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弯路超车

新能源汽车弯路超车

发布时间:2020-12-08 04:35:16

1、为什么新能源都是中国品牌热闹,合资品牌却很冷清?

近段时间,关于新能源车的消息可以说是铺天盖地,前有传统车企大佬纷纷推出自己新能源车型,后有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不断加入,整个汽车市场一片热火朝天。然而似乎更多是自主品牌在凑这个热闹,而合资品牌却好像没什么动作。

其实外资品牌的电动车品牌和种类并不少,比如说比如丰田Prius,雪佛兰沃蓝达,雪佛兰Bolt EV,特斯拉,日产聆风等等。基本上每个车企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电动汽车,只是在国内销售的少,也很少见。相比起来,在活跃的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则要冷清不少。

一、中国品牌想借新能源“弯道超车”

去年1―10月,中国累计销售电动汽车385155辆,以43%的市场份额雄踞全球第一。得益于中国本土优势,比亚迪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第一品牌,而北汽、知豆、荣威等中国品牌也在前10的榜单中。虽然近几年自主品牌发展的挺不错,但在发动机等关键技术上和合资品牌仍有差距,然而新能源就不同了,国内电动车最关键的电池技术以及驱动电机技术,不仅和国际处在同等水平,甚至还能有所超越,这也使得新能源成为了自主品牌的一个突破口。

二、政策支持

我国的石油资源还是比较稀缺,80%的石油依赖进口,但是中国的煤炭过剩,很多煤炭资源都没地方用,而中国的电能60%是火电。从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说,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并且活用国内过剩煤炭资源,这是能源结构的优化,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因此国家也在政策上鼓励新能源的发展。比如:电动车节能补贴(既有国家的也有地方政府的),每台车最少也有补个2-3万,而补贴高的,甚至有高达100万的;另外一线城市新能源汽车(电动车)的免抽牌,现在像北上广深,一个车牌都得5-10万了;

三、合资企业不舍得放弃自己在传统汽车技术上的优势

虽然比起五年前大家对新能源汽车有更加普遍的认可,但是不依靠补贴在新能源汽车上盈利的车企却是凤毛麟角,就比如说目前已经算做的很不错的特斯拉也依然是靠着美国政府的补贴来生存。至于何时能盈利,还是一个未知数。一个车企每年的研发预算就那么多,而在传统汽车技术上有巨大竞争优势的合资企业则会在投入上更加保守和谨慎。

中国品牌能否通过新能源逆袭?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的畅销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财政补贴的结果。亮眼的销量数字背后并不意味着其产品力强、受市场欢迎。在去年曝光新能源车企“骗补”丑闻之后,国家也调整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将逐步减少补贴直到2020年取消。这之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将更多的转向对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这将是对所有新能源汽车的普惠政策,进口新能源汽车也包含在内。没有了补贴之后的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拿什么去争取消费者,去实现盈利?新能源汽车市场尚未形成规模,主流合资品牌、海外品牌还没有真正开始发力。一旦这些国际大厂开始进军中国市场,中国品牌能招架的住吗?

中国品牌若想实现“弯道超车”这一目标现在看来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争取和合资品牌平起平坐倒是一个目前可以努力达到的目标。

2、谁知道众泰铁牛吴建中董事长在“永康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合作协议签订仪式上的讲话?

我也没有时间去删减了,你就将就着看吧,全部内容如下:

今天,不仅对于众泰而言是个可喜的日子,更是永康市汽车产业、永康市工业、乃至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都值得纪念的日子。在永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积级促成下,我们众泰控股集团与千喜车业、正宇机电两家企业正式签订了“永康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合作协议。

众所周知,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生产企业、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即使是整车生产业,也需要进行细化的分工合作,没有一家企业能够仅靠自身的能力就做到“大而全”,涵盖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所有领域。因此,需要由不同的企业,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做好自身擅长的事,再整合在一起,推进行业的整体发展。联盟的建立,将使得我们众泰汽车得到强有力的横向(地域)和纵向(产业)的支撑,使我们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做好新能源汽车的整车。推进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汽车产业是永康市委市政府倾全市之力打造的重点支柱产业;而电动汽车更是国家产业政策所积级鼓励和倡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我们众泰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业内已经先行了一步,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成熟可靠的产品平台和产业化批量生产的能力;而千喜车业、正宇机电则是在自各领域拥有明显优势的大型企业。通过市委市府的牵线搭桥,成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实现“强强联合”后,我们将集“国家政策鼓励”、“地方大力支持”、“技术产品成熟”、“行业优势突出”四大优势于一身,充分具备了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有人说,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行业“弯道超车”超越国际汽车先进水平的“世纪机遇”。我觉得,新能源汽车不仅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弯道超车”机遇,同时也是永康的汽车工业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国内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的“世纪机遇”。有了“国家政策鼓励”、“地方大力支持”、“技术产品成熟”、“行业优势突出”这“四大优势”,依托永康“五金之都”丰沃的地方经济土壤,我们将继续秉承“精明务实、敢闯敢干、吃苦耐劳”的永康精神,努力奋斗!“天时”、“地利”、“人和”皆备,我们必将为家乡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再次腾飞作出积级的贡献!

