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汽车的论文,急!急!急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 [2010-04-29 03:35]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汽车等。在能源紧缺,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经过“十五”、“十一五”的努力,中国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由弱变强,实现了电动汽车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布局。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瓶颈问题:
一是新能源汽车整车集成开发和产业化技术方面有待提高;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技术、自动变速箱技术有自主产权的不多;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发展中还面临动力蓄电池、电机控制器、燃料电池发动机等零部件上的技术挑战。
二是市场推广有一定难度。新能源汽车虽然清洁,但面临着产品可靠性、稳定性、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
三是配套设施建设缓慢,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纯电动汽车、可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应用中面临着充电、加氢困难的问题。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素分析
(一)“钻石模型”简介
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提出了著名的“钻石”理论模型和相应的分析框架。波特认为,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四个关键要素。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机会和政府。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钻石”模型为我们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二)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因素
1、生产要素。波特将生产要素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初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天然资源、非技术工人、资金等;高级要素通常是人力创造出来的,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技术、科研机构等。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先进制造业,对先进技术和人力资源的依赖性很强。同时,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离不开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2、需求条件。波特认为,国内需求是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原动力,良好的需求条件能够迅速促进产业规模化,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最终目的。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强劲的需求有利于加快市场推广和产业化发展的速度。
3、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任何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都离不开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对新能源汽车来说,动力系统的转型将强烈依赖电池技术的突破,因此新型电池技术产业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最重要的支持产业。
4、企业战略、结构及竞争。面对国家同时推进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局面,国内企业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迷失了方向,缺乏清晰的近期、中远期发展规划。波特指出,强有力的国内竞争对手普遍存在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激烈有效的竞争可以促进发明创造、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内部竞争主要体现在国内汽车企业与跨国汽车企业的竞争上。
5、机会。波特指出,机会可以打破原来的竞争状态,提供新的竞争空间,落后国家可以借此获得竞争优势。同时他认为,基础科技的发明创造;传统技术出现断层;外因导致生产成本突然提高(如石油危机);金融市场的重大变化等都可以给企业带来机会。
6、政府。波特认为,政府对一国某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刺激“钻石”体系的四个关键要素,来影响该国的产业竞争力。
三、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针对制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因素,本文给出如下对策: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方共同参与。政府应重点建设一批企业无法承担的项目,如公用充电站、能源补充站、维修设施、交通配套设施等。天然气总公司和石化企业可以参与兴建一批加气站来服务燃气车辆,电网公司可以在自己的低压电网上建立公用充电站系统。
(二)积极扩大内需,提高消费者成熟度
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关键是降低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企业和相关科研单位应加快技术研发的步伐,在技术上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政府应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给予财税支持,出台针对普通消费者的优惠政策,如减免车辆购置费、提供补贴等,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同时,要进一步调整燃油税政策,提高传统汽车的持续性支出。另外,政府还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培育崇尚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文化,扩大新能源汽车用户基础。
(三)加大研发力度、掌握核心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初期,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通过整合国内科技和资金资源,确定关键技术领域,与企业、研究机构共同推动关键技术研发。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企业相关权益。在支持自主创新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到海外注册专利和购买外国专利,增加产品的技术创新和竞争力。此外还要加快建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
(四)以市场为导向、明确阶段性战略重点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应借鉴国际经验,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战略重点,采取近期开发与中长期发展并重的策略。近期发展柴油机、汽油直喷、汽车轻量化、混合动力等技术,中长期着眼于高水平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及替代燃料汽车的研发。汽车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及其所在区域拥有的资源、文化、习俗等条件,因地制宜地研发相应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同时应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企业战略结构及经营策略。
(五)推动产业重组、发展产业集群
为把中国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强、做大,建议国家推动跨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收购与兼并活动,通过资本市场对现有企业实现整合与重组。积极探索中资主导型、外资主导型、中资控股型、外资控股型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模式。优化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鼓励中外企业以多种形式的合作创新和创业,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要实施严格的公平竞争与反垄断环节的重组审查制度。
2、求一篇完整的论文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 [2010-04-29 03:35]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汽车等。在能源紧缺,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经过“十五”、“十一五”的努力,中国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由弱变强,实现了电动汽车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布局。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瓶颈问题:
