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汽车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电动化是中美日欧的不二选择
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深度转型期,绿色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发展进程加快,中国电动汽车发展也进入结构调整期,汽车市场正出现巨大变化。
在这个大背景下,分析与把握全球汽车市场和行业最新变革趋势,结合真实市场需求和宏观战略需求进一步思考和确认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研究中长期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讨应对当前及今后时期市场变化的行业政策和企业战略,是业界非常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2020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国际论坛上,来自中国、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等全球主要国家的产业相关人士分享了在发展电动汽车、推动零排放交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最新政策、目标与启示,使我们更全面、深入、客观了解到全球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及最新变革趋势。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预计2030年我国电动车产销将超过1500万辆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和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创企业对未来汽车的定义和概念的创新,点燃了百年不遇的汽车革命。电动化只是引爆点。与汽车革命并行发展的是能源革命、新一代移动通信、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这些因素的相容对接,将使未来的汽车走向电动化、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较大程度上改变世界、造福社会。
陈清泰表示,中国石油消费连年增长,而自产原油连年下降。2018年原油对外依存度突破了70%,已经超越了能源安全警戒线。但现在我国每千人保有汽车仅为185辆,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仍处于增长期。“圆我国十四亿入口个人出行机动化之梦,现实的选择就是电动化。”
从全球角度看,2010年中国率先把新能源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前后,美国加州政府开始推行汽车零排放积分政策。2016年欧洲多国政府提出限售传统燃油车时间表,2017年欧盟提出更加严格的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倒逼汽车业转型。
汽车动力技术的转型原本是技术进步和市场推动的正常过程,但诸多国家的政府却一反常态地一而再再而地三出手干预,竞成了这轮汽车动力技术变革的第一推动力。可以预期,到2025年前后电动车的性价比超过燃油车,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低于化石能源,市场将以强大的力量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
因此他认为,共享出行有望重构城市交通,多项研究表明,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电动汽车将使共享出行的“人公里成本”下降40%左右;未来自动驾驶的共享汽车可以自行移动到出行需求点,实现无缝接驳;人、车,路实时共享交通信息,使出行效率提高。随着共享出行的发展,它将成为汽车制造企业最大的单一卖家。
但是要把电动汽车升级为“强大的移动智能平台”,成为电气化、电子化、互联网化、智能化,由软件定义的高科技产品,对于传统车企是巨大的挑战。造车新势力正是看到了这一发展趋势和新的机会而闯了进来。这已成我国有别于其它汽车生产国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势。“特斯拉是全球第一棵明星,不会没有后来者。”
陈清泰表示,有关方面预计2030年我国电动车产销将超过1500万辆,不同级别自动驾驶基本普及,保有辆达8000万辆。这个预测要变成现实,涉及能源结构的调整,智能电网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支持,产业链的调整改造,标准法规的调整,以及就业岗位转移等,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需要政府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从开始就把汽车、能源、通信、交通、城市进行系统综合考虑,实现技术协同、规划协同、政策协同、法规协同,有序推进。其中打破壁垒、放开市场,加强跨学科、跨行业的协同创新至关重要。
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定一个经科学论证的顶层设计和时间表,给市场和社会应有的预期,是推进汽车革命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把握得好我们有可能成为一个赢家!”
