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数据
2、一张图看懂3月新能源车销量Top10
近日,根据乘联会发布的3月份汽车销量数据显示,3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5.4万辆,同比下降48.8%。3月前十名榜单中出现了插电混动和增程式电动车的身影,不同于2月的纯电霸榜格局。具体来看,上榜的有新势力品牌3家(特斯拉、蔚来和理想),传统豪华品牌1家(宝马),其余6个席位则被传统中国品牌占据。除比亚迪有2款车型上榜外,其他品牌均只有1款车型进入前十名。TOP10车型销量占新能源总体的比例约为62%,市场集中度较上月(近80%)明显降低。了解更多有关3月份新能源车销量Top10的消息,请看我们为大家做的销量榜图解。想了解更多有关3月份SUV销量Top10的消息,请看我们为大家做的销量榜图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
引言:今天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在上海发布,在路线图1.0上做了修定,很多地方很有指导性,主要的地方还是在于汽车产业碳排要降下来,新能源汽车逐渐往上,设置了20%的市场渗透的目标。
图1 对应的主要的改动
01?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提升
图2 路线图2.0的发展愿景
路线图1.0定义的2020年7%-10%de新能源汽车的目标目前来看无法实现,目前前三季度是66.7万,乘用车的销售是1337.6万,目前在5%。而后续3个月按照每个月200万,新能源乘用车增加到95万,估算的市场渗透率是4.75%。在路线图坚定的把2025年的渗透率目标修订为20%以后,也就是说按照路线图接下来5年要达到15%的提高值,每年提高3%的渗透率(如果按照2400万折算,是72万的增量)。
路线图1.0里面所说的节能汽车,目前明确就是混动包含48V和HEV,目前9月的市场渗透率分别为1.7%和2.25%,按照2025年的预期占比要到40%-48%,这个预期的增速是由车企自行迭代动力总成所实现的。目前这种对于乘用车含新能源汽车和不含新能源汽车油耗目标的估算,是比较合理的。如下所示,定义为WLTC工况下总体目标5.6=>4.8=>4.0,混动5.3=>4.5L和4.0L,也就是说短期内鼓励车企在混动领域投资,在15年内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各占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和禁燃这个词完全脱开。按照这个路线图的设计考虑,混动的燃油车存续可能还要持续很长的时间。
图3 技术路线图关于混动的提法
在总体目标里面还有个提法,203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50%以上,纯电动则将占到新能源汽车的95%以上,也就是BEV是47.5%,PHEV+EREV是2.5%,也就是说如果按照路线图的预期,目前市占率1.5%的PHEV总体的增量未来15年有个先高后低的过程,燃料电池的100万放在这里也挺奇怪。
02 按照路线图的渗透率分布
这个比例我们按照上面的进行拆解,认为48V在2025年-2030年逐步让位给强混,PHEV和BEV的比例按照现在的20%往15%到5%的进行过渡。如果按照2025年2500万左右作为峰值对应的数量为100万PHEV、400万BEV、500万HEV、500万48V和1000万ICE。
图4 中国乘用车按照路线图2.0分动力总成比例
小结:实际这个路线图是否能顺利目前看来不清楚,不过保守的估计可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比较难过10%的渗透,过了以后到15%到20%比较容易,还是因为目前的5%区域集中和地方的推广政策直接相关,要让新能源汽车形成比较稳定的盈利模式,走到对岸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11月新能源销量出炉,?岚图FREE将全球首发,长城成立电动独立品牌
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中国11月份汽车销量277万辆,同比增长12.6%。11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20万辆,同比增长104.9%。
12月10日 ,岚图汽车提前公布了岚图FREE增程电动版的续航数据,NEDC综合续航里程可达860公里。岚图FREE定位零焦虑中大型智能电动SUV,将于12月18日全球首发。
据彭博援引路透社消息,据两名知情人士消息,长城汽车计划推出全新的智能电动汽车独立品牌。内部代号为“SL项目”的这一品牌计划将致力于销售更多包括SUV和轿车在内的高端汽车。长城汽车发言人称,大潮已经到来,公司将会加入其中。此外发言人没有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12月9日,小鹏汽车宣布增发4800万美国股票的定价存托股份。公开发行价格为每股ADS45美元,为IPO价格三倍。
当前梅赛德斯奔驰货车公司正在加速全面电动化进程,该公司在欧洲的所有车型都将采用纯电传动系统,重点关注可靠性、质量和成本。并将为电动多功能平台投资3.5亿欧元,新平台将在该公司的零排放交通计划中发挥关键作用。
梅赛德斯-奔驰货车为大型货车细分市场开发了全新的电动多功能平台(Electric Versatility Platform),以此在未来给客户创造更大的附加价值。这个创新的电动驱动平台将成为奔驰下一代eSprinter车型的技术基础。新平台的核心要素包括三个部分,可以最大限度地灵活开发和设计不同类型的车身。这使得新款eSprinter有机会提供以前只有内燃机车型才能提供的车身配置。
近日现代汽车发布现代IONIQ 5预告视频,官方表示新车将于2021年推出,定位中型CUV,是首款搭载E-GMP平台的现代新车。新车基于现代45 EV概念车打造,是首款搭载E-GMP平台的现代纯电新车。
据大众集团研发总监法兰克·威尔士(Frank Welsch)透露,ID.6将是一款纯电轿车,基于MEB纯电平台打造,续航里程将达到700公里,预计在2023年上市,将推出轿车和旅行车版本。
据macrumors报道,苹果正在与台积电合作,研发一种用于“苹果汽车”的自动驾驶汽车芯片,并探索在美国建厂的可能。目前双方已制定相关芯片生产计划,正在与汽车电子供应链中的上游和下游供应商进行谈判。
12月8日,大众汽车(安徽)正式揭牌,同时举办合肥制造基地开工仪式。大众集团方面称, 该纯电动汽车工厂计划2022年底竣工,最大年产量预期为35万辆,首款车型预计2023年投产。