一是新能源汽车整车集成开发和产业化技术方面有待提高;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技术、自动变速箱技术有自主产权的不多;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发展中还面临动力蓄电池、电机控制器、燃料电池发动机等零部件上的技术挑战。
二是市场推广有一定难度。新能源汽车虽然清洁,但面临着产品可靠性、稳定性、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
三是配套设施建设缓慢,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纯电动汽车、可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应用中面临着充电、加氢困难的问题。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素分析
(一)“钻石模型”简介
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提出了著名的“钻石”理论模型和相应的分析框架。波特认为,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四个关键要素。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机会和政府。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钻石”模型为我们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二)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因素
1、生产要素。波特将生产要素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初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天然资源、非技术工人、资金等;高级要素通常是人力创造出来的,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技术、科研机构等。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先进制造业,对先进技术和人力资源的依赖性很强。同时,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离不开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2、需求条件。波特认为,国内需求是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原动力,良好的需求条件能够迅速促进产业规模化,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最终目的。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强劲的需求有利于加快市场推广和产业化发展的速度。
3、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任何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都离不开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对新能源汽车来说,动力系统的转型将强烈依赖电池技术的突破,因此新型电池技术产业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最重要的支持产业。
4、企业战略、结构及竞争。面对国家同时推进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局面,国内企业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迷失了方向,缺乏清晰的近期、中远期发展规划。波特指出,强有力的国内竞争对手普遍存在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激烈有效的竞争可以促进发明创造、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内部竞争主要体现在国内汽车企业与跨国汽车企业的竞争上。
5、机会。波特指出,机会可以打破原来的竞争状态,提供新的竞争空间,落后国家可以借此获得竞争优势。同时他认为,基础科技的发明创造;传统技术出现断层;外因导致生产成本突然提高(如石油危机);金融市场的重大变化等都可以给企业带来机会。
6、政府。波特认为,政府对一国某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刺激“钻石”体系的四个关键要素,来影响该国的产业竞争力。三、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针对制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因素,本文给出如下对策: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方共同参与。政府应重点建设一批企业无法承担的项目,如公用充电站、能源补充站、维修设施、交通配套设施等。天然气总公司和石化企业可以参与兴建一批加气站来服务燃气车辆,电网公司可以在自己的低压电网上建立公用充电站系统。
(二)积极扩大内需,提高消费者成熟度
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关键是降低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企业和相关科研单位应加快技术研发的步伐,在技术上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政府应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给予财税支持,出台针对普通消费者的优惠政策,如减免车辆购置费、提供补贴等,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同时,要进一步调整燃油税政策,提高传统汽车的持续性支出。另外,政府还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培育崇尚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文化,扩大新能源汽车用户基础。
(三)加大研发力度、掌握核心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初期,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通过整合国内科技和资金资源,确定关键技术领域,与企业、研究机构共同推动关键技术研发。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企业相关权益。在支持自主创新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到海外注册专利和购买外国专利,增加产品的技术创新和竞争力。此外还要加快建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
(四)以市场为导向、明确阶段性战略重点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应借鉴国际经验,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战略重点,采取近期开发与中长期发展并重的策略。近期发展柴油机、汽油直喷、汽车轻量化、混合动力等技术,中长期着眼于高水平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及替代燃料汽车的研发。汽车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及其所在区域拥有的资源、文化、习俗等条件,因地制宜地研发相应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同时应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企业战略结构及经营策略。
(五)推动产业重组、发展产业集群
为把中国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强、做大,建议国家推动跨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收购与兼并活动,通过资本市场对现有企业实现整合与重组。积极探索中资主导型、外资主导型、中资控股型、外资控股型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模式。优化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鼓励中外企业以多种形式的合作创新和创业,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要实施严格的公平竞争与反垄断环节的重组审查制度。
3、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印度如何提升竞争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当然是要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才能提高竞争力
4、小鹏G3的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怎么样?
小鹏汽车新闻出了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有热销的量产车上市。现在纯电动汽车国家补贴减少,已经错过了纯电动的红利期。现在主打混动技术车在市面上主流。纯电比亚迪有自家的电池技术,混动汽车有合资和国产品牌,小鹏汽车竞争力差太远了
5、格力推出的新能源汽车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其优势在哪里?
你好!格力新能源汽车其实就是珠海银隆的电动汽车,目前比较有竞争力的是电动大巴,珠海市几乎所有公交车都已更换为银隆电动大巴了,总体来说乘坐还是比较舒适的,据说是使用自己特有的锂电池,造型也还不错,我们每天上下班都乘坐。
6、我国新能源汽车国际真争力不断提升,出口均价为传统汽车的()倍?
现在的新能源是国际上推广的一个最新的东西,我国的新能源也有很大的竞争力,它应该是传统汽车的三倍。
7、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该怎样保持价格竞争力?
