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EDC续航达600km/全新设计造型 北汽新能源ARCFOX N61申报图
[汽车之家?国内谍照]? 日前,我们从工信部获得了北汽新能源旗下子品牌ARCFOX全新车型——ARCFOX N61(内部代号)申报信息。新车定位为高性能智能电动车,并已于此前在江苏镇江北汽蓝谷麦格纳高端智造基地下线。同时,按照此前规划,该车有望于2021年推出。
友情提示:希望热心网友能够将您所发现的新车谍照拍摄下来,并发送到我们相应的邮箱内:[email protected],期待您的来信,并成为“谍报家”中的一员。
ARCFOX N61是ARCFOX品牌继αT之后又一款全新产品,新车的推出将进一步完善ARCFOX产品布局。外观方面,新车采用了家族式设计风格,封闭式的前格栅配合两侧狭长的大灯组,让该车看上去十分具有科技感。同时,其下方大尺寸进气口,进一步增加该车运动气息。
车身侧面来看,其整体造型流畅,采用了溜背式设计,一体感非常强。尾部方面,新车采用了贯穿式尾灯组,搭配下方牌照区域,使其整体层次感得到很好地提升。同时,该车尾部将采用小鸭尾设计,以此来提升整车的动感。
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930/1940/1599mm,轴距为2915mm。配置方面,新车未来将根据车型不同提供超声波雷达、全景影响、多种轮圈造型、可开启全景天窗、HUD抬头显示系统、行车记录仪、ADAS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矩阵式LED前大灯以及ETC车载装置等。动力方面,新车未来将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两种版本车型,其驱动电机最大功率均为218马力,并配备三元锂离子电池组。同时,根据此前曝光的信息来看,该车将搭载容量为55-99kWh的动力电池组,NEDC续航里程最高达600km。(文/汽车之家 周易)
2、北汽蓝谷:9月产量221辆,销量下降77.57%
10月12日晚,北汽蓝谷发布9月份销量为2245辆,同比去年同期销量10009辆下降77.57%,上年;1-9月累计销量为21086辆,同比下降78.57%。9月份产量221辆,同比下降93.54%; 1-9月,累计产量9877辆,同比下降56.59%。从北汽蓝谷今年产销来看,产销量已连续9个月下滑,近两个月产量较少,几近停产状态,总产量只有去年一半水准。
有意思的是,北汽蓝谷今年总产量只有9877辆,总销量却达到了21086辆,产销差了11209辆,如此大产销差如何得来?去年同期,差额更大,达到了75629辆,如此来看,北汽蓝谷并没有高库存,但总保持了“高产销差”,耐人寻味。
面对市场疲软局面,北汽高层在北京车展上,发出了“我们请用户吐吐槽,让用户骂骂我们。”,“跪下来为用户服务”,“车内可以洗脚看片”,“ARCFOX αT完爆40万以内的汽油车”等说辞。并发布首款量产车型ARCFOX αT,公布了预售价格为25万-33万元,同时发布ARCFOX品牌中文名——极狐。拥有653km超长续航、4.6s百公里加速度、0.271Cd同级最低风阻系数等优异产品性能。
近日,北汽集团传出奔驰技术撤出北汽德奔,北汽恐难再获奔驰技术输血,被广泛关注。尤其是BEIJING X7也将失去北汽德奔的技术支持,无疑对于北汽来说是雪上加霜。
随着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转变,北汽蓝谷不仅失去了大宗采购客户,个人消费客户缺失,都直接导致客源枯竭,再加上新车型迟迟无果,以及人事变动,直接让蓝谷跌入“低谷”。随着新能源产业规划出炉,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明方向,北汽蓝谷能否抓住机遇,趁机而起,事关企业生存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北汽蓝谷:7月销量2009辆,同比下降83.94%
近日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等促销活动刺激,7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万辆和9.8万辆,同比增长15.6%和19.3%,这也是今年7个月以来首次同比正增长。然而,以新能源汽车为主销车型的北汽蓝谷再次出现下滑,这也是今年7个月连续下滑,颓势依然无法扭转。
8 月 12日,北汽蓝谷发布2020年7月份产销快报,7月份产量1121辆,同比下降71.63%;1-7月,累计产量9574辆,同比下降36.91%。月产量下滑超过总产量下滑,说明下滑幅度并未收窄,仍有扩大趋势。
7月份销量2009辆,同比下降83.94%;1-7月累计销量16709辆,同比下降78.49%。从销量来看,月销量下滑在八成以上,累计总销量下滑也近8成,可以看出北汽蓝谷产品出现了停滞期,下滑幅度没有收窄趋势。