加州能源委员会委员Patricia Monahan:电气化是加州实现2045年碳中和的必由之路
过去30年,美国加州政府一直在推动电气化。1990年,第一台电动车在这里推出,同时也是第一个通过零排放相关政策的地区。
当前,加州政府在电气化交通等方面都制定了全新的目标。2025年,希望能够实现更多的电动汽车销售,同时将建设200座加氢站,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目标在2045年实现100%的清洁电力,2030年达到60%。到本世纪中期,希望把燃油车排放降到最低,目标在2045年实现碳排放为负数,而不是正数的增长。
在过去十年,电动汽车的发展使得加州温室气体排放已经降低了一半,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电气化是我们实现上述目标的必由之路。
加州能源委员会一直是在资助学校,实现校车电气化转型,现在共有200辆电动校车。 清洁交通方面,加州能源委员会每年都会投入8.29亿美金,首先确保有足够的机会让消费者和企业能以非常低的成本获得电动车。到2029年,加州设定的目标是所有公交出行系统用到的车辆都是零排放的,“我们还与29个州一起,对一些不合理的制度进行游说,希望美国政府能够作出改变。”
加州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8%,超过了2%的平均水平,且部分地区电动汽车的保有量甚至超过15%。Patricia Monahan认为,若要进一步推动市场发展,就需要有更多的基础设施。
日本经产省制造产业局汽车产业及下一代技术室室长吉村直泰:到2030年,日本电动汽车销量将占新车销量的50-70%
日本在汽车产业转型方面,也有“四化”,简称为CASE:网联化、自动化、服务化和电动化。
吉村直泰首先介绍了网联汽车和移动出行服务的内涵,也就是车联网服务。车联网的进展是最快的,根据相关研究,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电动汽车的主流,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联汽车能够实现车与万物数据的互联互通,车联网能够促进各行各业数据服务的催生,只有出行服务本身搭载了汽车这个商业产品的时候,才能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很多车企都在开发不同等级的自动驾驶技术,吉村直泰认为,从社会层面上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落地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本身的造价非常高昂,推广成本也非常高,因此包括火车、公交车、出租车及网约车等在内的公共商业用车,才是自动驾驶汽车最适宜推广的车型。今年日本计划推出一个利用自动驾驶技术的移动出行服务示范项目。
关于四化中的服务化,日本将着力于打造出行与社会的整套生态系统,其中有四个支柱:第一大支柱是出行服务,将以此为能源基础设施,利用纯电动汽车打造车与家的互动,以及车与电网的互动等;第二大支柱是将出行服务打造为一种解决城市交通痼疾的解决方案;第三大支柱是用出行服务打造数据采集物联网终端,通过智能互联汽车收集到的大数据,进一步优化信息管理系统,打造更好的出行服务。
推广电动汽车存在很多阻碍,为了实施电动汽车社会化落地,日本提出了三个解决方案:第一,与电力系统进行整合;第二,对车队运行进行整合;第三,着力于打造电池生态系统。
为了促进移动出行作为能源基础设施的转型,日本制定了向零排放转型的长期目标和战略规划,坚定执行《巴黎协定》各项目标,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每个车辆的温室气体排放,能在《巴黎协定》执行之前的标准上进一步降低80%。
到2030年的政策目标,对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做了整合和比较,设定了各自的参数,其中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包括油电混动在内的整个下一代电动汽车,预计在2030年占到新车销售的50%—70%,其中油电混动占到30%—40%。
日本将推动各项政策和激励措施来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为实现2030年真正零碳排放目标,对于各项技术也采取了比较兼容并包的政策,预计到2025年,实现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电动汽车至少占市场份额的20%。
法国汽车产业联盟主席Luc Chatel:2040年法国将停售化石燃料汽车
对整个汽车产业而言,推广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从2020年起,汽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从120克/公里下降到90克/公里,这个是欧洲排放法规的新标准。
法国也已经通过了新的机动车管理法案。到2040年,法国将停止销售碳基化石燃料的汽车,另外法国的各大城市也正在成为政府有力的监管机构,比如巴黎2024年会全面禁止汽车使用柴油,2030年全面禁止使用汽油。
法国各大汽车行业制造商竞相大规模投资,推出更加清洁、更加环保的电动车型。2019年,法国电动车共有100多种车型,2020年将达到228种,2021年达到315种。要实现这一目标,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必须达到50%。就是说在1900万辆的汽车市场规模下,电动汽车需要达到600万—70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需要达到400万—500万辆。
预计到2050年,法国汽车市场结构将会是纯电动汽车占66%、混合动力汽车占17%、氢燃料电池车占到17%。
Luc Chatel表示,传统汽车产业正在面临一个关键时期,需要进行转型。未来的主要市场将会是以电动车为主导的汽车产业市场,需要全行业参与,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
英国内阁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小组政策主题副主任Simon Sharpe:产业转型速度取决于政策
零排放交通已经变成了势不可挡的趋势,但是转型的进展到底会多快,今年英国其实有一个特殊的角色要扮演,因为我们将会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相关谈判的主宾国和主持国 。
我觉得转型的速度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政策,我们早些时候汽车发展的一些历史。汽车的发展比马车的发展更慢,后续是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还有鼓励,才让汽车得到长足的发展。
现在在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过程中,政策依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力的激励措施能够加速市场的增长。另外,政策也会影响创新和研发的投入。
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速度超过预期。彭博社早前预测,2017年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是43%,但现在来看,这个数字已经远超43%。
英国希望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速度翻倍。“我们希望在2040年实现汽车零排放的目标。没有所谓的混合动力汽车,没有所谓的燃油车,全部实现纯电动车,这就需要把具体行动细节化。
随着政策和补贴的落地,相信消费者会越来越有信心,相信电动汽车的明天会更好,比燃油车更好。英国电动汽车销量排名世界第六,去年增长了50%,占所有新车销售的6%,同时充电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扩张,而且成本也在逐步下降。
Simon Sharpe认为,产业转型不能孤军奋战,只有国际间的合作才能推动技术进一步往前发展。同时也要实现标准的统一化,这样才能让有相关政策的国家形成合力,实现更好的导向作用。在转型扩展期,可以加强反馈,使小规模行动产生更大影响,进一步影响政策、融资、投资走向,最终影响技术的发展。
相信在中国、欧盟的相关激励措施强强联合的作用下,2030年就能看见大量的电动汽车行驶在路上。
西班牙工业、贸易和旅游部工业和中小企业部秘书长Raul Blanco:西班牙力争2040年实现零排放
西班牙是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国、欧洲第四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国。在未来的电动交通发展中,西班牙希望成为欧洲的代表,生产出更多低排放车辆。
据Raul Blanco介绍,西班牙致力于在2040年,也就是提前10年先于欧盟实现零排放目标。到2030年,希望有500万辆电动汽车在西班牙上路,这意味着欧盟整体汽车保有量的10%将被电动车所替换。基于此,未来4年西班牙将投入10亿欧元,用于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日媒称中国电动汽车竞争力全球第一?
