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资200亿元,大众安徽将建30万辆产能新能源汽车工厂
12月8日,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揭牌仪式上,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专表示,大众(安徽)属将投资200亿元建设生产基地,年产能规划30万辆,至2023年投产生产多款基于MEB平台打造的新车型。
这意味着江淮大众成为继南北大众之后,第三个推出MEB平台车型的车企。
大众(安徽)前身为江淮大众,是大众与江淮成立的合资公司。
按照此前签订的相关协议,大众承诺将授予合资公司大众(安徽)基于其纯电动平台的4至5个大众集团品牌产品。合资公司将逐渐扩大规模并力争在2029年达到年产量35万辆至40万辆,项目总投资预计达到约10亿欧元或等值人民币。
同时,在中国法律允许且取得许可前提下,大众将优先考虑在江淮大众生产大众B级车、C级车等插电混动汽车和燃油车。
大众(安徽)制定发展目标是,力争在2025年生产20万辆至25万辆,在2029年生产35万辆至40万辆,预计总收入在2025年达到300亿元,在2029年达到500亿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12月8日,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在合肥研发中心内正式揭牌,大众(安徽)研发中回心也正答式落成,与此同时位于合肥的制造基地正式开工。
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表示,江淮大众的合作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力竞争项目,江淮与大众在12月2日完成的两项工商登记变更中,更加牢固的建立了未来双方的合作发展方向,预计未来双方在200亿元战略投资下,将完成35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年产能。
此前,江淮汽车曾发布公告,大众中国投资对江汽控股的增资和大众中国投资、江淮汽车对江淮大众的增资事项已于12月2日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双方均已按照协议约定出资,两项交易已完成交割。
知情人士表示,大众汽车在华的控股合资企业大众安徽(即之前的江淮大众)已经将思皓品牌授权(license)给中方伙伴江淮汽车使用,合资公司将不再使用该品牌,而是生产基于MEB平台的纯电车型。
另外据内部人士透露,凭借一年前建立和行约车的新业务,此后大众安徽所产车型将用于该项目中,以完成互联网+出行的业务理念及出行方面的规划。
3、江淮大众研发中心将于明日正式落成
[汽车之家?行业]? 12月8日上午,江淮大众研发中心将在安徽合肥正式落成。成立于2017年12月的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由大众汽车集团与江淮汽车集团共同合资组建的企业,未来将有更多新能源车型于此研发中心诞生。
早在5月29日,安徽省国资委、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众中国投资”)、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汽控股”)三方曾共同签署了《关于向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增资之意向书》;此后,大众中国投资、江淮汽车共同签署了对江淮大众的增资协议。而据最新的公告显示,12月22日,上述增资事项已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如今,江淮汽车和大众集团的相互绑定已经愈发深入。此前大众集团曾承诺,一旦相关增资协议通过审批,将向“江淮大众”导入车型,包括纯电动车和燃油车。江淮大众研发中心正式落成启用后,未来将会有更多新能源车型陆续研发并投入生产。
编辑点评:
在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之后,江淮大众也正式变更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江淮大众研发中心正式落成启用后,是否会引入更多进口车型尚无定论,其是否会研发更多“中国特色”新能源车型呢?而这是否会对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目前的新能源攻势产生影响?(文/汽车之家 姜澈)
4、All in新能源 大众变“徽商”
两天内“豪掷”21亿欧元,先后入主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购买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远在德国“狼堡”的大众汽车,正因All in新能源的企业发展布局,摇身一变成为了半个“徽商”。
5月28日夜间,国轩高科发布公告称,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通过非公开发行和股份转让两种方式入主国轩高科,合计持有公司约4.4亿股,占总股本的26.47%。此次交易斥资约11亿欧元。
一天后的5月29日早间,江淮汽车官方宣布,江淮汽车已与大众汽车签署电动车深化合作意向书。大众汽车将投资10亿欧元,获得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时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实现企业管理模式变革。
10亿欧元花的值吗?
