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众申请e-Thing商标或为全新电动越野车命名 新车将于2023年亮相
车家号的网友,大家好!今天选车网为您带来大众汽车的最新消息,请点击关注选车网,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汽车资讯。
据外媒报道,近日大众汽车向欧洲自主产权局申请了全新的注册商标“e-Thing”,该商标有望成为大众先前发布的ID.BUGGY概念车量产车型的正式命名,定位为全新的纯电动越野车。
2019年的日内瓦车展上,大众推出了全新的概念车ID.BUGGY,而新车大概率将基于ID.BUGGY概念车而打造,并且具有十分独特的外观设计。知情人士表示,新车将搭载一台最大马力201Ps的电动机,电池组容量为62kWh,续航里程250km左右。试装车有望于2021年出现,而新车最早于2023年首次亮相。
近段时间,大众汽车集体申请了诸多商标,包含e-Samba”、“e-Beetle,这些商标都是基于先前经典的大众汽车命名,并且增加了“e”,这也说明大众正在进行这些经典车型的电气化重造。
选车君观点:大众旗下有丰富的产品矩阵,但是让人遗憾的是多款经典车型已经停产,随着电气化的时代来临,或许这些经典车型会以电动车的形式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投资未来,大众豪掷730亿欧元用于电动车和数字化
大众集团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730亿欧元(86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和数字化等未来技术。作为这项投资的一部分,大众汽车还将在德国增加电动汽车和电池的产量。
大众表示,在这730亿欧元中,大约350亿欧元(410亿美元)将用于全电动汽车技术,110亿欧元(130亿美元)专门用于开发混合动力车型。
“作为大众汽车集团投资规划的一部分,管理委员会和监事会今天为确保集团未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石。集团及其品牌的转型以及对移动性核心领域的战略重点将始终如一地实施。考虑到我们在未来几年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的财务基础是非常坚实的。"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汉斯-迪特尔-波茨说。
同时,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Herbert Diess补充说,公司现在 "凭借我们的电动平台和广泛的电动汽车成为全球领先者",未来几年,"为了满足人们对未来个性化、可持续和完全互联的移动性的需求,在汽车软件方面也达到领先的地位将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们已经将数字化支出增加了一倍。"
在未来10年内,大众将为为欧洲、中国和美国生产约2600万辆全电动车型,其中1900万辆基于汽车制造商的MEB架构,另外700万辆基于高性能PPE平台。同期,其将生产约700万辆混合动力车。
在软件方面,该集团将依托奥迪的Artemis项目,从2024年起,该项目将产生一个专有的软件栈。同时,为数字化预留的资金中,很大一部分将投入到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等领域。
大众还希望通过将下萨克森州打造成该国继萨克森州之后的第二个电动汽车中心,为德国经济做出贡献。该集团还将在电池技术上投资约10亿欧元,并在2024年与瑞典合资伙伴Northvolt共同建设电池生产厂。
同样从2024年开始,大众在沃尔夫斯堡的工厂将开始制造一款针对欧洲买家的新型SUV,它是否会是完全电动的尚不清楚。不过,埃姆登工厂将生产四门全电动大众Aero轿车(2023年起),以及ID.4越野车。
