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加氢技术新能源汽车

加氢技术新能源汽车

发布时间:2020-12-08 08:03:48

1、新能源汽车包括什么?

1、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
2、混合动力汽车是指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单独或多个驱动系共同提供。
3、其他新能源汽车包括使用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的汽车。目前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常规混合动力汽车被划分为节能汽车。

2、水氢汽车是一场纯粹的骗局吗?

2019年5月23日,南阳日报头版发文《水氢发动机正式下线,市委书记点赞!》。文章称,水氢发动机在南阳市正式下线啦!这意味着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 

该新闻一经报道,立刻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质疑声此起彼伏。水氢汽车到底是纯粹的骗局还是颠覆行业的新兴技术?氢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如何?这一切还要从发展清洁能源的动机开始说起。 

  

南阳“水氢汽车”报道截图 

  

全球变暖趋势加剧 新能源技术加速发展 

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只有区区0.04%,却扮演了“地球空调”一般的重要角色。二氧化碳仿佛一层温室薄膜,将来自太阳的热量蓄积在地表,延缓其向宇宙空间逸散的速度。如果缺乏这万分之四的二氧化碳,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将从现在的14°C降低到-19°C,人类能够生存的地域面积将大大缩小,如今的中高纬度地区可能都将变成冰雪覆盖的不毛之地,可见相当微小的二氧化碳含量就能对地表温度造成强烈影响。然而,近一百多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已经达到1750年的140%。照此趋势预测,2100年左右,地球平均气温将在2000年水平的基础上增加0.3~4.8°C。 

时至今日,科学界的主流观点已经明确了人类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生活中对化石燃料的过分利用是造成温室气体排放和地球气候变暖的直接诱因。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饲育家畜过程中其消化道排出的甲烷,以及人工合成的氯氟烃类制冷剂是当前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历次报告书中关于全球变暖趋势的评价,作者供图 

从上图可见,IPCC从1990年第一次发布报告到最近公布的第五次报告,关于人类活动是否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这一命题在认识上是不断深化的。 

在这一背景之下,各种新能源技术也加快了各自的发展步伐。以碳排放大户,汽车行业为例,先后诞生了混合动力车、纯电车、氢能源车等等技术路线。 

混合动力车不存在续航焦虑,通过插电式电池组或者被动动能回收系统提供的额外能量,与发动机并行的电动机系统可以在低速时提供主要动力,大大减少燃油消耗,从而实现减少排放的目标。纯电车在现阶段虽然存在明显的续航焦虑,但本身可以做到零排放。氢能源车以丰田旗下Mirai作为代表,理论上不存在续航焦虑并且实现零排放,但加氢站网络体系目前仍然需要进一步建设。 

几种典型温室气体的占比、性质、来源以及暖化系数比较,作者供图 

  

我们还要多久才能驾驶氢能源电池车上路? 

虽然在纯电车方面发力较晚,存在感不足,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车企在新能源汽车的另外一条技术路线氢燃料电池车方面,再次走在了世界前列。 

2014年底,丰田公司开始在日本销售旗下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这款被命名为“Mirai”的车型,也由此成为世界上首个商业贩售的氢燃料电池车款。其名称“Mirai”取自日语单词“未来”(字形与汉字相同,日文罗马音mirai),彰显日本对未来实现氢能源社会的信心和期待。 

“Mirai”的实车照片和车内布置的储氢罐,来源:见图 

作为世界上目前唯一量产的氢能源车,Mirai与传统汽车有着很多的显著差异。首先,动力模块为氢燃料电池,这意味着该车不搭载传统燃油车或者混动车的内燃机引擎,而是直接利用氢燃料电池组提供的电能驱动电机来产生动力。其次,能量来源为氢气,车辆首先需要在加氢站加注氢气后才能运行,氢气将会储存在车内的储氢罐中。加注过程仅需3分钟,续航里程可达650千米。最后,Mirai的能量来源决定了其必须依赖于充分建设的加氢站体系才能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而与遍布城市各处的加油站相比,加氢站分布密度在现阶段显然严重偏低。 

此外,由于氢燃料电池唯一的排放产物是水,氢燃料电池车与纯电车类似,都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加上续航能力优秀,不存在纯电车的续航焦虑,即便技术难度高于纯电车,氢燃料电池车仍然是新能源车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虽然现有的氢气获取途径仍然可能消耗大量电力,但随着再生能源电力等相关技术的进步以及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一个立足于不依赖于化石燃料的未来氢能社会将很有可能在本世纪中叶前得以实现。 

  

南阳水氢汽车是一场彻底的骗局吗? 