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博士曾表示,增持江淮大众的股权对于大众在华长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而按照大众集团在华长期发展的规划中看,2025 年,集团将向中国消费者交付约 150 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28年,大众在中国生产的纯电动汽车将达到1160万辆,这个数字占集团全球纯电动汽车目标产量2200万辆的一半以上。
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大众集团首先要在产能与电池技术上得到快速提升。首先从产能上看,目前,大众在中国有2家电动车工厂,分别是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和上汽大众安亭工厂,累计年产能约66万辆。2019年5月,江淮大众新能源工厂也投入建设,预计今年6月建成,建成后可实现年产纯电动乘用车10万辆。3家工厂总计不足80万辆的年产能显然无法与大众集团的目标相匹配。因此,快速解决产能问题就成为大众集团实现在华“2025计划”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大众集团接下来的操作也就变得顺理成章。原因在于,江淮现有4家乘用车生产基地,累计产能64万辆,加上新建的安庆和武汉新能源生产基地,目前江淮乘用车的年产能可以达到近80万辆。而在2019年,江淮年产量为42万辆,这也就意味着目前江淮汽车有近半数的产能处在闲置状态。
通过双方进一步的合作之后,大众集团或将针对江淮汽车闲置产能的生产线加以改造,就像此前针对思皓品牌生产线投入2亿元的升级改造一样,改造后既能满足大众汽车的制造品质要求,又能极快得补充目前产能不足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内较早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的主机厂,江淮汽车已拥有新能源全产业链布局,这对大众来说是不小的吸引力。此外,江淮手握大量新能源积分,这也是大众目前亟需的。因此,综合来看,大众汽车的这10亿欧元的确解决了很多问题。
11亿欧元花的值吗?
前文提到,为实现大众汽车2025年的宏伟目标,解决电池技术和稳定的供应也很重要,而这就需要国轩高科的助力。相比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国轩高科这家动力能源制造企业的知名度低了很多,这也与其装机量和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
根据SNE Reasearch数据显示,2019年,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为32.5GWh、11.1GWh、3.2GWh,同比增长分别为38.89%、-5.93%、0%。前二者的装机量分别是国轩高科的10倍和3倍之多。在市场份额上,国轩高科在全球排名第七,中国排名第三。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为5.18%,远落后于第二名比亚迪的17.3%和第一名宁德时代的52.85%。
但国轩高科也有自己的优点,如能同时制造磷酸铁锂、三元锂两种动力电池的技术,也有在青岛、合肥、唐山、南京等地合计10GWh产能。未来,国轩高科将为大众在中国市场的纯电动汽车及MEB平台产品供应电池,同时还将与大众研发动力电池。综合来看,大众汽车11亿欧元入主国轩高科既能相对快速的研发出适配MEB平台产品的动力电池,又能保证核心技术攥在手心里。
写在最后:
资本雄厚、以义取利是我国徽商的部分特点,而从此次大众汽车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国轩高科、江淮大众的合作细节来看,大手笔和谋双赢的做法的确有一些传统徽商的影子。
对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江淮大众而言,大众汽车拥有强大的产品研发实力,能够不断推出新产品来切实的解决生产线闲置的问题,同时也能携手大众汽车创造更多的利润。对于国轩高科来说,与大众汽车的深度合作能够得到持续且稳定的订单,并有希望借助大众汽车的技术积淀,实现在产品技术上的再次突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总投资过百亿 大众正式入股江淮与国轩高科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月29日早间发布的公告,大众汽车正式宣布将投资10亿欧元(79.2亿人民币)获得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时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
2017年,大众汽车集团与江淮汽车集团曾合资成立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双方的股权比例为50%:50%,合资初始期限25年。大众中国投资在正式获取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股权后,持股比例将达到75%,将获得实际管理权。
国轩高科现有和未来的项目保持不变,国轩高科将成为大众汽车的认证供应商,未来向集团在中国市场的纯电动汽车及MEB平台产品供应电池。
大众集团未来将向江淮大众导入大众集团旗下主流品牌及一系列新能源产品,合资公司将逐渐扩大规模,其年产能将于2029年达到35-40万辆。签约各方计划在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后,于今年年底完成相关交易。
写在最后
江淮大众或将正式引入大众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定位或将低于上汽大众、一汽-大众旗下的ID系列车型。得益于大众MEB平台,以及国轩高科的电池直接供应商公关,江淮大众未来推出的纯电动车在售价上可能将出现不小的惊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大众(安徽)正式揭牌 200亿元筹建新工厂,2023年推出MEB新车型
(文/张钰翊)车友头条最新获悉,12月日上午,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同时大众(安徽)研发中心正式落成,而位于合肥的制造基地也正式开工。
值得一提的是,在揭牌仪式上,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表示,大众(安徽)将投资200亿元在合肥建设一家产能30万辆的新工厂,至2023年投产多款基于MEB平台的新车型。
与此同时,大众集团CEO迪斯也通过视频表示,大众(安徽)将在3年内打造MEB平台并生产出更多新能源产品,第一款新产品将于2023年推出。另外,迪斯还透露通过大众安徽研发中心500位工程师的本土化研发,未来将会有更多在中国、为中国、源自中国的产品推出。
“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新出行的发展都位列全球首要位置。”大众(中国)CEO冯思翰同样表示,大众(安徽)制造基地将延续大众集团严格的制造标准,MEB模块化平台将承担全电气化、数字化的新车型生产。
车友头条此前报道,随着大众汽车集团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 75%投资交割完成,成立于2017年的江淮大众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随着此次大众(安徽)的正式揭牌,大众汽车在华市场的电动化布局也逐渐清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尘埃落定!江淮大众更名大众安徽 江淮究竟获益几何?