最后,新一代帕萨特将于2023年开始在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发生产,同时生产的还有 斯柯达Superb。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大众电动汽车在美国建电池实验室
大众汽车公司位于位于田纳西州查塔努加工程和规划中心的电池工程实验室开始建设。这个今年早些时候宣布的新设施,将补充查塔努加在建的56.4万平方英尺的电动汽车生产扩建项目和19.8万平方英尺的电池组装配设施。
大众将能够在现场开发/优化、测试和验证电动汽车电池单元和电池组,然后从2022年开始,从大众ID.4开始,在美国本土生产电池组和汽车。电池电芯将由位于格鲁吉亚的SK创新工厂提供,目前正在建设中。
“除了提高其在该地区的工程能力外,工程实验室也是大众汽车努力实现汽车开发和生产各方面本地化的一部分,这将全面降低生产成本和开发周期。"
“大众的工程师将测试电池组件、电池与车辆的整合,并寻找更多的方法将本地生产的组件整合到生产过程中。"
这个电池实验室耗资约2200万美元,将雇佣25名工程师。据该公司介绍,该实验室将配备以下实验环境:
压力和浸泡测试器
腐蚀室
五个防爆气候室
一个定制的、重达两吨的多轴振动台,用于在一些最恶劣的条件下测试车辆部件的完整性。
再生式负载循环器,可以将能量回馈给建筑或电网,以达到尽可能高的效率。
大众汽车在全球的电池工厂目前有五个:
德国布伦瑞克
沃尔夫斯堡
中国上海
中国长春
美国田纳西州查塔努加市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ID.4 CROZZ投产,一汽-大众加速电动化攻势
本报记者 付鸿烈
继去年年底在德国投产ID.3之后,大众汽车终于也在中国市场开启了MEB平台车型的投放。两周前,大众汽车在深圳发布了ID.纯电动品牌的首款车型ID.4,这款车型的投放延续了大众汽车在华惯用的“双车战略“,以 一汽-大众ID.4 CROZZ和上汽大众ID.4 X两款车型入市销售。
广州车展前夕,记者也随一汽-大众走进佛山工厂见证了ID.4 CROZZ的投产。同时,一汽-大众产品电动化战略升级启动仪式也在一汽-大众佛山MEB智慧工厂举行,一汽-大众电动化转型的思路在外界眼中也愈加清晰。
如今,一汽-大众佛山MEB智慧工厂已于11月19日启动。目前,大众汽车在中国设有两座MEB工厂,其中一汽-大众佛山MEB智慧工厂将成为一汽-大众电动汽车战略落地的载体。目前,佛山MEB智慧工厂用于生产 MEB 平台车型的改造工作已经完成。据了解,佛山MEB智慧工厂的年总产能超过60万辆,到2024年生产能力将达到77万辆。
新能源车间是佛山MEB智慧工厂最大的亮点,该车间包含壳体焊装线与电池装配线,采用IVTAC 高速冲铆、免对比在线测量、视觉引导系统等先进技术,确保电池包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而其焊装线是基于VASS 06最新标准设计的高智能化自动生产线,整线自动化率达到85%。装配线是按照康采恩集团最新标准规划的高自动化、高智能化、高柔性化生产线,自动化率达到80%,大量采用视觉识别技术及通过红外成像对电池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带来了更高水准的电池安全。
对于电动化转型,大众的目标非常明确:“对标特斯拉”。但已经投产的一汽-大众ID.4作为纯电动SUV,竞品并非“爆款”Model 3,而是即将国产的特斯拉Model Y。而其产品底气的信心来源则是大众汽车集团专门围绕大规模制造纯电驱动车型而打造的最新模块化制造平台——MEB平台。
对于MEB的推出,大众汽车品牌电动出行负责人这样说道:这可能成为大众汽车品牌历史上最重要的项目之一,也是一项技术里程碑,其重要性等同于从“甲壳虫”到“高尔夫”的车型过渡,将“决定大众未来30年前景”。
得益于该平台,ID.4 CROZZ长宽高分别为4592mm/ 1852mm/ 1629mm,轴距为2765mm。可为驾乘者带来宽敞舒适的乘坐空间。此外,这款纯电SUV的动力搭载了来自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兼顾性能与续航,前+后的功率合计为225kW,带来的最大扭矩310牛·米,百公里加速为6秒,其中新车的综合续航为550公里,满足用户在城市、城际、高速、低温等多场景的用车需求。而全新E3电子电气架构的使用,不仅能够进一步降低硬件成本,同样能够实现远程OTA升级。
