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选购新能源汽车知乎
新能源汽车核心是续航里程,影响续航里程的关键就是电池电量。
电池电量越大,装载电量越多,续航里程就会越远。
所以选购新能源汽车要看看电池是否是大品牌,电池电量是否足够大。
希望能帮到你,谢谢采纳。
2、20万左右最好的新能源车?试驾比亚迪宋Pro DM~
80、90后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他们见过市面,用过好的东西。预算可以少,品质可不妥协,颜值/配置/油耗/动力/隔音/空间没得商量。打个比方,20万预算大部分人会买低配合资车SUV。
而精明的他们,会选一线中国品牌的插电混动SUV,颜值配置高这就不说了,油耗低,动力还好,而且行驶静谧性高级感没的挑!这期推荐款80/90后居家必备的网红车-比亚迪宋Pro DM,卡宴在它面前都是弟弟,不信你看!
▼▼▼
这辆是售价19.98万元的四驱性能旗舰型!宋Pro DM分为两大版本,一个是,四驱性能版,零百加速6.5秒,3.0T卡宴的水平!第二个是,顶配四驱高能版零百加速4.7秒,AMG GLC 43不过如此!作为同级最快的SUV之一,除了快,比亚迪宋Pro DM还有什么看头?
先看高颜值!艾格加盟后,比亚迪车型颜值直线上升,这套语言被粉丝称为“龙颜”!宋Pro DM用了Dragon Face 2.0设计语言,龙元素遍布全车:炯炯有神的龙脸,“龙爪”造型融入前后LED大灯!19寸多幅样式轮毂,显车大!这是哑光银色的C柱!尾部采用贯穿式的尾灯,还有龙爪的点点,点亮效果赞,而且很有辨识度!
内饰更讲究功能性,跟唐相似,用料扎实,大量使用皮质材料,门板还用了麂皮。12.8英寸的显示屏,它内置系统的宽容度非常高,有什么想用到的功能app,但系统又没有内置的话,自己往里装就完事了! 像这台车就有app商店,这台车就安装了酷狗音乐、知乎、之类的软件,像百宝箱啥都有!
车内让我觉得欣慰的是机械方面,电子档杆的握感、推拉手感都很棒,方向握感也非常细腻,这是同价位SUV都少有的质感!宋Pro DM有两个驾驶模式选择,ECO/Sport!左边是EV纯电和HEV混动模式选择!无论是美观还是功能性方面,车厢都没得说!宋Pro DM尺寸和轴距都是这个级别的偏大的,两米七多的轴距,腿部空间很阔绰!我175身高,腿部还有近3拳的距离。座椅支持靠背角度调节,坐垫很长腿部支撑到位,填充很软很舒服。
比亚迪DM车型一向以加速性能为车主津津乐道,宋Pro DM?四驱性能版也不例外,百公里加速需6.5秒!?1.5T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电机,混合动力模式下,总功率238kW,最大总扭矩525N·m,相当于一台高性能V8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水平!日常驾驶这套动力有几个特点:一个平顺,引擎、电机切换察觉不到,出乎意料!二者是:动力输出随叫随到,并且非常迅猛,马路上除了超跑和性能车,基本没啥对手!第三点:这套动力运行非常安静,发动机声音很细微!
刚刚说的是混动的运动模式,日常使用经济模式、纯电模式就完全够用了!官方称,宋Pro DM纯电续航里程81km,基本实现日常上下班通勤;混动模式下,满油满电综合续航里程约800km,对于一个大SUV来说用车成本就非常低!宋Pro DM全系都是四驱,HEV模式下是一辆标准的四驱车,在EV模式下相当于一辆后驱车。
底盘方面,跟唐非常相似,强调偏舒适的调教,又兼具扎实的路感,跑高速稳的一批,120法定限速,丝毫感觉不到飘!转向比例感很好,油门/刹车脚感像欧系车,均匀线性。至于NVH,机械噪音小一向是新能源车的优势,而宋Pro DM,甚至把风噪,路噪都做到上游,这是惊喜的!