日前,丰田官方正式发布了e-TNGA纯电动平台,该平台将生产丰田集团下未来的全新电动车产品。此外,丰田还发布了丰田品牌新电动SUV的预告图。丰田的e-TNGA纯电动平台未来将具有很强的模块属性,其前桥是固定的,而后桥电机、电池组大小则可以根据需求变化,未来该平台将生产丰田、雷克萨斯、大发以及斯巴鲁的纯电动车产品,车身形式则覆盖紧凑型车到中大型SUV以及MPV车型。
12月7日,雷克萨斯正式发布新一代电驱动控制技术——DIRECT4(全称:DIRECT4 Wheel Drive Force Control),通过四个车轮上的电机扭矩,来改变车辆的运动。雷克萨斯电气化车型总工程师渡边刚表示,DIRECT4可以控制电机产生的驱动力,并将其输送到前后轮,它的应用不仅局限于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型也可应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41家车企3月销量一览:自主品牌回暖明显,新能源车企持续走跌
根据中汽协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我国汽车销量为143万辆,同比下滑43.3%;今年一季度累计销量为367.2万辆,同比下滑42.4%。其中,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48.4%,跌至104.3万辆;一季度累计销量同比下滑45.4%至287.7万辆。尽管3月销量仍以“跌”字当头,但相较于受疫情“冰封”的2月,已有明显回暖迹象。
从目前已公布3月份及一季度销量数据的41家车企(品牌)来看,自主品牌销量普遍好于合资品牌,如一汽集团红旗、奔腾一季度产销量均实现同比增长,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及长安马自达等合资车企无论是3月还是一季度产销跌幅皆超五成;但同时,新能源汽车普遍下滑的态势依然不容忽视,比亚迪新能源、北汽新能源以及江淮新能源均持续下滑。具体情况如下:
一、上汽集团:两大合资车企一季度产销跌幅皆过半
4月10日下午,上汽集团(600104.SH)发布2020年3月份产销快报。数据显示,3月份上汽集团共销售汽车23.1万辆,同比下降58.6%;一季度累计销售汽车67.9万辆,同比下降55.7%。
图片来源:上汽集团产销快报公告截图
从上汽集团旗下各子公司的产销数据来看,一季度中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的产量下滑最为严重,共生产14.9万辆,同比下降64.9%;销量层面,一季度中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销量下滑幅度最大,同比下降60.9%跌至18.3万辆,去年同期为46.8万辆,共减少28.5万辆。
二、广汽集团:疫情期新能源车逆势增长
根据广汽集团(601238.SH)于4月10日晚间披露的产销快报显示,3月份,集团新车销量为11万辆,同比下降39.6%;一季度累计销量为30.6万辆,同比下降38.1%。
图片来源:广汽集团产销快报公告截图
受春节和疫情的双重影响,广汽集团整体销量下滑严重,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仍实现增长。数据显示,在受疫情影响最大的1-2月,广汽集团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为6,524辆,同比增长86%,其中广汽新能源销量为4,621辆,同比增长66%。
三、东风汽车集团:3月产销尚处爬坡期
4月9日,东风汽车集团(00489.SZ)发布最新产销快报。数据显示,其在2020年3月份的销量为11.1万辆,同比下降62.2%;一季度累计销量为36.3万辆,累计同比下降46.4%。从产销数据中不难看出,除东风柳汽外,其余各子公司3月依然处于产销爬坡的过程。但随着武汉正式解封,4月将是其真正的回暖期。
图片来源:东风汽车集团产销快报公告截图
四、长安汽车集团:CS75 PLUS 3月销量破万
根据长安汽车(000625.SZ)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3月,长安汽车实现整体销售14万辆,同比下降28.7%;今年第一季度,长安汽车共计销售30.3万辆新车,同比下降32.1%。
图片来源:长安汽车集团产销快报公告截图
自主品牌板块,重庆长安、河北长安和合肥长安3月共计销售汽车7.7辆,同比下降16%,其中SUV板块的长安CS75 PLUS车型表现较为亮眼,3月实现销售1.3辆,带动CS75系列实现销售1.8万辆。
合资品牌方面,长安福特3月销售1.1万辆,同比下降27.9%;第一季度累计销售3万辆,同比下降17.2%。长安马自达3月销售6,715辆,同比下降52.8%;第一季度销售1.7万辆,同比下降48.1%。
五、长城汽车:一季度出口新车同比增长6.1%
4月9日,长城汽车(601633.SH)发布3月销量快报。数据显示,3月,受疫情持续性影响,长城汽车共销售新车6万辆,同比下降41.8%。不过与2月相比,回暖趋势明显,环比增长499%。至此,2020年第一季度,长城汽车累计销售新车15万辆。其中,3月份长城汽车出口汽车5,942辆,同比增长0.4%;一季度同比增长6.1%至1.3万辆。
图片来源:长城汽车产销快报公告截图
六、吉利汽车:已完成年销目标的15%
4月7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公布2020年3月及第一季度销量数据。数据显示,吉利汽车3月总销量为7.3万辆,环比增长245%,同比下滑41.4%。至此,吉利汽车今年第一季度的新车总销量为20.6万辆,同比下滑43.8%,就全年141万辆的销量目标而言,已完成15%。
领克方面,3月共销售7,369辆新车,第一季度累计销量为18,443辆,至此,领克产品投放市场两年来总销量已超过30万辆。
七、比亚迪:3月燃油车销量同比增长9.5%
4月8日晚间,比亚迪汽车(002594.SZ)公布了最新产销快报。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受疫情影响,比亚迪汽车共销售3.1万辆新车,同比下滑34.7%;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万辆,同比下滑59.2%;燃油汽车销量为1.8万辆,同比增长9.5%。
图片来源:比亚迪汽车产销快报公告截图
整个一季度中,比亚迪汽车累计销量为6.1万辆,同比下降47.9%。其中,新能源汽车的累计销量为2.2万辆,同比下降69.7%;燃油汽车销量则为3.9万辆,同比下降12.0%。
八、北汽新能源:一季度产量劲增101.02%
4月9日,北汽蓝谷(600733.SH)发布了3月份产销快报。数据显示,北汽新能源3月的产销量分别为3,876辆、5992辆,同比分别增长75.38%、-66.13%;一季度中,北汽新能源的产销量分别为5,733辆、9,000辆,同比分别增长101.02%、-64.1%。
图片来源:北汽蓝谷产销快报公告截图