MEB平台技术创新,全新E3电子电气架构都是服务于一汽-大众践行新能源发展战略。事实上,一汽-大众一直坚持绿色发展,致力于“goTOzero”战略目标,通过构建全新NEV生态系统,实现电动产品战略升级。
但在一汽-大众看来,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不仅是生产和能源的变革,更有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发展。针对新能源产品,一汽-大众推行新零售模式——代理制。在充电服务上,一汽-大众通过家庭充电、公共充电以及应急充电向用户提供360°全场景充电服务解决用户充电顾虑。
本文图片来自一汽-大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大众入局纯电动,传统车企正在改变这个市场的玩法
身边一位朋友有意向买一台纯电动车(BEV),他一直没有什么明确的心水车型,但有一个硬性标准,就是只在传统汽车品牌里面选择,所有新势力一概不考虑,原因很简单:传统车企造的车更有保障。
在ID.4中国首秀发布会现场,大众一上来就亮出了“改变玩法”的口号,足见其在纯电动领域的巨大决心。
用他的话来讲,“这是一个连买包纸巾都会认牌子的时代!”而在汽车这个价格高、技术复杂的消费品类上,选择有丰富造车经验的品牌,更容易获得安心、省心的用车体验。
刚于上周在国内首发的 大众ID.4,就是这样一款能让朋友放心购买的BEV。
01,既能原汁原味,又能玩出新花样
在国内,大众ID.4将采用“双车战略”,以一汽大众ID.4 CROZZ和上汽大众ID.4 X的形式进行销售。
既然是“姐妹车”,在造型上自然要有所区分。如何才能做到既有差别,又保留海外版车型的设计精髓,这一点相当考验设计团队的功力。而大众不仅完美地完成了这一任务,还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
记得在发布会现场第一次看到两台姐妹车同时亮相时,一眼望去,我几乎以为这是同一款车,即使再定睛细看几秒,依然很难一下子说出具体哪里不一样。
海外ID.4上一些标志性的设计元素,比如全封闭的前脸设计、IQ.Light的环状LED灯带前大灯、勾勒出车顶轮廓的银色饰条、狭长的贯穿式尾灯组,采用低风阻设计的门把手和轮毂、黑色尾门等,在两款姐妹车上都被悉数保留下来。
当然,如果认真找找,细节上两款车还是有区别的。
比如,ID.4 CROZZ的前大灯轮廓比较圆润,ID.4 X则多了一些外扩的棱角,造型更犀利;
比如,ID.4 CROZZ的前下方保险杠进气口处采用了分段式设计,而ID.4 X则使用了横贯式设计,从视觉上起到拉宽车身的作用;
比如,ID.4 CROZZ的尾灯组与中间的灯带相连,呈内扣的环形,ID.4 X的则呈括弧形包裹着灯带两端,两者灯组的内部结构布局也有所差异;
比如,ID.4 CROZZ和ID.4 X的车尾下保险杠部分设计也有区别,整体造型与后尾灯组设计相呼应;
……
事实上,细看下两款车的不同之处还是不少的,从整体上看,一汽大众的ID.4 CROZZ更接近海外版车型的设计,上汽大众的ID.4则是在海外版基础上进行了调整。不过,这种调整并没有让人觉得判若两车,这也说明了调整后的造型,依然能很好地继承了ID.4本身极具未来感的设计精髓。
不仅外观有变化,两款车在内饰布局上也各有千秋。
一汽大众ID.4 CROZZ的布局基本遵循海外版布局,在现场简单对比一下,较为明显的变化,是ID.4 CROZZ的前排中央扶手区处的杯架旁边多了一个窄窄的储物槽。
此外,ID.4 CROZZ也缩短了前排座椅之间的内陷式储物格的长度,并增加了扶手箱(海外版车型没有前排中央扶手箱)。这两个细节变化,既提升了储物设计的实用性,还为前排乘员提供了更舒适的驾乘感受。
对比之下,上汽ID.4 X的内饰变化更大一些,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把原为杯架的位置改成了放置无线充电功能,相当于一个带无线充电的手机放置处。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驾驶者能更方便地看到手机屏幕信息,适用于用手机导航的使用场景,同时还能帮手机无线充电,一举两得。
