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工信部拟定25项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

工信部拟定25项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

发布时间:2020-12-11 09:38:22

1、工信部通报25家新能源车企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

(文/彭科峰)为规范新能源汽车生产行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根据《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工信部建立道路机动车辆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结果通报制度。日前,工信部官方通报称,在近期组织的对乘用车、客车、专用车等3个类别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监督检查中,共有25家企业的27个车型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

从新能源乘用车来看,共有9家企业的9个车型产品被通报,涉及动力电池容量和保护功能、行李箱容积、轮胎规格、标志标识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其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DFL7000NAH1BEV 轩逸纯电动轿车的过放电保护值低于企业技术参数值、过充电保护值高于企业技术参数值;广汽乘用车的GAC6450CHEVA5E插电式混合动力多用途乘用车工况条件下百公里耗电量(加权)超过备案参数值、车载能源管理系统生产企业名称与备案参数不一致。

此外,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BYD7150WT5HEV4秦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备胎标识不符合要求;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HQ7002BEV15帝豪GS纯电动车行李箱容积不符合要求。

从新能源客车来看,共有10家企业的12个车型产品被通报,涉及低速行驶提示音、车辆喇叭、三角警告牌、标志标识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涉及长安汽车、东风汽车、万向集团、长江汽车、金龙汽车等。

从新能源专用车来看,共有6家企业的6个车型产品被通报,涉及动力电池容量、报警信号、低速行驶提示音、标志标识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涉及天津路通电动汽车、湖北新楚风汽车、吉利四川商用车、陕西通家汽车、东风汽车、烟台舒驰客车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工信部:设计可与制造脱离、取消“双资质”把新能源汽车交给市场

4月7日,工信部组织起草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简称《管理规定》)。

《管理规定》涉及的修改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删除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删除新建纯电动车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同时满足《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管理规定》的条款等。

工信部表示,随着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为更好适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对《准入规定》部分条款进行修改。

业内专家指出,《管理规定》的主要目的为降低准入门槛、提升验证门槛,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化发展。

设计与制造脱离 把新能源汽车交给市场

从《管理规定》看,内容上的变化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的,即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松绑”。

首先,《管理规定》删除了此前要求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设计能力开发要求”,一方面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则强化了对企业生产一致性和售后服务保障能力的要求。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看来,删除“设计能力开发要求”不是放开准入门槛,而是政府减少准入管理的内容,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下一步发展要更多的交给市场。

那么,删除“设计能力开发要求”是不是意味着,企业的设计能力不重要?

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主要的责任是生产,销售和维护产品的品质,因此新能源车企业的产品设计能力应该说是与企业的生产制造相可以相脱离的,也就是目前来说很多集团都是集团有设计能力,然后把产品给下属的企业去生产,这些生产企业没必要有新能源设计能力。

“未来其他国外汽车集团可能在中国设立新能源车生产企业,导入外国外产品,要适应未来这种趋势的变化,确保我们的规则,让所有的市场主体都能参与中国的市场竞争。”崔东树指出。

其次,《管理规定》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按照此前的规定(工信部39号令)要求,对于停产12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再次生产需要重新经过工信部核查。如果不能达到准入条件或破产的企业,将被撤销资质,企业将无法申报产品。

此次的调整让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比传统机动车生产(12个月)有了更长期限的管理,被业内认为与疫情带来的冲击存在一定关系。

乘联会数据显示,2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1万辆,同比下降了77.7%,环比1月下降了70%;而1-2月的累计销量,为5.2万辆,同比下降了64%,这是继新能源市场2019年出现产、销双下滑(分别同比下降2.20%、3.98%)之后跌幅进一步扩大。《管理规定》的本次调整,将为处于困难中的新能源生产企业提供更多的恢复机会。

“双资质”取消 考核从生产转为消费

《管理规定》的一项重大变化,即取消之前新能源产业准入的“双资质”。

所谓新能源汽车“双资质”,就是自2017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准入规定》,与国家发改委2015年6月6日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此前,新能源汽车“双资质”极难获得,这也是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选择代工的原因之一,更是博郡汽车收购一汽夏利、拜腾汽车收购一汽华利的重要因素。

