弄是个大的行业课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46.73万人!北京新能源车新申请者上牌平均要等近九年

“有一种排队,叫做在北京等新能源汽车指标的排队。”刚查询过自己新能源车牌申请情况的北京居民常先生向澎湃新闻记者感叹,“我太难了,已经要准备拿出八年抗战的精神了。”

2020年2月25日,北京市小客车指标办公布的信息显示,经审核,截至2020年2月8日24时,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个人共有467360个有效编码、单位共有5633家。按照这一申请人数,理论上来说,新申请者差不多要9年后,也就是2029年左右,才能排到一个新能源车(上牌)指标。

“作为一个北京市民,摇了普通(汽油)车牌照三年,都没能摇到。”另一位去4S店看过好几次新车的曾先生告诉记者,“原来以为新能源牌照可能会快点,我的新能源汽车牌照申请也递交上去了,同样感觉遥遥无期。”

对于产生“遥遥无期”之感的原因,曾先生认为是“不论汽油车牌照还是新能源牌照指标都太少了”。

根据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2月7日所发布的通告显示,2020年北京市小客车指标额度及配置比例为10万个,其中,普通小客车指标额度4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额度6万个。而普通小客车指标个人指标额度占年度指标配额的95.5%,共计3.82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个人指标额度占年度指标配额约90.3%,共计5.42万个。

以年度个人新能源指标额度5.42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个人约46.73万人计算,新申请者平均需排队近9年,才能获得指标。

一位汽车经销商对此颇为无奈,“疫情对汽车行业尤其是线下销售影响很大,站在购车用车的普通消费者立场上,我们也希望(小客车车牌)摇号能稍微放松一点,至少能增强整体行业的信心吧。比如说,限牌限号城市是否能有相应政策调整?购置税等费用能否适当减轻以支持行业复苏?因为这是汽车行业目前情况下一个较为实际的痛点。”

据悉,有关部门已开始展开相应政策调整调研。在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举办的政务咨询会上,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容军表示,北京市一直在积极研究“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客车摇号方案,将会在大数据上下功夫,更加精准地识别“无车家庭”,并采取信用公示的方式,保证公平公正。他表示,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对小客车数量调控政策不断进行优化,先后修订多次。对于增量部分,“以家庭为单位摇号”的精细化管理方案一直都在积极研究中,目前已经有了新的进展,会广泛征求市民意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5月份的新能源汽车上牌数据