九、江淮汽车:一季度纯电动乘用车跌幅超六成
根据江淮汽车(600418.SH)官方公布的产销快报数据显示,3月份,江淮汽车售出新车3.4万辆,同比下滑23.1%,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较去年同期下滑69.8%,跌至1,998辆;今年一季度累计售出新车8.3万辆,同比下滑35.5%,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较去年同期下滑67.2%,至4,926辆。
图片来源:江淮汽车产销快报公告截图
十、海马汽车:现仅有SUV产品在产
4月7日,海马汽车(000572.SZ)官方发布一季度产销数据。数据显示,3月,海马汽车共销售1,310辆新车,同比下滑30.4%;今年一季度中,海马汽车累计销量2,591辆,同比下降49.1%。值得注意的是,在海马对外发布的产销公告中,在产产品仅SUV一项,其他类别车型目前已处于停产状态。
图片来源:海马汽车产销快报公告截图
十一、一汽集团:自主乘用车一季度销量增速为正
4月8日,中国一汽发布2020年一季度汽车产销数据。统计数据显示,一汽集团共计生产整车55.69万辆,累计实现销售约60.8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产量下滑27.6%,销量下滑22.6%。
自主品牌方面,红旗品牌一季度销量为2.5万辆,同比增长87.4%;奔腾品牌一季度终端零售实现2.2万辆,同比增长12%,成为今年一季度唯二销量正增长车企品牌。用车方面,解放品牌一季度累计销售新车超10.8万辆。
合资品牌方面,一汽-大众一季度产量为30.8万辆,整车实现销售32万辆;一季度一汽丰田产量为10.7万辆,销量为12.3万辆;一汽马自达第一季度销量为1.4万辆。
十二、通用汽车:3月销量已恢复到去年75%
日前,通用汽车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销售业绩。面对新冠疫情爆发导致的冲击,通用汽车在华一季度零售销量仅为46万辆,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43.5%。随国内疫情转机出现,进入3月以后,通用汽车在华销量出现明显复苏。相关数据显示,通用汽车3月在华销量达到23.8万辆,同比下滑25%,也就是说,通用3月在华销量已经恢复到了去年75%。
从具体品牌来看,上汽通用旗下的雪佛兰、别克和凯迪拉克一季度销量分别为:5.1万辆、13万辆和2.7万辆,同比分别下滑54.7%、42.5%和40%;作为通用在华的另一业绩支柱,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五菱品牌和宝骏品牌一季度销量分别为:17.2万辆和8.2万辆,同比分别下滑34.3%和51.5%。
十三、宝马:一季度销量同比下滑30.9%
根据宝马集团官方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集团共向客户交付47.7万辆宝马、MINI以及劳斯莱斯品牌汽车,较去年同期下降20.6%。
在中国市场,宝马集团一季度共销售11.6万辆宝马和MINI汽车,同比下降30.9%,跌幅有所收窄,这意味着中国市场已出现复苏迹象。自3月底开始,宝马开始引导在华业务运营重回正轨。截至目前,95%的宝马经销商已恢复营业,展厅客流日渐提升;考虑到未来几个月国内的市场需求将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宝马沈阳生产基地也已恢复双班生产。
十四、奔驰:一季度销量同比下滑20.3%
4月8日,戴姆勒公布集团第一季度销量,梅赛德斯-奔驰第一季度销售了47.7万辆新车,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4.9%;Smart第一季度销量同比下滑78.3%至5,863辆。
在中国市场,梅赛德斯-奔驰一季度共销售13.9万辆,减少20.3%。对此,梅赛德斯-奔驰全球销售与市场营销董事贝思格表示,中国第一季度业绩严重受到疫情影响,不过随中国地区经销店完全恢复营业,对于未来销量仍充满信心。
十五、沃尔沃:3月同比下滑16.2%
根据沃尔沃汽车官方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沃尔沃汽车在全球共售出13.2万辆汽车,同比下降18.2%;其中,3月份沃尔沃在全球共交付4.6万辆汽车,较去年同期下跌31.2%,这主要是因为欧美地区的疫情于3月份开始大规模爆发,导致汽车消费受限。
不过,沃尔沃方面表示,相比较欧美地区,中国市场3月份的回升势头明显。3月初,沃尔沃汽车在华4家工厂开始复工,其在华销售门店的客流量也得到稳定回升,在此情况下,沃尔沃汽车整个3月在华共售出9,560 辆汽车,同比下滑16.2%;今年一季度,沃尔沃在华累计销售2.1万辆,同比下滑30.5%。
十六、本田:3月同比跌幅超五成
4月3日,本田汽车发布2020年3月在中国市场的终端汽车销量。数据显示,今年3月,本田汽车在华终端销量总计6万辆新车,较去年同期下滑50.8%。其中,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3月终端销同比下滑50.1%至3.2万辆;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3月终端销量同比下滑下滑51.5%至2.8万辆。
2020年第一季度中,本田汽车在华终端销量总计22.2万辆,同比下滑33.8%。其中,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第一季度终端累计销量为11.6万辆,同比下滑35.7%;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第一季度终端累计销量为10.6万辆,同比下滑31.5%。
十七、日产:东风日产3月销量环比增334.5%
据日产汽车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3月中,日产在华共计销售新车7.3万辆,虽然与2019年同期相比跌幅仍高达45%,但环比2月份的1.5万辆,反弹明显;今年第一季度中,日产在华总销量为20.7万辆,较去年同期下滑39.9%。
图片来源:东风启辰
分品牌来看,东风日产3月新车销量累计达5.2万辆,环比2月份的1.2万辆增长334.5%;东风启辰3月共销售新车3,123辆,第一季度累计销量为1.3万辆。
十八、马自达:昂克赛拉3月销量超一汽马自达全系
近日,马自达品牌公布在华最新一季度零售销量。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马自达累计销量为3.6万辆,同比下滑30.7%。单月销量方面,马自达在华市场1月份销量2.1万辆、2月份2,430辆、3月份1.3万辆。
其中3月份,一汽马自达销量为5,314辆,长安马自达销量为7,644辆。一季度,一汽马自达销量为1.4万辆,长安马自达销量为2.2万辆。
