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靠纯电动“弯道超车”,如今究竟能否行得通?
年内有望实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建议,未来十年,中央财政拿出超过1000亿元资金,用以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其中,私人购买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贴达6万元的政策,已经在5个城市试点。这似乎预示着中国已然把新能源汽车的“宝”压在了电动汽车身上。
在动力电池比能量(单位重量的能量)短期内大幅提升无望、电动车成本高企、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瓶颈等三大难题困扰下,“押宝”纯电动车究竟是不是一场“豪赌”?这一政策的起源——“中国电动车弯道超车说”,究竟能否成立?中国电动车弯道超车战略的实现有多大的可能性,机遇与挑战何在?在第二十五届世界电动车大会刚刚结束之际,本期《产经广场》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全球车企争抢中国电动车“千亿蛋糕”
奇瑞带来了旗下三大品牌6款电动车型,并发布了瑞麒M1纯电动轿车的市场售价;上汽展出了两款电动轿车和一款电动客车,并宣布2012年纯电动轿车实现量产;比亚迪除了展出F3DM双模电动车和e6纯电动车之外,还推出了K9电动大巴,主打城市公交电动化方案;同样携电动车高调亮相的国内企业还有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就连刚刚签署合资协议的东风裕隆,展出的也是一款续驶里程最长350公里的纳智捷(LUXGEN)品牌电动车。
对11月5日开幕的第二十五届世界电动车大会表示出高度关注的,还有大众、通用、丰田、福特、日产、宝马等跨国公司,他们与来自20多个国家的其它300多家汽车、零部件厂商一起,打造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一次电动汽车国际会议。难怪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新任总裁兼CEO倪凯明博士感慨地说,“除了中国,在其它国家恐怕很难看到这样规模的电动车展。”
一个过去在业内不太为人所知的电动车大会,之所以能得到国内外厂家的高度重视,离不开主办国中国这一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感召力,更得益于中国政府强力扶持电动车发展的多项“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
——2009年初国务院出台《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由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
——2009年2月,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在13个城市开展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
——2010年6月,《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出台,确定以现金补贴方式鼓励上海、长春等5个城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私人购买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贴达6万元。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列入“十二五”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最快有望年内实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建议,未来十年,中央财政拿出超过1000亿元的巨额资金,用以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
中国政府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千亿盛宴,尤其是对纯电动乘用车最高6万元的补贴,促使众多跨国公司的在华电动车战略提速。在本届电动车大会上,大众汽车展出了高尔夫电动车和朗逸电动车,并宣布到2014年,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两家合资企业都会推出量产电动车。通用汽车带来了雪佛兰Equinox氢燃料电池车、EN—V电动联网概念车和雪佛兰Volt沃蓝达增程型电动车,其中,沃蓝达增程型电动车将于2011年登陆中国市场。日产计划今年12月在日本和美国上市的聆风纯电动车,将最早于2013年在东风日产花都工厂实现国产。
国内外电动车发展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中国之所以如此重视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起源于一个判断——虽然在传统内燃机汽车领域,我们离世界水平差之甚远,但在电动车这个崭新领域,我们和世界各国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如果政策措施到位,我们完全可以实现“弯道超车”。那么,这一判断究竟有没有道理?
“目前中国的电动车与世界巨头根本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的回答直截了当,他认为,在电动车领域,中国企业的技术、产品与欧美传统的汽车强国依然有很大的差距。
同样持此观点的还有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从目前来看,通用、日产、奔驰、大众等传统汽车霸主都展示出自身在电动车领域的强大实力,而中国纯电动乘用车目前只有奇瑞瑞麒M1一款刚刚宣布上市。”他据此提出疑问,“电动车产业到底是弯道超车的机遇还是另外一道鸿沟?”
众所周知,电池、电控、电机是公认的电动车三大核心技术。“十五”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确定的“三纵三横”研发布局中,“三横”——动力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指的就是这三种共性技术。那么,在这三大核心技术上,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是否在同一起跑线上呢?