车图腾了解到,此前的2019年1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新版《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取代了2015年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因此由事前审批过渡到备案管理。

本次《管理规定》删除了新建纯电动车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同时满足《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管理规定》,这就意味着,“双资质”被取消。企业要拿到生产资质,只需由地方政府对资质进行核准,而后将这一信息报给国家发改委备案,而审批上只需满足工信部拟新修订的《管理规定》。

“有些汽车拿到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却没有实力生产汽车,而是借助‘资质’四处找投资,很多有能力、想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却得不到生产资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直言,“双资质”只是部分车企融资的敲门砖。

从知豆汽车、长江汽车、前途汽车等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双资质”并不能成为他们的护身符,除资质外,资金、技术、人才储备才是影响新能源汽车项目进展的关键。

业内专家指出,从新能源发展来看,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调控重点正从生产端转移到消费和产品上,更符合市场化要求。对于企业而言,《管理规定》的此次调整有利于公平考核,重心转移后对企业的产品和研发能力是长期的考核,而不只是准入制度的细致规定。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即将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管理规定》发布的同一天,在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主持召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咨询委员会会议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规划》主要内容已达成共识,将尽快推动发布实施。

此前的2019年12月,《规划》征求意见稿发布。其中提到:力争经过15年持续努力,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等。

辛国斌表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叠加疫情及全球石油价格下跌影响,市场下行压力加大。下一步,工信部将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完善支持政策,积极稳定和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坚定不移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作为我国当前和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落地后将为今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长期利好新能源汽车产业。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关于工信部提出2020年前分阶段退出新能源车补贴的详细介绍?

在20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18年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谈到2020年后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取消时表示,补贴政策调整将分段平稳退出,并将有替代措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苗圩:我们将在2020年底全面退出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补贴,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这方面大家担心补贴的政策会调整,实际上这个调整是势在必行的。如果我们都堆到2020年底一次性调整,还不如分段释放调整的压力

苗圩表示,国家已经出台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来应对2020年后政府补贴退出以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市场化补贴机制。

同时还将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的金融信贷、保险、租赁、二手车交易等营销和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市场化的积分交易平台,提供多种交易方式功能。研究制定积分经济管理的措施,激活积分交易市场。还将提前研究发布2020年后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的要求,加快建立商用车积分管理制度。

4、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第2批)具体内容是什么?

2016年2月29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第2批),共有466款车型,进入此次目录。

在纯电动轿车\乘用车方面,比亚迪、东风、风神、启辰、莲花、迈迪、之诺、中华、吉利、知豆、康迪、腾势、众泰、江南、力帆、长安、奇瑞、凯翼、开瑞、江铃、海马、野马、宝马等21个品牌的车入选。

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乘用车方面,比亚迪、野马、荣威三个品牌的车型入选。另外,传祺GAC7100SHEVD5增程式混合动力轿车、比亚迪BYD7150WTHEV3和沃尔沃VCC7204C13PHEV混合动力轿车入选。

5、工信部:近期将调整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

3月30日上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为了解决这些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工信部正积极配合相关部委,研究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建议,督促各地区加快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相信后续会有更多刺激消费的政策出台。另外,工信部还会对新能源汽车以及相关政策,近期会协调相关部门作出调整,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协调健康发展。

 

解读:当前,“抗疫”的主战场已经由国内转移到国外,欧美病例依然处于高速增长中,尚未到达拐点。虽然疫情在中国已经得到很好地控制,可以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但疫情在全球的持续扩散也将抑制人们大额消费的“冲动”,毕竟在危急时刻,保证“手中有钱”才能做到“心中不慌”。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汽车的消费欲望将在一定程度上被压抑,非刚需的购买者很有可能选择“再考虑考虑”。

 

辛国斌也指出,汽车行业目前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整个消费需求不振的问题,即使目前企业复工复产率比较高,但是由于市场需求不足,企业库存增加,有可能在后续的一段时间里,一些企业的达产率还会进一步降低。