在发布会现场展出的一台ID.4 X PRIME车型上,中央扶手区域前方设有一个非常人性化的无线充电的位置。
▲一汽大众ID.4 CROZZ的手机无线充电区设置在中央扶手区储物格内,虽然不像ID.4 X可直接查看手机屏幕,但得益于搭载了Apple Carplay和百度CarLife功能,可把手机屏幕映射显示到车机上,充电也不影响使用手机功能。
如果说外观上的调整只是为了以作区分,增加各自辨识度,那么,内饰上更实用、更人性化的调整则充分体现出大众在用户用车体验层面上的深入思考和丰富经验积累。
作为在中国市场以及全球范围内数一数二的汽车巨头,大众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这些用户为其提供了更能代表市场需求的反馈,也让大众拥有了很多车企所不具备的丰富经验,令其在对产品进行本地化调整、优化过程中,做出准确的预判,实现更好的设计。
02,MEB平台——大众电动化技术的集大成者
相较于在设计上的精准拿捏,传统车企造电动车的优势更体现在技术层面上。
过去,大众也曾通过“油改电”的方式推出过纯电版的高尔夫、宝来、up!等车型,但为什么这次再推出纯电动车产品,却空前隆重地成立了ID.系列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众想告诉人们:这一次,我们造的纯电动车不一样。
这种不一样,在所有ID.系列产品的基础——大众全新MEB纯电动平台上得到了全方位的体现。
据悉,未来大众ID.系列旗下的所有产品都将基于MEB平台打造。
MEB平台,是大众集团专为纯电动车而设计的一个全新的平台,其天生就兼具了贴合纯电动车产品特性的诸多优势。
首先,跟很多BEV专用平台相似,MEB平台在电池布局上,同样采用了平铺在底盘的设计,大重量的电池包位于车轴之间,前后轴配重接近50:50。得益于合理的电池布局,电动车的轴占比可以更大,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让四轮更接近四角,不仅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操稳性,还有利于扩展车内空间。
▲MEB平台让ID.4得以拥有更大的车内空间——据ID.4 CROZZ数据,其后备箱容积为512升,即使后排不放倒,也比尺寸相近的探岳更能装。
同时,为了降低车内乘员和电池包在碰撞中的损伤程度,MEB平台在提升车身结构刚性上也下足了功夫——以ID.4 CROZZ为例,除了车身大范围采用热成型钢板,还运用了合理的吸能设计和先进的激光焊接工艺,让其达到了更为严苛的2021版C-NCAP五星标准。
据上汽大众透露,ID.4 X身上高强度车身钢板的使用率达82%。
此外,MEB平台还有一个最为人称道的卖点,就是采用了模块化电池技术。
过去,模块化电池包的困难主要在于封装技术和电池管理系统,电芯的一致性很难保证,因此很多电动车都会为不同续航版本的车型配备不同的电池包。
▲模块化电池技术的好处很直接:一方面当然是降低研发成本,另一方面,对消费者而言,在车型续航选择上可更灵活、多样,其维修和升级成本也有望降低。
大众的MEB平台则能根据续航里程的设计需求灵活增加或减少电池模块。根据外媒介绍,以ID.系列的首款车型ID.3为例,其强调长续航、电池容量更大的车型就比其他车型多了三个电池模块;据说,ID.3最多可以搭载12个电池组模块。
未来,国内销售的ID.4将提供两驱和四驱车型可选。其中,两驱车型搭载一台后置驱动电机。值得一提的是,电动机内部的定子使用了扁平化绕阻技术,有效提升了电机功率密度,从而实现减小驱动电机体积和重量的效果,据说包括变速箱及电控在内的总成重量才不到90kg。
这款电机的最高转速达16000rpm,效率超过90%,在低转速下也可实现最大扭矩,对高转速、高电压和大电流条件的适应性更好,较容易满足不同转速范围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车辆的经济性和动力表现。
四驱车型采用前后双电机的布局,在四轮驱动的配合下,加上纯电动车原本的加速优势,整车动力表现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以ID.4 CROZZ为例,四驱版车型最大功率为225kW,0-100km/h加速用时为6秒。
