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10倍

新能源汽车10倍

发布时间:2020-12-17 19:32:45

1、全国新能源充电桩数量已经是加油站的10倍了,为什么还不够用?

虽然它们的数目已经很多,但是消耗的能源更多,所以会产生不够用的情况

2、中国2020年新能源车产销200万辆 十年后能成世界汽车强国吗

新能源汽车是巨大空间、高成长的稀缺行业:《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提出,将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到2020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80%,随着整车放量,产业链在未来6年内将迎来10倍的发展空间,可以说是巨大空间、高成长的稀缺行业。产销高增长、产能扩张,使新能源汽车主题具备景气确定性: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预计今年增长150~200%,销量达到20~25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明年增速保持50%以上,达到35~40万辆;截止今年7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9.89万辆,同比增长3倍,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同比增长近4倍,纯电动乘用车同比增长2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同比增长85%,纯电动商用车同比增长7倍;新车型不断推向市场,各级别车型中的高性价比车型成为爆款;新能源客车、物流车经济性显著,充电易解决,交通部支持,需求爆发;新能源汽车主题具备中长期想象空间和后续催化剂:随着新能源汽车运营保有量的增加,消费者认知逐步提升,行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去伪存真”,使得消费者购买意愿跨过了“无知无畏”阶段,来到了“成熟理性”阶段,意愿购买比例回升至43%;车价与续航及充电仍然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随着动力电池成本快速降低和补贴的持续,以及充电设施的普及,预计新能源汽车成本及价格降低,需求将受到有力支撑;参考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行业“鲶鱼”出现,性价比进一步提升,带动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且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预计较美国至少大4倍、价格弹性更大,在充电便利性远不及美国的情况下销售放量,预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将更快;新能源车2014年销量在商用车市场渗透率仅0.05%,客车销量渗透率仅3%左右,乘用车中仅为0.3%,年销量即便增长10倍,成长空间也仍然十分巨大;

3、比亚迪股价将暴涨几十倍

继市值突破4000亿大关后,2020年10月29日比亚迪股价再创新高,盘中一度触及涨停,最终报收158.38元,涨幅4.47%,年内以来,比亚迪累计涨幅已达232.66%,最新市值4321亿元。

比亚迪港股表现更是强悍,年内涨幅高达300%。

10月29日晚间,比亚迪发布一份炸裂的三季度财报,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7.5亿元,同比增长1362.66%。

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自2008年买入比亚迪以来,从未减持过。2008年9月比亚迪当时以8港元买入2.25亿股,耗资18亿港元,目前这部分持股市值高达352亿港元,12年赚了330亿,浮盈18.6倍。

(3)新能源汽车10倍扩展资料

比亚迪(002594)2020年11月11日小幅低开,随后震荡下探,尾盘放量跌停。截至收盘,该股报164.35元,成交超138.4亿元。港股比亚迪股份(01211,HK)盘中亦大跌超12%。

比亚迪今年以来走势强劲,在11月6日攀升至198.85元的历史高位,累计涨幅达300%。

11月4日,比亚迪发布2020年10月汽车销量快报。10月公司汽车销售4.8万辆,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13%;其中新能源汽车2.3万辆,同比增长85%,环比增长17%。公司1-10月累计销售汽车31.7万辆,同比下降16%,降幅收窄;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13.4万辆,同比下降35%。

4、扬州市最近十年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

新能源汽车是巨大空间、高成长的稀缺行业:《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提出,将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到2020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80%,随着整车放量,产业链在未来6年内将迎来10倍的发展空间,可以说是巨大空间、高成长的稀缺行业。产销高增长、产能扩张,使新能源汽车主题具备景气确定性: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预计今年增长150~200%,销量达到20~25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明年增速保持50%以上,达到35~40万辆;截止今年7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9.89万辆,同比增长3倍,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同比增长近4倍,纯电动乘用车同比增长2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同比增长85%,纯电动商用车同比增长7倍;新车型不断推向市场,各级别车型中的高性价比车型成为爆款;新能源客车、物流车经济性显著,充电易解决,交通部支持,需求爆发;新能源汽车主题具备中长期想象空间和后续催化剂:随着新能源汽车运营保有量的增加,消费者认知逐步提升,行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去伪存真”,使得消费者购买意愿跨过了“无知无畏”阶段,来到了“成熟理性”阶段,意愿购买比例回升至43%;车价与续航及充电仍然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随着动力电池成本快速降低和补贴的持续,以及充电设施的普及,预计新能源汽车成本及价格降低,需求将受到有力支撑;参考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行业“鲶鱼”出现,性价比进一步提升,带动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且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预计较美国至少大4倍、价格弹性更大,在充电便利性远不及美国的情况下销售放量,预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将更快;新能源车2014年销量在商用车市场渗透率仅0.05%,客车销量渗透率仅3%左右,乘用车中仅为0.3%,年销量即便增长10倍,成长空间也仍然十分巨大;

5、为什么说新能源汽车省油却不省钱?