从全国7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来看,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49.6万辆和48.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1.7%和32.8%,降幅比1-6月继续收窄。对于其他品牌来说,7月份销量已经同比出现增长趋势,说明逐步摆脱疫情影响,销量逐步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然而不管是月销量还是今年累计总销量,北汽蓝谷下滑幅度都是远大于全国水平,同时也表明北汽蓝谷已经明显落后。虽然8月份以来,北汽蓝谷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 55亿元,将用于ARCFOX品牌高端车型开发及网络建设、5G智能网联系统提升、换电业务系统开发等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但是,新品牌建设和产品研发都不是一蹴而就,以及最近北汽集团一些列人事变动,都给北汽蓝谷未来产生了影响,北汽蓝谷未来如何规划产生了诸多不确定性。
近两年在新能源补贴退坡的背景下,不仅有造车新势力不断推出新产品冲击市场,以及特斯拉带来的冲击,传统车企也纷纷加快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新能源汽车的淘汰赛来了,谁能在这个布局中跟上节凑,不被淘汰,才能有生存机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北汽蓝谷去年投入研发费超15亿元,占营收6.55%
4月20日,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9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北汽蓝谷共投入内研发费用15.45亿元,研发投容入总额占营业收入6.55%。
报告显示,2019 年,公司实现销量15.06 万辆,连续七年保持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第一。产品向上效果明显,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搭载“达尔文系统”新一代A级车型EU5获得市场认可,成为畅销车型。
此外,截至?2019 年底,公司累计申请专利4644项(研发人员人均申请专利 2.2 件)、授权专利2740项,授权发明专利611项,企业标准1855项、主导参与的已发布的外部标准38项。先后获得世界环保组织国际碳金总奖、世界电动汽车质量金奖、亚洲质量卓越奖、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国家级技术发明奖、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质量领军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接任者不是刘宇,何章翔暂代经理,北汽蓝谷人事风波平息
6月 18日,继马仿列离职10天后,北汽蓝谷终于宣布新任总经理,由副经理何章翔代行经理职责。之前,消息称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刘宇将接替马仿列一职,并未如期而至。
从公告消息来看,北汽蓝谷新能源为更好保证公司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经公司九届十六次董事会审议决议,在未正式聘任新任经理期间,由副经理何章翔代行经理职责。董事会将尽快完成新任经理的选聘工作。
从公告可以看出,何章翔应该是暂代职务,是新任总经理到任前的过渡人物,这也不能排除刘宇在程序上尚未得到审批的可能。
何章翔,现任职务:北汽蓝谷副总经理
。2005年至2013年,任南汽集团涂装生产部部长;
2013年至2017年,任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整车事业本部副本部长兼北汽(镇江)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2017年至今,任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常务副总经理。
“老马”无奈自辞
6月8日,马仿列自2014年加入北汽新能源,先后担任副总经理、集团管理部职责等,后接任郑刚上任总经理,从上任到离职还不到一年半时间,对于一个即将退休的人来说,肯定不想给留下遗憾,可见其中无奈意味。北汽新能源回应称“就是个人原因,临近退休,继续以专家顾问身份留任。”,这跟郑刚当时离职,原因出奇一致。
