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电动汽车领域专利分析

电动汽车领域专利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19 12:43:59

1、电动车充电宝专利分析报告

2017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兴起,并迅速成为投资者和创业者竞相追逐的新风口。从发展初期商业逻辑的饱受质疑,到资本入场后的高歌猛进,再到尾部企业的纷纷阵亡,短短一年间便完成了行业的迅速迭代与梳理,由狂热回归冷静。本研究通过分析共享充电宝行业融资、渠道、供应链、成本把控等各环节的发展现状,旨在为市场各方描绘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并为其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已进入中盘调整期,头部企业和二三线企业的差距逐步拉开,处于第一梯队的有小电、来电等。其中,小电在资金实力、成本控制、投资回报率及订单量等维度处于行业第一。

▌行业兴起:力量蓄积加上资本引爆,推动行业迅速升温

2017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兴起,并迅速成为投资者和创业者竞相追逐的新风口。站在投资者角度,共享单车的示范效应既启蒙了资本市场,也增强了大批投资者的信心。类比到共享充电宝行业,二者模式相似,且充电宝的财务模型预期更加乐观;其次,随着流量红利的见底,企业纷纷开始布局线下,探寻新增长点。

但资本的作用仅仅是引爆,放大到整个手机移动电源产业链来看,供需端发展奠定了行业兴起的基础力量。一方面,智能手机的成熟使得人们对于续航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移动电源大环境利好。但另一方面,2013年小米的入局,极大压缩了传统移动电源企业利润空间,后者急需开拓新的转型自救之路。由此,行业内生力量,加上资本的助燃,共同推动了共享充电宝行业迅速升温,成为2017年备受关注的新风口。


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

▌前景预判:现有规模

2017年市场规模0.9亿元,预计至2020年增长接近3倍

2017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发展迅猛,市场规模接近亿元大关。随着一二线城市设备密度的扩张,以及下沉渠道的搭建,预计未来整个行业的用户量仍将持续走高。加上市场成熟后,营收模式向广告、数据等多元化方向开拓,未来市场潜力乐观可期,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3亿元。


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

▌前景预判:盈利空间

广告行业整体回暖,生活圈媒体发展强劲

根据CTR数据,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广告市场进一步向好,涨幅1.5%,较15、16年提升明显。随着人均收入的提升,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户外娱乐、旅游休闲及文化需求不断增强,消费者生活半径以及与户外媒体的接触机会随之增加,大大推动以户外媒体为代表的“生活圈媒体”的长足发展。2

2、电动汽车专利数据统计

你可以登陆佰腾专利检索,然后把你知道的有关电动汽车的关键词出入检索框,就能查到所有的专利了。如果你知道英文的话,还可以选择国外专利库来检索

3、要检索电动汽车方面的专利信息,用搜狗检索工具合适吗?

搜狗应该不专业吧,可以通过专业的专利检索软件检索,比如智慧牙,佰腾网,国知局检索平台等

4、现在电动车有哪些技术专利

种途径
1、找当地的知识产权或者科技管理部门,帮你找投资合作的企业。
2、自己找电动车企业去谈合作事项。
3、等着有人来找你。
无论哪种途径,成功的前提都是你的专利技术能够产业化,并且能给合作者带来经济效益。
一种技术要想产业化还需要很多人付出劳动才能够实现的,呵呵。
我觉得,目前中国的大多数的专利技术距离产业化还有一段距离,这些专利技术要想产业化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才能够实现。
祝你的专利能够尽早找到合作者。

5、电动汽车专利

中国专利技术网 专利检索 频道就可以查到。
专利名称中含有 电动汽车 关键词的共有 2059项。
你自己登录去查询一下,有不懂的再电话咨询我们。

6、对丰田普锐斯电动汽车分析

普锐斯十年前问世,以环保和燃油经济性佳令世人瞩目。2009年全面改型,被称为2010款或第3代混合动力乘用车。由于大幅降价。一时供不应求。

第3代普锐斯将燃油发动机容量从第2代的1.5L被提升到1.8L。燃油经济性居世界首位, 10-15工况油耗仅为38公里/升。据称实际油耗每百公里4-5升左右。与第2代的圆滚滚无腰线的外形设计相比,第3代普锐斯在优美的流线型上加了若干条强有力的特征线,体现了简洁明朗,柔中带刚的新一代车体造型设计理念。内装说不上豪华, 但配有可变座椅结构, 当后座椅放开后,稍稍紧凑的空间中仍旧可让中等个子的人平躺下来休息,实属难得。加之标准配备无级变速系统CVT,电动转向器EPS,防抱死刹车系统 ABS,防滑车辆协调安定系统S-VSC,主侧面SRS安全气囊,坡路启动辅助,隔紫外线红外线私秘级玻璃等等。作为家庭用车,该配备的基本有了。