配置方面,宋Pro DM有大家熟悉的遥控驾驶功能,下雨天,或者停车遇到窄的地方,你绝对全场最靓的仔!再例如全速域的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并线辅助等等,甚至还有自己特色的全息透明影像系统,走在有水坑或者有石头的路上不用战战兢兢,还有车本身就有的行车记录仪等等,非常厚道!实用跟安全配置都下放到位~
总结:除了极强的性能和出色的内、外设计,宋Pro DM的乘坐舒适性同样让人满意!长纯电续航能满足日常通勤,综合续航也实实在在降低用车成本,并且长途出行不用担心这类混动车型的续航问题!性能、节能都给你!最后,如果你需要绿牌,并且有充电条件,宋Pro DM的确是款综合实力非常强的选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file十万元买什么车最好 知乎
这个价位我个人比较推荐捷达,空间大油耗低,皮实耐开,保有量大,维护保养方便,保值率也不错!
4、新能源汽车值得买吗知乎
你好:买新能源车不划算,故障率高。
同级别的汽油车采用的是1.6升涡轮增压的国产发动机,具体型号不清楚,而电动车采用的是1.0升的国产奇瑞自然吸气发动机,悬挂的话前双叉后多连杆,这个汽油车和电动车是一样的。其他车身尺寸大小方面是一样的。
新能源车比汽车车多了一块电池和一个电动机,一块电池的价格大概是3万左右吧,也就是这一块比汽油车多了3万,当然这个是零售价不是成本价。另外发动机方面电动车肯定比汽油车的要便宜。最后电动车没有天窗,没有电动座椅,相比较下来汽车成本相差不大,电动车靠噱头卖得比汽油车贵。
汽油车的油耗大概是百公里11L,而新能源车的油耗大概是6.8L,相比下来汽油车每百公里比电动车贵了4.2L*7元=29.4元,但是跑高速时汽油车的油耗是5.6L,插电式电动车的油耗是12L,相比较每百公里电动车比汽油车贵了5.2*7元=36.4元。
保值的话,新能源车基本5年以后就需要更换电池了,当然厂家说好是8年保修,我们延长到8年进行对比,8年的汽油车基本价格没法再跌了,使用方面除了一些小问题基本没什么,但是电动车8难以后电池已经不行了,更换一个电池的价钱需要3万,可以换一辆二手的汽油车了,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痛苦,这3万块钱可能在你使用的这8年中还没从油费里面省出来。
希望能帮到你:
5、新能源汽车需要什么样的程序员知乎
姚冬回答的非常好,我狗尾续貂的说几句。
我们都知道学习能力很重要,那么学习能力从何而来,除了去看书上课这种,如何在实践工作中学习成长?
我之前微博说了一个笼统的概念,什么是能力? 对待问题的态度,以及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先说态度
你服务器偶尔出501错误,也许比例不高(知乎也出现过很多次),很多程序员,没错,是很多,假装看不见,不在乎,或者归咎于人品问题。 这就是态度问题。
再往后,负载高了或者其他什么原因,突然频繁出现501错误,不去追寻深入的原因,而是找各种借口, 什么IDC服务商不好,服务器品牌不好,操作系统不好,数据库不好,CDN不好,网络状况不好,web server不好,甚至,直接对Boss说我们被DDOS啦!(遇到过,帮他Boss找过多个安全专家会诊,最后发现根本不是DDOS,是程序员太烂。)
这就是态度,触目惊心,如果能对问题有敏感性,能知道对任何小的,轻微的问题有足够的敏锐度,你就有了一个快速成长的基础。对问题的敏锐度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性能或程序逻辑上非致命的bug,在不够敏锐的时候是发现不了的,但是一旦进入特殊场景就会骤然爆发,你多一点敏锐度,就会减少这种危机的风险。