日媒称,在纯电动汽车(EV)的国际竞争力调查中,日本从第一位宝座跌落,而中国跃居首位。这是德国日前的一项调查结果。中国正在推动纯电动汽车的普及,销量实际上在世界范围属于最多。
中国计划最快自2018年起出台要求企业销售一定比例新能源汽车的规定,但日本企业具有优势的混合动力车并未包含在新能源汽车之中。中国似乎打算以纯电动汽车政策为“武器”,颠覆日本企业在汽车产业的优势地位。
据日媒7月12日报道,德国咨询机构罗兰贝格和汽车研究机构fka共同实施的各国电动汽车(不仅是纯电动汽车,还包含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竞争力调查结果显示,在今年第一季度发布的结果中,日本排在第一位,但第二季度中国跃居第一位。第二位是美国,第三位是德国,日本则并未进入前三。
报道称,排名根据技术、产业和市场等三个因素进行判断,日本在技术和产业方面居第三位,但中国在产业方面居第一位,在市场方面也居第二位。对于这项调查,以往日本的媒体也进行过报道,但从第一位跌落的此次似乎没有进行积极报道。观察统计数据发现,面对中国,日本在规模上被逆转的局面显而易见。日本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乘用车销量自2012年以来徘徊在3万辆左右,但中国从2012年的约1.2万辆增加至2016年的约33万辆。
报道称,针对中国的这种势头,日本有意见认为日本在电池等纯电动汽车不可或缺的技术方面实力雄厚,无需担心。在电池领域,美国特斯拉与松下加深了关系,日产汽车与NEC携手合作。如果没有日本的技术和企业,全球的纯电动汽车产业可能就无法形成。尽管如此,日本想法太过乐观可能也很危险。因为有过日本企业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领域失败的前车之鉴。
3、电动车在中国发展那么猛 能否造就世界级汽车品
自2009年以来,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年居世界第一,这也让中国稳坐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位置。不过,尽管中国在销量上引领行业,但其尚未开发出一种汽车品牌,与奥迪、宝马、奔驰甚至通用相媲美。这让外国制造商得以在中国开展有利可图的业务,以保持全球领先的地位。
如今,中国政府正竭力遏制污染,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这对其汽车行业有极大好处。环保法规和生产激励措施可能会加速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也可能最终会给中国自主品牌带来制造出世界级汽车品牌的机会。
在政府的帮助下,中国已经培育出了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社交媒体巨头腾讯以及智能手机巨头华为。现在,北京似乎决心要从80家开发新能源汽车企中寻找出最有前途的公司,从而帮助自主品牌挤进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的俱乐部。
“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拥抱一个打造高端品牌的机会”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说,“我们能改变世界汽车行业的发展轨迹,弯道超车成为引领者。”
尽管大众和丰田还在最终确定在华市场的电动化发展战略,但用户已经可以购买众多新能源车型了,包括预定蔚来刚刚发布的ES8纯电动车。这款车最大续航里程可以达到500公里,价格仅是特斯拉Model X的一半左右。
市场研究机构伯恩斯坦(Sanford c 。 Bernstein)驻香港分析师Robin Zhu表示,与许多其他中国初创企业相比,蔚来更有可能获得成功,因为它拥有强大的投资者背景。据了解,除了腾讯,蔚来汽车的投资者还包括Baillie Gifford和红杉资本。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徐海东表示,中国在电动汽车销售方面已经领先全球,早在2015年就超过了美国。
中国商务部表示,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1-11月份累计销售60.9万辆,同比增长51.4%,全年销售量有望超过7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明年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以及燃料电池车的销量将达到100万辆。
这些新能源汽车几乎都是中国自主品牌。中国政府已经设定了到2025年实现保有70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策上已经开始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并加强对燃油车的控制。
从2009年到2015年,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达到了591亿元。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16年和2017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可能达到了830亿元。为了提振需求,中国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提供10%的返款。
据知情人士透露,早先的补贴计划将于2017年底到期,但会进一步延长至2020年。