江淮汽车于12月2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大众中国投资对江汽控股的增资和大众中国投资、江淮汽车对江淮大众的增资事项已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图源:江淮汽车公告
今年5月29日,安徽省国资委、大众中国投资、江汽控股三方签署《关于向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增资之意向书》。6 月 11 日,相关方签署相关协议。
根据股份协议规定,上述交易完成后,大众中国投资将成为江汽控股的股东,与安徽省国资委各自持有江汽控股50%的股权,安徽省国资委仍控制江汽控股。
此外,江淮汽车和大众中国投资将向双方合营公司江淮大众进行增资。增资完成后,合资公司的总注册资本从20亿元增加至73.55亿元,江淮汽车持有江淮大众25%股权,大众中国投资持有江淮大众75%股权,江淮大众将引进大众集团品牌产品。
与此同时,大众汽车集团承诺将授予江淮大众4-5个大众集团品牌产品,使用江淮大众的电动车平台进行生产制造。同时,在中国法律允许且取得许可前提下,大众将优先考虑在江淮大众生产大众B级车、C级车等插电混动汽车和燃油车。江淮大众合资后目标2025年生产20万-25万辆,2029年生产35万-40万辆,由此预计带来2025年300亿元、2029年500亿元收入。
在江淮大众增资项目尘埃落定后,意味着大众在国内的新能源领域已经实现全面布局。在中高端市场拥有南北大众的ID系列车型,而低端市场,依靠江淮的传统动力汽车技术和完整工厂,与江淮的合作弥补了国内低端市场合作伙伴的空缺,使其新能源领域内产品更加精细化。
而对于江淮大众合资合作对江淮的收益,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大众强大的品牌效应,不仅能为江淮带来经济效益方面的保障,还可以通过江淮大众的品牌建设带动江淮的品牌形象提升;其次引入大众质量体系,将会对江淮乘用车的品质实现全面提升,全新的战略合作将助力江汽全方位提升。
编辑点评:
对于江淮而言,此次与大众的合作,重要的不仅是在经济层面获益,更应视其为一个学习技术和提升自身的机会。无论从企业管理上,还是在人才的培养学习和生产技术等方面,都会为江淮的成长提供极大的帮助。而单单依靠合资企业的利润维持企业运营的路已经越走越窄,华晨就是前车之鉴,没有自主技术,产品缺乏竞争力,导致自主品牌持续亏损,转而依靠合资企业的利润分成弥补窟窿,在合资企业股比调整后,无疑使其失去了一条“腿”。
要想能“走自己的路”就要拥有属于自己的“腿”,江淮的未来是否光明关键还在于自身能否掌握自主技术,研发出具有竞争性的产品,而不是只抱住国外车企的“大腿”而忽视了其自身的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大众与江淮正式签约,江淮大众迎来发展新机遇
(文/彭科峰)6月11日,安徽省国资委、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通过云签约的方式,正式签署了江淮汽车集团投资协议。期间,江淮汽车还与大众汽车签署了江淮大众投资协议、产品组合框架协议。
据介绍,江淮与大众合资项目是中外合资新能源汽车的首个项目。早在2018年11月,江淮汽车集团就曾与大众集团签署进一步合作谅解备忘录。此外,在前不久,江淮大众战略合资合作框架协议也完成签署,项目合作正式启动。
此次投资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江淮与大众战略合作进入新阶段,标志着大众集团新能源汽车中国生产基地在安徽设立,也标志着大众集团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总部落户合肥。
据了解,在相关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持有江汽控股50%股权和江淮大众75%股权,安徽省国资委对江汽控股保持控制权。
大众集团承诺,将授予江淮大众4-5个纯电动汽车品牌产品,目标是在2025年生产20-25万辆,在2029年生产35-40万辆,预计届时总收入分别达到300亿元、500亿元人民币。
此外,大众集团还表示,在中国法律允许且取得许可前提下,优先考虑在江淮大众生产大众中型、中大型车等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燃油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江淮大众,如何披着大众(安徽)的外衣重生?