“就电控系统而言,欧洲特别是德国目前有较大的领先优势,中国比较薄弱;电机技术各国相对比较均衡;电池技术目前依然是日韩领先。”作为大众汽车前电子系统负责人、电动车项目前负责人,倪凯明博士的观点在行业内很具代表性。
以电池为例。目前,动力电池已经从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发展到锂离子电池阶段,并因技术路线不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两大阵营:一是以美国A123公司、Valence公司以及比亚迪为代表的磷酸铁锂电池,二是以日韩电池供应商如LG等为代表的锰酸锂电池。
2、中国新能源汽车真的能实现“弯道超车”吗
提到环境问题,新能源汽车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传统汽车尾气的碳排放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而新能源汽车是发展方向。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起步仍然较晚,但是与世界同行相比差距并不是碾压性的,因为被视为中国汽车业“弯道超车”的机会,国家扶植力度也比较大。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主流汽车企业都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并且推出了一系列的量产车型,多数已经在市场上销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及销量分别达到34万辆和33万辆,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
但是,2016年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受到了挑战。从乘联会发布的统计数据看,2016年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13748辆,较之2015年1月的4861辆的销量同比增长180%,但是与2015年12月的3.7万辆相比,环比下降63%,销量减少超过2万 辆,可谓是“断崖式下滑”。
那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遇到了什么问题?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着哪些困境?如何突破目前的不利局面?
成本、技术和配套是瓶颈
众所周知,中国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有巨大的政策支持和巨额的现金补贴。例如在北京不用摇号,在上海不用拍牌,还有国家和地方两级政府的现金补贴,比如一辆吉利帝豪EV,国家和地方的补贴分别为5.5万元,使落地价仅为11.88万-13.98万元,考虑到节约的用油成本,市场竞争力非常强。
但是,国家不可能永远提供巨大的资金补贴。2016年,工信部发布的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目录》收录了247款车型,这远远低于旧目录推荐的车型数量。这样一来,企业再去生产这些已不在目录的车型,国家补贴和销量都无法保障,为了自己的利润,很多企业都选择停产或者减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1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下滑。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还不是市场的自然力量,而是国家靠真金白银催熟的;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家补贴的退出之后,各企业在结束跑马圈地之后将进入真正的市场竞争阶段。
目前,电动车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电池技术不成熟,不仅成本高高在上,还面临续航里程(参配、图片、询价) 不足的问题,并且还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生来就面向高端的特斯拉不断出现起火的新闻,更加重了人们对电动车的不信任感。对于企业来说,现在的关键就是在电动车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抢占行业制高点。比如特斯拉采用三元锂电池+高智商的电池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三元锂电能量密度大的优势;而更多的是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相对简单的电池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磷酸铁锂电池耐操的优势。
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比亚迪,2015年遥遥领先于同行,连续8个月蝉联新能源汽车的冠军宝座,累积销量超过了6万台。其背后是就是其铁电池(磷酸铁锰锂电池)技术已经是世界领先,电动车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续航,而比亚迪e6(参配、图片、询价) 的续航水平由300公里提高到400公里。比亚迪铁锂电池技术还拥有高电压、高体积密度、高循环寿命、高安全性以及低成本等优势。
另外,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还有配套设施问题,比如充电桩的建设还远不到位,导致纯电动车只能在家门口转悠,无法成为进入主流市场。