单一车型方面,长安马自达3昂克赛拉销量表现最为突出,3月单月销量5,669辆,一季度累计销量1.7万辆,占长安马自达一季度销量份额的77.9%,同时也为马自达中国一季度贡献了48%的销量。
十九、现代集团:3月跌幅收窄至28%
根据日前现代汽车集团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3月中,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在华销售降幅减低至28%。其中,北京现代零售销量同比减少22%至3.5万辆;东风悦达起亚零售销量同比减少38%至1.5万辆。
图片来源:东风悦达起亚
但就东风悦达起亚官方数据显示,3月份其全系终端销量达到1.8万辆,同比下滑43.7%;第一季度中累计销量为4.3万辆,同比下滑48.3%。
二十、蔚来:一季度共交付3,838辆新车
根据蔚来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蔚来累计交付3,838辆。其中,1月交付量为1,598辆;2月受疫情影响,交付量为707辆;3月为1,533辆新车,同比上涨11.7%,环比上涨116.8%。
纵向来看,自2018年6月开始交付以来,蔚来累计交付3.6万辆,其中,ES8共交付2.1万辆,ES6交付1.5万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一张图看懂2020年1月新能源车销量TOP10
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自统计显示,1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4.1万辆,同比下降57.9%,环比下降68.4%。具体看来,荣威Ei5、宝马5系 PHEV以埃安分别以3068台、3000台以及2648台的销量拿下了榜单前三名,其中荣威Ei5从上月的销量第七跃到榜单第一,同比增长2.3%。宝马5系 PHEV同比增长12400%。北汽EU系列跌至第五,销量同比降低49.5%。宝骏新能源、全新秦EV、蔚来ES6分别占据第6到第8名,销量分别为1706台、1690台、1493台。欧拉R1、风神E70分别销量1295台与1263台,占据了第九、第十名。了解有关乘联会此次所发布的2020年1月SUV销量数据的更多信息,请看我们为大家做的榜单图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发布,混动车迎来好时代
在10月27日开幕的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全行业1000余名专家历时一年半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 版)》(以下简称技术路线图2.0)正式发布。其中最受业界关注的便是在进一步强调了纯电驱动发展战略,提出至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超过50%,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节能汽车全面实现混合动力化,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
而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另一热点——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技术路线图2.0进一步明确了构建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体系和新型产业生态,提出到2035年,各类网联式自动驾驶车辆广泛运行于中国广大地区,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在介绍技术路线图2.0主要内容时,提出了面向2035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目标,即:
1)我国汽车产业碳排放将于2028年左右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提前达峰,至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
2)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
3)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国际领先,产品大规模应用;
4)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协同高效、安全可控的产业链;
5)建立汽车智慧出行体系,形成汽车、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
6)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成熟,具备引领全球的原始创新能力。
李骏指出,技术路线图2.0延续了“总体技术路线图+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研究框架,并将 “1+7”的研究布局深化拓展至“1+9”,形成了“总体技术路线图+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系统、充电基础设施、汽车轻量化、汽车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的“1+9”研究布局。
除了电动化之外,业界最为关心的莫过于技术路线图2.0提出了至2035年,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部转为混合动力。
据李骏院士介绍,随着汽车节能技术持续提升,当前我国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持续下降,已接近2020年百公里5L的目标值,目前已大量应用高压缩比(12-13)+米勒循环+变排量附件+低摩擦技术等先进节能技术,汽油机热效率逐渐靠近40%的国际先进水平;自动变速器占比已经达到70%以上,7DCT和8AT相继实现量产;CVT方面,CVT180 、CVT250相继量产。
但面向未来越发严苛的排放标准,单纯提升汽油机热效率显然难以完成,因此,“禁燃”的声音不断传出。但鉴于我国国情,多元化的汽车技术和能源种类更为合适,要在发展汽车电动化的同时,重视传统汽车的转型。因此,专家组一致认为,今后15年中国传统汽车要全面向混合动力车型去转变,用“全面电驱动化”代替“禁燃时间表”更符合中国国情。