尽管有沦为大众“代工厂”的可能,但是对江淮、大众、甚至是安徽地方政府而言,这可能将是一个三赢的局面。
终于,超越华晨宝马的速度,伴随着股权交割完毕,大众汽车成为了突破乘用车生产企业合资股比的首个落地实体。12月2日晚,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大众中国投资对江汽控股的增资,以及大众中国投资、江淮汽车对江淮大众的增资事项已完成工商登记变更。
变更后,江淮大众汽车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简称“大众(安徽)”)。在股本比例上面,大众将直接持有大众(安徽)75%股权,江淮汽车持有大众(安徽)25%股权。与此同时,大众还持有江淮汽车母公司江汽控股50%股权,江汽控股持有江淮汽车17.15%股权。
也就是说,大众汽车对于大众(安徽)的持有股权比例是高于75%。这意味着,大众汽车将对大众(安徽)享有绝对的控股权。同时,这也意味着,大众(安徽)是目前外资持股最高的合资企业。这不同于特斯拉的独资,但是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于江淮:加速自主增长
仅仅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大众(安徽)的更名,似乎完全稀释了江淮的存在感。而事实上,江淮也并不排斥“去江淮化”,甚至对靠拢“大众”表现得异常热衷。
今年北京车展上,江淮汽车就发布了旗下全新的乘用车品牌——思皓。值得注意的是,大众(安徽)的前身江淮大众在2018年发布的新能源品牌也正是思皓。根据官方消息,江淮汽车旗下的思皓也将与思皓品牌共标,与大众共线生产的新车,则将考虑挂思皓车标。
这可以视作,是江淮汽车欲借助大众汽车的品牌效应,将江淮乘用车融入大众合资车系,实现自我提振的一大信号。因为,在近几年来,江淮汽车的表现实在是“差强人意”。
根据江淮汽车公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归属于股东净利润为0.42亿元,同比下滑65.18%。对比半年报来看,前三季度净利润虽然扭亏为盈,但是下滑幅度仍在高位区间。
虽然是大众汽车在华的第三家合资企业,但是对比“南北大众”作为上汽和一汽的利润奶牛,江淮大众的利润贡献,似乎还未有苗头。为了加速体量规模的增长,无疑,大众的扶持,融以德系血统,对于江淮而言,是江淮汽车加速自主以及合资增长,最有效且快捷的方式。
于大众:加速电气布局
合资对等比例被打破,无疑刺激了市场的“神经末梢”。虽然与特斯拉独资建厂还是有着些许距离,但是超过75%的控股权,也不能不让人意识到,大众正在加速扩大其在中国的势力版图。作为占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最大的单一品牌,这种加速不能不让人重视。
因为,一如业内所想,大众(安徽)势必将成为大众汽车电气化布局的重要一子。根据大众汽车“Roadmap E”战略,大众计划到2025年在中国市场销售150万辆新能源汽车,覆盖包括大众、斯柯达、奥迪以及大众(安徽)的前身江淮大众旗下的汽车品牌。
目前,基于MEB平台打造的首款纯电动车型ID.4已经分别在南北大众导入本土版车型,且已经开启不超过25万元的预售。对于市场而言,传统大鳄虽然来得晚,但是得益于多年的铺设,电气化战略的落地速度却来得更快。
这对于大众(安徽)来说,极为利好。因为,作为大众汽车三大合资企业中最为特殊的那一个,大众(安徽)几乎是大众汽车的“独资”企业。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掌握大众(安徽)绝对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则同样意味着,在电气化布局上,大众汽车将向大众(安徽)倾斜。
于安徽政府:加速打造汽车“龙头”
江淮与大众的深度“捆绑”,对于安徽政府而言,也将有利于其汽车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对于汽车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视,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今年4月份,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就对外发布了《2020年安徽省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要点》之初,安徽省将围绕汽车“五化”(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方向,推进传统汽车改造升级,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水平,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10月,位于安徽合肥的蔚来中国藏布已经正式启用。今年以来,蔚来汽车的成绩有目共睹,其交付量的节节攀升,无疑将激活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活力,并为之吸引一部分相关产业链入驻。
而大众汽车的“倾斜”,无疑将更有利于安徽省打造汽车“龙头”,扩大产业集群,成为中国新能源聚集地的一大门户。同时,大众(安徽)在电动车的研发上,也将得到安徽地方政府的支持。如此一来,三赢局面就此形成。
红点观察:即使以股权换技术,将会挤压到江淮汽车今后的利润空间,但是对于如今的江淮而言,与大众牵线,反哺自主系,这似乎也是最好的出路。当然,对于大众而言,对大众(安徽)几乎做到“独资”,虽然与特斯拉有着细微的区别,但是绝对的主导权更有利于迅速布局。而对于安徽省来说,强势企业的入驻,也将拉动本地的汽车产业正向积极发展。无论从哪个维度都说,这都将是最好的局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