2014年3月,马仿列入职北汽新能源,时任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分管经营工作;
2017年3月,马仿列任职北汽集团,主持新能源汽车管理部日常工作,主导编制了北汽集团“引领2025”全面新能源化发展战略;
2019年2月,在北汽新能源发展的新阶段,马仿列担任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同时担任北汽蓝谷党委副书记、经理,建成启用了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主导推进事业部制改革。
“老马”成背锅
虽然官方消息称马仿列是因个人原因离任,但是出于五连降风口,总要有人承担业绩不佳责任。
2019年,马仿列接任北汽新能源总经理以来,一直处于销量下滑、盈利难解等转型阵痛中,后补贴时代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个人车主份额增加,细分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产品品质问题成为消费者购车的重要参考。
2019年,北汽新能源全年销量15.06万辆,总体销量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未完成22万辆的年销量目标。
2020年,北汽新能源5月销量仅2106辆,同比暴跌76.6%。前五月累计销量11692辆,同比暴跌70.09%。5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两位数增长,在各品牌处于复苏阶段时,北汽新能源明显被动了。而关于北汽蓝谷更多信息却是,自有资金去购买机构性存款。
人事变动风波只是暂时平息,北汽新能源能都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众所周知,北汽新能源今年继续在品牌高端化上进行实践,北京汽车合并为BEIJING品牌后的落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ARCFOX的首秀以及“换电模式”的扩张及转型,三张牌能否打成“王牌”尚未可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北汽新能源3月销量大涨,全新SUV将竞争比亚迪唐
北汽蓝谷日前正式发布2020年3月公告,北汽新能源当月销量为5,992辆,环比增长498%,北汽新能源复产后已正式进入正轨,疫情后开始强劲复苏。虽然3月销量环比大幅增长,但只恢复到去年同期的34%,相信4月也将有很大提升空间。在新产品方面,北汽新能源全新纯电动中型SUV-EX7将于明年上市。根据规划显示,该车将率先推出汽油版,再推纯电动车型。新车上市后,将与比亚迪唐EV、荣威MARVEL X等车型展开竞争。
北汽集团整合燃油车新能源车推出的全新BEIJING品牌在去年10月份正式发布,该品牌分为燃油车(X3、X5、U5、U7)和纯电动车(EX3、EX5、EU5、EU7)两大产品线,EU7成为采用全新“BEIJING”标识的首款新能源车型,即将上市的EX7也将采用新logo。
在今年1月份举办的北汽新能源全球伙伴大会上,北汽新能源公布未来10年的发展规划:企业将丰富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深度融合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打造3个以上电动汽车专属平台,开发10余款新能源汽车产品系列,40余款全新产品。
BEIJING燃油版X7采用最新设计语言,内部代号为C62X,基于illuminate概念车打造而来,预计将在今年6月份上市。新车尺寸方面比比亚迪唐EV略小,但比荣威MARVEL X略大;动力上采用的是北汽自主研发的1.5T发动机,未来有望推出2.0T版本。目前有关北汽新能源EX7的信息比较有限,不过可以确定的是,EX7整体设计风格有望与燃油版类似,车身尺寸预计也相差不大,新车将于明年正式推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北汽蓝谷董事、经理马仿列因个人原因辞职
买车网(Buycar.cn)获悉,6月8日,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由于个人身体及年龄等原因,马仿列已向北汽蓝谷董事会提出辞去董事、经理的申请,且不再担任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职务,并获得批准。继任者相关信息尚未公布。
据北汽蓝谷董事会披露,马仿列今年已60岁,临近退休,加上长期高负荷运转和工作强度,近期身体健康状态不佳。出于对干部的关心和爱护,北汽蓝谷董事会同意了马仿列的辞职申请,并将以专家顾问身份留任。