第二个态度是解决问题的态度,有人对自己的解决方案信心满满,认为万无一失,但有的人就会多留一条后路;就好比你说我服务器要不要做安全加固,肯定要做对不对,要做到尽可能严谨和周全,但是你数据库保存密码的时候是不是还要加密?而且要随机salt,不就是防止万一依然有漏洞被人拿库怎么办么。程序也一样,以前写的一些服务端守护进程,有bug,会莫名其妙的终止,这个bug当然要定位,要修复,但是同时,写一个cron检查这个守护进程状态,一旦遇到终止给予自动恢复,这就是第二手准备,即便你多么不希望他执行,这个准备还是要做的。对问题 做两手甚至三手准备,也是优秀程序员,架构师的关键素质。
第三个态度是基于沟通与理解的态度,产品或运营提了一个不靠谱需求,一句话打回去当然很爽很威风,但是有没有仔细沟通分析过,这个需求基于怎样的实际诉求,这个实际诉求有没有更合理的实现途径,一句话“这个没法做,这个实现成本太高”,不是正确的沟通态度,而且,最优秀的产品,往往是实现了那些原本人们认为无法实现的诉求。
这样的态度,才有了一个持续进步的基础,下面说思路和方法。
优秀 的程序员和平庸的程序员,如果只看敲打代码的速度,我觉得是分不出来的,也许每人都可以一天写很多行代码,但是遇到问题后,平庸的程序员的解决效率,和优秀程序员相比就会有天壤之别。 所谓解决效率,不外乎对bug的分析、定位,以及 思考。
最基本的一条,看执行日志,看各种日志,web server的日志,数据库 的日志,慢查询日志,binlog日志,php的错误日志,等等等等,线上出问题瞎猜连日志都不看的大有人在。看日志不仔细不完整的也大有人在,你能去认真研究日志已经超越很多人了。
第二条,模块测试和断点分析,程序员一个坏习惯就是上来就写很大一坨代码然后再执行,不知道一个模块一个模块来写来测试,执行出了问题不知道设置断点,缩小范围逐步分析。断点分析非常简单,将整个代码中插几个中间输出,观察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或者观察每个环节的系统开销,对调错和性能优化都非常重要,高手们大概认为这是ABC的东西,但是就这玩意我看到的大部分程序员都没有这个习惯。
第三条,错误信息 的理解和搜索,搜索引擎上有各种丰富的技术资料和技术问答,你所遇到的错误信息和错误提示,通常都能在网上搜索到,当然,搜索到后要结合你的场景认真思考,并理解透彻,而不是照猫画虎的去处理,否则可能这次运气好就蒙对了,下次运气不好又不知道怎么回事了。
第四条,不断总结归纳,对一个问题,一类问题,以及不同类型的问题,善于归纳整理,不断反思自己的问题,即便是不出bug的代码,你经过一段时间去回头看,也有很多思考不正确不合理的地方,有很多优化点,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代码一向牛逼,毫无破绽,那你一定是原地踏步,毫无进展。
关于 归纳总结,我说个案例
以前我们有个系统,请求量非常大,负载非常高,有个不错的技术经理来处理,他列了几个升级计划,都很靠谱,去执行了,效果非常好,然后我们跟进汇报的时候他来讲,做了几项升级,整体效果如何,然后我就批评了他。
我批评了什么呢?他是一起做的升级,然后一起观测的效果,那么这几个方案里,具体每个方案的实际效果怎样,对提升的帮助多大,他没有任何数据。所以对具体每个升级方案的价值和重要性,他没有任何概念。你正确的解决了问题,却没有认真的去归纳整理,你的收获是有限的。一起做升级不能说是错的,但是效果评估需要单独去做,而这个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知识积累,不是你处理过的就一定有积累,而是整理过的。
大概就这些
最后重述一遍
什么是能力?