正是基于此,2.0版技术路线图中提出了,至2035年,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一半,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部转为混合动力,从而实现汽车产业的全面电动化转型。在此基础上,我国汽车油耗将在未来5年、10年及15年达到不同的标准。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新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是对我国汽车电动化路线的合理修正,将引导我国电动汽车产业走上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汽车全面电动化的进程中,混合动力汽车的重要性有望显著提升,国内厂商技术储备充足,随着混合动力汽车成为关键的过渡产品,其重要性将显著提升,市场渗透率有望迅速增长。
根据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过去平稳但有些“寡淡”的混合动力(HEV)市场开始明显升温,尤其是在2020年前7个月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动车型同比下滑的情况下,还实现了混动车型(不含进口车)批发销售16.6万辆、同比增长16.2%的逆势上扬。而丰田、本田等日系在华合资混动车型的表现更是出色,仅广汽本田混动车型今年前三季度累计销量就达到了82,284辆,展现出了极强市场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丰田汽车有望向广汽集团提供混合动力技术,这也是丰田首次将其核心混合动力技术提供给外国公司,其目的无疑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2019年丰田品牌在华市占率约为6%)。
此外,日产汽车也在加强其在中国的混合动力汽车业务。该公司将发布一款配备了其ePower混合动力技术的车型。日产汽车还计划未来三年在中国推出五到六款混合动力车型,其中包括畅销的轩逸轿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发布 2035年无传统内燃机车型
易车讯 10月27日,在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回上,中国汽车工程院院士、中答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代表汽车学会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提到:到2035年,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部转变为混合动力,而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流,销量占比达到50%以上,其中纯电动汽车的将占95%以上。此外,各类网联式高自动驾驶车辆到2035年将在国内广泛运行。
李骏指出,到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总体将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自主、可控。基础设施方面,2035年,将建成慢充桩端口1.5亿端以上、公共快充端口146万端以上。
此外,李骏还介绍,路线图2.0在1.0版的基础上由“1+7”拓展为“1+9”,即1个总体技术路线图和9个细分领域技术路线图,分别是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系统、充电基础设施、汽车轻量化、汽车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
9、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到2035年燃油车全部改为混动?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祁驿
10月27日,在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李骏院士宣布,2.0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正式发布。
图片来源: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视频截图
其中,他提出至2035年,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一半,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部转为混合动力,从而实现汽车产业的全面电动化转型。其中,针对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2.0版技术路线图指出,至2035年,我国将形成自主且完整的产业链,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技术水平将与国际同步,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50%以上,纯电动则将占到新能源汽车的95%以上。
2030年-2035年,将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也将达到100万辆左右,并将完全掌握燃料电池核心关键技术,建立完备的燃料电池材料、部件、系统的制备与生产产业链。
智能网联方面,至2035年,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将在国内广泛运行,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具体来看,2025年HA级智能网联汽车将开始进入市场;2030年,实现HA级智能网联汽车在高速公路广泛应用,在部分城市道路规划应用;2035年,HA、FA级智能网联车辆具备与其他交通参与者间的网联协同决策与控制能力,各类网联式自动驾驶车辆将广泛运行于中国广大地区。
难道说到2035年路上就见不到燃油车,厂家也不给产销燃油车了吗?
答案99%以上是不会的。
首先,这个技术路线图,是给有关部门制定政策作为参考依据用的,它提出的,都是一些美好而远大的目标,并不是政策本身。
如果你看过技术路线图1.0版本,然后对照执行结果你就能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还是很大的。
其次,即便这些目标变成了政策,距离2035年不是还有15年吗,一台车你能开15年不换吗?