虽然目前关于国内车型公布的信息有限,但伴随MEB平台而来的技术优势当然不仅限于此,诸如热泵技术、100kW的直流快充技术(电量从0充至80%仅需40分钟)、更智能的科技配置享受等等,都在国产后的ID.4身上一一兑现。
▲在冬季,热泵技术可确保电池组能在适合的温度下工作,不仅能让续航提高30%,还能节省约3-4kWh/100km的能耗,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车辆的续航能力。
相较于某些片面地在续航里程、动力性能或电池能量密度上“走极端”的纯电动车产品,ID.4或许在数据上并不是最亮眼的一个,但对于像大众这样的传统车企而言,过去多年的造车经验始终提醒着他们,研发成熟、先进、可靠的技术才是造车的基础。
在大众心目中,造BEV不能只造供有钱人过瘾的“电动大玩具”,而是要造能够普及市场的“人民的电动车”,这才是其全面展开纯电动化攻势的真正意义所在。大众正身体力行重构纯电动车市场的玩法,让此前偏向于追求极端性能的BEV,回归更适合普罗大众的、更理性的产品定位正轨上。
03,品控做不好的BEV,没有未来
而要让广大消费者放心信任地用钱包投票,最有力的武器莫过于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在这一领域上,传统车企先天就具备强大优势。
作为全球汽车行业大佬,一直以来,大众在生产制造工艺水平、产品质量管控上都自有一套领先行业的标准,这一点在全新的ID.系列产品上,自然只会变得更好。
为了让ID.4及未来的ID.系列车型能更好地在中国市场实现本土化,一汽大众、上汽大众都分别新建了各自的MEB工厂,据说两家工厂总投资接近300亿元人民币。
在这些工厂里面,两款ID.4姐妹车的诞生,可谓是经历了“千锤百炼”。除了车身制造工艺上保持了燃油车一贯的高标准之外,两款全新纯电动车更在提高电动化技术的安全性上下足的功夫,以实现更稳定、安全的品质。
目前,电池安全是广大电动车用户都非常关注的环节,大众当然懂消费者的心思。
电池方面,两款车都采用了宁德时代提供的811电芯。其中,在极限环境测试中,一汽大众ID.4 CROZZ的电池包需经历包括e-MAST振动、带温度冲击的浸水、热扩散、外部火烧、低温短路、长序列试验等多项测试;
而上汽大众ID.4 X的电池包,更针对电池安全进行了多达338项测试,比国标多出200余项(国标仅53项),确保在极限情况下,两款车的电池仍有良好的安全表现。
此外,据一汽大众透露,ID.4 CROZZ的三电系统试验项目数量就要比国标多出60余项,其电池及高压系统满足大众内部L4级电安全要求,防水等级达到IPX9K,这意味着高温/高压水喷射下不会对其造成有害影响;
……
▲据介绍,为了降低电池包的受损机率,上汽大众ID.4 X不仅对电池包进行了加固,还在前摇臂和后摆臂做了防护。这样一来,车辆行驶过程中既可防止石击或复杂路况对底盘造成损伤,又可以梳理底盘气流减少风阻。
在过去100多年的汽车发展历史中,诞生过无数传奇汽车品牌,有的以精妙绝伦的设计惊艳世界,有的以酣畅漓淋的驾控快感征服世人,但能发展到今天成为业界标杆的品牌,普通品牌如大众、丰田,豪华品牌如保时捷、BBA,无不是在产品质量上获得广泛认可的。毕竟,谁都希望自己的车子可靠耐用,这不分国籍地区,也不分品牌级别。
▲除了在三电系统上的严格把控之外,0.2mm的检测精度、12年车身防腐、84%的生产自动化率等有助于稳定控制车辆品质的一系列措施,在上汽大众的MEB工厂内都悉数得到延续。
这是因为品控,才是汽车行业真正的门槛所在——造一台牛逼的车出来或许不是最难的,但要造一台牛逼的车出来还要耐用的,是非常考验车企实力的。
大众为什么要对ID.4要做超过国标数量那么多的测试?这是因为过去80年的造车经验告诉大众,造车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问题,而是一个工程问题;不是把顶尖设备都买回来,就能造出质量可靠的产品,还需要大量的经验和数据作为支撑——大到整车结构的设计,小到一颗螺丝要拧多紧,都需要经过多次反复地斟酌。
