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新时期,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生态文明观念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这也使得汽车领域的环保探索力度不断加大
2、锂电池之父终获诺贝尔奖,新能源车之路还有多长?
在都以为燃油车必将成为人们出行过程中唯一选择的时候,锂电池出现了。也正是因为锂电池的车用,燃油车的地位也被潜移默化地改变了。
被誉为近代电子工业最伟大的两项发明,除了晶体管自然就要数锂电池了。锂电池作为最主要的便携式能量源,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没有锂电池,就不会有如今的便携式穿戴设备。就连你现在正在观看此文所使用的智能手机,也离不开锂电池的功劳。
当地时间10月9日下午,2019年诺贝尔奖的最后一个自然科学类奖项正式揭晓,作为诺贝尔奖“陪跑”多年的古迪纳夫教授,连同惠廷汉姆教授以及吉野彰教授,因在锂电池发明道路上所做的奠基性贡献,荣获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这一奖项也是对他们三人的最高认可。马拉车市认为,目前处于电芯生产商头部地位的宁德时代、比亚迪们可能更应该由衷地感谢他们。
正是“锂电池之父”古迪纳夫教授,在1997年带来了震惊世人的磷酸铁锂电池,才正式拉开了锂电池行业这个市值超过万亿的新兴市场的序曲。
彼时,古迪纳夫教授已75岁高龄。
简单和大家介绍一下这项伟大的发明。磷酸铁锂(LiFePO4),或者简称为LFP,在它的晶体结构中,铁与氧组成 FeO6 八面体,磷与氧组成 PO4 四面体,这些八面体与六面体按照一定规则构成骨架,形成Z 字型的链状结构,而锂原子则占据空间骨架中所构成的空位中。
相较于钴酸锂的层状结构,LFP的空间骨架结构更稳定,锂离子在骨架的通道中也能快速移动。同时,LFP的成分是极其廉价的铁与磷,价格远低于钴。
其稳定性和低成本迅速吸引了业界的关注,锂离子电池也成为各大电子消费品的主要组成,电动汽车亦是如此。也可以说正是因为车载电池的广泛应用,也为锂电池打开了一个新的应用方向,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机遇。
而我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趋势的带动下,2018年中国锂电池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年锂电池市场规模突破100GWh,同比增长34%,其增长主要来自于动力电池领域的快速增长。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处于领先地位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也是它们的根本。比亚迪主要涉及磷酸铁锂电池,宁德时代主要以三元锂电池为主,磷酸铁锂电池也有涉及。动力电池企业飞速发展,自然也是因为电动汽车的逐步普及。
锂电池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打开了一扇大门,而电动汽车也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锂电池的应用发展,两者可谓是相辅相成。
3、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
你好,朋友,很开心为你提供我知道的信息。当前,我国正在贯彻“资源节约型,环境回友好型”答的发展战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实施重点扶持政策。目前国家财政扶持节能减排,促进了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并且已成为新一轮汽车促销的亮点。随着油价不断攀升,能源与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无疑会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因此,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定然是未来的稀缺人才。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是国家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紧缺人才专业。
新能源汽车专业毕业生就业途径比较广。新能源汽车专业毕业生可以通过竞聘,做新能源汽车公司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到4S店做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师;还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只要我提供的信息能给朋友你带来一点点帮助,我都觉得开心。
4、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肯定是将来的趋势,在我国更是这样。原因有两点:一是传统能源紧张,我国又是个多煤少油的国家,所以新能源汽车是现在研究的必须;二是我国传统汽车技术落后德国、日本等汽车大国太多,水平几乎不可能追上,所以通过新能源汽车实现汽车行业的弯道超车是现在中国汽车领域的最佳途径。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国有着较大优势,现在中国的电池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产量上都是世界领先的,同时由于政策驱动与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市场化进程是很快的,效率也很高。因此通过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越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新能源汽车技术还不成熟,电池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有相应的基建,电池的性能和管理还不成熟(续航能力和安全性是现在电动车的弱点),所以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多数仅限于短距离代步(多数在城市内使用),仍无法撼动传统燃油车的地位。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性能衰减很快,现在常用的锂电池污染很严重,之后的电池回收和处理是一个大难题,电池的梯次利用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规范。
5、新能源客车的发展历程
1、19世纪90年代美国人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纯电动(新能源)汽车。
2、20世纪30年代中期结束了早期的纯电动汽车生产而进入燃油汽车的黄金时期。
3、2001年,我国确立“十五”国家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项目,明确了我国的电动汽车战略发展基本原则。
4、2006年我国纯动力电动汽车功能样车已经实现。
(5)新能源锂电汽车发展历程扩展资料
新能源客车的发展问题:
1、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发展的短板。我国现在车桩比只有3.5:1,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整体规模仍显滞后
2、核心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突破。从动力电池来看,高端产品与国外的差距不大,但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还不够强。
3、后市场流通服务体系还有待健全。在售后服务方面,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质保内容参差不齐,电池以旧换新的政策也不相同,售后服务配套体系滞后,对培育消费市场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新能源客车
6、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史是分为哪几个部分?