3、为什么中国新能源汽车可以弯道超车

因为在传统汽车技术上中国起步晚,技术相对落后。而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所以,要乘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良好时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超越西方发达国家。

4、2019中国将占全球新能源的半壁江山,是夸大还是真弯道超车?

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概况及前景预测 2019年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汽车总结

2018已被踩在脚下,而这一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又做出了很多成绩,产销再创历史有高,前瞻产业研究院总结一下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数据盘点。

1、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逆市破百万

2018年我国汽车行业走过了难捱的一年,尽管销量继续维持在2800万辆上方,但同比却出现了自1990年以来首次的负增长。对比整个汽车行业的寒冬,新能源汽车行业却逆市上行,产销继续创出新高。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了127万辆和12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59.9%和61.7%。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6万辆和98.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7.9%和50.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万辆和2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18%。

2013-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比亚迪以24.8万摘得销量桂冠

新能源车企方面,比亚迪以24.8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再次夺得2018全年销量冠军。其他几家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靠前的厂商分别是:北汽新能源15.8万辆,上汽新能源9.6万辆,奇瑞9.1万辆,长安新能源8.7万辆以及江淮新能源6.4万辆。新能源车型方面,北汽新能源EC系列夺2018年销量冠军,全年销售9.1万辆,排名第二的奇瑞eQ1全年销量仅为4.7万辆。其他几款销量靠前的车型分别是:比亚迪秦Pro
DM 4.5万辆,比亚迪e5 4.4万辆,江淮iEV 4.2万辆。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新能源车型中,除比亚迪秦Pro
DM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外,其他几款均为纯电动汽车。

3、宁德时代独占41.3%动力电池份额

据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为56.98GWh,同比增长56%。TOP10企业合计市场占有率达到82.8%,较2017年提升2.8个百分点。动力电池第一梯队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2018年全年装机量分别为23.43GWh和11.44GWh,同比增长122%和102%;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1.3%和20.1%,分别较2017年提升14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宁德时代在2018年也顺利登陆了创业板,并先后与北汽新能源、上汽、东风、广汽和吉利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几家公司均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领先的企业,随着后续产能的释放,宁德时代市场份额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动力电池第二梯队的国轩高科、力神、孚能科技以及比克电池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4%、3.6%、3.3%和3.1%。

2018年1-12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TOP10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4、三元电池同比增长92%

据报告统计数据,从电池类型方面来看,三元电池装机量在2018年首次超过了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2018年全年56.98GWh
装机量中,三元电池装机电量约30.70GWh,同比增长92%;磷酸铁锂电池装机电量约21.57GWh,同比增长仅20%,三元电池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从电池形状方面来看,2018年方形电池装机电量约42.24GWh,占比74.1%;软包电池装机电量约7.62GWh,占比13.4%;圆柱电池装机电量约7.11GWh,占比12.5%。

2018年全年我国动力电池各电池类型装机电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5、动力电池及原材料价格跌幅达30%

作为新能源汽车三大件之一的电池,其造价基本占到了新能源汽车整车的30%-40%,而2018年动力电池的价格却一直跌跌不休。相比去年,动力电池在2018年的价格跌去了20%-30%,直接挤压了产业链上各大公司的利润。上游原材料方面,受困于需求低迷,磷酸铁锂材料的价格从年初的9.5万元/吨,跌至目前的6万元/吨,跌幅达35%;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年初的16万元/吨,跌至目前的8万元/吨,跌幅达50%;三元材料523从年初的21万元/吨,跌至目前的15万元/吨,跌幅达30%。除此之外,电解液、隔膜在2018年均有15%-30%的跌幅。

6、蔚来汽车完成万辆交付

2018年是造车新势力量产车集中落地的一年,不少品牌发布第一款产品或者迎来品牌的第一次亮相,对于一众新入局的新能源造车厂商们,2018年是检验实力、兑现承诺的一年,业内也称之为“交付元年”。最终只有蔚来汽车达成了交付目标,2018年全年累计交付ES8
11,348辆,完成了备受业内质疑的万辆交付目标,同时也赢下了与小鹏汽车的赌约。其他诸如威马、新特、云度、电咖等明星级造车新势力虽在2018年未完成交付目标,但在2019年有望实现大规模的交付。