这次爆出的水氢汽车,其实最近几年屡有报道,相关企业在各地争取投资和政策扶持也属于正常的商业运作。与已经相对成熟的氢能源电池车相比,水氢汽车最大的卖点在于所谓的直接以水制氢,燃油车加油,水氢车加水。相关企业宣传水氢汽车将从根本上解决氢能源车短期内加氢站不足的重大问题,从根本上颠覆现有的行业格局。 

理论上来看,水氢车的技术路线确实说得通,没法像否定永动机一样彻底否定水氢车存在的意义。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技术成熟度,或者说是商业上的可行程度。水氢车宣称可以将注入水箱的水转化为氢气,然后再给氢能源电池组提供反应原料。这个技术路线如果单纯从能否实现的角度来看,其实一点不复杂,而且完全可行,纯粹是中学化学范畴之内的技术,跟高科技根本不沾边。 

以该路线的核心,水箱中发生的水制氢过程为例。企业负责人号称这一过程的关键是某种高性能催化剂。然而事实是这样吗? 

根据媒体报道结果,该企业所称的催化剂实为金属铝,也就是说制氢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水和金属铝发生反应释放氢气的过程。首先,金属铝在这个反应中扮演的角色完全不是催化剂。其次,铝和水的反应过程在正常条件下极为缓慢。最后,反应生成的产物如氢氧化铝如何处置? 

几种常见的制氢技术总结,可见能够同时实现低成本无排放的技术尚不存在,人类迈向氢能社会的路途依然漫长,作者供图 

从公开报道我们也可以看出,该技术目前只在卡车一类大型车辆上进行了运用。我们不必讨论网上公开的信息是真是假,单说在卡车上安装这样一套类似的装置,实际上一点技术难度都不存在真正困难的是,如何让这台卡车拥有和普通燃油车一样的动力性能、续航能力、安全性以及维护便利性?且不说这之后的系统小型化了。 

水氢燃料车照片,来源:媒体报道 

回到我们这个小结最初的疑问,南阳水氢汽车项目是一场彻底的闹剧或是骗局吗?从目前披露的情况和信息来看,我们不得不说这个可能性很大。而且,这也是整个国内学术共同体和业界相关人员的共同看法。当然,我们看到这起事件在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参与下,热度已经持续走高。相信经过广泛的质疑和讨论,真相会浮出水面。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与传播项目”出品,搜索科学照“谣”镜,获取更多内容。  

3、上海发布促进汽车消费措施 车牌/置换/购车均有政策优惠

易车讯 近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委员会、商务委员会、财政局、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本市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主要为促进上海市汽车消费优化升级,特制定系列措施,包括增加个人车牌数量、国四及以下车型置换国六可补贴4000元、买新能源车补贴5000元电费等。

对于上述个人汽车消费的促进,之前易车等媒体也进行了报道,而此次《措施》增加了对汽车相关产业发展的方向规划,详情请见下文:

1.适当增加中心城区非营业性客车额度投放数量。在确保本市综合交通政策基本稳定的前提下,2020年新增4万个非营业性客车额度,满足本市消费者合理出行需求。

2.有序推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工作。2020年12月31日以前,本市个人消费者报废或转出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的燃油汽车,同时在本市注册登记的汽车销售企业购买符合要求的国六排放标准燃油新车,并在本市公安部门办理车辆牌照登记手续的,本市给予每辆车4000元的财政补贴。鼓励汽车销售企业开展汽车“以旧换新”让利补贴,通过“政府有补贴、企业有优惠”,放大财政补贴效应,释放更新置换消费潜力。