按照现在大家换车的频率,我觉得15年可能已经换过三轮了吧,所以这两年您买车还是可以随心所欲的。
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该买的买,该换的换,技术路线不是政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0、影响新能源汽车供给和需求的因素有哪些,请用一张图说明现在和未来的均衡?
一、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分析
新能源乘用车强势增长,过渡期冲量有望新能源乘用车发力,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较快增速。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4.73万辆,同比增速为62.46%。新能源汽车销量领先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强势增长,尤其是插电混动车型销量超预期。2019年Q1,新能源汽车销量27.42万辆,同比+95%;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25.23万辆,同比+97.9%。虽然补贴下降超过此前预期,但是新能源乘用车因为限购限牌,产品力提升,双积分政策增加供给等原因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40万辆,同比+33%,新能源汽车销量166万辆,同比+32.5%。
2011-2019Q1新能源汽车产销变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新能源乘用车季度销量及同比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能源类型角度来看,4月燃油车销量为148.6万辆,环比下降22.4%,同比下降19.7%,燃油车销量持续下滑;新能源车销量为8.7万辆,环比下降16.1%,受政策影响,环比有所下降;新能源车同比增长36.0%,同比增速放缓,但维持增长趋势。新能源车中,纯电动车销量为6.3万辆,环比下降24.3%,同比上涨18.3%;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为2.4万辆,环比上涨16.5%,同比上涨122.6%。纯电动车仍旧占据着新源车主要销量市场份额;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势头较猛,同比大幅增长,依旧保持上升趋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发展期,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2018-2019年中国新能源车量及同比增长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月新能源狭义乘用车批发销售9.17万台,同比增长28.2%,相对于传统乘用车的增速-17%看,新能源车表现较强,这是新能源乘用车逐步摆脱政策依赖的较好体现。2019年1-4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34.5万台,同比增长83%。
2012-2019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A00级车型市场持续萎缩,比亚迪e1新上市销量破千
4月纯电动车型中,A00级电动车有1.75万台,同比下跌49.3%,占纯电动乘用车市场26%份额。较18年4月的63%下降了37个百分点,环比也下跌了24.4%,整体萎缩得较厉害。
具体车型来看,4月仅有的四款销量破千的A00级车型中,有一款新上市的车型——比亚迪e1,销量为1157辆,排名第四。在今后或将愈发缩小的A00级市场,e1能否凭借比亚迪背书拓展自己的份额,还有待观察。
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依然是奇瑞eQ系列和江淮IEV6E,二者环比分别上涨了45.5%和11.3%,也是A00级主要车型中,仅有的环比为正的两款车型。
造车新势力新特在4月销量仅为24辆。
2019.4月主要纯电动A00级车型4月销量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纯电动A0级车市场相比3月环比下跌29.8%。去年同期因为基数较低,同比增长了121.9%。
A0级纯电动市场比亚迪元一枝独秀的局面愈发明显,但4月比亚迪元的销量也有所下滑,环比下跌了35.9%。
3月底上市的名爵EZS环比上月增长313.3%,以653辆的销量排名A0级纯电市场第5名。
北汽方面,EX系列在3月销量破千,但4月又回到了三位数销量的尴尬局面,环比下跌82.4%。
造车新势力品牌合众新能源的哪吒N01销量与上月基本持平,云度汽车两款车型只有200辆的销量,十分惨淡。
2019.4月主要纯电动A0级车型销量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造车新势力方面,小鹏G3在4月销量为2200辆,环比上升75.2%,一举超过威马和蔚来,成为4月造车新势力中最大的黑马;威马EX5销量为1377辆,环比下跌19.3%。
2019.4月主要纯电动A级车型销量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月表现最让人意外的车企并不在TOP15的榜单中,而是跌出榜单外的长安汽车。上月销量4222辆的长安汽车,4月销量环比暴跌76.5%,只有991辆。具体到车型上看,其主要车型纯电动逸动4月销量暴跌,仅有647量,环比跌幅达81.1%。而A00级车型奔奔EV销量更是跌至两位数,4月只录得68辆。
新能源乘用车车企销量排行TOP10(单位: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中国新能源BEV乘用车销量预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中国新能源PHEV乘用车销量预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中国新能源客车销量预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中国新能源专用车销量销量预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月26日,财政部发布2019版本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政策规定分为五方面:1、优化技术指标,坚持“扶优扶强”,稳步提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门槛要求,适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能耗要求,提高纯电动乘用车续驶里程门槛要求;2、降低补贴标准,促进优胜劣汰,仍设立三个月缓冲期;3、完善清算制度,从2019年开始有运营里程要求的车辆,完成销售上牌后即预拨一部分资金,满足里程要求后可按程序申请清算;4、过渡期后取消地方补贴,过渡期后地方不再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给予购置补贴,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5、强化质量监管,确保车辆安全,对由于产品质量引发重大安全事故,或经有关部门认定存在重大质量缺陷的车型,暂停或取消推荐车型目录,并相应暂缓或取消财政补贴。