遇到问题的态度
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这就是能力
点赞的那么多,答谢各位,补充几条思路吧,是上面几个方法的具体扩充
补充1:善于提问,你能得到怎样的答案,取决于你提出怎样的问题。
你遇到问题,你应该知道,从哪里去问,去问什么。
我常见的一个测试题是这样的。
数据库目前挂了,我就是服务器,我不知道为什么挂了,你是一个优秀的分析师,现在我来做响应,你问我问题,你问一个问题,我回答一个指标,然后看你能不能定位问题。(当然,我会根据所假设的问题回答所有数据指标),比如你问我数据库连接数多少,问我系统i/o压力多少,或者问我慢查询日志里有什么,等等,善于提问的人就可以快速得到答案,而不善于提问的人,就会猜测一堆可能,最终却一无所获。
有个真实好玩的案例,有个兄弟公司(前段时间新闻出来,卖了好像十个亿的样子),开始的时候服务端数据库不够强壮,负载起来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就请我去把脉,我一看windows服务器,SQL server (不要猜了,那是几年前,现在应该改了),我说这个我不会啊,然后人家那么热忱当我是专家,只好硬着头皮上,我连基本操作都不会怎么办,我就坐在那里问问题,开始他们说是不是这样,是不是那样,我说你们不要盲目下结论,你们要是知道结论就别来问我了,我问什么指标,什么日志你们就给我查什么,我就一样样的问,他们现场操作去查数据,我问一个他们查一个给我看,查着查着,他们的工程师说,知道原因了!果然和他们开始的假设完全不同。 其实关键就是问问题的思路,他们一开始没有提出正确的问题。提出了正确的问题,他们很快自己就找到了原因。
补充2:善于划定范围,缩小问题区间。
前面提到的断点分析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分析方法,但是很多场景,你甚至不知道是哪个程序出的问题,善于将问题范围化,也是一种归纳和分类的能力。
我曾在某个技术群出过一个经典测试,还记得以前微博上提到的一个经典面试题么。“从浏览器输入url到打开网页,中间经历了什么”,这是一个经典的综合认知的题目,基于这个题目,出一个更实战的场景测试是(这个场景其实90%的网站站长和游戏运营商都遇到过),”目前有用户反映网站或游戏卡,请问如何分析原因,以及当前优先级步骤。“。结果在这个群里,只有我徒弟说出了完全正确的答案(09年带过的)。优先级第一步是看在线用户数和当前访问数,对比历史,得到该问题目前的影响程度,来决定后续的优先级,以及减少分析范围。(这是意识问题) 分析思路,分成三大块,前端,网络层,服务端。当然这三块可以继续延伸下去非常多细节,但是至少,能先把问题分成三大块,然后基于一些显见的分析方式快速排除其中几个部分,再逐步细化问题,而大部分人只是从一个局部去思考,讲了很多局部细节却没有完整的纲领,所以这就是差距。
先想到这些,咳咳。
转自知乎 曹政
6、哪一款新能源车性价比高 知乎网
江淮瑞风近几年在SUV市场出尽风头,尤其是瑞风S3一直保持小型SUV销量冠军。于是顺理成章在15年下半年推出了江淮瑞风S2,而即将在16年推出的IEV6S是基于瑞风S2打造的纯电动版本。官方表示该车可在11小时内完成充电
7、落地15万左右买什么车好 知乎
哈弗H6在售的24款车型,分为1.5L、2.0L、2.4L三种类别,大部分的价格都在11.5-14.5万之间。它是全版国SUV车型关注度权最高的车,外观看起来很大气时尚、很有霸气!车身线条很流畅很自然,底盘扎实,一般不托底。内部空间很大,感觉很宽敞。减震效果很好。只是感觉内饰用料一般般。
8、如何评价中国新能源汽车
首先,电动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环保。
我们可以粗略的做一个生命周期分析。先看看燃油车的排放情况,根据国5标准,汽油乘用车行驶每公里排放的污染物要求为:
PM需小于0.0045g
碳氢化合物需小于0.068g
氮氧化物需小于0.06g
一氧化碳小于1g。
为了让燃油车吃点亏,我们就以上限作为汽油车排放的平均水平吧。
再来看看电动汽车,首先我们为了照顾电动车,就不选国内那些杂牌电动车了,就选定全球销量最大的日产Leaf的中国版本——启辰晨风作为标准,按工信部测试百公里电耗为14.6度(启辰晨风e30-Venucia启辰官方网站),也就是每公里电耗0.146千瓦时。
对于电动车来说,考虑它的污染水平不应该用电网平均每千瓦时排放来计算,而应该用边际增加发电量来计算。(威尔芙节能机油www.ukwef.cn)如果没有电动车,BAU场景(business as usual ),随着推广新能源发电,会自然用清洁的电力取代原有电网中最“脏”的电力,电动车带来的这部分新增需求相当于使得最脏的这部分电力产能不能被淘汰。
为了简化计算,这里就用火力发电来计算(当然火电本身也占到发电量的66%)。实际上这样计算已经照顾了电动车,我国现在的火电里面有天然气和煤两部分(天然气火电占4%左右),而如果要用最脏的电力计算,显然应该只算煤电,而且是煤电里面效率最低的那部分产能。
根据中电联的《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16》,单位火电发电量烟尘(可以近似理解为PM)排放量0.09克/千瓦时,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0.47克/千瓦时,氮氧化物排放量约0.43克/千瓦时(中电联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16》)。
折算以后,也就是说电动汽车每公里的排放量为:
烟尘(PM):0.09g/kwh*0.146kwh=0.013g
二氧化硫:0.47g/kwh*0.146kwh=0.069g
氮氧化物:0.43g/kwh*0.146kwh=0.063g
可以说,两种车辆的排放物并不相同,电动车的二氧化硫和PM比较突出,汽油车则以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比较突出。那么怎么比较呢?