7、充电桩数量累计达77.7万台

根据报告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底,充电联盟内成员单位上报的公共类充电桩合计达30万台,私人类充电桩达47.7万台,两者共计约77.7万台,同比增长74.2%。特锐德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特来电是目前国内拥有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最多的运营商,截至2018年底,该公司运营着超过12万台充电设施。除此之外,国家电网、星星充电分别运营着5.7万台和5.5万台充电设施。

2018年1-12月中国公共类充电桩数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8、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40余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称,据掌握的舆情信息显示,2018年已发生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40余起。威马、力帆、特斯拉等都被媒体报道发生了起火事件,起火原因错综复杂,中科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认为,电池热失控是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的主因之一,一些新能源车企电池产品测试验证不足,跟着补贴的指挥棒走,盲目追求电池高比能量,最终导致电池安全性下降。

总结分析

毫无疑问,我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也是增长最快的市场。据艾瑞咨询数据,我国目前汽车保有量水平约为169辆/千人,仅为成熟市场的30%-50%,可以预见不远的未来,新能源汽车将会呈现爆发式增长。而在看到2018年取得的这些成绩数字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背后隐藏的意义。诸如,在看到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在进一步提升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因动力电池原材料下降导致的电池毛利下降和应收账款的增多。又诸如,看到充电桩数量累计达77.7万台,也应该看到,这个数量是远远没跟上新能源汽车的增长。

2018年我国销售了125.6万辆新能源车,而这个数字是超过50家车企共同完成的,未来这个数字肯定会被大幅削减的。超50家车企中有传统车企、有合资品牌、有造车新势力,未来他们也将成为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三大竞争格局,而最终谁又会更将被市场所青睐呢?尤其对于新势力造车而言,他们在研发、技术、售后、资金等方面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很多企业至今还未能完成交付,这更像是一场资本的盛宴,到最后,大部分企业难逃破产、兼并或重组的命运,市场本身将会决定他们的去留。

比亚迪以24.8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夺得2018全年销量冠军,而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贡献了近一半的销量,如果单看纯电动汽车销量的话,2018全年销量冠军当属卖了15.8万辆的北汽新能源。很多人之前在讨论特斯拉进中国将会给这些新能源龙头企业带来的影响,事实上,特斯拉面向的是中高端纯电动汽车市场,而中国的新能源造车企业基本面向的是中低端市场,客户群体不一样。而真正要和特斯拉竞争的是这些新能源的造车新贵们,目前对于他们来说,想撼动一家拥有15年造车经验的成熟车企还为时尚早。

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将高速前进

展望2019,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将高速前进,随着退补政策的执行,新能源市场也将慢慢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这一年新能源汽车又将创造什么样的奇迹,产销量又能否突破200万辆大关,我们拭目以待。