因此,一个在中国年销只有区区几千台的新造车品牌,和大众这样一个全球年销过千万台的汽车巨头之间,单单是在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上就已经形成了难以抹平的巨大差距,更遑论综合控本、营销、渠道、服务等方面来对比。以大众为代表的传统车企纷纷入局纯电动,无疑是进一步抬高了BEV市场的准入门槛,大众、丰田们正在用一款款更可靠、成熟的产品告诉消费者,什么样的BEV才是可以放心购买的。
从本质上讲,纯电动车首先还是一台车,既然其“工具”的功能没有消失,那就注定了“好看、好开、好用”依然是它必须过关的“必修课”。任何车企想要真正把BEV市场打开,前提都是要先把车造好,其余的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才有一个可靠的载体,消费者才能拥有更好的用车体验,才能不用依赖政策的推动, 主动选择一部BEV——就比如像大众ID.4这样的。
文 |?鹿由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大众汽车公布ID.4纯电动SUV预告图 10月即将国产,最晚年底上市
大众汽车近日正式发布了MEB平台首款纯电动SUV车型ID.4的预告图,这款车将会在近期正式发布。根据我们了解的信息,它将会在10月份在国内投产,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都会投相应的版本推出。至于上市时间,最晚会在今年年底。
从预告图可以看出,这款车会采用ID.系列统一的简洁风格外观造型。ID.的车头同样使用了贯穿式的LED灯组,和ID.3比较相似。而两侧的大灯也使用了简洁而有科技感的LED灯组。
作为一款纯电动车型,设计师已经不需要为进气格栅的设计发愁。该车车头中央是封闭式设计,仅仅在前包围两侧留下了较大的通风孔,一方面是疏导气流,另一方面也为刹车系统引入气流来降温。
作为一款纯电动车型,厂商必定会关注它的空气动力学属性。官方表示,ID.4的空气阻力系数为0.28,这对于一款SUV来说是比较优秀的水平了。
从侧面来看,ID.4的线条十分流畅,车身会提供双色的设计,看上去更加年轻活泼一些,毕竟电动车的车主目前仍以年轻消费者为主。这款车的腰线与侧面底部的线条搭配也十分流畅,多幅是的轮毂也很运动。
作为大众“ Transform 2025+”战略的一部分,大众汽车品牌将在2024年之前在电动汽车上投资110亿欧元。ID.4是大众汽车首款纯电动SUV,是基于新型模块化电动驱动器的第二款车型。该平台仅适用于纯电车型,并由于纯电驱动的紧凑设计而提供了非常宽敞的内部空间。由于0.28的低阻力系数和可扩展的电池系统,ID.4可以实现超过500公里的行驶距离(根据WLTP工况测试)。
据悉,这款纯电动SUV在早期将配备后轮驱动,随后将推出四轮驱动版本。高压电池位于车身底部,平衡了车轴载荷分配并创造最佳的低重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大众计划在2023年推出电动旅行车,续航超过700公里
电动车非常多,但大多是轿车、微型车或者SUV,旅行车还真的非常少,日前大众宣布基于电动车Aero打造全新的旅行车系列,大众首席执行官RalfBrandst?tter现在透露了更多细节:该旅行车将作为Aero B和Aero B Shooting Brake推出,比原计划晚了两年。
Aero B Shooting Brake将是市场上的第一款电动车型。像辉腾一样高贵宽敞,再加上巨大的行李箱容积,续航可以达到它是700公里,尤其是现在展示的Aero B Shooting Brake与ID研究Space Vizzion非常相似,后者是大众于2019年11月在洛杉矶车展前夕发布的。有传言说系列将于2021年开始,但是现在大众汽车宣布了2023年的Aero B,这意味着至少要推迟两年。
大众汽车增加了标准范围。而ID?Space Vizzion已承诺将WLTP范围定为590公里(使用MEB电池的总电量为82 kWh /净电量为77 kWh),大众CEO没有提供有关该车型的任何其他技术数据。因此,尚不清楚大众是否只是想安装更大的电池还是通过其他方式增加续航里程。
ID.4即将在帕萨特的现生产地德国埃姆登和中国上海制造,Aero B作为轿车和Shooting Brake将在2023年跟进,上周宣布了投资计划。而帕萨特的生产必须让位于布拉迪斯拉发的斯洛伐克工厂,将来帕萨特将与斯柯达速派一起在那制造。大型斯柯达车型也将搬迁至斯洛伐克,因为该公司需要捷克工厂生产其他车型。