根据新规,新能源汽车的地方政府补贴取消,国家补贴标准降低50%以上。换言之,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的退坡幅度整体将达70%~80%。以比亚迪某款车型为例,在2018年这款车可以获得国家补贴6万元,地方政府补贴3万元,而在新规实行后,拿到的补贴下降到了2.5万元。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1~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9.9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据全球市场约半数,连续4年位居全球第一。之前政策主导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涌现出一批深受市场欢迎的新能源汽车,它们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根据2019年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销量数据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大多数销量集中在头部企业,比如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
光大证券在其发布的《新能源汽车2019补贴退坡深度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到,补贴退坡之后,少数头部企业能够通过对技术与成本的提前布局抵御寒冬。对于这些头部企业来说,由于有较充分的技术储备转换为价格和产品竞争力的优势,它们在行业洗牌时刻有望提升市场份额和产品格局。
与传统燃油车一样,纯电动汽车也有最关键核心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以及电控,决定着纯电动汽车的性能。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头部企业,比亚迪在电动汽车三电系统上均拥有核心技术,旗下车型均诞生于其自主研发的纯电动平台。如秦Pro EV500诞生于全新的“e平台”,搭载自主研发的三元(参数|图片)锂电池、永磁同步电机以及电池智能温控系统,在市场上深受好评。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再加上已经形成规模效应,有行业人士直言:“比亚迪不靠补贴也能盈利。”
对于车企而言,掌握三电系统就是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命脉”,可以有效控制新能源汽车成本。随着三电成本的下降,再加上规模效应,电动汽车的成本会越来越低。新能源整车厂把精力和重心放到产品力上,补贴退坡对终端售价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可以看出,此次宣布不受补贴退坡影响的车企均在一定程度上涉足了三电系统研发,并有部分车企已经初步满足三电系统自给自足。
8、毕业论文的题目是 新能源汽车竞争力的研究,这个怎么写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9、10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暴露了自主品牌哪些问题?
12月6日消息,研究机构EV Sales Blog公布最新数据显示,在10月份的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中,特斯拉Model 3继续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电动汽车,销量22755辆;五菱 宏光MINIEV则以20631台的销量居第二,紧随其后的则是特斯拉Model Y,其10月份销量为10602辆。
从榜单上看,特斯拉依然具有相当强悍的优势,Model 3,Model Y的销量都非常高,短时间内确实是其它品牌比不了的。但是这个榜单上也暴露了自主品牌的很多问题。
首先,自主品牌车型依然是以廉价车型为主
这个榜单上的自主品牌车中,五菱宏光MINI EV销量最多,10月份的销量达到了20631辆,此外比亚迪秦Pro EV的销量为3526辆,宝骏E系列的销量为5949辆,广汽埃安 Aion S的销量为4630辆,上汽名爵eZS的销量为5778辆,长城欧拉R1的销量为6269辆,奇瑞eQ系列销量为4745辆。
上述就是所有上榜的自主品牌了,其实不难看出上面绝大多数的自主品牌纯电动车型,都是比较廉价的车型,比如五菱宏光MINI EV,宝骏E系列,奇瑞eQ系列。这些车型价格很低,续航里程也不长,在性能,安全性上也都比较一般。
尤其是五菱宏光MINI EV,价格是真的很便宜,最低才2万多,但是没有空调,也没有气囊,其实如果是在欧洲的话,根本不会允许这样的车型生产。
自主品牌上榜的车型中,售价比较高的或许就是比亚迪秦Pro EV了,广汽埃安 Aion S了,但是这两款车型也都是紧凑型车的水平,价格在10万元左右。
其次,自主品牌车型依然主要在中国市场销售,全球化进程缓慢!
上榜的车型中,特斯拉Model 3之所以销量很高,除了产品力以外,还因为它在全球各个国家市场的销量都非常好,国产的Model 3也远销欧洲各国。此外榜单上的其它的热销车型,比如现代Kona EV,日产Leaf,雷诺Zoe,大众e-Golf,宝马530e这些车型也都不仅仅是在一个国家市场销售,而是在很多多家销售。
但是国产的这些车型,五菱宏光MINI EV,奇瑞eQ系列,宝骏E系列,这些车型绝大部分都只是在中国市场销售,并没有实现国际化。因此从这一点看,自主品牌的纯电动汽车,并不具备国际化的竞争力,在国际化方面还是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说了这么多年的弯道超车,难道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要输了吗?
在燃油汽车时代,自主品牌车型确是因为技术,因为研发,落后于国外品牌。我们都寄希望于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之后,自主品牌汽车能实现弯道超车,但是如今看来,新能源时代到来之后,自主品牌汽车依然是不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那么我们喊了这么多年的弯道超车,自主品牌真的是要输了吗?
其实也不能这么说,我认为目前中国在全球新能源市场中,有两个方面具有较大的领先优势。首先是电池方面,目前全球重要的电池生产商中,中国就有很多家,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等,并且电池产品也卖到了全球,在燃油车时代,中国基本上没有特别有分量的供应商。
其次是造车新势力公司上,蔚来,理想,小鹏这样的造车新势力公司都逐渐崛起了,纵观全球各国,能诞生造车新势力公司的就只有美国的特斯拉,其次就是中国了。而中国的造车新势力公司,目前从数量上看已经超过了美国。只是目前在销量上还没有太大的优势,因此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当中国造车新势力公司崛起之后,中国一定能够诞生一两家巨无霸新能源汽车公司。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