5、中国新能源汽车真的能实现“弯道超车”吗

提到环境问题,新能源汽车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传统汽车尾气的碳排放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而新能源汽车是发展方向。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起步仍然较晚,但是与世界同行相比差距并不是碾压性的,因为被视为中国汽车业“弯道超车”的机会,国家扶植力度也比较大。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主流汽车企业都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并且推出了一系列的量产车型,多数已经在市场上销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及销量分别达到34万辆和33万辆,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
但是,2016年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受到了挑战。从乘联会发布的统计数据看,2016年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13748辆,较之2015年1月的4861辆的销量同比增长180%,但是与2015年12月的3.7万辆相比,环比下降63%,销量减少超过2万 辆,可谓是“断崖式下滑”。
那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遇到了什么问题?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着哪些困境?如何突破目前的不利局面?
成本、技术和配套是瓶颈
众所周知,中国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有巨大的政策支持和巨额的现金补贴。例如在北京不用摇号,在上海不用拍牌,还有国家和地方两级政府的现金补贴,比如一辆吉利帝豪EV,国家和地方的补贴分别为5.5万元,使落地价仅为11.88万-13.98万元,考虑到节约的用油成本,市场竞争力非常强。
但是,国家不可能永远提供巨大的资金补贴。2016年,工信部发布的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目录》收录了247款车型,这远远低于旧目录推荐的车型数量。这样一来,企业再去生产这些已不在目录的车型,国家补贴和销量都无法保障,为了自己的利润,很多企业都选择停产或者减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1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下滑。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还不是市场的自然力量,而是国家靠真金白银催熟的;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家补贴的退出之后,各企业在结束跑马圈地之后将进入真正的市场竞争阶段。
目前,电动车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电池技术不成熟,不仅成本高高在上,还面临续航里程(参配、图片、询价) 不足的问题,并且还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生来就面向高端的特斯拉不断出现起火的新闻,更加重了人们对电动车的不信任感。对于企业来说,现在的关键就是在电动车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抢占行业制高点。比如特斯拉采用三元锂电池+高智商的电池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三元锂电能量密度大的优势;而更多的是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相对简单的电池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磷酸铁锂电池耐操的优势。
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比亚迪,2015年遥遥领先于同行,连续8个月蝉联新能源汽车的冠军宝座,累积销量超过了6万台。其背后是就是其铁电池(磷酸铁锰锂电池)技术已经是世界领先,电动车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续航,而比亚迪e6(参配、图片、询价) 的续航水平由300公里提高到400公里。比亚迪铁锂电池技术还拥有高电压、高体积密度、高循环寿命、高安全性以及低成本等优势。
另外,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还有配套设施问题,比如充电桩的建设还远不到位,导致纯电动车只能在家门口转悠,无法成为进入主流市场。
低油价让纯电动车降温
当然,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也引起了业内的高度重视,那就是如今油价大幅度下跌的问题,打乱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进程。
最初,新能源汽车成为热点并不只是因为环保问题,而是出于节能的考虑。还是在几年前,油价飞涨,导致人们对油价的预期越来越高,而相对低得多的电力成本,催生了人们对以电为主要能源的新能源汽车的极大兴趣。
但世事难料,仅仅几年之后,油价直线下滑,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这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传统的汽车信心备增,在很大程度上打压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尽管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每到冬天的雾霾让很多人心有余悸,但是在购车的时候人们又是非常自私的,新能源汽车不可能靠情怀发展。一位政协委员在今年两会期间在北京做了个街头调查,结果是十个人有九个支持新能源汽车,但是只有一个愿意去买,新能源汽车“叫好不叫座”可见一斑。
因此,目前新能源汽车能做的,还是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同时还要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提升新能源汽车用户体验。当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水平和售价与传统的内燃机车差不多的时候,才能真正让市场接受。
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预测,到2020年,300km续航里程的电动车成为新常态,普遍都能达到该水平。而2025年之后,燃料电池续航将达到500公里以上,柴油机用到的地方,燃料电池都有可能取代。但是对于续航300公里以内的电动汽车,取代传统车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要继续发展燃料电池轿车。
另外,增程插电混合动力系统是承前启后的主流技术方向,在整个汽车市场中也将成为主流,竞争会非常激烈。但是跟国外比较,国产插电式混动车型的油耗偏高,这是下一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达到插电式乘用车百公里油耗低于1.3升,12米客车低于16升。目前,国内汽车企业也已经发现了这个趋势,这两年研发方向开始向混合动力倾斜,在混合动力与纯电动车之间进行平衡。
数据显示,2014年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58548辆,其中插电混动销量为17489辆,纯电动为41059辆,两者相差3倍之多;反观2015年的数据,2015年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176627辆,其中插电混动为63557辆,纯电动汽车为113070辆,与2014年相两者大大缩小了销量差距,而到了今年一月份,差距基本不见。
仍是国家重点扶植对象
目前,基于战略的考量,国家仍把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扶植的产业。在今年的两会报告中,新能源汽车与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一起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明确提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并且将“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这样微观的话题写进了报告中,足见重视程度之高。
据业内人士估计, 2016年预计全年销量有望超60万辆。但是国家政策也进行了调整,真金白银的补贴将逐渐退出,这也意味着国家在下一步将逐渐退出输血,而是蓄水样鱼,谁能成长壮大就看企业自己了。当然,从长远来看,业内普遍的观点是,二十年后电能一定会替代燃油。因为从1970年起全世界容易开采的2万亿桶原油已经用完一半了,剩下的1万亿桶在25年内用完不是梦,而电能是目前最靠谱的替代能源。
这个预测使车企对新能源汽车信心倍增。在国内,像长安、北汽、上汽、东风、吉利等自主品牌纷纷发布了激进的十三五计划,比如长安和北汽,表示在2020年要把新能源销量推到40万辆,上汽宣布拿出200亿元在2020年将实现60万辆,而吉利更是“恐怖”,喊出要在2020让新能源的销量占比90%以上的口号。同时,车企与车企之间的合作也更加紧密,例如:长安将与吉利集团将共同投资科力远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双方就新能源混合动力技术及动力总成研发展开合作,而东风汽车已与国能电动汽车合作,双方将积极推动纯电动车和增程式电动车的研发,将在天津建设新能源汽车研发及生产基地投产基于SAAB凤凰平台的全新一代萨博9-3电动车。
业内专家指出,纯电力系统是今后五年主攻方向,包括智能化、轻量化、底盘一体化。整车方面技术目标是车身底盘减重30%,百公里耗电10度以内,产业化目标是电耗降低20%,工况下百公里耗电12度。到2020年就算是没有补贴,购置续航200-250公里的小型电动轿车的总成本可以跟燃料轿车竞争。纯电动汽车在城里开比燃料车体验更好,现在只要成本性价比能够上去,普及是在2020年之后绝对是大概率事件。