5月8日,财政部发布支持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通知,2019年地方可继续对新能源公交车给予补贴支持。2020年开始,采用“以奖代补”方式重点支持新能源公交车运营。
补贴政策靴子落地,过渡期期间冲量有望,补贴退坡助行业优胜劣汰,龙头有望市占率提升。乘用车国补下滑幅度超过50%,过渡期后地补取消,预计乘用车补贴整体下滑幅度在70%左右,车企或采用降低上游成本以及终端提价的方法消化补贴退坡影响,但若提价对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或有一定影响,新能源乘用车企业毛利率或下降。客车方面,过渡期后取消对新能源汽车的地方补贴(但是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专用车整体补贴下降幅度超过50%。燃料电池汽车过渡期期间按2018年对应标准的0.8倍补贴,略低于预期。补贴政策靴子落地,过渡期期间冲量有望,补贴退坡助行业优胜劣汰,龙头有望市占率提升。建议关注新能源乘用车龙头比亚迪,新能源客车龙头宇通客车,以及新能源汽车上游产业链标的:新能源热管理核心标的三花智控、银轮股份。车企可能通过下游提价、上游降本等方法降低补贴退坡影响。A00级别乘用车追求续航里程和能量密度提升的意义不大,转用磷酸铁锂等低成本电池降低成本的可能性比较大。A0车型可能会选择把续航里程做到250km以上,在此基础上尽量降低成本。A级别可能会提升续航里程到400km以上,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乘用车企业可能会采用终端提价且挤压上游供应商成本的方法降低补贴下降对企业盈利带来的影响。预计新能源客车也会通过上游降本下游适当提价的方式消化补贴下降的影响,但整体盈利性逐渐趋于传统客车,落后产能出清后,有利于龙头市占率提升。过渡期补贴幅度高于过渡期后,过渡期期间乘用车、客车都有抢装动力,3~6月新能源汽车高增长有望持续。
二、新能源汽车未来十大发展趋势
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子或氢燃料,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会污染环境,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
1、产销量螺旋上升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全球领先,过去三年连续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累计产销量已超过180万辆。
其中,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市场占比为2.7%,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虽然质疑声难免,但是在政策支持之下,新能源汽车大势已定,只会继续向前。从数据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螺旋式上升,2017年50万辆、2018年80万辆,而2019年预计达100万辆以上,2020年规划为200万辆。
100万的产销量小目标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着标志性意义,如果实现则代表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开始可以支撑起百万量级的规模。
2、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变幻
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正在形成。广汽、北汽、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强势领跑,同时,以蔚来、威马、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更是裹挟资本与技术果断进入,走着完全不同的路。
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布局
2019年比亚迪新能源车全球覆盖城市将由200个扩大到400个,主推10万元以下微型电动车。此外,明年比亚迪将增加3万个充电配套设施。
北汽新能源发布“擎天柱计划”,计划2019年~2022年,以北京、厦门、广州等城市辐射展开,组建各城市公共出行运营平台和梯次储能运维平台,建成换电站1000座,运营车辆10万台。
吉利将开发多款电动车型、混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动车型,2019年计划推出5款以上的新能源车型。
造车新势力融资建厂
蔚来汽车融资达到140亿元,正筹建上海生产基地。蔚来汽车已聘请包括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内的八家银行为其年内赴美上市做准备,据悉此次IPO规模大约在10亿至20亿美元。工厂方面,目前蔚来汽车已经开始筹建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生产基地,规划土地800亩左右。
威马汽车计划从2019年起,以每年超过一款新车的速度逐步推向市场。威马汽车首批量产车于今年年中上市,新车将搭载百度Apollo系统,定价在20万元左右,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可达450公里。
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变幻,无论是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布局,还是造车新势力融资建厂,都将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向新的繁荣。
3、共享汽车前景光明,隐患暗藏
经历过共享单车的繁荣与寒冬,共享的优势与隐患不言而喻。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分时租赁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虽然随借随还、自由支配吸引着用户,但充电桩的数量与共享汽车数量不匹配,以及还车点的缺乏,导致行业运营效率低,共享汽车便利性不足。
即便如此,摩拜出行、滴滴出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北汽集团、上汽集团、首汽集团、吉利汽车等传统汽车生产商依旧纷纷进入新能源共享汽车行业。可以说,依赖资本的独立运营派和依托整车企业的出行服务探路派是目前两大主要力量。
随着共享汽车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张和运营区域的扩大,共享汽车的经营难度和经营压力不断增大,行业规范运营有待加强,例如保险的完善,为企业制定个性化方案或强制购买运营级商业保险,只有让用户无后顾之忧,未来前景才能长期看好。
4、商用车率先上路
人类运输有两种形式:生活流动和商品流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商用车有望率先上路。
公交电动化已经进行很多年,新能源客车的有效市场目前已经接近饱和,出租车和物流车作为政府采购和城市交通管制的领域,有望迎来新一轮的电动化热潮。
众所周知,大城市在解决个人的出行交通方面,公认的方式是减少私家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同理,最有效的解决货物的出行,同样是打造“货物公交系统”。
