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目前的技术上看纯电动汽车未来会不会普及?
虽然电动汽车的诞生比燃油车还早,但在过去的一百年多年间,它的发展速度却完全跟不上燃油车。
以电动汽车三大件(电池、电驱、电控)为例。 抛开一些强势企业和末流企业,现在主流电动车型的电池容量(锂电池)在20-30kwh之间,续航里程150-250km之间,而且大多数电池都存在电池衰减问题(特别是冬天)。
很显然,这并不能解决续航里程焦虑的问题。 事实上电池技术还处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比如国内主推锂电池,日本、美国青睐燃料电池。各种研究机构也不时爆出高能量密度电池(比如铝空气电池)。
单以国内来说,2016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提到,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比能量目标是2020年350Wh/kg, 2025年400Wh/kg, 2030年500Wh/kg。很显然在未来十年电池技术会迎来高涨期。
至于电驱技术,它的问题要比电池小一些。虽然各类电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但基本没有特别明显的短板,不会特别影响我们选择电动汽车还是燃油车。
以永磁电动机为例,它的应用较广泛,如起亚K5混动、荣威E50、腾势、北汽EU260、特斯拉Model 3等。而且由于电机输出特性的原因,它的起步加速能力比燃油车还要好。
而电控技术,至少对国内来说,还是明显的短板。虽然在电机控制器的集成方面进步明显,但是关键的电子器件,如IGBT模块等,主要还要依靠外商提供。
2、在北方城市购买一台纯电动汽车,应该选择哪种电池技术以尽量避免低温环境下的放电性能损失?
2015年对于国内纯电动汽车来说,绝对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在政策的推波助澜下,纯电动汽车发展呈现了突飞猛进的趋势。
从国家、地方加大对纯电动汽车的购车补贴,到不受单双号限行限制,再到无需摇号即可购车…….纯电动汽车成为不少大中城市购车人群首选的目标。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纯电动汽车产销达到254633辆和247482辆,同比增长4.2倍和4.5倍。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纯电动汽车保有量在33.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6.93%,相比2014年增长317.06%。
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消费者对使用纯电动汽车的担忧。充电难和行驶里程掉的快是大部分车主遇到首要难题。尤其是冬天,不少车主为了省电,只能委曲求全在车内冻得瑟瑟发抖。
就在上周末,因最强寒潮来袭,不少纯电动汽车都“趴了窝”。网传有部分车主们的纯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突然骤降,空调制热效果大打折扣,更有甚者表示露天充电桩竟然充不进电。
针对此事件有媒体在2016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询问了各界大佬,得到的回复是“这是锂离子电池的通病,目前全球都在攻关这一难关。”
这让我们联想到在东北零下20多°的天气里,一帮媒体将相机揣进衣服内保暖的情形。但这可是汽车啊,消费者花了10万左右价格买回来的大家伙啊!!!为什么在区区零下10°左右的天气就不行了?纯电动汽车都采用的都是什么电池呢?什么种类的电池性能优异呢?抱着这一疑问,通过查看我国主流纯电动汽车的所采用的电池类型可知:电动汽车的电池有2种主流设计,一种是采用三元锂电池+高智商的电池管理系统,另一种是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相对简单的电池管理系统。前者可充分发挥三元锂电能量密度大的优势,后者则是充分利用磷酸铁锂电池耐操的优势,总得来说两者的优势互补,性能各有利弊。
如果硬要分出个高低的话,目前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已经基本达到理论的极致,而三元电池的能量密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综合能力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低温性能等方面,三元电池的综合性能或许更胜一筹。
至于纯电动汽车“怕冷”,那是因为它们搭载的电池类型普遍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只不过正极材料有所不同。像上面讲到的两种主流设计是以磷酸铁锂和三元为正极材料。而锂离子电池怕冷,大家应该并不陌生,我们常用的手机天冷掉电快就是很好的例子。在低温环境下电解质移动得相当缓慢,导致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转移活性变弱,自然电池的性能也就随之下降。
有数据显示,普通的锂电池在零摄氏度时,其容量会减少20%,当达到零下10摄氏度时,容量可能只有一半左右。这就是为什么在寒潮来袭之时,大家的纯电动汽车掉电快,空调制热效果差的原因。
而露天充电桩充不进电,有专家表示是因为天气太冷时,电池系统会启动自动保护,关闭了充电功能。
问题找到了根源,那如何解决爱车冬季“怕冷”呢?建议是:
1.若车辆长时间停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放置具有空调的地下车库。
2.冬季纯电动汽车要勤充电,充电时最好选择在地下车库或阳光充足的地方。
3.充电时,检查充电接口是否清洁,不能有水或者是别的异物进入到充电器接口,以防引起纯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内部短路,对电池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4.定期进行一次电池深放电,有利于"活化"电池,略微提升电池的容量。
5.早上起来可稍微热热车,提升电池的温度。
6.行驶中应尽量减少刹车、启动,以节省电能消耗。
其实,除了我国部分北方城市外,大部分城市冬季气温都在-5℃-5℃左右,对纯电动汽车来说影响不大,像前些天30年一遇的超强寒潮遇实属罕见。
最后温馨提醒,锂离子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在0~40℃。除了寒冷天气下性能大打折扣,在炎热的天气下同样会出现以上问题。不过从温度区间来看,我国很少会有地区温度长时间高于40℃。
3、纯电动汽车有哪些核心技术
?