低油价让纯电动车降温
当然,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也引起了业内的高度重视,那就是如今油价大幅度下跌的问题,打乱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进程。
最初,新能源汽车成为热点并不只是因为环保问题,而是出于节能的考虑。还是在几年前,油价飞涨,导致人们对油价的预期越来越高,而相对低得多的电力成本,催生了人们对以电为主要能源的新能源汽车的极大兴趣。
但世事难料,仅仅几年之后,油价直线下滑,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这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传统的汽车信心备增,在很大程度上打压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尽管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每到冬天的雾霾让很多人心有余悸,但是在购车的时候人们又是非常自私的,新能源汽车不可能靠情怀发展。一位政协委员在今年两会期间在北京做了个街头调查,结果是十个人有九个支持新能源汽车,但是只有一个愿意去买,新能源汽车“叫好不叫座”可见一斑。
因此,目前新能源汽车能做的,还是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同时还要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提升新能源汽车用户体验。当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水平和售价与传统的内燃机车差不多的时候,才能真正让市场接受。
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预测,到2020年,300km续航里程的电动车成为新常态,普遍都能达到该水平。而2025年之后,燃料电池续航将达到500公里以上,柴油机用到的地方,燃料电池都有可能取代。但是对于续航300公里以内的电动汽车,取代传统车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要继续发展燃料电池轿车。
另外,增程插电混合动力系统是承前启后的主流技术方向,在整个汽车市场中也将成为主流,竞争会非常激烈。但是跟国外比较,国产插电式混动车型的油耗偏高,这是下一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达到插电式乘用车百公里油耗低于1.3升,12米客车低于16升。目前,国内汽车企业也已经发现了这个趋势,这两年研发方向开始向混合动力倾斜,在混合动力与纯电动车之间进行平衡。
数据显示,2014年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58548辆,其中插电混动销量为17489辆,纯电动为41059辆,两者相差3倍之多;反观2015年的数据,2015年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176627辆,其中插电混动为63557辆,纯电动汽车为113070辆,与2014年相两者大大缩小了销量差距,而到了今年一月份,差距基本不见。
仍是国家重点扶植对象
目前,基于战略的考量,国家仍把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扶植的产业。在今年的两会报告中,新能源汽车与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一起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明确提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并且将“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这样微观的话题写进了报告中,足见重视程度之高。
据业内人士估计, 2016年预计全年销量有望超60万辆。但是国家政策也进行了调整,真金白银的补贴将逐渐退出,这也意味着国家在下一步将逐渐退出输血,而是蓄水样鱼,谁能成长壮大就看企业自己了。当然,从长远来看,业内普遍的观点是,二十年后电能一定会替代燃油。因为从1970年起全世界容易开采的2万亿桶原油已经用完一半了,剩下的1万亿桶在25年内用完不是梦,而电能是目前最靠谱的替代能源。
这个预测使车企对新能源汽车信心倍增。在国内,像长安、北汽、上汽、东风、吉利等自主品牌纷纷发布了激进的十三五计划,比如长安和北汽,表示在2020年要把新能源销量推到40万辆,上汽宣布拿出200亿元在2020年将实现60万辆,而吉利更是“恐怖”,喊出要在2020让新能源的销量占比90%以上的口号。同时,车企与车企之间的合作也更加紧密,例如:长安将与吉利集团将共同投资科力远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双方就新能源混合动力技术及动力总成研发展开合作,而东风汽车已与国能电动汽车合作,双方将积极推动纯电动车和增程式电动车的研发,将在天津建设新能源汽车研发及生产基地投产基于SAAB凤凰平台的全新一代萨博9-3电动车。
业内专家指出,纯电力系统是今后五年主攻方向,包括智能化、轻量化、底盘一体化。整车方面技术目标是车身底盘减重30%,百公里耗电10度以内,产业化目标是电耗降低20%,工况下百公里耗电12度。到2020年就算是没有补贴,购置续航200-250公里的小型电动轿车的总成本可以跟燃料轿车竞争。纯电动汽车在城里开比燃料车体验更好,现在只要成本性价比能够上去,普及是在2020年之后绝对是大概率事件。
3、弯道超车责任怎么划分?
跨实线 弯道超车 他应该全责
4、为什么魏建军会说:“我们很难做到弯道超车”?
