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浅析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

浅析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

发布时间:2020-12-03 07:58:19

1、新能源汽车技术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的任务书怎么写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 《2016-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http://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70722e724d0e4b44.html 显示,近年来,由于中国政策上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以及诸多利好措施的高强度 支持,使得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大为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所谓事实胜于雄辩,我们且来看近三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数据显 示,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75万辆,同比增长39.7%,销量为1.76万辆,同比增长37.9%。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 78499辆,销售74763辆,同比增长分别为3.5倍和3.2倍。今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144284辆,销售136733辆,同比分 别增长2倍和2.3倍。这意味着,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基本各相当于2013年和2014年全产销总和的2倍。显然,中国新能源汽车 从2013年到2015年,实现了销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可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用近3年的时间在销量上实现飞跃。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的过程中,国家政策一直起着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策可以起着引导、 推动的作用,但是最终决定前景的将是市场的接受度。在这种情况,就需要中国品牌车别不断提升自身实力、竞争力,打造出成熟市场接受和认可的产品,还要不断 突破电池和续航里程的限制。毕竟,当前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车的低性价比,以及里程限制、充电难等问题,让新能源汽车在市场大规模推广方面,还是存在着诸多 不利因素。

2、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你预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随着对低碳生活的追求, 新能源汽车也逐渐走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除了汽油和柴油等常规燃料以外的其他燃料的汽车。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并对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合理的展望。

3、我国新能源汽车可以发展起来依靠哪三方面支持?

首先是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还有电池技术的稳步发展,节能环保的生活理念

4、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趋势吗?

新时期,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生态文明观念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这也使得汽车领域的环保探索力度不断加大。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当今十分必要,也是新时期我国汽车行业实现快速发展、赶超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捷径”。因此,必须合理分析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并基于汽车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对于其未来前景进行展望。

01概述

1.1 新能源汽车的概念

依照我国工信部实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将新能源汽车定义为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动力控制与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可以看出,“新”是新能源汽车的最显著特征,这也使得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汽车行业新的发展热点。

1.2 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类型

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晚,但是其内在类别划分已经相对成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主要包括为纯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燃气汽车(GV)、生物燃料汽车(BFV)等类型。

02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

2.1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早在2010 年,我国就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纳入了战略型新型产业,以国家战略的形式为新能源汽车“正名”,同时在政策优惠上给予了国内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较大的支持,这使得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在短期之内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当前其销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的位置。

2.2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前景

新能源汽车是在传统能源资源日益紧张、生态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得到世界汽车行业共同关注的崭新行业。我国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建设远景明确为“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这也与我国在世界新一轮工业布局中所提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目标相互契合。

03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依托于产业内部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于产业周边的基础设施配套也具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伴随其销售量的扩大,社会性的基础性配套设施建设亟待加强。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产业链也已经相对成熟,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仍然有待提升,特别是在我国人口大国的现实背景下,基础设施在绝对数量上处于一种匮乏的状态。

除此之外,尽管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持续发展,但是其续航里程仍然普遍偏低,就以当前市面上总况续航历程最长的一款自主品牌车型比亚迪来说,其满电状态下的最大续航里程约为250 公里,基本代表了自主品牌的最高水平,而其他品牌车型则集中在100 公里左右,从理论上来说,城市中需要每公里都保证拥有一座充电站,但在实践中可以发现,这种建设标准短期内显然是难以达到的。

3.2 核心技术不成熟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建设速度较快,且在一些细分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但是从核心技术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仍然任重道远,而核心技术正是新能源汽车保持长效发展动力的重要依托。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在一些关键部位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很多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引进,在经由简单改进或是直接组装,而这一模式事实上与传统的机械加工并无差别,不能符合“中国智造”的发展要求。

3.3 产业集中程度偏低

产业集中程度对于行业的规模效应具有重要影响,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实际来看,其整体上仍然属于中上程度的垄断行业,普遍来说集中程度不高,因此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行业内部的企业呈现出多而不精、散而混乱的特点。

04优化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有效策略

4.1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是大规模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政府部门要发挥好引导作用,一方面引导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自主发展,为其市场推广提供大力度的优惠支持;另一方面又要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结合生态环保理念,开展大幅宣传,使得新能源汽车赢得广泛的市场认同。

4.2 强化技术支撑体系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型战略产业,其核心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全行业的得失成败。具体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传统汽车动力系统与新型续能动力系统。为了满足技术创新的需求,广大车企在加强新型续能动力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要继续挖掘传统汽车动力系统的潜力,尤其是当前行业内的优势企业,更是要发挥好领头羊作用,推动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增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话语权。

4.3 加强产业政策支持

市场机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这也使得各行业间的竞争愈发加剧,因此一个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如果仅凭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必然会在发展过程中陷入举步维艰的困难。因此,新能源汽车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效敢于。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要继续强化全方位的产业扶持力度,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自主汽车行业崛起的增长点,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跨越式发展。

综上,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适应资源优化应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是世界范围内汽车行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应当把握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内在逻辑,针对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现实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探索与变革,让新能源汽车发展成为我国汽车行业抢占竞争先机的重要阵地。

5、1、概述美国、日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2、简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能源和环境正在成为影响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决定性因素.新能源汽车被视作当今汽车工业新时代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对代表着世界汽车发展风向标的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其产业政策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最新对策,以促进该产业快速和健康发展.
从如下三个方向提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新对策:
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促进政策的建议.这一对策的实现需要发挥政府在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中的主导作用和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的财政投入,以及加大政府对关键零部件的支持力度和采取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金融政策建议这一对策的实现应加大补贴力度,降低转换成本并完善新能源汽车的政府采购制度.
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保障性政策建议.这一对策的实现需要完善标准体系和准入管理制度并成立专门的能源发展管理机构同时明确动力电池的回收与再利用模式.


与浅析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