在汽车圈里有这么一个说法:新能源汽车省油,但不省钱。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与我一样,看到这句话时的第一反应都会是懵逼的,但仔细想想,似乎又会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句话。所以今天来聊聊为什么新能源汽车省油但不省钱。



新能源汽车省油

之所以说新能源汽车省油,其实最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可以降低燃油消耗,而且纯电动汽车可以做到完全不用燃油。对于消费者来说,省油的好处也可以降低用车成本,比如说纯电动汽车1公里只需要花费两分钱左右,相对比燃油车辆缩减了10倍之多。

新能源汽车不省钱

虽然新能源汽车可以降低燃油的消耗,但是新能源汽车并不省钱,这样的说法其实并不矛盾。不省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在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时候,车辆的整体价格偏高。

这个价格高和车辆的生产成本有一定的关系,特别像纯电动汽车使用到的动力电池组其价格占到了生产成本的70%以上。所以为了让新能源汽车更好的起步,国家都实施了鼓励政策,也就是给予新能源汽车一定的补贴。

另一方面后期的维修价格相对于普通燃油车辆更高。

导致维修价格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配件供应不足同时市面上面的修理厂,对电动汽车的不了解,导致了后期维修不方便而且维修价格偏高。

其次,新能源电池的更换费用较高

刚刚也说,新能源汽车电池占据了新能源车型40%至50%的价格,因此电池的价格成本是相当高的,而电池一般使用五年左右就可以更换新的电池,更换电池一般价格也要5万左右。换句话说一年就需要消耗1万块钱的电池磨损费用,从这方面讲也是比较贵的。

最后,新能源汽车保险价格会比同级别的燃油汽车贵一些。

因为新能源汽车现在都享受政府补贴,在购买保险时,我们所计算的价格,不是你买到手的价格来计算,而是对于补贴之前的价格进行计算,所以购买保险时会多花费一部分的价钱。

6、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比较有什么优缺点?

一、优点

1、能源与环保

车企、媒体对于新能源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的宣传,大多以节能环保为核心。以纯电动汽车为例,它在工作时不会向外界排放有害气体,从个体产品上讲的确有环保的意味。但要知道,现阶段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电力来源大多是火力发电得来的,就目前国内的电力结构来看,使用新能源汽车与使用传统燃油汽车在化石燃料的消耗上并没有太大的出入,所以当下的新能源汽车根本上也会有污染。

当然,新能源汽车对于环保而言的意义还在于,它改变了汽车对于化石燃料的依赖,有机会缓解石油危机,同时也将改变社会的能源结构。也即是,当火电占比减小,风电、水电、核电以及太阳能发电等普及和推广开来后,新能源汽车有机会做到真正环保。

2、买车与用车

首先在买车上,新能源汽车尽管拥有国家、地方补贴,但算下来依旧比同配燃油版高出不少。吉利帝豪油电版本差价约为4万,长安逸动则约为3万,可见在购车成本上传统燃油车占尽优势。

在用车成本方面,新能源以纯电动汽车为例,普通的40kWh电池能够续航300公里,以充电桩2元/度的计价方式来算,每公里电费不到3毛,当然如果选择家用充电或者更便宜的充电桩,这一价格会更少;而传统燃油车方面,以百公里油耗为7升计算,每公里油费需要5毛左右,这方面新能源汽车更具优势。

二、缺点

1、续航与使用

新能源汽车中的纯电动汽车最受诟病的无疑就是其续航里程,传统燃油车一箱油可以开到600公里乃至更多,但普通的纯电动汽车却只能跑300公里,优秀一些的也只有400公里出头,所以在续航里程方面燃油车具有天然的优势。

另外传统燃油车在能源补充上也比纯电动汽车更加便利,加油几分钟就可以完成,而充电却要用上数十分钟,选择慢充则更需要几个小时。对于汽车的使用极为不便,这也是纯电动汽车的不足之处。