资料显示,马仿列拥有多年汽车行业从业经历,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有丰富经验。其于2014年初开始担任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分管经营工作;2017年开始马仿列担任北汽集团新能源汽车管理部副部长,主导编制了北汽集团“引领2025”全面新能源化发展战略,打造了集团新能源业务战略体系;2019年2月,马仿列担任北汽蓝谷党委副书记、经理,通过一系列产品的推出以及战略的制定,2019年北汽新能源连续第七年成为国内纯电动乘用车市场销量第一。
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北汽新能源销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数据显示,4月北汽新能源仅出售新车586辆,同比下降88.3%。1-4月,其累计销量为9586辆,同比下降64.1%。
根据北汽新能源“2029计划”,未来品牌将打造3个以上电动汽车专属平台,并开发10余款新能源汽车产品系列、40余款全新产品,实现L4-L5级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销售超过50%,满足人们生活出行各种场景需求。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新能源刺激政策出台首日 比亚迪北汽蓝谷股价不涨反跌
为促进汽车消费,中央政府层面终于放出大招。
3月3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了三项有关汽车消费的利好政策,主要利好新能源汽车和二手车交易。
4月1日,汽车相关板块股价拉升明显,浩物股份、迪生力、北特科技、今飞凯达、越博动力、继峰股份、威帝股份等7只个股涨停。
不过,上述涨停个股全部属于汽车零部件板块,整车板块跌幅却高于大盘,走势孱弱,广汽、上汽、长安、长城甚至包括以新能源汽车为主业的北汽蓝谷、比亚迪跌幅全部超过2%,长安、长城、比亚迪、北汽蓝谷更是超过了4%,就连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头羊宁德时代也未见上涨。
是这些救市政策隔靴搔痒、不够硬核,还是资本市场对汽车行业信心不足?尤其是新政的重点扶持对象新能源汽车,国家级的利好政策砸下来,为何不见一点水花?
新政未惠及燃油车 整车板块全面下滑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汽车消费利好政策有三条:
一是将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
二是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
三是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从5月1日至2023年底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
第一条,由于汽车购置税占车辆费用的10%,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延长2年时间,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优势。
第二条政策,为了加快国三车型淘汰进程,不少省市此前已经下发了国三淘汰补贴政策,并通过限行、停止年检等方式控制这些车型的运营,加速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本就是大势所趋,所以这条政策显得有些不痛不痒。
第三条主要利好二手车商,二手车行业征收2%增值税已有十几年历史,十年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就曾向相关部委建议二手车增值税减半至1%,而新政确定减按销售额0.5%征收,利好力度超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此前建议,有望促进二手车消费。
三条总结起来,此次政策主要是引导汽车消费向新能源汽车以及符合更高排放标准的汽车转变,与新车交易市场的主力军燃油车无多大干系,也就是说,对坚持购买燃油车的消费者来说并无利好。
受此影响,资本市场对这次国家层面的汽车消费新政不大感冒,仅汽车零部件行业出现较高呼声,汽车零部件个股几乎全部上涨,而整车行业个股几乎全线下滑,仅少数几只个股出现上涨。
远水解不了近渴 新能源板块不涨反跌
从政策具体内容来看,政府再一次强调了政策向新能源汽车倾斜的趋势,新能源汽车也是本次政策的重点扶持对象。
不过,遗憾的是,资本市场对这次国家级的新政明显并不感冒,宁德时代股价也未见上扬,长安、长城、比亚迪、北汽蓝谷等新能源整车个股更是出现超过4%的跌幅。
为什么受重点扶持的新能源汽车,也未出现正面响应?
