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动汽车电机高温故障怎么解决
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
1、询问用户:故障产生的时间、现象、当时的情况,发生故障时的原因以及是否经过检修、拆卸等。
2、初步确定出故障范围及部位。
3、调出故障码,并查出故障的内容。
4、按故障码显示的故障范围,进行检修,尤其注意接头是否松动、脱落,导线联接是否正确。
5、检修完毕,应验证故障是否确已排除。
6、如调不出故障码,或者调出后查不出故障内容,则根据故障现象,大致判断出故障范围,采用逐个检查元件工作性能的方法加以排除。
2、混合动力汽车会跟电动汽车一样,有高温自燃风险吗?
近来,纯电动汽车自燃的新闻频频曝出,很多人对于纯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那么,同样身为新能源汽车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或者是油电混合车,也有高温自燃的风险么?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混动车的高温自燃概率,从理论上来说,要比纯电动汽车还更高。
混动车存在两套动力系统,一套是由发动机和变速箱组成的动力总成系统,另一套则是由电动机和电池组组成的动力总成系统。如果说,混动车内部的电路,因为客观原因或者是主观设计缺陷,而产生了一定的破损,从而造成短路,那么短路处的瞬时电阻会立即增高,流通的电流会急剧增大,那么就会导致短路处的温度瞬间升高,那么就可能引起汽车自燃。
再考虑到混动车内部存在油路,假设说油路出现了破损或者是出现了泄露,那么油滴滴至高温区域的话,就很有可能引起自燃,从而导致车辆自燃。而且在夏天这种高温环境之下,油滴燃烧的概率更高。
因此说,混动汽车,不管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还是油电混合车,都存在自燃风险。
“混动车”包括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油车相比,混合动力汽车多了一些高压电路和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相比,混合动力汽车多了油箱和油路。所以,从理论上说,混合动力汽车的自燃概率是最高的,因为,引发混合动力汽车燃烧事故的原因既有燃油车方面的,也有电动汽车方面的。
3、夏季到了 高温天气下电动汽车该如何使用和保养
1,留意电池的续驶里程,及时充电,少开空调,规划好出行路线,以免半途抛锚。2,夏季应格外注意电池温度,检查好风冷或水冷系统,故障灯亮起,应及时检测修理。遇高温极端环境,避免充电,待冷却后再充电。3,高温天气要避免短时间内频繁变速行驶。驾驶要平稳。4,电动车应选择遮阳、通风良好的位置停放,避免爆晒。5,不要低电量连续停放时间过长。
4、电动汽车高温下能充电吗?
电动汽车可充电的温度一般在-20℃~80℃,温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对电池、整车线路产生损害,一般的电动汽车都有过温、低温保护,在超过某个温度以后会减小充电电流,或者中断充电。正常的使用环境下不会有什么问题,夏季40度左右是可以充电的。
5、高温电动车自燃事件频发,轩逸纯电动车为何可以一直安然无恙?
时至今日,历经两代车型更迭的日产聆风,在全球范围内的累计销量已达43万,持续领先于特斯拉占据销量榜首,堪称电动汽车历史上的经典样本。
与此同时,它还保持着一个更加不可思议的记录——全球用户累计行驶100亿里程无电池安全事故,无自燃情况发生。不论在燃油车还是纯电动汽领域,这都是一个可以被称为“奇迹”的存在,论稳定性几乎无人可与其匹敌。
我们都知道,动力电池相对于整车零配件而言,近乎是最危险的存在。尤其是参考近期发生的案例,大部分自燃事故都是基于频繁充放电的过程中,引起了热管理系统的崩溃,这种现象在使用了多年,电池技术不甚先进的老车上更容易发生。但诞生已有9年的日产聆风,却是个活生生的例外。
既然电池供应商几近相同,用户的使用方法也是大同小异,那么日产究竟是怎么做到如此安全的呢?显而易见,这还要归功于整车企业对技术安全的重视。
虽然聆风与中国市场的渊源并不深,但实际上,国内销售的轩逸纯电,已经完全是按照聆风的模式进行研发生产,两款车型均遵守8大全球专业电动车标准,在制造标准上保持着高度的一致。因此,从国产化的轩逸·纯电车型上,我们便可以看出聆风将电池安全做到极致的根本原因。
首先,在电芯供应商的选择上,日产的第一标准永远是稳定,这也是其最终敲定宁德时代的原因。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中,宁德时代产品的装机量占据了总量的一半,凡是国内知名的电动汽车生产厂商,近乎都与其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由此可以推断,其核心零部件的质量是能够得到保证,并获得业内公认的。
同时,利用雷诺日产联盟全球最先进的全自动电池模块生产线,轩逸·纯电的装配过程已经完全达到了国际化标准,每一个成品都要经过12道装配工序,14道严格检测环节已经证明了企业对安全性的极致追求。
例如,在装配过程中,日产汽车设立了5重安全电池保护,采用严选定制软包电芯,按日产全球统一标准订制生产,100%严格检测、筛选,确定每片电芯都完美无瑕。
高效散热层叠结构采用多重精密加工,体积小,散热性能优越,安全性自然得到了保证。
再比如,耐极限安全模块采用降低冲击设计构造,并经挤压、短路、加热、穿刺等7项极限测试,确保各种状态下电池安全,包裹在外的重装铠甲 采用1170Mpa 超高强钢密封铠甲,确保碰撞安全。
6、混合动力汽车会跟电动汽车一样有高温自燃的风险吗?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对于车辆的使用安全问题,也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总的来说,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插电混动汽车亦或是燃油车,都是会发生自燃事故,只是发生的概率大与小的问题!所以对于混合动力汽车来说,会有高温自燃的风险吗?根据车辆的结构混合动力是有着两套动力系统总成,油路和高压电路系统,对于高温自燃的风险肯定是有的。
近来,纯电动汽车自燃的新闻频频曝出,很多人对于纯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那么,同样身为新能源汽车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或者是油电混合车,也有高温自燃的风险么?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混动车的高温自燃概率,从理论上来说,要比纯电动汽车还更高。
混动车存在两套动力系统,一套是由发动机和变速箱组成的动力总成系统,另一套则是由电动机和电池组组成的动力总成系统。如果说,混动车内部的电路,因为客观原因或者是主观设计缺陷,而产生了一定的破损,从而造成短路,那么短路处的瞬时电阻会立即增高,流通的电流会急剧增大,那么就会导致短路处的温度瞬间升高,那么就可能引起汽车自燃。
再考虑到混动车内部存在油路,假设说油路出现了破损或者是出现了泄露,那么油滴滴至高温区域的话,就很有可能引起自燃,从而导致车辆自燃。而且在夏天这种高温环境之下,油滴燃烧的概率更高。
因此说,混动汽车,不管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还是油电混合车,都存在自燃风险。
7、电动车电池受到高温或挤压、碰撞很容易就会爆炸吗?