引言:到了六月中旬,拿到部分的上牌数据,可以对当前的情况做一些整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汽车行业整体的复苏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传统汽车的压力传导到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端,使得当前5月-6月主要的销售精力都是恢复传统车的销售,把车卖出去把整个产能恢复起来,所以给新能源汽车造成了压力。新造车企业和特斯拉的销售情况,一方面是在生存和股价压力下,需要全力以赴,而目前的销售数字也只能说是相对比较亮眼。
01? 总体的上牌数据
首先我把上牌数据和汽协有关乘用车的产销数据来做个对比如下所示,厂家的数据相对更平滑一些,上牌数据虽然比较真实,和实际车辆使用的情况更贴近,但是相对滞后一些。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大部分传统车企业在恢复生产,拉产能压一定的库存(汽协的数据为66.1万台,比月初还少1万,主要是恢复产能需要时间)
图1 生产、销售和上牌三个数据比较
按照汽协前几日的说法,6月份应该看高一些(6月上旬,11家重点汽车生产企业产销分别完成70万辆和49.4万辆,产销与5月上旬相比分别增长63.4%和40.8%,产销与去年同期同比分别增长86.1%和34%),但是怎么弄在上牌层面也很难和去年的220万相比。所以到7月-8月,需求自然下去以后,今年下半年怎么走,还要看经济形式。目前1-5月总的上牌数据为-26.8%,按照全年来看-15%左右吧。
图2 2020年1-5月的上牌数据
下面这两个图还是比较能反应情况的,今年的情况对于自主品牌带来了一些压力,对豪华品牌来说恢复是很快的,今年确实加速了整体洗牌的效果,加速了之前下行周期对汽车企业的考验。
图3 国外品牌企业上牌和增速
图4 国内品牌企业上牌和增速
02 新能源汽车的上牌数据
5月份Model 3的上牌数据是11466台,同比3.3倍能看到2020年后面会比较稳定的维持在月均1万的速度往前推进。目前美国生产恢复需要时间,所有的量能全部表现都在上海工厂上,LFP版本的目录可能使得Model 3的成本存在进一步下降的空间,预计未来能做到25万左右。而对应的Model S+X已经跌落到100以内的上牌,中国这里的消费者还是非常讲究性价比的。
图5 特斯拉的上牌数
2020年5月回溯,新造车企业基本把所有能打的牌全部甩出来,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3家能坚持下去就比较不错了。这两个月蔚来的表现在里面很不错,率先破万;理想面临的问题是5月开始往下走,后面预计6月往1500走了;小鹏的P7得快点出来,看市场端的反应,威马后续靠那个800公里的概念轿车翻身。
图6 新造车企业的2020年
传统造车企业里面,我们来看比亚迪的情况,目前上牌端的压力比较大,在汉EV上来以前,在BEV端出现了比较散乱的情况,PHEV今年同比降幅也非常明显。以至于今年深圳的地方鼓励政策很明显是定向的,这个和目前承受的非常大的压力有直接的关系。
图7 比亚迪的情况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北汽的新能源汽车方面,目前EU5 月均上牌为1500左右,整个北汽上牌新能源约2600台,这个数据和以前比确实有一些差距,估计要等EU5的CTP降本的版本出来以后才有冲量的计划。
图8 北汽2020年新能源汽车上牌
两款很有趣的EQ1和欧拉R1的车型上牌比较稳定,这也是车企能维持住的情况下做的,我估计今年这样的情况比较多,能够维持住一个基本盘。
图9 两款纯电动小车
小结:5月份的上牌数据看下来,新能源汽车的情况和之前预估的比较相似,可能在当前的环境下,大部分企业只能佛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新能源车上牌标准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国家对机动车实行登记制度,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登记的依据之一是列入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公告》的产品。如果市民购买的电动汽车为《公告》内的产品,也就是在车管所的新车目录中能够查到信息的汽车,就可以到车管所,按照《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中所列的对应车辆,申请相应的准驾车型。

7、上海新能源汽车销量暴增,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在一线城市有鼓励政策,上牌容易限制少,有节能环保的优势。一线城市的特点是人口众多,相应的带来交通拥挤状况。在相关部门出台的为缓解交通拥挤、保护环境的外牌限行、新车上牌通过摇号的限制方式,让在上海想要买车的消费者面临一牌难摇的局面。新能源是每个国家重视的领域,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研发显的尤为重要。因为新能源可以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新能源汽车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电能作为动力上路,充电即可,不用像传统的汽车需要加油,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受到国家政策的倾斜。以下几点是我认为新能源汽车销售暴增的具体原因。

新能源汽车有政策鼓励

因为新能源领域有节能环保的优势,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领域,因此,在新能源上相关部门大力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为吸引消费者,在车辆牌照上新能源汽车不用参与传统汽车摇号上牌的规则,购买即可上牌。在价格上,相关部门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提出免缴车船税或是在车身价格上给予优惠。消费者平衡下来购买新能源汽车性价比更高。

一线城市限牌,车辆牌照难得

交通拥堵是一线城市存在已久的问题,相关部门因此提出车辆牌照通过摇号方式上牌以限制车辆过多导致更严重的交通问题。这就导致几千万人在同时抢夺数量只有几千的牌照,面临中签率低、牌照难得的局面。这棘手的问题让消费者更倾向购买省心的新能源汽车。

配套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完善

汽车公司为提高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在各区布局了众多充电桩供新能源汽车使用,免去车主的担忧,以此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对此你有何看法?欢迎评论。


与新能源汽车上牌量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