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吗?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子或氢燃料,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会污染环境,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以下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十大发展趋势,一起来看看吧!
趋势预测1:产销量螺旋上升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全球领先,过去三年连续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累计产销量已超过180万辆。
其中,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市场占比为2.7%,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虽然质疑声难免,但是在政策支持之下,新能源汽车大势已定,只会继续向前。从数据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螺旋式上升,2017年50万辆、2018年80万辆,而2019年预计达100万辆以上,2020年规划为200万辆。
100万的产销量小目标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着标志性意义,如果实现则代表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开始可以支撑起百万量级的规模。
趋势预测2: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变幻
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正在形成。广汽、北汽、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强势领跑,同时,以蔚来、威马、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更是裹挟资本与技术果断进入,走着完全不同的路。
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布局
2019年比亚迪新能源车全球覆盖城市将由200个扩大到400个,主推10万元以下微型电动车。此外,明年比亚迪将增加3万个充电配套设施。
北汽新能源发布 “擎天柱计划”,计划2019年~2022年,以北京、厦门、广州等城市辐射展开,组建各城市公共出行运营平台和梯次储能运维平台,建成换电站1000座,运营车辆10万台。
吉利将开发多款电动车型、混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动车型,2019年计划推出5款以上的新能源车型。
造车新势力融资建厂
蔚来汽车融资达到140亿元,正筹建上海生产基地。蔚来汽车已聘请包括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内的八家银行为其年内赴美上市做准备,据悉此次IPO规模大约在10亿至20亿美元。工厂方面,目前蔚来汽车已经开始筹建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生产基地,规划土地800亩左右。
威马汽车计划从2019年起,以每年超过一款新车的速度逐步推向市场。威马汽车首批量产车于今年年中上市,新车将搭载百度Apollo系统,定价在20万元左右,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可达450公里。
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变幻,无论是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布局,还是造车新势力融资建厂,都将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向新的繁荣。
趋势预测3:共享汽车前景光明,隐患暗藏
经历过共享单车的繁荣与寒冬,共享的优势与隐患不言而喻。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分时租赁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虽然随借随还、自由支配吸引着用户,但充电桩的数量与共享汽车数量不匹配,以及还车点的缺乏,导致行业运营效率低,共享汽车便利性不足。
即便如此,摩拜出行、滴滴出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北汽集团、上汽集团、首汽集团、吉利汽车等传统汽车生产商依旧纷纷进入新能源共享汽车行业。可以说,依赖资本的独立运营派和依托整车企业的出行服务探路派是目前两大主要力量。
随着共享汽车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张和运营区域的扩大,共享汽车的经营难度和经营压力不断增大,行业规范运营有待加强,例如保险的完善,为企业制定个性化方案或强制购买运营级商业保险,只有让用户无后顾之忧,未来前景才能长期看好。
趋势预测4:商用车率先上路
人类运输有两种形式:生活流动和商品流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商用车有望率先上路。
公交电动化已经进行很多年,新能源客车的有效市场目前已经接近饱和,出租车和物流车作为政府采购和城市交通管制的领域,有望迎来新一轮的电动化热潮。
众所周知,大城市在解决个人的出行交通方面,公认的方式是减少私家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同理,最有效的解决货物的出行,同样是打造“货物公交系统”。