3.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落实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中央财政补贴、免征车辆购置税等政策。2020年12月31日前,本市个人消费者按照《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沪府办规[2018]7号)及相关规定,在本市注册登记的汽车销售企业购买纯电动汽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含增程式汽车),并在本市公安部门办理车辆牌照登记手续的,对消费者在本市使用具有独立报桩电表的个人自有充电桩充电产生的电费、以及在本市公共或专用充电设施充电并使用上海充电设施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市级平台支付结算的电费和服务费,本市给予每位消费者5000元补贴。

4.加大公共领域燃油车置换为新能源汽车力度。2020年全市更新新能源公交车2500辆左右,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建成区内公交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车的目标;加快燃油出租车置换纯电动车型,2020年完成5000辆左右纯电动出租车上牌并投入使用。

5.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配套。支持充(换)电设施建设,对居民社区建设智能充电桩、实施自(专)用充电桩共享改造、开展充电桩示范小区建设的,按照相关标准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妥善解决电动出租车充电难问题,每年建设15个出租车充电示范站,并对示范站给予财政补助;支持出租车利用社会充电网络充电,2020年内,出租车利用上海充电设施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市级平台支付充电费用的,可享受0.4元/千瓦时的额外补贴

6.促进燃料电池汽车加快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增加公共领域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线路,重点支持物流车示范应用。出台加氢站建设布局规划,抓紧制定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研究补贴政策。2020年新建5座以上加氢站,力争完成全市10座以上加氢站布局

7.优化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落实新能源汽车“不限行、不限购”,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继续发放免费专用额度。对消费者将燃油汽车置换为新能源汽车的,相关部门提供新能源汽车专用额度后,允许消费者继续保留燃油汽车额度

8.营造智能汽车消费环境。积极对接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培育一批新型市场主体,加快车联网络数据通信运营、地图位置服务等一批功能性平台落地。积极拓展智能汽车消费场景,推动数据共享,支持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有条件的区域开展城市级智能汽车应用试点,探索开展商业化运营。

本措施自2020年4月23日起施行(具体措施已明确执行期限的,从其规定)。

4、工信部第12批目录发布!广汽氢能SUV,福田超千公里续航客车亮相

11月30日,工信部集中发布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38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20年第12批)以及经商国家税务总局同意的《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二十一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三十七批)等多个产品目录文件。

图1 工信部正式发布公告

对比公示的23家企业46个产品,在正式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中,仅有22家企业31个产品登上工信部目录。工信部似乎对于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品“车型多、销量少”的现状正在进行调节。

在《推荐目录》中,则有21家企业共33款燃料电池汽车产品,多达9款产品的功率超过了100KW,其中包括了1辆客车、1辆保温车及7辆重卡。几年来,主流的燃料电池系统功率范围持续提高,尤其在燃料电池示范政策积分细则出台后,燃料电池系统高功率的趋势更加明显。

第12批推荐目录燃料电池汽车详情

氢云链了解到,第12批《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的33款燃料电池商用车中,客车18款,物流车5款,环卫车1款,重卡8款,乘用车1款。其中,北汽福田汽车、南京金龙客车上榜最多,均为4款;东风汽车与金龙联合汽车(苏州)并列第二,均3款;厦门金龙旅行车与佛山市飞驰汽车并列第三,均2款;其余企业上榜1款。

其中,上汽依维柯红岩、东莞中汽宏远汽车、奇瑞万达贵州客车、广汽乘用车等车企是首次上榜燃料电池汽车产品。

而在燃料电池系统配套方面,此次为共有22家企业为33款FCEV配套它们分别是雄韬氢雄、泰歌氢能、洺源科技、潍柴动力、新源动力、上燃动力、爱德曼氢能、厦门耐克森能源、东方氢能、风氢扬氢能、华明山科技、明天氢能、捷氢科技、清极能源、杰宁新能源、雄川氢能、金华氢途科技、氢蓝时代、亿华通、海卓科技、鸿力氢动、重塑科技。