“这是进入电动汽车行业的最佳时机,” 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董事长Kai Johan Jiang说道。该公司于2012年收购了萨博汽车AB公司,希望在中国制造电动汽车。
在中国,一个更大的变化是,限制传统燃油车发展的双积分政策将在2019年正式执行。按照规定,对传统能源乘用车年度生产量或者进口量不满3万辆的乘用车企业,不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达到3万辆以上的,从2019年度开始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
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12%。每辆新能源车的信用额度通常从2到5分不等,而较里程长的新能源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则能获得更多的信用额度。未能通过配额的汽车制造商可以从竞争对手那里购买信用额度,否则将面临罚款。
双积分政策会推动比亚迪和蔚来这样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它们可以出售超额信贷。
“在电动汽车市场,一切开始重新洗牌,”德国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Roland Berger Strategy Consultants)驻慕尼黑高级合伙人沃尔夫冈·伯恩哈特(Wolfgang Bernhart)说。“我们将看到更为激烈的竞争。”
中国不只是想让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盛行。德国零件制造商Schaeffler AG首席执行官克劳斯·罗森菲尔德(Klaus Rosenfeld)表示:“很明显,中国汽车制造商想在海外销售他们的汽车。他们知道,在国内市场上很难与燃油车展开竞争,但转向电动汽车上可能会带来巨大机遇。”
11月,大众汽车表示,将投资超过118亿美元与当地合作伙伴在中国生产40款新能源车型。该公司希望到2020年每年销售40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将销量增加到150万辆,其中大部分是电动汽车。丰田也计划于2020年在中国推出首款电动汽车。
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表示:“在电动汽车行业谁第一不重要,重要的谁能做到最好。”
4、为什么说中国电动汽车可以领先全球
?
5、请教高手:中国电动汽车在世界上的水平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不是,只是由于国外现有的电动车都是走高端路线,对应的市场小,只有中国是能产电动车而又走平民市场路线的,所以很多对应平民市场的销售商都会跑来中国进货
6、到2020年全世界将有一半的纯电动汽车来自中国吗?
据美国相关机构的调查显示,未来,中国的电气化汽车工业将在各个级别占据领导地位,也因此预言,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世界一半以上纯电动汽车的产地。
美国AlixPartners公司(AlixPartners LLP)是一家国际知名的专注于提供企业重整和财务顾问的咨询公司,而AlixPartners注意到,目前插电式混动车型销量中,96%是中国本土车型,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进口车型税率高且没有补贴。
在这份预测报告中,AlixPartners指出,到2025年将有一大批车企互相兼并,留下的恐怕只有50家,而且未来电气化进程将严重影响到燃油车市场,2030年,新能源车型将占据65%的市场份额。虽然混合动力系统并不复杂,但相比于传统燃油车,它将需要额外的工时来进行组装,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工人,而装配工人预计将增加25000名。
从2016年第四季度来看,相比于2015年,插电式混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增加了252000辆,增长率为168%,从2015年的世界汽车销量的0.4%,到如今超过1%,而且纯电动汽车的平均续航里程从169公里增长到181公里,增幅达7%,而中国的发展尤其迅速
7、世界最好的电动汽车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目前是特斯拉电动汽车技术领先的,但国产蔚来等新型电动汽车也很不错,听说华为也在参与造车,相信不久将来会有国产电动汽车黑马出现的。
8、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evs-gtr涉及哪些方面
2
9、如果中国的电动车计划成功,不在使用汽油车,对中国与世界各有什么好处与坏处!!
如果中国的电动车计划成功,不再使用汽油车。这对中国和世界的好处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石油的开采,有利于世界环境保护。对中国和世界的坏处是电动车的电池处理也是很麻烦的,弄不好也会对社会环境造成污染。
10、世界最先进电动汽车续航能达到5000公里吗
不可以,目前最先进的电动汽车品牌是特斯拉,最远续航为500公里。续航里程达到500至880公里的10款纯电动汽车,车型包括:特斯拉MODEL X、奥迪A6L e-tron、凯迪拉克CT6等高端车,也涉及比亚迪元、广汽传祺GS4 EV、江苏瑞阳电动汽车、天津路通电动汽车等中国自主品牌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