解决诸如续航、充电、一次装载量等固有短板,“货交”系统完善,物流公司大量自有车辆就不再是必须,货物们定时定点定路线上车,分站到达,形成一个高效、有序、减少闲置和浪费的城市货物运力系统,从而形成新一轮新能源热潮。
趋势预测5:配套产业逐步完善
两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公开指出:“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我们发展的短板”。
虽然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整体建设规模已经严重滞后。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各类充电桩达到45万个,车桩比约为3.8∶1,距国家规划的1∶1还有很大差距。充电技术是电动车发展的关键,未来电动汽车的充电趋势将是“私人交流充电桩日常慢充”与“公共快充补电”两种方式相结合。
预计下一步是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无线充电、智能充电、大功率充电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支持加氢站建设运营。
趋势预测6:与人工智能结合,向着无人驾驶前进
在《速度与激情8》中被黑客攻击导致交通瘫痪的场景已经不是科幻。人工智能+新能源=未来汽车。车联网+新能源将彻底改变出行方式,一边吃着火锅一边开着车不再遥远。
为此,业内人士建议,加快研究并出台运营政策,从国家层面为加快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化奠定法律基础;加强防范汽车被黑客攻击、关键数据被控制而造成的巨大风险;加快部署自动驾驶车辆运营,推进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速改造面向自动驾驶汽车的新型城市交通环境。
可以想象,未来一辆由电力或太阳能或其他清洁燃料为动力,由人工智能操控的无人驾驶汽车,不仅拥有“朋友”属性,陪你聊天,感知你的各种情感;还是你的专属仆人,替你“跑腿”购买咖啡、机场接人。
趋势预测7:中国特色新能源技术路线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其他新能源型汽车。
目前,纯电动战略初见成效,但弊端也开始显现。因此,燃料电池、插电式、增程式作为技术补充方案等在某些应用领域的技术优势将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和支持。
着眼未来,将重点突破动力电池、高比功率高耐久性燃料电池电堆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发电主体能源,充电智能化将引发能源结构的巨大变革。
趋势预测8:动力电池回收体系逐步完善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存在诸多问题:1.回收利用法律法规尚不完善;2.回收利用体系尚不健全;3.回收技术和工艺水平有待提高;4.回收利用成本高、盈利难。
但同时,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加速成形,《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完成,这将对动力蓄电池结构设计、连接方式、工艺技术、集成安装的标准化做系统梳理和规定,同时强化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运输、储存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落实动力蓄电池编码制度及可追溯体系。
同时以补贴的方式规范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回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将逐渐规范,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趋势预测9:低速电动车卷土重来
此前,依靠补贴政策支持,纯电动A0、A00级市场携低价、牌照优势对低速车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收割了一大批低速车用户,但由于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对续航里程进行强制升级,车辆成本预计大幅提高,部分过于依赖补贴的车型将黯然退出。
与此同时,低速电动车凭借不依赖补贴、暂时还不需上牌的优势有望卷土重来,在交通管理政策相对宽松的三四线城市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占领半壁江山。
低速电动车具备替代同级别燃油车的实力,但缺乏技术标准和规范管理,续航虚标、电池衰减、中小企业产品无售后服务等也是突出问题,虽然占据了三四线城市,但低速电动车若想真正赢得消费群体的认可,有更广阔的发展,仍需在售后服务加大投入。
趋势预测10:渠道模式创新
新能源汽车各种销售推广模式层出不穷,包括直营、分销、运营等等,随着汽车渠道和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以电商为主的新零售模式更是成为了新的风口。
但是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渠道模式有所差异。有分析指出,一二线市场的用户较为集中、普遍有购车用车经验,采取直营体验店的模式更被认可;而三四线城市用户相对分散,且很多首次购车,传统4S店模式信赖度更高。
此外,有些车辆和充电设施运营商通过向潜在用户提供用车或充电服务,顺便销售车辆的模式也在探索中,由此形成了整个产业链的串联。
2、连续五年未完成年度目标 现代汽车计划2025年前推出44款电动车型
现代汽车集团于1月2日公布的年度业绩和未来规划显示:2019年,现代汽车集团全球总销量为719万辆,相比去年同比下滑了3%,低于760万辆的年度目标。现代和起亚汽车在连续五年未能实现年度销售目标后,预计2020年总销量将比2019年增加35万辆,同比增幅达5%,达到754万辆。