表1 第12批《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详情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推广目录中》,以广汽燃料电池乘用车与续航长达1100公里的北汽福田燃料电池客车最为亮眼。

氢云链了解到,广汽传祺GAM6480是在上汽荣威950轿车、上汽大通EQ7轻客之后,国内第三款登上公告的燃料电池乘用车,也是国内首辆燃料电池SUV。广汽曾在各大展会展出包括了在GS4和AionLX平台基础上设计的多辆燃料电池SUV,最终广汽选择以Aion LX作为平台推出第一款燃料电池乘用车。

广汽是力推燃料电池乘用车的车企之一,在2019年底,广汽集团董事长曾提到将引入丰田燃料电池汽车,并将丰田燃料电池系统移植到广汽自主品牌的汽车平台上,显示了对燃料电池汽车的热情。本次广汽推出燃料电池SUV自然不足为奇。

在本月发布的《广东省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中也提及“适时在广州、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地试点开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示范运行,力争2022年实现首批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示范运行”,预计广东将成为燃料电池乘用车示范的重点地区,广汽将是重点承接单位。

广汽传祺燃料电池SUV

传祺(Trumpchi)牌GAM6480FCEVB0A燃料电池多用途乘用车,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814mm、1935mm、1685mm;轴距达到2920mm,最高车速可达160km/h;由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配套,电堆额定功率达到70kW,搭配70MPaⅢ型氢气瓶,综合续航里程达到650公里。

北汽福田燃料电池客车

北汽福田BJ6116FCEVUH燃料电池客车车身长宽高分别为:10990mm,2500mmm,3610mm,轴距达到5550mm,最高车速为100km/h;由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配套,额定功率为109kw;加氢之后,等速续航可以达到1100公里。

“等速续航”不禁让人回想起纯电动汽车宣传“60公里等速续航XXX公里”的年代。续航里程并不是燃料电池汽车的卖点,但1100公里的续航也足够吸引眼球,显示了燃料电池汽车在公路客车上的潜在优势和替代可能。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氢云链

责编 | 校对:平步氢云 审核:氢氢我心

来源:工信部,本文氢云链团队原创整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英国禁燃计划再度提前,纯电动汽车将成主流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有消息报道,英国首相约翰逊发布了最新的禁燃计划,这比原定计划提前了十年。据悉,这已经是本年度的第二次调整,早在2月份的时候就把计划提前到了2035年,这次的再度提升,体现了英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上的重大决心。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的日益恶化。全球都在考虑如何控制碳排放,实现一次性能源的减少。英国此举无疑是秉着对全球气候负责的态度,也从侧面反映出未来新能源技术发展才是主流。

近期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下发,明确提出从2021年开始,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建设,将大力推进以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给予大量的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的应用。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出炉,我国的纯电动汽车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高潮,燃油车将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尤其是出租车和公交车等公共领域,将迎来一次大换血。

自2020年以来,国家对纯电动汽车的关注和支持明显提升,不仅加快纯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充电桩的建设,还出台了一系列的购车补贴,针对纯电动车完善了相关的标准。与此同时,还明确支持“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加速纯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进程。力争在2025年之前,让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品牌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个规划的推出,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道路的战略举措。

此举,联想到前不久英国颁布的最新禁燃计划,在全球陆续出台禁燃计划的趋势下,电动汽车未来必成主流。再加上由政府的大扶持,在未来全球将进入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时期。新能源汽车变成汽车行业的主推产品,其余公共性的出行也将完全纯电动化。全球真正的进入到了纯电动化时代,随着全球范围内汽车行业重心的转移,一些国际知名汽车企业不断的增加在华投资。此举有利有弊,有利的是会推动我国配套产业链的完善提升,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弊端在于,在核心技术上的短板会使得国有品牌车企的竞争加大,优胜劣汰将会进一步加快。

凡事都有两面性,竞争越加激烈对我们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大自主品牌的自主创新的研究,从而加快我国纯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加氢技术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