这是因为此次政策优惠力度太弱,无法抵消去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带来的影响。
2019年6月26日起,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标准降低约50%,地方补贴退出,这意味着整体退坡幅度达到70%,所剩无几。一辆纯电动车,2012年能拿12万元的补贴,如今最高只有2.5万元,低续航车型甚至没有补贴。
受此影响,从7月份开始,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数月跳水,导致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下滑2.3%和4.0%。新能源车企当年营收、净利润也纷纷大跌,以比亚迪为例,2019年营收首次下降,同比减少1.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同比下滑42.03%至16亿元。
而此次出台的政策,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给购车者带来的优惠远没有补贴退坡的力度大,因此,只对行业产生长期利好,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并不能对疫情期间的新能源汽车消费产生足够刺激。
这个政策最大的影响,应该是延缓部分垂死挣扎的造车新势力的消亡,同时让诸如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之类的新能源车企松一口气。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逐步退出是必然趋势,政策导向最终要转为市场导向,即使政府出台硬核的优惠政策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也只是提前消化部分需求,对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并无利好。
所以,政府的汽车消费新政虽然努力向新能源汽车倾斜,但也应对考虑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中国新能源整车第一股:销量腰斩,生财有“道”
一方面,是经营业绩和销量持续下滑,强大竞争对手步步紧逼;另一方面,是银行理财投入上百亿,实际收益过亿元,以及不断到手的新能源政策补贴资金。只要有钱,就能任性。似乎北汽蓝谷还真的挺任性,但这样能够长久吗?
2月6日,北汽蓝谷发布《关于使用暂时闲置的自有资金购买结构性存款的进展公告》。
公告显示,北汽蓝谷将使用暂时闲置的自有资金购买三家银行的19亿元银行理财。此前,该公司已同意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48亿元暂时闲置自有资金购买一年期以内的银行结构性存款,且资金在上述额度内可以滚动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月6日,北汽蓝谷最近12个月购买的理财产品资金达到155亿元,实际收益月1.08亿元,为其“增加公司收益,为公司和股东谋取投资回报。”2月7日,北汽蓝谷涨停。
然而,同日下午,北汽蓝谷公布的最新产销数据,却泼来一盆冷水。今年1月,北汽新能源产销量分别为1602辆和2006辆,同比分别下降1028.17%和55.54%。
此后一个交易周,该公司股价略有浮动。截至2月14日,该公司股价报收6.45元,较一年来高点(2019年4月18日,12.21元/股)几乎腰斩。
似乎资本市场已对这个中国新能源整车第一股,没有了往日的“溺爱”,渐渐回归理性。
作为中国最早举起新能源汽车大旗的企业,北汽新能源经历了“爽歪歪”的新能源巨额补贴时光,可问题是,品牌竞争力与核心技术研发等关键决定因素,不是地方保护、政策补贴和上市融资就能得来的。
特斯拉来了,丰田、大众电动化了,吉利、广汽、上汽、比亚迪也不是省油的灯。2020年,新能源补贴按照规划要全面退出,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交还给市场机制(不排除依然会有配套政策)。
有人统计,自2018年9月借壳上市,北汽蓝谷一年多来发布公告共获得政府补贴10次(截至2020年1月20日),累计金额达到35亿元。
当北京奔驰在因新冠肺炎停工导致每天损失4亿元苦恼的时候,它的兄弟企业则在销量下滑的同时,接收着巨额财政补贴,并将闲置上百亿资金购买理财,收获上亿利息收入。
与此同时,不少比北汽蓝谷产销量业绩更好看的企业,却面临拖欠工资、资金链断裂等经营切实困难,甚至是生存压力。
在此背景下,去年12月,北汽蓝谷两项斥资数亿元的投资和增资议案,却因董事反对和弃权引来上交所问询函。
虽然北汽蓝谷审议通过子公司投资北汽麦格纳制造合资公司项目暨关联交易、子公司对北京奥动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增长议案,但从北汽蓝谷的回复中,不难发现依然存在诸多疑点和缺乏实际依据支撑的答案。
例如:制造合资公司一期规划产能15万辆/年,按照目前北汽集团旗下公司拥有的产能,还需要如此巨大的产能吗?2019年其子公司产能利用率也仅为68%。更不用说,北汽集团旗下自主板块整合后,随时可改造的大量产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仅为4万和4.4万辆,同比分别减少55.4%和54.4%,情况不容乐观。显然,仅仅依赖公务、公共交通和网约车是难以解决长久问题的。
2019年,北汽新能源累计销售新车15.06万辆,同比下降4.69%,仅完成去年22万销量目标的68.45%。2020年,这个中国新能源整车第一股,日子还会如此甜蜜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