最权威的办法是采用Impact Assessment的方法,将不同的污染物按单位效应的不同换算成同一种基准污染物,比如研究温室效应就是都换成等效二氧化碳,在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显然是雾霾,而根据国际学术界普遍采用的方法,是采用美国环保部(EPA)颁布的TRACI(Tool for Rection and Assessment of Chemicals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Impacts)数据
根据TRACI数据,对于颗粒物污染来说:
每g二氧化硫等效于0.061g PM2.5
每g氮氧化物等效于0.0072g PM2.5
每g一氧化碳等效于0.00036g PM2.5
每g碳氢化合物等效于0g PM2.5
这里假定汽油车和电厂排放的PM都为PM2.5,实际上还有PM10,而且每gPM10只等效于0.22g PM2.5,但因为没有具体数据,只好粗略计算
因此电动车中比较优秀的启辰晨风在使用平均火电情况下行驶每公里排放的等效PM2.5为:0.013g+0.069g*0.061+0.063g*0.0072=0.018g
而勉强符合国5标准的汽油车行驶每公里排放的等效PM2.5为:
0.0045g+0.06g*0.0072+1g*0.00036=0.0053g
也就是对雾霾来说,将国5的汽油车换成电动车,每辆车对雾霾的贡献至少会是之前的3.36倍
也许有人会说,电网会越来越清洁,可是汽油车也会越来越清洁,你可知道国6的标准已经严格到什么情况?两边都在进步,这个3.36倍的差距恐怕不是一二十年能追上的。
还有另外一些人会说,电动车可以将污染从人口集中的大城市转移到人口相对稀少的农村。但首先,这里有一个环境正义的问题,华北的农村已经被北京吸血吸的很严重(参见「上海富了周围,北京坑了周围」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 chenqin 的回答 - 知乎),难道未来还要进一步为首都吸霾?
其次,因为我国的季风气候,这些转移到乡下的污染未必不会刮回城市。
而我们这里还没有考虑电池对水的高污染。
温室气体方面,电动汽车的情况要好一些,但如果考虑到真正的边际增加发电量,实际上即使在美国这样电力能源更清洁的国家,除了像加州这样少数电网相当清洁的地区以外,电动车整体上也不占优势。这方面目前为止最好的研究我认为是:Archsmith J, Kendall A, Rapson, D* (2015) From Cradle to Junkyard: Assessing the Life Cycle Greenhouse Gas Benefits of Electric Vehicles 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 52:72-90. 文章的结论如下:
附美国的发电能源结构
加州的
对比一下中国的(其中火电中2%是天然气,66%是煤):
而这个研究实际上也还是使用普通燃油汽车跟电动汽车相比,如果拿烧汽油的混动汽车跟电动汽车相比,电动汽车在加州也并没有优势。
另附上评论区的讨论, @许饭提了很有价值的讨论
给几个建议:1.应该拿新增发电量的污染物排放来对比国5排放的车,或者拿整体发电污染物的排放对比黄标到国5所有存量机动车的排放。对比的时候不能一边带上历史包袱而另一边无视;2.应当考虑能源替换的规模效应,中国大量使用煤电而不是更清洁的油电的原因除了煤炭储量大以外,还有就是油优先供给机动车烧了;3.还要考虑到在整个使用周期中,电的排放是越来越清洁的,机动车的排放是越来越差的。
我的回复:
2,3点你说的有道理。第一点则不同意,原因文中有解释,如果不存在电动汽车新增用电需求,电网也会更清洁,那么最落后的发电产能会被淘汰,而有了电动车这部分产能就不能淘汰。同样的,我们在今天卖掉的电动车,只能替代今天卖掉的燃油车,而跟过去卖的落后燃油车是否淘汰没有关系。进一步我们还要考虑,汽油车通过混动和排放技术(参考国6)还有很大进步空间(而且这些技术现在就有),但电机效率和火电厂发电效率已经很高,难以进一步提高,电网清洁化只能靠结构化改变,但这个进程在20年内会比中国的汽油车进步慢
其次,强推电动车的政策让我国民众付出了巨大成本。