1.电动汽车诞生。1834年英国人Thomas Davenport 发明的第一辆蓄电池汽车是世界上最早
的电动汽车。到了20世纪初,美国汽车市场上电动汽车、内燃机汽车和蒸汽机汽车各占三分
之一的份额,1910 年,随着内燃机汽车开始采用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成本大幅降低,而电
动汽车由于续航里程短、充电站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电动汽车一度退出市场。
2.电动汽车重获重视。进入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由于数千万辆汽车对城市空气的严重污
染,重新对电动汽车加以重视。20世纪70年代初,欧佩克石油禁运危机之后,汽油价格一路
飙升,西方对电动汽车的兴趣也愈加浓厚。政府对电动汽车研发增加拨款,各地纷纷建立研
发基地,导致了第二轮电动汽车研发高潮的到来。
3.混合动力等其它车型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知名公司投
入到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上面。随着混合动力汽车车型的不断增多,产销规模的逐
渐增大,许多车型表现出了良好的节能与环保性能,这标志着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已经成熟。
国外汽车厂商于1965年设计出了世界上首款氢能汽车,中国也在1980年成功地造出了第一辆
氢能汽车。
4.纯电动车市场化发展。1994年1月,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电动车进入测试阶段。4年之后,技
术上逐渐成熟的电动车进入了试运行阶段。到1996年美国已经开始制造并销售电动汽车。这
是一家大型制造公司用现代化批量生产的方式推出的第一款电动汽车。2008年11月,纯电动
汽车迎来新的春天。包括欧美和中国在内的主要汽车市场国家纷纷将纯电动汽车列为未来发
展的主导方向。
7、锂电池发展对新能源汽车的影响
能源汽车销量逐年增长,对于锂电池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张。以2014年数据为例,按照锂离子电池展动力电池20%的渗透率来计算,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约为1.50万组,按照每组动力锂离子电池均价为5万元,市场总额约为7.48亿元。作为核心部件的锂电池迎来发展的大好良机,同时迎来了产业发展瓶颈。
而且锂电池企业面临上游原材料不足、成本迅速上升的困境。锂电池原材料中最重要的碳酸锂,遭到市场炒作,使得价格迅速上游,半年内涨幅达到两倍。碳酸锂在锂电池的原材料成本占比中超过了50%的比例,因此碳酸锂价格半年内飙升两倍,锂电池总成本就相应上涨20%。
上游原材料供应不足,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加大了市场需求量,导致了锂电池价格出现上扬,除此之外,人为因素同样不可忽视,市场专业投机力量介入,机构抱团乘机炒作,使得锂电池现货大涨。
尽管上涨幅度过快过大,但锂电池的发展前景依然被看好,尤其是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持快速发展,锂电池需求仍可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国内的锂电池企业将继续致力于扩产工作。
前瞻产业研究院综合未来行业下游发展情况,以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影响,依据锂电池市场规模的历史数据,采用多项式拟合预测2015-2020年中国锂电池的市场规模,预计到2017年锂电池行业市场达到2300亿元左右,到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左右,锂电池行业市场仍有较大的上涨空间,未来前景乐观
8、一款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研发过程是什么?