6、德国日本制造跌落神坛中国将成下个汽车强国是真的吗?

汽车制造要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连最强劲的老牌汽车工业大国德国和日本都卷入“造假门”,相继走下神坛。神话虽然破灭,但还不至于撼动德日车企的江湖地位,其在传统燃油车的技术、质量、管理以及品牌等方面仍然处于一流水平。近几年,丰田、大众等国际车企巨头在全球车企销量冠军宝座轮流坐庄,实力可见一斑。

中国连续8年成为全球新车产销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但距离汽车强国尚有一段距离,至今尚未出现一家像丰田、大众这样年销量上千万辆的国际车企巨头。目前,自主车企正借助国内市场规模优势拾阶而上,不断提升技术和质量,并加快朝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等方面努力,寄望未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德日制造走下神坛

2015年9月,德国大众爆发震惊业界的汽车尾气造假丑闻。美国监管部门指认大众汽车销售的部分汽车存在尾气排放“造假”, 大众汽车在部分车型柴油车安装了“失效保护器”,应对尾气排放检测。大众当时承认涉嫌搭载“失效保护器”的柴油车达到1100万辆,大众集团时任CEO马丁·文德恩为此向消费者致歉并迅速引咎辞职。但是,这挽不回德国制造神话破灭的后果。大众汽车也为自己的造假付出惨重的代价,其中在美国面临180亿美元的罚款总额。至今,德国大众造假门的余波未了。

不仅德国制造,日本制造业近年来也不太平。近日,日本第三大钢铁生产企业、“百年老店” 神户制钢集团(下称“神钢”)造假风波愈演愈烈。神钢董事长兼社长川崎博10月12日公开面向公众致歉,承认篡改铝制品强度、尺寸数据。目前,这一造假丑闻在发酵中。根据央视网最新消息,神钢20日又承认,集团下属的多家子公司、一线工厂都存在篡改、瞒报、捏造质检数据的情况。神钢当天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发表公报,承认子公司“神户制钢铜管公司”篡改了一种拥有JIS,也就是“日本工业标准”标识的无缝铜管的检测证明书数据。日本品质保证机构已就此展开调查并在20日指出,“神户制钢铜管公司”在去年9月前发货的产品中“可能存在不满足JIS”的产品。一旦确认,相关产品将可能被取消JIS认证。

随着调查的展开,目前已确认神钢存在篡改数据问题的产品达十多种,大约500家企业受牵连。汽车行业已有丰田、斯巴鲁、马自达、本田、日产等企业承认使用了神钢金属强度数据造假的材料。日本三菱汽车目前正在自查中。

受影响最大的是丰田汽车公司,旗下的雷克萨斯品牌从最入门的CT车型直到LS旗舰车型基本都被确定使用了神钢问题材料,此外,丰田品牌旗下的普锐斯、皇冠等车型也被卷入其中。

记者10月23日从丰田中国独家获悉的最新消息是,丰田汽车公司针对神制10月8日公布的涉嫌篡改数据的“铝板”对车辆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经确认,对象铝板(包括通过供应商购入的材料)使用于部分车辆的发动机舱盖、背门等位置。

针对该铝板,丰田根据神钢提供的最近3年保存的数据,以偏离丰田规格最大的数值为基准,对铝板的强度和耐久性进行了验证。最终确认在车辆的安全性及耐久性方面,均可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丰田标准的要求。

不过,丰田方面也指出,由于此次问题涉及多种材料,所以目前还无法全部判明。现在,丰田正在加紧确认铜管、钢线等“铝板以外的材料”对于车辆的影响,举全公司之力,继续推进安全性影响的调查工作。

日产中国方面也表示,经评估证实,日产生产的车辆上所使用的,包含发动机罩、车门、钢丝、特种钢,以及零件,这些由神钢生产的产品是安全的,不会对车辆和行人安全防护产生问题;此外,日产汽车在中国的各个合资工厂未使用神钢产品。