目前国际上推广电动汽车,主要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财务补贴,比如免路桥费,免停车费,免购置税,减免所得税,补贴建设充电桩,甚至直接的现金补贴;另一种是政策优惠,比如允许单人上共乘车道,允许走公交专用道。而政策优惠里面力度最大的就是我国一些城市的新能源汽车牌照政策,购买电动汽车就不用受牌照限购政策的限制,不用摇号或拍卖。
这些补贴本身都是有很高的成本的。补贴来源自政府财政,也就是来自于国民财富(纳税人或者国有企业的垄断利润)。政策优惠则相当于挤占了普通车型车主的权利。
而中国电动车补贴更严重的问题是,电动车通过强推得到的绝大部分用户根本并不喜欢电动车。以上海为例,纯电动车相比插电混动汽车地方补贴就多了1万元,而国家补贴还额外有3.15-5.4万元,这总共4、5万元的补贴并没有挽回电动汽车的劣势。2015年上海市全年销售2万多辆电动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只有几百辆。此外,尽管用电相比用油更便宜,上海大部分购买了插电混动汽车的车主都很少充电使用,甚至连充电桩都没有。那么与此同时,在北京因为电动汽车中签几率很高,远远高于普通汽车,而得到的这部分用户,每个人也就付出了至少等价于4、5万元的效用损失。也就是说全体国民支付了巨大的成本,除了财务支出以外,普通汽车用户还出让了一部分购车名额,但实际上得到的结果却是资源错配
还有一个现象也可以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在美国加州,包括插电混动汽车在内的电动汽车往往是独立设计的车型比如雪佛兰Volt,日产Leaf销量更好,而由普通车型衍生的车型比如飞度电动版,菲亚特500e电动版销售情况则很不好,从一个侧面也说明美国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多半是喜欢电动车,所以不同的设计能让人一眼看出这是辆电动车,从而带来形象上的效用。而国内却正相反,像荣威e550这样基于常规车型的新能源车反而卖的比较好,像启辰晨风这样的单独设计的车型反而卖得不好。
其实究其原因,我国大部分居民居住在公寓楼房小区中,根本没有固定停车位,即使有固定停车位在露天停车场和地库中安装充电桩也比美国大部分人居住的别墅接宅电要难得多,从居住形态和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不匹配的角度来说,在我国使用电动汽车付出的便利性成本也确实本来就很高。
最后,电动汽车也未必能够实现“弯道超车”,推动民族汽车业发展的目的。反而很可能会出现大量低端产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我国在过去的30年中汽车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这些进步都是依靠积极参与全球汽车业为基础的。依靠电动车“弯道超车”,设想大概是如果未来全球汽车进步的方向是电动汽车,中国可以通过政策支持,在全世界电动汽车产业链和产品设计尚未完全成熟之前,先自行在这方面进行积累,形成研发能力和产业链。但问题是,恐怕今天的中国汽车业还没有真正完全追上国际先进水平,自己还是个半吊子就要另起炉灶,很有可能会进入一种闭门造车的状态,减少了从国际汽车业的学习,反而可能造成汽车产业的落后(也可以说是现出原形)。
比如说我国的燃油汽车业因为与国际汽车业的密切合作,我们今天造出来的车是这样的
吉利帝豪GS
宝骏510,合资自主的代表
别克GL8(虽然是美国品牌,但却是货真价实的上海泛亚出品)
但我们的电动汽车行业造出来的却是这样的:
北汽ev150,这还算是在传统造车领域积累了很久的大厂的产品
比亚迪秦,一股浓浓的城乡结合部洗剪吹风格。不过秦虽然品味差了点,但是01加速能够到6秒内,技术上还是相当有亮点的,混动构型也为自主研发。但需要注意的是,秦可不是近两年政策强推的产物,而是在大环境相对比较正常的情况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果。
而目前政策强推下大量涌现的车是这样的:
知豆e20
各种低速电动车
当然,上面这些图片也只是汽车外形,但其实机械方面的技术水平也大体上跟外形设计的水平保持一致。电动车本身结构简单,零件较少,加上政策强推导致厂商可以不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而以骗取补贴为目标,造成大量的低端小厂涌现,这样真的能帮助中国民族汽车业腾飞吗?