现代汽车执行副董事长郑义宣(Euisun Chung)表示:“2020年将成为现代汽车巩固其未来行业领导地位的首个年份。”这名未来即将接任父亲郑梦九位置而接班现代汽车集团的韩国人在2019年初已经制定了全面转型的指导原则,涵盖从大规模投资到加强与合作伙伴关系的所有方面到微观层面的运作。
与大部分车企一样,现代汽车也在电气化、氢燃料工业生态系统和自动驾驶商业化,以及其移动出行服务业务逐步扩张。
根据外媒消息,现代汽车集团计划在2025年前推出44款电动化车型,其中包括13款混合动力车型,6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23款纯电动车和2款氢燃料电池电动车。目前,该公司拥有24款电动化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该集团尤其强调了,到2025年将投资超过870亿美元将纯电动车数量从当前的9款提升至23款。其中,将有11款专用电动汽车(注:指不基于现有燃油车,而是全新开发的电动车)。首款专用电动汽车最早将于2021年上市。
不过,关于这款“专用电动汽车”,现代汽车的信息披露有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
最早关于“专用电动汽车”的公告可以追溯到2017年,当时,报道称这款车将采用“捷恩斯”品牌标识,用于和特斯拉Model 3对标。
而在2019年6月份,《韩国商报》报道称,现代汽车开始生产一款纯电动紧凑型SUV,采用“全球通用电气模块化平台(E-GMP)”。该报道指出,原型车将于2020年年中亮相,2021年初投产。
而到了2020年新年庆典上,现代汽车集团又改变了说法——称全新的电动车架构将应用于2024年发布的全新电动车上。
目前,只有起亚的口径较为明确。该制造商近期证实,将在2021年投产概念车Imagine。这是一款主打运动的纯电动车型。
除了上述车型以外,剩余10款“专用电动汽车”均没有确凿信息披露。
一家日本媒体NNA数周前报道称,韩国SK Innovation将为现代汽车一款跨界SUV车型提供50万套电池。这款率先采用E-GMP平台的纯电动车型将搭载额定电压800伏的电池组,预计将在2021年第一季度在现代汽车韩国蔚山工厂投产。
除此以外,现代汽车集团将在2020年推出更多基于燃油车基础上开发的电动化车型,也就是“非专用电动汽车”。例如,起亚索兰托(Kia Sorento)、现代途胜(Hyundai Tucson)和现代圣达菲(Hyundai Santa Fe)。
在氢燃料方面,现代汽车集团计划向交通运输部门和发电部门供应燃料电池系统,从而在2030年之前每年向全球提供约20万个燃料电池系统。该集团将同时在韩国建立年产50万辆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工厂。
自动驾驶领域,现代汽车正在加快自动驾驶软件技术的发展,并将L4级和L5级的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在2022年开发出自动驾驶平台后,并在2024年下半年投入商业生产。去年,现代汽车向打车平台Grab提供了200辆现代Kona Electric车型。
数周前,现代汽车还公布了“2025战略”。现代汽车计划在2025年之前预留61.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620亿元)的投资,用于研发未来技术。在同一时间范围内,该公司的目标是使得汽车业务营业利润率达到8%,并争取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占有5%的份额。
此外,该制造商计划到2025年可以达到年销50万辆纯电动车的市场规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新能源汽车发展关键转折点,北京现代如何破局?
随着中国乘用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当下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无论是通勤代步,还是长短途自驾,汽车正在以多元化的形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丰富色彩。近年来,随着全球节能环保大课题的愈演愈烈,中国乘用车市场也在逐步调整比例,通过政策红利大力发展新能源乘用车
尽管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据统计显示,在最近三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已经跃居全球首位,2019年1月更是以单月9.17万辆的批发量数据,达成186%的同比增速,可见,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仍将是发展的重要方向。
这其中,自主品牌发力迅猛,在2018年电动车销量排名TOP 20榜单中占据11席,以压倒性的优势实现乘用车领域的弯道超车,足见中国制造的腾飞。不过,尽管在账面数据上非常耀眼,但聚焦到产品之上,却显得不够出类拔萃。
在产品竞争力上,各整车厂成立时间较短,整车制造经验较为匮乏,由此也导致了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质量普遍偏低。在核心技术方面,电池能量密度过低、充电时间过长、使用寿命低成本高、循环和低温衰减明显这四点,始终是制约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突破瓶颈的核心痛点。
今年,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加大、补贴政策退坡、全面放开股比带来的竞争加剧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来到了关键转折点上。正因如此,唯有精准自身定位、强化自身产品,才能在当下中国新能源市场困局中,开辟出全新阵地。
以创新技术全面突破北京现代全力发展新能源