2、体验感和保值率

能源汽车整车的技术都是比较新的,并且结构也都不同,问题也在于此,由于技术手段没有成熟,所以体验感以及保值率都是比较差的。

7、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翻倍 中汽协发布10月汽车产销数据

1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举办例行发布会,通报了10月汽车产销情况。受益于扩大内需战略以及各项促进消费政策持续发力等因素,总体来看,汽车市场需求不减,产销形势总体向好,10月汽车产销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累积汽车产销降幅已收窄5%以内。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市场表现突出,本月销量呈现大幅度增长,实现本年度第4次刷新当月历史记录,累计销量降幅明显收窄。

数据显示,10月产销量分别为255.2万辆和257.3万辆,环比分别增长0.9%和0.1%,同比分别增长11.0%和12.5%。产销已连续7个月呈现增长,其中销量已连续六个月增速保持在10%以上。

1-10月,汽车总体产销分别为1951.9万辆和1969.9万辆,同比下降4.6%和4.7%,降幅继1-9月继续收窄。

10月汽车生产情况

10月汽车销售情况

 

在乘用车领域,10月产销量分别为208.4万辆和211.0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6%和0.8%,同比分别增长7.3%和9.3%。具体车型来看,除MPV车型外,轿车、SUV、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同比均呈增长。

1-10月总量来看,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531.6万辆和1549.5万辆,同分别下降10.1%和9.9%,但降幅比1-9月收窄2.3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具体车型来看,SUV和交叉型乘用车好于总体水平,其中轿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4.1%和13.6%;SUV产销同比分别下降2.7%和3.1%;MPV产销同比分别下降31.2%和29.5%;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5.9%和4.6%。

3年来乘用车销量变化

 

从国别车系来看,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6.9万辆,同比增长12.4%。在市场占有率上,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

1-10月总量来看,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575.2万辆,同比下降14.1%。在市场占有率上,1-10月销量占乘用车总销量37.1,相比上年同期下滑1.8个百分点。

在商用车领域,10月产销分别为46.8万辆和46.4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2%和2.8%,同比分别增长30.9%和30.1%。细分车型来看,客车、货车呈现增长,其中货车产销量今年第7次刷新了当月的历史记录。

1-10月,商用车产销分别为420.3万辆和420.4万辆,同比增长22.5%和20.9%。其中客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5.2%和6.6%;货车产销同比增长25.7%和24.1%。

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7万辆和1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9.7%和104.5%,其单月产销第四次刷新了当月历史记录。从细分能源类型来看,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1万辆和1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2.4%和115.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万辆和2.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6.7%和63.7%;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7辆和79辆,同比分别增长1.3%和4.0%。

10月新能源汽车生产情况

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91.4万辆和90.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9.2%和7.1%,降幅比1-9月大幅收窄。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均完成71.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2.2%和6.9%;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5万辆和18.1万辆,产量同比增长4.6%,销量同比下降7.4%;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47辆和658辆,同比分别下降53.5%和50.4%。

10月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

在出口方面,10月汽车出口10.9万辆,环比增长10.1%,同比增长25.7%。今年1-10月,汽车企业出口72.8万辆,同比下降12.7%。

重点企业集团市场集中度下降。1-10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共销售1763.5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9.5%,低于上年同期0.3个百分点。

对于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态势研判,中汽协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随着消费信心持续回升,叠加双十一、车展及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活动,市场需求恢复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前10个月累计产销量降幅已收窄至5%以内,全年汽车销量降幅同样有望控制在5%以内。

不过中汽协也提醒,当前,国际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国内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依然不小,这也将对进一步巩固市场需求带来一定风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新能源汽车的优缺点?

凡事都有两面性,何况是面世不久的新能源汽车。

在目前这个阶段,新能源汽车存在的不足方面,我觉得主要是技术的不成熟带来的。新能源车存在的问题有续航公里数不够长,导致外出跑长途很不方便;另外充电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也是考验车主的耐心;还有目前新能源汽车较多的是在小型轿车方面,大吨位的货车等还较少,应用不够广泛。当然这些都是需要一定过程的,传统汽车能有今天的成绩,也不是一早一夕就达到的,因此给以时日,相信这些问题都会解决。


更不用说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汽车还有那么多的优点,最明显的是使用的能源是可再生的,对环境也更友善,不会排放废气污染大气环境;在一些一线城市,还不用排队摇车牌号,对于很多急需用车的人来说方便很多;在市区使用的话,汽车还很轻便,容易驾驶,电费比油费便宜,还能节约家庭支持。