超20家车企或涉嫌新能源汽车骗补 涉补贴金额近百亿:
经济观察网记者第一时间拿到了新能源企业间传播的那份“重要信息通报”。与财政部仅通报的五家企业相比,在这份通报中,骗补企业达20家,涉及补贴规模未公布;存在车辆闲置情况的企业(包括关联方企业和终端用户企业)89家,涉及补贴资金达42.826亿元。
除了财政部公布的五家企业外,吉利、力帆、天津比亚迪、江淮、日产、宇通、中通等主流新能源企业都涉事其中
在这波热潮之中也涌现了很多互联网造车的企业。其实就我个人观点,开放汽车牌照,让更多的有实力的企业参与造车,让由现代民营资本主导的IT业,来参与保守的国有资本主导的汽车业,确实是好事。但一来这未必一定要借电动车的由头,传统车一样可以更开放;二来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不少乱象,比如
正常的话,新事物自由发展,产生一些不靠谱的东西也实属正常,但目前这种从官方到民间到资本界全部刻意在炒作这个新概念的情况,恐怕就有点疯狂。
而不但技术超越难以实现,目前全国上下一片生产新能源汽车的高潮,规划的产能已经非常让人担心:
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包括比亚迪、北汽新能源、江淮、上汽等13家传统汽车生产企业,在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已达416万辆,涉及总投资高达1361.08亿元。此外,包括福田汽车、南京金龙等5家商用车、客车生产企业亦有共计31万辆的产能规划,投资总额也有589.5亿元。
以上包括传统汽车生产企业(包括乘用车、商用车等)、新进入汽车生产企业(包括汽车周边企业、互联网公司等)的产能总和,在2020年已逼近700万辆。这其中,包括一汽、东风等由于尚未公布具体的新能源产能规划数字,仅按照现有的产能做出统计。因此,全部本土企业2020年规划产能的规模可能还将高于700万辆。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近700万? - EV视界)
上次出现这样的“大干快上”,应该是50年代后期,那场运动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3000万生命。
另外,中国政府推广电动车的一个重要考虑,是能源安全。我国煤储量较为丰富,电力能源可以自给,相比烧汽油不需要看别人脸色。这方面就不多评论,但整体上除非国家在做战争打算,否则能源安全并不是迫切的需求,世界上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在内都没有实现能源自给。
总得来说,我也认为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探索,也是有好处的,我也不敢说电动汽车一定就是方向,就比燃油汽车进一步进化(混合动力,生质燃油)是一条更好的道路,但多尝试尝试总是好的,而且从长期来看,随着电网的升级,以及充电技术、电池技术、以及基础设施的变化,电动汽车也确实有很大的潜力,但目前这个时候就以如此大的扭曲市场的力量去推动,让人不得不感到担忧,只希望原本出发点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不要到最后搞成“祸国殃民”才好。
9、吉利和上汽大通新能源哪个好 知乎
吉利和上汽大通新能源汽车相比个人认为还是吉利好一些,车子品牌知名度还有维修保养便利性方面吉利相对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