在市场寻求突破之际,北京现代为中国新能源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今年第三季度,北京现代将推出首款纯电动SUV车型昂希诺EV,通过搭载全球领先的核心EV技术,以合资品牌坚实的品质基准与产品自身卓越的驾控能力,为新能源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的空间。
事实上, 北京现代早在2016年就已规划了新能源汽车的“现代蓝图”,并相继推出第九代索纳塔混动版、新伊兰特EV、以及全新索纳塔插电式混动车型,北京现代在新能源领域已经完成了EV、HEV、PHEV的产品布局,是合资车企中新能源产品布局最完善的汽车企业之一。
其中,作为合资品牌首款纯电动汽车的新伊兰特EV,一经问世,便凭借着强大产品力在新能源市场中引起波澜。新伊兰特EV是基于北京现代丰富的造车经验,以及Elantra系列全球1200万金牌口碑的背书,打造的高品质纯电动新能源座驾。在核心EV技术的用户痛点方面,新伊兰特EV更是通过采用同级更可靠、稳定、高效的三元锂电池组,一举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四大核心痛点,综合工况状态下续航里程达310公里、快充仅需30分钟即可充至80%,百公里耗费相比于传统汽油车型节省45元。同时,在电控部分新伊兰特EV采用了更加智能的一体式EPCU控制模块,以及同级独有的智能iBAU系统,以卓越的技术先进性与便捷性,为消费者带来不同于常规电动汽车的驾驶感受。
4、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具体是怎样的?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表示发展越来越现代化,也体现着技术越来越先进。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联网的未来
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家居这样一个概念,想必今天的人已经不再陌生了。智能化、信息网络化、自动化等概念走进千家万户,也渗透到汽车工业的未来。如果无人驾驶汽车从设计到制造都是为了未来,那么新能源汽车凭借“起步晚”的优势,进入尖端技术领域的第一步。
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为了抢占市场的高度,纷纷布置先进的辅助驾驶系统,对接智能化网络技术成熟、嵌入式传感器、雷达等新部件,更致力于为产
摩托化标签越来越清晰
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发展,时至今日,即使在续航能力、电池技术、维护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但仍有优于传统燃料汽车的优势。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即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将共存的市场,未来的发展标签仍将“摩托化”。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生产方面
两极分化是显而易见的
在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深度受益,并开始迎来政策补贴。现在,补贴回落、准入门槛上浮、新能源汽车需求增多,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这无疑是对汽车价格相关的质量和技术体系如“硬件”的新一轮考验。
产业链主线
总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道路肯定不会是一个主干到终点。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主要板块主要是汽车制造、电池系统和售后运营维护。今天,由需求发展带来的产业链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了许多分支。
5、现代汽车将打造Ioniq品牌电动车 计划到2024年推出三款车型
8月10日,据外媒报道,现代汽车将把Ioniq从单个车型名提升为独立的纯电动车品牌,并计划从2021年起基于该品牌推出三款纯电动车,有助于现代汽车2025年实现占据全球电动汽车销量10%的目标。
现代汽车表示,从2021年初开始,它计划推出三款Ioniq品牌的纯电动车型,其中包括Ioniq 5,一款基于2019年现代45概念车的中型跨界车;2022年推出基于今年早些时候发布基于现代Prophecy概念车打造的Ioniq 6轿车,以及在2024年初推出大型跨界车Ioniq 7。
现代汽车还表示,上述三款全新的Ioniq纯电动车型将基于一个专用的电动汽车平台上打造。该平台在内部被称为E-GMP(Electric Global Molar Platform),能够“实现快速充电能力和丰富的续航里程”。此外,所有ioniq品牌的车型都将提供增强的智能网联功能,“将车内和车外体验融为一体,实现无缝旅程”。
到2025年,现代汽车计划推出16款全新电动车,使其电动汽车年销量超过50万台,相当于其2019年总销量的10%多一点。作为一个整体,现代汽车集团的目标是在全球汽车市场占据5%的份额,并转型为一家“智能移动解决方案提供商”,而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制造商。
6、现代未来新能源车型设计方向,现代45路试谍照曝光
在2019年法兰克福车展上,现代带来了一款名为“45”的概念车,因为其科幻的造型和夸张的外表引起大多数人的关注,A柱和C柱采用相同45度角倾斜设计也与名称相呼应,并代表了现代新能源车型未来的设计方向。如今,现代45已经完成了从概念到量产的过程。
近日,外媒曝光了一组现代45在德国道路和赛道进行路试的谍照,和此前不同的是,本次现代45卸下了厚重的外衣,仅仅是轻度的迷彩伪装,这让我们可以看出更多的车身细节。
车身整体设计与概念版相同,只是一些细节予以取消,变得相对传统,以便实现量产。
车头方面取消了概念车型的夸张棱角,而采用了更圆润的曲面,相对更保守。