令中国消费者欣慰的是,日系多家车企所披露被神钢造假材料波及的车型皆在中国境外生产。丰田(中国)日前表示,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在中国本土生产的汽车未受波及。马自达(中国)称,经初步调查显示,该事件对一汽马自达和长安马自达在中国的国产车型没有影响。广汽三菱也表示,该企业并未使用神钢所制产品。

目前,虽然这起神钢造假丑闻带来的冲击波究竟有多大尚无法定夺,但其对日本制造在声誉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与此前的高田问题气囊以及三菱汽车油耗造假等事件,合力造成日本制造神话崩塌。至今,高田问题气囊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依然在发酵,诸多车企因高田气囊继续在召回相关汽车,全球多家汽车制造商正陆续召回逾一亿个有缺陷的安全气囊,包括本田、丰田等多家汽车公司皆受其拖累。三菱汽车在油耗造假之后陷入财务危机,日产汽车出手相助,成为前者最大股东。不过,日产汽车近日自身也惹上麻烦,其在成车出厂检验环节中,大量使用无资质人员敷衍出厂检验手续。日产在本月6日宣布召回已售38款车型共约116万辆汽车。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日本一些制造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而铤而走险,出现舞弊行为,给该国精密制造业的声誉蒙上了一层阴影。

自主车企与国际巨头仍存差距

起步比德国、日本晚的中国汽车工业,正借力国内广阔的市场,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以及精准地抓住国内消费者需求,加速追赶传统汽车制造大国的水平。自2014年以来,中国自主品牌逐渐摆脱低迷,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中国汽车在2016年产销分别为2811.88万辆和2802.82万辆,同比增长14.46%和13.65%,其中乘用车产销2442.07万辆和2437.69万辆,同比增长15.50%和14.93%。中国品牌乘用车在去年销量首次超过千万辆,共销售1052.86万辆,同比增长20.50%,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19%,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而德系、日系在中国车市销量位居中国品牌之后排名第二、第三,分别销售451.03万辆和379.15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8.50%和15.55%。

中国的车市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德国和日本。据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和日本全国轻型汽车协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16年日本国内市场新车销售量为497.026万辆,是自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灾难后首次跌破500万辆。据德国交通部数据,德国2016年总共销售汽车335.16万辆,同比增长4.5%,是欧洲汽车销量最高的国家。虽然德国品牌和日本品牌分别在各自的本土市场上销量占绝对的优势,但中国品牌在中国车市上也同样占有地缘优势,而且中国车市的销量远远高于德国和日本的市场销量。

中国在汽车制造规模和销量规模上早已超过德国和日本。尤其在国内SUV领域,自主品牌越来越自信,长安、长城、吉利、传祺、荣威等自主品牌快速崛起。据乘联会的数据,今年9月,自主品牌SUV新车销量为57万辆,在国内SUV领域占市场份额达到58.6%,而日系品牌和德系品牌的SUV销量远落后于自主,分别为15.47万辆和9.86万辆。

借助销量形势一片大好,吉利、长城、传祺、东风等自主车企发起品牌向上的攻势。虽然自主品牌进步飞快,但整体实力上与国际车企尚有差距。例如,广汽集团近年来在自主研发上投入了逾百亿元,旗下广汽传祺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自主品牌之一。然而,广汽传祺在今年的一纸公告,暴露了其在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上仍然存在受制于他人的弱项。广汽传祺在公告中称,由于SUV车型GS8变速箱供应能力不足,广汽传祺不得不将今年5~9月传祺GS8的产量调低至约7000辆/月,由此部分消费者订单可能出现交付周期延迟的情况。广汽传祺会继续与变速箱供应商积极沟通,尽最大努力提升变速箱的供应量和GS8的产量,预计10月起将恢复正常配套供应。

传祺的变速箱供应商正是丰田参股的日本爱信公司。核心零部件受制于国际供应商,传祺并非个案,表面上看,很多国产车越来越风光,但风光背后,其实不少车企在核心零部件上还是依赖国际供应链,三菱发动机、爱信变速箱,以及博世ESP等这些日本制造和德国制造的产品依然密集出现在自主品牌新车的身上。

寄望新能源车弯道超车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新技术、新材料、新产业不断涌现。为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权,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美国发布了《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我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皆以技术变革为核心动力,建设和巩固制造强国。未来竞争中,全球制造业格局或将发生重大转变。

世界银行报告发布的2016年全球各个国家GDP数据显示,去年全球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达74万亿美元,其中,总量排名第一的美国占比24.32%;排名第二为中国,总量占比14.84%;排第三、第四的分别是日本、德国,各占比5.91%、4.54%。