解决诸如续航、充电、一次装载量等固有短板,“货交”系统完善,物流公司大量自有车辆就不再是必须,货物们定时定点定路线上车,分站到达,形成一个高效、有序、减少闲置和浪费的城市货物运力系统,从而形成新一轮新能源热潮。
5、配套产业逐步完善
两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公开指出:“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发展的短板”。
虽然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整体建设规模已经严重滞后。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各类充电桩达到45万个,车桩比约为3.8∶1,距国家规划的1∶1还有很大差距。充电技术是电动车发展的关键,未来电动汽车的充电趋势将是“私人交流充电桩日常慢充”与“公共快充补电”两种方式相结合。
预计下一步是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无线充电、智能充电、大功率充电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支持加氢站建设运营。
6、与人工智能结合,向着无人驾驶前进
在《速度与激情8》中被黑客攻击导致交通瘫痪的场景已经不是科幻。人工智能+新能源=未来汽车。车联网+新能源将彻底改变出行方式,一边吃着火锅一边开着车不再遥远。
为此,加快研究并出台运营政策,从国家层面为加快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化奠定法律基础;加强防范汽车被黑客攻击、关键数据被控制而造成的巨大风险;加快部署自动驾驶车辆运营,推进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速改造面向自动驾驶汽车的新型城市交通环境。
可以想象,未来一辆由电力或太阳能或其他清洁燃料为动力,由人工智能操控的无人驾驶汽车,不仅拥有“朋友”属性,陪你聊天,感知你的各种情感;还是你的专属仆人,替你“跑腿”购买咖啡、机场接人。
7、中国特色新能源技术路线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其他新能源型汽车。
目前,纯电动战略初见成效,但弊端也开始显现。因此,燃料电池、插电式、增程式作为技术补充方案等在某些应用领域的技术优势将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和支持。
着眼未来,将重点突破动力电池、高比功率高耐久性燃料电池电堆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发电主体能源,充电智能化将引发能源结构的巨大变革。
8、动力电池回收体系逐步完善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存在诸多问题:1.回收利用法律法规尚不完善;2.回收利用体系尚不健全;3.回收技术和工艺水平有待提高;4.回收利用成本高、盈利难。
但同时,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加速成形,《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完成,这将对动力蓄电池结构设计、连接方式、工艺技术、集成安装的标准化做系统梳理和规定,同时强化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运输、储存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落实动力蓄电池编码制度及可追溯体系。
同时以补贴的方式规范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回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将逐渐规范,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9、低速电动车卷土重来
此前,依靠补贴政策支持,纯电动A0、A00级市场携低价、牌照优势对低速车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收割了一大批低速车用户,但由于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对续航里程进行强制升级,车辆成本预计大幅提高,部分过于依赖补贴的车型将黯然退出。
与此同时,低速电动车凭借不依赖补贴、暂时还不需上牌的优势有望卷土重来,在交通管理政策相对宽松的三四线城市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占领半壁江山。
低速电动车具备替代同级别燃油车的实力,但缺乏技术标准和规范管理,续航虚标、电池衰减、中小企业产品无售后服务等也是突出问题,虽然占据了三四线城市,但低速电动车若想真正赢得消费群体的认可,有更广阔的发展,仍需在售后服务加大投入。
10、渠道模式创新
新能源汽车各种销售推广模式层出不穷,包括直营、分销、运营等等,随着汽车渠道和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以电商为主的新零售模式更是成为了新的风口。
但是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渠道模式有所差异。有分析指出,一二线市场的用户较为集中、普遍有购车用车经验,采取直营体验店的模式更被认可;而三四线城市用户相对分散,且很多首次购车,传统4S店模式信赖度更高。
此外,有些车辆和充电设施运营商通过向潜在用户提供用车或充电服务,顺便销售车辆的模式也在探索中,由此形成了整个产业链的串联。
不一样的造车新势力,水氢汽车有何实力?
无论是政策诱导还是市场驱动,新能源毫无争议的将成为下一个市场风口,作为国内最早涉及水氢汽车领域的公司,广东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并顺势而为确定了“水氢+汽车”的整体发展战略。即立足水氢技术,主攻新能源水氢汽车;重点持续发力水氢轿车、水氢旅游观光车、水氢重卡等主力车型;强化水氢发电技术、整车集成以及原料加注方面的优势;同时深耕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最终将水氢汽车打造成为中国一流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集团。
很多关注水氢科技的人都知道水氢汽车有优秀的环保性。燃料供给是甲醇水,甲醇水重整制氢,氧化剂是氧气,然后经过燃料电池参与化学,得到电能然后排放的是对环境无污染的水和少量二氧化碳。
水氢汽车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俨然成为如今新能源车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且随着自身的不断完善,水氢汽车已经成为主流汽车集团中不一样的造车新势力。
面对新能源汽车中存在的主要障碍,电池续航能力不足、充电慢等问题,合即得研发的水氢汽车不加油、不充电、不排放尾气。水氢汽车直接利用水氢动力系统为电机供电,从而为汽车提供动力,水氢动力系统替代了传统电动汽车中的锂电池,只要原料箱中有充足的甲醇水即可保证水氢汽车的续航能力。水氢汽车具有内燃机汽车一样的续航能力却没有排放;具有传统电动车的环保性和便捷性却没有充电难题,具有氢燃料电池汽车一样的绿色动力却没有加氢难题。与传统燃油汽车、电动汽车比较,水氢汽车成本低廉、环保,无PM2.5排放。
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