4、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一般有多少千瓦时?
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因品牌、产地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在15—60kwh之间。
美国主流电动汽车电池容量(美国规定电池包容量大于或等于16kwh可以拿满7500美元的联邦补贴,所以美国市场的纯电动汽车基本都会超过16kwh):
雪佛兰沃蓝达(VOLT):16 kwh;
日产聆风(LEAF):24 kwh;
科达电动汽车(CODA):33.8 kwh;
本田飞度电动版(Fit EV):20 kwh;
三菱i电动汽车(iMiEV):16 kwh;
福特福克斯电动版(Focus EV):23 kwh。
国内一些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容量:
江淮同悦:15 kwh;
比亚迪e6:57 kwh;
奇瑞瑞麟M1电动汽车:16-20 kwh;
力帆620电动汽车:30 kwh;
等等。
通常我们讲电池容量是以安时为单位,这是基于已经确定的某一个电池。
比如我们说这块手机电池容量是多少;这块电瓶车电池容量是多少,都是分别针对不同电池来说的。针对电池电压已经确定,而没有考虑实际电压,只需要说安时就能代表这块电池容量。
然而对于不同电压的电池,我们就不能单纯的用安时来代表容量,比如一块12V 20AH的电池,一块15V20AH的电池,哪怕都是20AH,供给相同功率负载,设备都能正常工作,但持续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标准容量应该以功为单位。
再举个例子,一个设备能支持12V 、也能支持24V,用一块12V(20AH)电池供电,能提供一个小时,那么用两块串联会变成24V(20AH)其中安时没有增加,但持续时间会长一倍,所以容量此时应考虑为电池所容纳的功,而不能单纯考虑为安时。
W(功)=P(功率)*T(时间)=I(电流)*U(电压)*T(时间)
这样讨论电池容量才有实际意义,必须实事求是,否则可能出现一块手机电池还比电瓶车电池容量大的说法,这显然不科学。
5、现在主流家用电动轿车一般用什么电池,以续航里程200公里的电动汽车为
特斯拉用松下的三元锂18650电池,全车7000+颗,现在松下3350mah的18650单节售价为25元一颗,批量采购价格会更低,以一台车7000颗电池,每节20元算,电池就要14万,但是一个电池组的电池管理,散热,还有一些安全措施,研发成本这些不可估量。
国产的电动车基本上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主要是便宜,成本低。我拆过国产车的电池,和特斯拉的电池相比可以用及其简陋来形容,就是一堆电池串并连,加个温控和保险完事,没有散热系统。价格很难说,因为那些电池都是定制的长方体电池。参考纯电动公交车的电池要60一组,轿车电池因该不会超过30万。
PS:力神的磷酸铁锂18650电池7块钱一颗,单节容量只有1500mah,但电压只有3.2V,换算成3.7V,容量1300mah不到。
6、请问比亚迪电动汽车的电池是采用什么技术
比亚迪自主研发的铁电池技术,其实就是磷酸铁锂电池,很少有电动车全是自制研发的,像特斯拉纯电动车电池也是用上千颗松下NCR 18650 3100mah电池。拼成的,其实就是松下笔记本里的电池而已。比亚迪是电池起家的,有这技术。
上海神力、万向都生产的。
7、现在主流家用电动轿车一般用什么电池,以续航里程200公里的电动汽车为
特斯拉用松下的三元锂18650电池,全车7000+颗,现在松下3350mah的18650单节售价为25元一颗,批量采购价格会更低,以一台车7000颗电池,每节20元算,电池就要14万,但是一个电池组的电池管理,散热,还有一些安全措施,研发成本这些不可估量。
国产的电动车基本上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主要是便宜,成本低。我拆过国产车的电池,和特斯拉的电池相比可以用及其简陋来形容,就是一堆电池串并连,加个温控和保险完事,没有散热系统。价格很难说,因为那些电池都是定制的长方体电池。参考纯电动公交车的电池要60一组,轿车电池因该不会超过30万。
PS:力神的磷酸铁锂18650电池7块钱一颗,单节容量只有1500mah,但电压只有3.2V,换算成3.7V,容量1300mah不到。
8、电动汽车都用什么电池 三元锂电池是主流
电动汽车目前分为小车、中巴和大巴;
小车、中巴目前使用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或其它类型锂电池的都有;
大巴因为三元锂电池容易起火的原因,目前国家不允许使用的(最近又说可以使用了,需要质量证明才可以),只能使用磷酸铁锂电池;
从整体性能来看,还是三元锂电池比较好,应该是今后的发展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