中国制造业快速崛起,正加快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步伐。

中国近年来密集出台一系列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措施,寄望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目前,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前十由清一色的自主车企包揽。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在2015年~2016年还蝉联全球新能源车企销量冠军。比亚迪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去年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曾谈到,比亚迪先行一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方面不断进行技术储备,甚至有些技术在全球领先,未来不畏惧与大众、宝马、奔驰等传统车企巨头在新能源领域展开较量。

当前,荷兰、挪威及英国等欧洲国家已纷纷公布了停止销售汽油和柴油汽车的时间表,中国也已经开始研究禁售传统燃油汽车的时间表。此外,随着中国双积分等政策落地,也倒逼车企电动化提速,跨国车企和自主车企纷纷加快电动车的发展步伐。近日,长安汽车宣布将从2025年起全面停售传统燃油汽车,并投资超过1000亿元促进其新能源战略发展,成为国内首家明确禁售传统燃油车时间点的车企。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等汽车集团在自主新能源和智能制造等技术的研究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近日公开谈到,至2035年,我国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必将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我国在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也不断进步,比亚迪、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在规模和技术上加速赶超日韩巨头。目前,宁德时代已成为宝马、现代等多家跨国车企巨头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此外,国内企业以及资本加快收购国际零部件企业,为提升中国汽车制造竞争力而铺路。今年6月,高田申请破产之后,中国电子供应商宁波均胜旗下的子公司KSS欲以15.88亿美元收购高田,欲整合高田在汽车安全系统的技术和资源,提升宁波均胜在全球汽车供应链中的地位。在今年8月,国内金沙江资本收购日产旗下全部电池业务及相关资产,并迅速于10月15日镇江新区总投资125亿元建立尼桑电池中国总部及生产基地。

除了在核心零部件技术等方面寻求突破,吉利、传祺、比亚迪等自主车企还不断整合国际人才资源来提升工业设计等方面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力。

10月18日,在广交会期间举行的2017中国制造之美颁奖盛典上,4309件参赛作品中最终有53件获得“中国制造之美”相关奖项,其中包括汽车产品。作为这次中国制造的评选活动评委,国际级工业设计大师路易吉·克拉尼谈到,他看好中国制造的发展前景,例如中国在高铁等交通工具上快速发展,在数量规模上已超过德国,在品质等方面逐渐接近德国的水平,甚至在某方面已赶超。未来,中国制造通过在工业设计等方面不断发力,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升到与德国制造同样的地位。

由技术变革主导的新能源和无人驾驶时代即将来临,面对逾百年的汽车工业正处于巨大的变革期,国内自主车企纷纷表现出格外积极以及对未来充满憧憬。崔东树认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自主车企应该可以弯道超车,但只是在局部领域上弯道超车,例如微型电动车市场,而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具有强大技术积累的产品上暂时很难弯道超车,尚需要不懈努力。

7、想学习汽修去哪里会比较好一点?

新能源汽车、汽车检测维修、汽车美容。钣喷、改装等等,学汽修如果细分的话可以分成很多,面向的岗位也很多,如果要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比如你想从事技术岗,维修岗等等,那肯定是系统学习汽车检测维修,如果要快速就业或者有创业打算那就选择汽车美容、钣喷这样的专业,学得快,好上手!

8、靠纯电动“弯道超车”,如今究竟能否行得通?

年内有望实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建议,未来十年,中央财政拿出超过1000亿元资金,用以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其中,私人购买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贴达6万元的政策,已经在5个城市试点。这似乎预示着中国已然把新能源汽车的“宝”压在了电动汽车身上。

在动力电池比能量(单位重量的能量)短期内大幅提升无望、电动车成本高企、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瓶颈等三大难题困扰下,“押宝”纯电动车究竟是不是一场“豪赌”?这一政策的起源——“中国电动车弯道超车说”,究竟能否成立?中国电动车弯道超车战略的实现有多大的可能性,机遇与挑战何在?在第二十五届世界电动车大会刚刚结束之际,本期《产经广场》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全球车企争抢中国电动车“千亿蛋糕”

奇瑞带来了旗下三大品牌6款电动车型,并发布了瑞麒M1纯电动轿车的市场售价;上汽展出了两款电动轿车和一款电动客车,并宣布2012年纯电动轿车实现量产;比亚迪除了展出F3DM双模电动车和e6纯电动车之外,还推出了K9电动大巴,主打城市公交电动化方案;同样携电动车高调亮相的国内企业还有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就连刚刚签署合资协议的东风裕隆,展出的也是一款续驶里程最长350公里的纳智捷(LUXGEN)品牌电动车。