如果说, 在第3代普锐斯上,用户要想拥有厂家标榜的高科技时尚的选装功能,如太阳能车顶空气循环系统,毫米波雷达自适应巡航系统,自动泊车辅助系统等,那就掉入厂家设计的价格陷阱里了。就说太阳能车顶空气循环系统,这是在炎热的夏天,靠太阳光能驱动风扇,使无人停车时的室内气温有所降低的玩意儿,虽说颇为新鲜,但却要价20万日元(约1.4万多RMB)。太阳能并不能给电池充电,离有效的利用太阳能尚有距离。至于有余钱考虑奢侈的车上电子设备的买客,其实应该把脸对向更豪华的车种。

事实上作为价格竞争的旗帜,最低价格版的L型普锐斯是205万日元。不带CD音响;前座椅高低不能调节;没有雾灯;无后窗玻璃雨刷;后座椅无扶手。要命的是后座椅的后面不带卷帘式挡板,载客时后面的货物一览无遗, 有失轿车体统。因此大多数人都愿意买档次稍高的S版,定价为220万日元(约15.4万RMB)。

作为价格因素,不能不提电机驱动用串联式镍氢电池组,尽管厂家保证5年或10万公里使用寿命,更换一套也得花上十几万日元(约1万RMB)。目前这套电池系统不能用家用交流电充电。靠燃油发动机带动或刹车时的能量充电,一次满充电不用汽油可行驶1公里多。与现有纯电动车一次满充电160公里的续航水准相比,算不上新闻。

7、关于专利和汽车的问题:纯电动汽车与电动汽车(非混合动力)区别,详细说明请看问题补充,谢谢大家。

过去人们说到到电动车,就只局限于电池做为能量来源的,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动车已经不仅仅是电池车了,还可以是超级电容、燃料电池、大飞轮,还有无轨电车(就是带辫子的那种),从英文上比较容易区分,电动车就是EV,纯电动车是BEV(这里的B是电池的首字母)。EV是一个大的概念,包含BEV。

8、特斯拉公布所有专利,为什么还难以被超越?

特斯拉宣布将开放超级充电站系统设计专利,在国内引起复杂的反应,有专家认为“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标准不仅和中国的不一样,和美国、欧洲的标准都不一样。这是它发展的最大难题。马斯克此次开放专利是倒逼之举,以开放专利来抢夺行业标准。”

也有人认为:商业世界哪有什么活雷锋?“目前特斯拉也仅是宣布了一个模糊的概念,不过很肯定的是,任何一家企业都不会无私地把自己的核心技术贡献出来。”


还有人认为,特斯拉开放专利客观上会加速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降低行业壁垒,但将会加强而不是削弱特斯拉的领导地位。

更有人认为:一旦专利被其他汽车企业使用,非专利部分技术转让的商业利益巨大。

美国媒体报道称,马斯克重申“特斯拉很乐意与其他汽车制造商共享超级充电网络,但是车辆需要满足超级充电器的标准,还要求汽车制造商接受我们不收取充电费用的商业模式。”这就是说,采用特斯拉充电技术,就要“削足适履”,改变电动汽车本身的技术,更不要说谁能接受免费充电的模式。中国电动车产业已初具规模,多家骨干企业的产品已批量上市,产品标准已成固定模式,未来将依靠自己的力量实施市场的快速推广和周到的充电服务,因此不会在充电等方面受制于人。

但是,这一情况的形成,也有客观原因。随着电动汽车的浪潮兴起,各个国家也开始制定电动汽车标准和充电标准,但一般晚于特斯拉技术应用。2009年,特斯拉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品技术体系和充电技术体系。2012年开始按照自己的充电技术标准大规模建设超级充电站。

特斯拉此前在中国的项目推广没能获得国家电网的支持。自建充电站和充电桩,只能将自己与中国这个社会化新能源市场隔离和封闭起来,未来产品销售规模越大,距离中国新能源社会就越远,无法融入其中,成本高、推进难,难免陷于孤立。技术标准与各国的“国标”不一样,马斯克只能面对两种选择:一是改变自己的标准,放弃十年的技术积累,与“国标”一致;二是拉拢其他企业,形成市场标准,对抗“国标”。

特斯拉在北美已经开设的97座“超级充电站”,确保车主可以从东海岸一路开到西海岸,这些站采用太阳能发电。其实采用太阳能供电是电动车最理想的模式。如果采用火力发电方式供电,电动车就很起到环保效果。

也有人认为,特斯拉专利并不是没有积极意义。中国充电站建设和运行成本居高不下,据报道,深圳的充电站每年亏损额达1300万元人民币,如果采用特斯拉专利技术,有效控制充电站建设和运行成本,可以保证充电设施进入良性循环轨道。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技术和电池控制技术是值得汲取的,不会所有的企业都对这些唾手可得的专利技术无动于衷。随着特斯拉的本地化生产、充电设施与各企业共享,以及所有专利免费开放等组合拳联动,相信一般的企业很难抵挡。但是,特斯拉并没有表示要开放电池控制技术。


与电动汽车领域专利分析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