目前的重心确实是放在了燃油车,推出的插电混动车型WEY P8,销量也是非常一般,和同级别对手比亚迪(57.080, -0.14, -0.24%)唐DM来说,销量可能就是唐DM的领零头而已,足以见得在插混市场,长城汽车是全面落后比亚迪的。同时,推出的欧拉品牌,目前旗下共推出了两款纯电动车型:欧拉R1和欧拉iQ,整体销量还算是中规中矩。
也就是说,长城汽车并没有像其他国内车企一样,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新能源汽车当中,魏建军对传统燃油车的潜力还是相当看好。他认为,目前“电动化”太激进,通过提升优化传统燃油车、混动车性能的同时降低排放,才是现阶段正确的方向。毕竟从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成本来看,补贴退坡的当下很难做到弯道超车。
同时,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包括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动力电池本身的储能技术、OTA远程升级技术、自动化驾驶技术等,国内这些自主品牌都没有完全掌握,长城汽车肯定就更没有掌握了。从这个角度来说,魏建军其实自己心里也没有底气说出,新能源汽车可以帮助中国在汽车工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小编觉得,从未来10-20年来看,燃油车肯定还会是主流,发动机技术肯定不会被淘汰,但如果把眼光放得更长远,燃油车迟早是会被淘汰和取代的,不管是哪一类新能源汽车。固然纯电动汽车有很多痛点和技术瓶颈,但如果因为这些挑战和困难,我们就放弃了前进的步伐,还依然原地踏步,那这个社会就不会进步了。
5、为什么中国新能源汽车可以弯道超车
因为在传统汽车技术上中国起步晚,技术相对落后。而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所以,要乘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良好时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超越西方发达国家。
6、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最好机会,电动汽车的发展备受关注。我国应将发展纯电动汽车上升为国家战
小题1:B
小题2:D
7、政府这么大力支持电动汽车,真的能让国产汽车品牌在电动汽车行业弯道超车吗?
现在的扶持力度对于电动汽车来说是很大的,能够快速发展是肯定的,但是要赶超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8、国产电动车真的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吗?
与传统的燃油汽车相比,家用电动汽车更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但在智能手机时代,应该说华为,OV,小米等国内品牌整体不应再落后于其他品牌。与燃油汽车相比,国内电动汽车产业链更加完善。中国传统燃油车起步晚,1914年初,福特通过装配线实现了T型的批量生产。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很晚。 1956年,第一辆大型免费卡车下线,家用汽车开始了。
电动汽车产业链完整,发展无限。与传统的燃油汽车相比,国内电动汽车产业链比较完整,没有“卡脖子”之类的东西。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动力电池,车辆控制器,车辆设计和制造以及下游充电设施基础设施。市场销售占主导地位,并带动该行业的快速发展。届时,基于完整的产业链,国产电动汽车在市场规模和动力电池方面将具有相对较大的优势。这就是用我们的母语“超越曲线”的代价。
电动车市场主要销售,产业发展促进。2018年,中国在市场和行业上的得分均超过德国,同时总得分超过美国。大规模生产,动力电池行业优势,然后,在国内市场上,国产电动汽车品牌占总数的94%。这些大型产品需要同等水平的支持产业。家用电动汽车有超车的成本,但他们想超车,但不一定要顺风顺水。其中许多关键组件的发展相对落后。我们说,国产动力电池发展良好。但是电动汽车的发展,它看起来并没有很好的电池。通过电动汽车获得补贴的信任价格。
因此,除了一些核心组件外,国产电动汽车依靠“补贴”还有其他明显问题。价格上涨很容易影响销售,而在2019年3月26日,财政部宣布了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问题和优势并存,可以实现超车。总体而言,家用电动汽车的发展与十年前的手机行业略有相似。
9、比亚迪弯道超车为何会是一个笑话?
新能源技术积累:早在2008年,比亚迪就开
始布局新能源领域,生产出第一台新能源车型F3 DM。在新能源领域潜心研究多年,比亚迪继而将 DM技术从1.0进化到3.0;2019年又发布全新e平台,纯电车型实现系统集成整合,安全性、可靠性大幅提升。可以说,每一次更新都是比亚迪新能源技术不断探索积累的成果,同时其深厚的技术积累也为优秀的产品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汽车之家评选规则:通过对车主进行封闭式的调研,统计出新车在2-12个月拥车期内百车故障数,数据越小则表示质量越好。同时在统计数据的同时还会排除水分数据,而且对调研群体数量也有一定要求,调研样本需要大于30。
而在这份经过严格评比的榜单中,比亚迪实力霸榜反超豪华品牌:秦新能源以40个故障数,超越雷克萨斯ES、凯迪拉克XT4等豪华品牌。
国际级别的品控把关:比亚迪吸引了国际顶尖品质大师——前奔驰S级底盘专家汉斯加盟,负责底盘、悬架、转向的调校,赋予比亚迪汽车德系豪华标杆车的驾控实力。拥有20多年NVH经验的国际知名风噪专家车熙范为车型打造图书馆级别的NVH品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