 

汽车工业的产业链长、涉及范围广,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消费的下滑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数十万家企业和上千万从业者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

 

因此,出台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已经是迫在眉睫。

 

自2月中旬开始,中央各部委多次发文要求各地提振汽车市场消费,限购城市适当增加指标。

 

3月13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23个部门向各省市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限额。

 

目前,已有广东、山东、吉林、海南和深圳、宁波、杭州、南昌等省地市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政策。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各地方出台的政策专门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依然较少。去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受补贴退坡影响较大,由于新能源汽车尚不能做到和燃油车平价,政府更需要在这一阶段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鼓励,以提振产业发展的信心。

 

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0年1-2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4.8万辆和223.8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5.8%和4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3840辆和59705辆,同比分别下降63.8%和59.5%,新能源汽车下滑幅度高于“大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国产电动车“半壁江山”限期整改,工信部约谈25家新能源车企

12月8日,工信部发布消息称,为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升生产一致性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约谈了前期监督检查中存在违规问题的2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有关企业限期整改存在问题。

 

据悉,在11月19日,工信部就表示在对乘用车客车、专用车等3个类别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监督检查中发现共有25家企业的27个车型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共涉及9家企业的9个车型产品,涉及动力电池容量和保护功能、行李箱容积、轮胎规格、标志标识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

 

新能源客车,共涉及10家企业的12个车型产品,涉及低速行驶提示音、车辆喇叭、三角警告牌、标志标识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

 

新能源专用车,共涉及6家企业的6个车型产品,涉及动力电池容量、报警信号、低速行驶提示音、标志标识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

 

而其中被约谈的企业包括有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车企。

 

而从具体的公告来看,大部分新能源乘用车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车辆的三点系统。

 

比如北汽新能源EU5的问题在于过放电后电池管理系统不符合有关要求;东风日产轩逸·纯电的问题在于过放电、过充电的保护值超出了企业技术参数值等。

 

除此之外,比亚迪秦DM、北汽新能源EU300等车型则是范围包括备胎标识、行李箱容积、安全带生产企业名称与备案参数不一致等问题。

 

官方表示此次约谈的目的主要是,想要有关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分析问题原因,限期整改存在问题。

 

同时,根据违规情节轻重,对违规企业依法予以撤销或暂停违规产品《公告》、暂停新能源汽车新产品申报等行政处理,并将违规信息纳入企业信用记录,列入后续重点监管对象。

 

今后工信部也将进一步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管理,切实保障车辆产品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

-The End-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工信部为新能源汽车降低门槛,促进业态新合作形势?

车市寒冬让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新能源车企都经历着一场未知的考验。近日,工信部在官网发布了《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管理规定及技术标准作出修改,并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

 

此次征求意见稿将对三年前出台的原规定进行修改,涉及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准入标准、汽车的设计及生产标准,以及汽车的质检标准等环节。这意味着对于新能源汽车限制变少、门槛变低、机遇变多。

这次征求意见稿如果生效,按照预期将会为已经涉足新能源领域的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对于未涉足新能源领域的其他行业的企业来说是进军汽车市场的一个良机。

首先是新的业态形式出现,比如新旧势力合作。新势力早就向传统造车势力寻求协同合作了,自己手握设计,让主机厂去代工、去生产能节省不少资源,把力量用在刀刃上。在“双积分”政策压力下,传统主机厂也可能会与现阶段发展较好的新势力合作以获得新能源积分,在政策和趋势的推动下会促成一波新势力与传统造车势力的合作,旧造车势力负责设计生产,新造车势力负责贴牌销售,优势互补各取所需,以为自身谋求一个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这样一来有助于造车新势力调整战略方向,争取更多缓冲时间。过去造车新势力必须花大量的资金建立研发部门,现在可以把这一部分外包出去,节省更多现金流支撑项目运转,争取更多时间,再不断完善。代工是目前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一个不可回避的趋势。