车身侧面以及车身上的曲线都与概念车保持一致,A柱与C柱的倾角基本一致,并且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轮毂造型也与概念车相同,由众多线条组成一个平面。这一系列设计都致力于减小风阻系数,达到节能的目的。量产版也恢复了传统的后视镜设计,并没有延续概念车上的电子后视镜。
车尾与车头相呼应,同样减少了概念版的棱角,更加圆润平整。尾灯看上去也更小更单一,也可能更大段灯组也被隐藏在了伪装中。
动力系统上,量产版现代45或将基于现代的E-GMP电动模块化平台打造,最大充电功率可以达到100-150kW。
由于为了实现量产,许多概念车型上的科幻元素被取消,使得量产车型看上去并没有去年概念车发布时的惊艳,变得更传统和单一。由于现代45代表了未来现代新能源车的设计方向,我们也很期待当量产版现代45的伪装卸下时会有更多的惊喜,据消息称现代45的量产版有望于2021年初亮相并上市销售,水滴汽车APP也会继续关注并提供相关最新的信息。
文/孙嵩韬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北京现代2020年新车规划 多款车型换代
近日来,北京现代公布了2020年的产品规源划,多款车型都将在今年迎来换代,其中包括第十代索纳塔、菲斯塔EV、全新MVP以及全新伊兰特等主力车型。据悉,全新索纳塔预计于今年北京车展正式上市,菲斯塔EV则将在一季度上市。
第十代索纳塔在2019年上海车展上已经正式发布,作为i-GMP平台生产的首款车型,新车从设计、安全以及多动力总成等发面都进行了升级。新车采用了“Sensuous Sportiness”设计理念,六边形的“大嘴”进气格栅,隐藏式LED日间行车灯与镀铬饰条融为一体,霸气与时尚感并存。动力方面,国内版本或将搭载1.5T和2.0T发动机,同时有望提供混合动力车型。
纯电动车型菲斯塔EV,在外观和内饰方面基本和燃油版保持一致。为凸显其新能源身份,标志性的进气格栅在新车上改为封闭式设计。新车将搭载一台最大功率184马力,最大扭矩310N·m的驱动电机,配备三元锂动力电池组,能量密度为141.4Wh/kg,NEDC续航里程为490km。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怎么样,未来几年内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表示发展越来越现代化,也体现着技术越来越先进。今天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的特点。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联网的未来
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家居这样一个概念,想必今天的人已经不再陌生了。智能化、信息网络化、自动化等概念走进千家万户,也渗透到汽车工业的未来。如果无人驾驶汽车从设计到制造都是为了未来,那么新能源汽车凭借“起步晚”的优势,进入尖端技术领域的第一步。
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为了抢占市场的高度,纷纷布置先进的辅助驾驶系统,对接智能化网络技术成熟、嵌入式传感器、雷达等新部件,更致力于为产
摩托化标签越来越清晰
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发展,时至今日,即使在续航能力、电池技术、维护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但仍有优于传统燃料汽车的优势。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即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将共存的市场,未来的发展标签仍将“摩托化”。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生产方面
两极分化是显而易见的
在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深度受益,并开始迎来政策补贴。现在,补贴回落、准入门槛上浮、新能源汽车需求增多,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这无疑是对汽车价格相关的质量和技术体系如“硬件”的新一轮考验。
产业链主线
总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道路肯定不会是一个主干到终点。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主要板块主要是汽车制造、电池系统和售后运营维护。今天,由需求发展带来的产业链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了许多分支。
新能源汽车逐渐抢占市场的新高度,也逐渐取代普通汽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感受。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你对于新能源的发展趋势了解了吗。
9、汽车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趋势之快将不可估量:产销量螺旋上升;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变幻;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布局;造车新势力融资建厂;共享汽车前景光明,隐患暗藏;与人工智能结合,向着无人驾驶前进;中国特色新能源技术路线;动力电池回收体系逐步完善;渠道模式创新。。个人原创,个人感悟!
10、新能源汽车前景及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表示发展越来越现代化,也体现着技术越来越先进,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同时,也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