经过 20 余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从科研、产业化到市场推广的“三级”转变。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已超 280 万辆,推广规模居于世界首位。车辆类型上,乘用车、商用车分别占总产量约 70.4%、29.6%;动力类型上,以纯电动为主,占总产量约 78.5%,插电式混合动力约 21.5%。区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 地区,广东、上海、北京、山东、浙江保有量位列全国前 5 位。
我国动力蓄电池累计配套量超过131GWh,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配套类型上,磷酸铁锂、三元电池分别占比约 54%、40%。纯电动乘用车、商用车中三元电池配套占比分别约 71%、17%,磷酸铁锂电池配套占比分别约 23%、7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中三元、磷酸铁锂电池配套占比分别约 53%、33%。外形设计上,方形、圆柱形、软包占比约 78.7%、20.6%、0.7%。
随着动力蓄电池需求量的快速上升,原材料行业投资规模快速扩大。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及电解液行业龙头企业在市场占有率和技术研发方面优势明显,行业集中度较高。2017 年,我国正极材料产量达 32.3 万吨,磷酸铁锂产 量为 6 万吨,负极材料产量达 14.6 万吨,隔膜销量 13.6 亿 平方米,电解液产量为 10.2 万吨。
动力蓄电池大量退役后,未经妥善的处置和进行价值最大化利用,将威胁公共安全,造成难以逆转的环境污染,并浪费宝贵的有价金属资源。
从安全层面来看,废旧动力蓄电池处置不当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一是触电隐患。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蓄电池额定电压较高,人员在缺乏防护措施情况下接触易造成触电事故。二是燃爆隐患。电池在出现内部或外部短路情况下,正负极会产生大电流导致高热,引起正负极燃烧。三是腐蚀隐患。电解液为有机易挥发性液体,与空气中水分反应产生白色有腐蚀性和刺激性的氟化氢烟雾。
从环境层面来看,废旧动力蓄电池对生态环境和人身健康均有威胁。一是重金属污染。电池正极材料中含镍、钴等重金属,不经专业回收处理会造成重金属污染。二是电解液污染。电解液溶质LiPF6属有毒物质且易潮解,会造成氟污染,溶剂会造成水污染。
从资源层面来看,镍氢、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因正极材料不同,分别含有锂、镍、钴、锰及稀土等金属,动力蓄电池产业对于锂、镍、钴等资源需求旺盛。随着动力蓄电池累计配套量的不断增加,电池中这些资源如未有效回收利用,将直接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1. 退役现状
从现有退役电池数量、种类及分布地区情况来看,相对比较集中。“十城千辆工程”推广期间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共计产生退役动力蓄电池(以下简称“退役电池”)约1.22GWh;退役电池主要集中在深圳、合肥、北京等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较大的城市。
从企业回收情况来看,当前回收的动力蓄电池中,以研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为主,新能源汽车退役电池较少,主要来源于研发试验和生产制造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
从综合利用经济性方面看,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互有优势。梯次利用方面,磷酸铁锂电池更适于梯次利用。再生利用方面,企业再生利用收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易受退役电池数量、原材料市场行情及企业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
从用户移交退役电池情况来看,市场上存在电池生产企业、回收利用企业、租赁企业及保险公司等多主体回收处理退役电池的情况。例如,深圳市退役的大部分动力蓄电池交由电池生产企业回收存储,用于梯次利用研究;北京新能源公交车动力蓄电池主要采取租赁方式,退役后交由北京电力公司用于梯次利用储能产品研究或回收利用企业处理。
9、电动汽车新能源前景?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环境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对新能源也越来越重视,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未来新能源将会取代传统汽车。所以电动汽车新能源前景还是很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