其次跨企业跨行业的新合作也会出现。由于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发展仍处于一个探索的发展中阶段,新能源市场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比如去年十二月理想汽车耗资6.5亿元收购的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成了现在的理想智造,2019年6月起,理想汽车先后被23家公司起诉,变得官司缠身。想造车并且有能力造车的企业拿不到资质,没有能力造车的企业却占有大量资源。此次“松绑”由于放宽了限制,汽车行业又一直是热门,对于一些造车经验不充足但是拥有一定工业实力基础的传统制造业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涉足汽车领域的好机会,解决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降低门槛还有助于资本恢复对新能源市场的信心。?现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一方面补贴退坡让市场大幅缩水,而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续航、成本、充电技术等方面迟迟难有大的突破,也导致销量有所波动,一直没能实现很好的发展,致使资本市场对新能源市场持有观望态度。另一方面新能源自身品牌威马、蔚来、特斯拉等连续失火消耗消费者对它的好感度;这也直接导致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逐渐谨慎,蔚来融资困难就是一个很好的验证,2月6号,蔚来在其投资者关系网站发布了公告,宣布完成累计1亿美元的可转债融资项目,但对于一个季度亏损20多亿美元的蔚来来说,杯水车薪,蔚来要努力的路很长也很难。在政策的优惠下会相对增加资本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持续加码。

但综合考虑目前的发展状况,把客观环境也应考虑在内,也有人持不乐观态度。前几年在巨额补贴的推动下,涌现了大批的造车新势力。即便现在有政策支持但现在的补贴远远不及当时,而且目前新能源市场的现状不那么乐观。而对于已经进入新能源市场的车企们来说,这次征求意见稿旨在降低准入门槛,引流更多“新鲜血液”到新能源市场,对于已经在新能源市场摸爬滚打的他们来说,帮助就更小了。

面对不怎么景气的汽车市场,政府对新能源市场的大方向是坚定不移的,并极力推动。征求稿意见虽对已经进入新能源领域的直接帮助不大,但通过合作发展和引流新鲜力量的形式推动让目前不怎么景气的新能源市场有调整和喘息的机会。现在虽不敢说效果如何,但是方向是好的,有助于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给不单是汽车行业的企业在新能源领域更多发展机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工信部公开征求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意

第一条 为了规范新能源汽车生产活动,落实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新能源汽车生产的企业(以下简称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其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汽车,是指《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国家标准(GB/T3730.1-2001)第2.1款所规定的汽车整车(完整车辆)及底盘(非完整车辆),不包括整车整备质量超过400公斤的三轮车辆。
本规定所称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
www.gepresearch.com/76/view-365707-1.html

9、工信部规定,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哪几类?

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燃料电池车

10、工信部约谈25家新能源汽车企业,要求对生产一致性问题整改

 12月8日消息,工信部消息,为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升生产一致性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约谈了前期监督检查中存在违规问题的2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有关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分析问题原因,严格按照《公告》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问题。同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告》管理规定,根据违规情节轻重,对违规企业依法予以撤销或暂停违规产品《公告》、暂停新能源汽车新产品申报等行政处理,并将违规信息纳入企业信用记录,列入后续重点监管对象。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进一步加强对道路机动车辆产品的事中事后监管,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创新监管方式,丰富监管手段,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切实保障车辆产品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

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监督检查结果,25家企业的27个车型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

为规范新能源汽车生产行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根据《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道路机动车辆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结果通报制度。11月,在组织对乘用车、客车、专用车等3个类别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监督检查中,共有25家企业的27个车型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的车型

(一)新能源乘用车,共涉及9家企业的9个车型产品,涉及动力电池容量和保护功能、行李箱容积、轮胎规格、标志标识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

(二)新能源客车,共涉及10家企业的12个车型产品,涉及低速行驶提示音、车辆喇叭、三角警告牌、标志标识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

(三)新能源专用车,共涉及6家企业的6个车型产品,涉及动力电池容量、报警信号、低速行驶提示音、标志标识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工信部拟定25项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