而大众的?ID.5仅在欧洲制造和销售,正如Automobilwoche推测的那样,SUV轿跑车可以在茨维考与ID.3和ID.4同时生产。ID.4将来还将在茨维考以外的埃姆登生产。此外中国已经开始在中国生产两种ID.4版本(分别来自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2022年起ID.4也将在美国查塔努加工厂生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预计明年上市,大众全新电动车ID.4曝光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老牌车企也开始投身新能源汽车,近日,我们得到了一组大众ID.4的路试谍照,新车基于MEB纯电动平台下打造,定位紧凑级SUV,在国内市场方面,有可能将于今年10月在一汽-大众旗下开启投产,并有望在明年与海外同步上市开售。
外观方面,大众ID.4采用的是圆润动感的设计风格,电动车标志性的封闭式前进气格栅与修长的前大灯组,让它的前脸看上去很有整体感。尺寸方面,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612/1852/1640mm,轴距为2765mm。
动力方面,新车将搭载最大功率为150kW的电动机,匹配容量分别为58和77 kWh的电池组,续航里程将达到400公里与500公里。此外,大众ID.4还具备功率达125kW的快充能力,30分钟内即可将电量充至80%。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韩国电池企业内讧,通用大众倒霉了,电动车计划受影响
韩国电池企业之间的纠纷愈演愈烈,如今已经影响到了大众、福特和通用这三家车企的电动车计划。
韩国电池企业LG化学是通用汽车的供应商,而SKI则是大众和福特的供应商。去年,LG化学和SKI两家公司“打起来”了,大哥LG化学起诉了小弟SKI,说后者盗窃了它的商业机密,要求美国禁止SKI在当地进口电池零部件以及生产电池。
2月的时候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了初步裁定,对LG化学比较有利,至于最终裁定将在10月份作出。LG化学得到了通用汽车和俄亥俄州的支持,俄亥俄州州长认为,确实应该对SKI进行制裁,否则会影响LG化学和通用汽车在本州的投资,涉及到1100名美国工人的就业问题。
而作为SKI的大客户,大众和福特也不干了,因为SKI计划在佐治亚州建立一家电池厂,为大众工厂供货,而所供电池将用于大众的重点车型ID.4的生产。SKI还计划在美国建第二座工厂,为福特的电动皮卡供应电池。
大众和福特在电动车方面是盟友,这两家企业认为,如果SKI被制裁了,那么自己的电动车生产也会受到影响,也会有许多美国工人的就业受到威胁,尤其是疫情影响下已经有许多美国汽车工人面临失业风险了,这个时候更不能对SKI进行制裁。
现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认为对方会影响自己的电动车生产以及工人就业,现在就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如何裁定了。
本文为车林外传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0、大众进军电动汽车市场 帕萨特将停产 工厂转入投产ID.4
近日有消息显示,大众帕萨特车型在美国田纳西州查塔努加工厂的生产已接近尾声内,容大众计划于2023年停止帕萨特在美国的生产与销售工作。大众首席执行官拉尔夫·布兰德斯塔特(Ralf Brandstatt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已决定取消美国的帕萨特汽车,查塔努加制造的Atlas(国内为途昂)成功表明,SUV的销售趋势非常坚定。”此外,大众汽车正加速进军电动汽车市场,目前已计划投资8亿美元扩建查塔努加工厂。从2022年开始,在美国出售的ID.4将在查塔努加工厂生产,2023年将达到满负荷生产状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