9、新能源汽车明年补贴总额将高三倍以上,行业再迎重大利好

国内的新能源市场很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几近腰斩,多家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车市几乎颗粒无收。随着疫情的进一步控制,新能源车市的发展才逐步恢复到正轨。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10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12%至13.4万辆。轱辘哥预计,11月份广州车展的开幕可能还会进一步拉大新能源车市的增长幅度,尽管总量上与往年仍有一定的距离,但这个进步已经非常难得,给新能源车企打了一针强心剂。

近日,新能源车市又有一重大利好消息传来!国家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第一批)的通知》,2021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总共高达375.8529亿元,其中包含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助的156.89亿元,以及2016-2018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的218.96亿元。

这些补贴实际上是购置补贴,由相关部门直接发放给车企。根据此前的标准,2020年财政部下达的各省市区的2015-2018年度新能源汽车补贴预拨112.5766亿元,也就是说,2021年的补贴总额相当于今年的3倍有余。

根据各地区的补助资金汇总表可以看到,河南、山东、广东三地是补贴最高的地区,这与当地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发展有直接联系。若去掉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助,2016年至2018年间,几乎每个地区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呈递增状态,有的地区甚至呈现爆发式增长。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门槛在逐步提高,而根据《四部委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1年的新能源补贴还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退坡10%。

门槛越来越高,但补贴越来越多。不难猜测,国内的新能源车市正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虽然这几年有不少新势力被淘汰,但马太效应加剧,资源必将逐渐往头部品牌靠拢。

01

外企纷纷加码

面对如此庞大的新能源市场,其他合资品牌自然也不会放过。从今年的北京车展、广州车展等大型国际车展上可以看到,很多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都将自家最新的新能源产品摆在了自己展台的“C位”,如大众ID.4 X/ ID.4 CROZZ、日产Ariya、丰田Mirai、沃尔沃XC40 RECHARGE、宝马iX3、路虎发现运动版P300e等等。

在乘用车市场,这些品牌的市场份额占比高,影响力足够大,但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被传统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以及特斯拉“围剿”,只有少量车型能够突出重围。

那么,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为何在新能源市场似乎并无太多建树?

这当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入局太晚。可能由于在燃油乘用车市场的出色表现,很多合资品牌进攻国内新能源车市场较为谨慎,虽然知道国内的新能源领域有很大发展空间,但并未迅速布局产品。

不过迫于双积分政策,合资品牌不得不推出一些过渡产品,但这些过渡产品要么是基于燃油版车型改造而来,没有专属的纯电动车平台;要么与中方合资,换壳上市。相比同级别的自主新能源产品,没有太多的竞争力。要让理性的消费者仅为品牌影响力为其买单?注定是“死路一条”。

而如今,主流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纷纷加码新能源车市场,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扩大产能和产品线。可能目前的投入不会有太多成效,但依靠多年的技术积淀,以及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利好,他们追赶自主品牌的速度将更快,2021年的新能源车市场的竞争也将更激烈。

02

自主品牌会如何应对?

随着新能源补贴门槛的进一步提高,“骗补”的新能源车企基本被市场淘汰。目前拥有较大市场份额的新能源车型,无一不拥有强大的后盾作为支撑,产品定位足够精确。

就近几个月的新能源车月销量榜单来看,五菱宏光MINI EV、广汽新能源Aion S的市场表现非常强势。比亚迪、长城、奇瑞等传统车企以及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的产品亦上榜月销量前十。

其中五菱宏光MINI EV等车型适合城市日常代步,定位亲民,得以快速抢占市场份额。而比亚迪、蔚来等品牌则在高端新能源车领域发力,并推出高端新能源车。要知道,停止新能源补贴的时间从2020年延长至2022年。换而言之,到了2022年,新能源车将会与燃油车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新能源车企要想在两年后与燃油车“五五开”,走高端路线和提高三电技术非常关键,同时也是应对合资品牌进攻新能源市场的最佳途径。

首先,中低端新能源车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自主和合资的产品品质趋于一致,消费者值得选择的产品很多。其次,国内的高端新能源市场除了特斯拉和几家主流新势力车企布局外,几乎没有其他车企布局,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发展空间非常大。若自主车企能抢先获得这个市场更多的份额,对未来的发展百利而无一害。

但是,很多国人选择国产车的主要一个原因是性价比。因此,自主车企走好高端路线也不容易,尤其是传统自主品牌。要想摆脱国人对自主品牌固有的低端印象,需要升级形象以及投入更多高端产品的研发成本。

“新能源”逐渐成为各大车企的关键词。随着2021年补贴的下放,新能源车市必定会往高质量方向发展,这对主流车企和消费者都是一件好事。另外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的销量占比将提升到4成左右。可以预见,未来的新能源车市竞争将更加激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新能源汽车10倍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