会!
是理论上会可能爆炸。
手机的电池也是一样的,可能会爆炸,你不会不用手机吧?
公交车上也有蓄电池,它也是受到高温或挤压、碰撞很容易就会爆炸。
你只要注意安全骑行就好了。
8、高温对电动汽车会不会有影响 对于电动汽车的误区有
高温影响因素有:
1、充电过程中会放热,高温下一定要注意通风降温。
2、电池最佳工作温度为室温25℃,高温和低温都会导致里程缩短,只是低温更明显而已。
3、电池能量密度越高越容易发生自燃,尤其是在高温下。
9、混动车辆也会和纯电动汽车一样发生高温自燃现象吗?
这段时间,纯电动汽车的自燃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因此也有人问了,混动车也会有高温自燃的风险吗?混动车辆,的确会有高温自燃的风险。
混动车辆目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油电混合车,丰田的卡罗拉双擎,雷凌双擎就是这类车型;另一类则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比如说比亚迪汽车的唐DM,东风起亚悦达的起亚K3 PHEV等车型都属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而混动车型产生自燃的原因主要就是油路或者是电路出现了问题。首先,如果混动车型的油路出现了损坏,那么就有可能导致燃油泄露,而如果燃油泄露在发动机或者是排气管等高温区域,那么就很容易产生燃烧,从而引起车辆自燃。其次,如果车内的电路产生了短路,那么短路处在短时间内电阻会剧增,那么电流经过的时候就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随着大量热量的产生,短时间内短路处的温度就会飙高,那么达到燃点之后就会引发燃烧,从而引起车辆的自燃。
所以我们平常在使用混动车辆的时候,要尽量将车辆放在阴凉处,同时注意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
10、持续高温来袭,纯电动汽车如何突破技术考验?
和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的结构中电池组和驱动电机代替了燃油和发动机,虽然内部构造更加简单,不过却更容易引发自燃。大家都知道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是电池组,但目前多数厂家为了实现高续航,在车辆内部放置了更多电池,埋下了安全隐患,只要涉及电路电池故障,就很容易发生燃烧现象,而且燃烧速比燃油车更加快速。其实动力电池燃烧的原因,总结起来无非两类: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可分为:过度充电,短路,高温,机械撞击;内部原因可分为:电芯材料问题、结构包装问题,电池生产工艺问题。
从内部原因着手,就可以从根源上解决电池自燃问题,今天我们就主要具体分析下导致车辆燃烧的内部原因中三大核心要素。
第一要素,电芯材料
目前的纯电动汽车搭载的电池都为三元锂电池,而锂电池材料选择不当则会降低电池整体的安全性能。例如当车辆在快速充电时,导电性不好的锂电池容易产生大量热量、温度急剧升高,导致热失控。所以,电芯材料的选择是电池安全内部原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第二要素,结构包装
其实,在锂电池中本身会有大量易燃物质存在,比如非水溶性的液态电解液,当其暴露在空气中温度达到60℃至70℃时,就会燃烧。另外,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会让电池组产生变形,导致电池隔膜被撕裂并发生内部短路,也容易因易燃电解质发生泄漏引发起火。所以纯电动汽车不但要选择对的电池材料,电池结构包装也是电池安全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要素,电池生产工艺
良好的电芯材料、严谨的电池结构包装在电池安全方面做出的贡献并不是万能的。如我们所知,车型中搭载的完整电池包内部其实是很复杂的,电芯是一个电池系统的最小单元,多个电芯组成一个模组,再多个模组组成一个电池包。
所以车企要配备更成熟、更有远见的电池生产工艺,从根本上解决电池安全问题。例如东风日产轩逸·纯电的电池始终按照与聆风一致的日产全球统一标准定制生产,12道装配工序,14道严格检测环节以确保每片电芯的一致性,包括拧每一个螺丝的力道,都是经过不同实验而达到理想的标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