对11月5日开幕的第二十五届世界电动车大会表示出高度关注的,还有大众、通用、丰田、福特、日产、宝马等跨国公司,他们与来自20多个国家的其它300多家汽车、零部件厂商一起,打造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一次电动汽车国际会议。难怪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新任总裁兼CEO倪凯明博士感慨地说,“除了中国,在其它国家恐怕很难看到这样规模的电动车展。”

一个过去在业内不太为人所知的电动车大会,之所以能得到国内外厂家的高度重视,离不开主办国中国这一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感召力,更得益于中国政府强力扶持电动车发展的多项“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



——2009年初国务院出台《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由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

——2009年2月,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在13个城市开展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

——2010年6月,《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出台,确定以现金补贴方式鼓励上海、长春等5个城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私人购买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贴达6万元。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列入“十二五”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最快有望年内实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建议,未来十年,中央财政拿出超过1000亿元的巨额资金,用以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



中国政府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千亿盛宴,尤其是对纯电动乘用车最高6万元的补贴,促使众多跨国公司的在华电动车战略提速。在本届电动车大会上,大众汽车展出了高尔夫电动车和朗逸电动车,并宣布到2014年,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两家合资企业都会推出量产电动车。通用汽车带来了雪佛兰Equinox氢燃料电池车、EN—V电动联网概念车和雪佛兰Volt沃蓝达增程型电动车,其中,沃蓝达增程型电动车将于2011年登陆中国市场。日产计划今年12月在日本和美国上市的聆风纯电动车,将最早于2013年在东风日产花都工厂实现国产。

国内外电动车发展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中国之所以如此重视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起源于一个判断——虽然在传统内燃机汽车领域,我们离世界水平差之甚远,但在电动车这个崭新领域,我们和世界各国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如果政策措施到位,我们完全可以实现“弯道超车”。那么,这一判断究竟有没有道理?

“目前中国的电动车与世界巨头根本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的回答直截了当,他认为,在电动车领域,中国企业的技术、产品与欧美传统的汽车强国依然有很大的差距。

同样持此观点的还有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从目前来看,通用、日产、奔驰、大众等传统汽车霸主都展示出自身在电动车领域的强大实力,而中国纯电动乘用车目前只有奇瑞瑞麒M1一款刚刚宣布上市。”他据此提出疑问,“电动车产业到底是弯道超车的机遇还是另外一道鸿沟?”

众所周知,电池、电控、电机是公认的电动车三大核心技术。“十五”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确定的“三纵三横”研发布局中,“三横”——动力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指的就是这三种共性技术。那么,在这三大核心技术上,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是否在同一起跑线上呢?

“就电控系统而言,欧洲特别是德国目前有较大的领先优势,中国比较薄弱;电机技术各国相对比较均衡;电池技术目前依然是日韩领先。”作为大众汽车前电子系统负责人、电动车项目前负责人,倪凯明博士的观点在行业内很具代表性。

以电池为例。目前,动力电池已经从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发展到锂离子电池阶段,并因技术路线不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两大阵营:一是以美国A123公司、Valence公司以及比亚迪为代表的磷酸铁锂电池,二是以日韩电池供应商如LG等为代表的锰酸锂电池。

9、比亚迪弯道超车为何会是一个笑话?

新能源技术积累:早在2008年,比亚迪就开

始布局新能源领域,生产出第一台新能源车型F3 DM。在新能源领域潜心研究多年,比亚迪继而将 DM技术从1.0进化到3.0;2019年又发布全新e平台,纯电车型实现系统集成整合,安全性、可靠性大幅提升。可以说,每一次更新都是比亚迪新能源技术不断探索积累的成果,同时其深厚的技术积累也为优秀的产品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汽车之家评选规则:通过对车主进行封闭式的调研,统计出新车在2-12个月拥车期内百车故障数,数据越小则表示质量越好。同时在统计数据的同时还会排除水分数据,而且对调研群体数量也有一定要求,调研样本需要大于30。

而在这份经过严格评比的榜单中,比亚迪实力霸榜反超豪华品牌:秦新能源以40个故障数,超越雷克萨斯ES、凯迪拉克XT4等豪华品牌。

国际级别的品控把关:比亚迪吸引了国际顶尖品质大师——前奔驰S级底盘专家汉斯加盟,负责底盘、悬架、转向的调校,赋予比亚迪汽车德系豪华标杆车的驾控实力。拥有20多年NVH经验的国际知名风噪专家车熙范为车型打造图书馆级别的NVH品控。


与新能源汽车弯路超车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