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发布会记者问题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发布会记者问题

发布时间:2020-12-22 19:28:37

1、看似赢家的比亚迪新能源,背后却似是重重危机

随着时间推移,2019年终于迎来了尾声,各大车企的2019年年度市场销售情况也即将盖棺定论。在新能源领域,随着乘联会发布了1-11月份的销量情况以后,我们发现比亚迪或许将成为今年新能源市场最大的赢家。在全面退补、市场萎靡、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比亚迪能够有三款产品占据TOP 10榜的榜单,足以看出比亚迪作为新能源市场最早的布局者的优势与实力。

根据1-11月份的TOP榜榜单,我们发现比亚迪旗下比亚迪元EV、比亚迪唐DM、比亚迪e5,分别占据了榜单的第二名、第五名、第六名,而且比亚迪也是唯一一家多款产品占据榜单的车企,相对于别的车企一枝独秀的情况,明显比亚迪显得更加“好看”。但是好看的背后,却是危机重重!

首先,比亚迪占据榜单的位置虽然多,但是优势却并不明显。北汽EU系列仍旧牢牢的占据着榜首。从今年三月份开始,北汽EU首次成为月度销售冠军以后,5-11月份共连续7个月蝉联销冠之位。在1-6月份更是拿下了上半年的销量冠军,而比亚迪元EV仅以落后5896辆的成绩屈居第二。随后比亚迪祭出大招,重新推出比亚迪元EV 360版本,企图夺得榜首之位,但是很明显,这个策略失败了。截止到11月份的累计销量,比亚迪元EV仍旧是第二位,但是差距却已经扩大到了30287辆。很明显,差距被拉开了。如果仅靠十二月份这一个月的销量实现反超,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差距被扩大到如此之大,足以证明北汽EU系列的成长之快!

虽然北汽的EU系列包括:EU5、EU7、EU5快换版、EU5驾培版四款车型。但是,比亚迪的三款车1-11月份累计销量91197辆,与榜首的北汽EU系列相比优势并不明显,仅比北汽EU系列多793辆。同时,其中北汽EU7为今年下半年新上市的新款车型,而比亚迪的三款车型自1月份就已经在售,今年上市的仅作为新增版本或者改款车型。

其次,我们仔细对比了比亚迪的这三款车型今年的成绩,很明显比亚迪这三款车型的销量相对于别的车企车型而言呈下降趋势。也就是说,比亚迪的这三款车型销量增长速度已经呈缓慢甚至下降趋势,这三款车型在市场是的竞争力愈显“美人迟暮,英雄白头”。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元EV、比亚迪e5、比亚迪唐DM分别占据销量榜单的第二、三、四位,同比增速分别为2152%、89.2%、677.5%。而到了今年十一月份的累计销售榜单,除了比亚迪元EV占据了被第一差距越拉越大的第二位,比亚迪唐DM、比亚迪e5分别掉到了第五、第六名,而它们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28.6%、14.7%以及—10.4%。

虽然受退补影响,新能源车型市场受到了严重影响,但是前十名中出现负增长的也仅有两款车型,分别是与比亚迪e5。但是奇瑞eQ在今年上半年的销量榜单中为第七位,虽然销量同比下降,但最起码销量排行是呈上升趋势的。而同样是退补后的北汽EU系列,同比增速却是由低于比亚迪元EV到超过比亚迪元EV。这样的一个排名以及同比增速,也从侧面可以看出比亚迪的车型在竞争力方面是在呈下降趋势。

最后,比亚迪的压力不仅来自榜单,还有榜单之外。众所周知,虽然新能源车型退补,但是车企打造新能源车型的热情却是愈发高涨了,众多车企都在企图转型,开启电气化旅程,且不说作为老牌造车势力的强强联合以及自主打造的新能源产品,就是众多新势力的崛起,也足够让比亚迪头疼的。虽然比亚迪在新能源车型领域占尽先机,但是造车新势力当中入场较早的小鹏、威马、哪吒等目前都已经实现了首款的交付以及第二款车型的上市,它们旗下的车型对比亚迪形成的直接冲击不可谓不大。在众多新势力的联合围剿之下,比亚迪面临的局面更显危机重重。

目前看来,今年新能源市场的最大赢家可能就是比亚迪了,以三款车型占据新能源销量榜榜单三个位置,以销量总和险胜其他车企,但是比亚迪的三款产品所显露出来的市场疲态以及背后的危险,却也是十分明显。危机重重之下,比亚迪能否笑到最后呢?十二月已经过半,比亚迪又会交出一份怎样的成绩单呢?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相信不久之后就会自见分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上市,会对哪些车企造成影响?

特斯拉,蔚来等等,

另外比亚迪优势:1、起步早。比亚迪是最早一批进入新能源行业的企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优势的科技积累。2、科技含量高。比亚迪新能源行业涉及许多领域:云轨、纯电动汽车、轿车、太阳能电池、、、、而且比亚迪很多科技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


3、自身的科技积累。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比亚迪最早涉及的是电池行业,而且因为比亚迪电池质量过硬,不仅占据了国内大半的电池市场,而且在世界上也有不少的份额。比亚迪自身的口碑是比较好的,在电池领域也不逊色,它跟很多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比如长城、北汽等都有很多的接触,我们心里清楚,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就是电池的性能,电动汽车之所以贵,主要就是电池价格高,而比亚迪选择在电池领域进行拆分,然后上市,所以说比亚迪的定位是非常明智和有远见的,而这样的举动,必然会对电池同行,譬如宁德时代造成一定的冲击。

其次,对于宁德时代,我们都知道,它主要的产品就是电池,从设计、开发到生产,它都非常重视自己的电池业务,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它都有着不错的市场口碑。但是比亚迪电池不同,它不仅有着自己的汽车品牌,不管是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有瞩目的成绩,在电池这方面也在力争上游,而不仅限于汽车电池,另外的光伏电池、二次充电电池等都在同步发展,所以比亚迪的市场份额会更宽广。

3、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和政府挂上钩,你什么时候看到了买新能源汽车作为私家车有多少比例,基本上使用新能源是企事业单位,也就是说国家支持的

4、为什么说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将推动改变整个新能源行业?

电池更薄,单位面积容纳更多电池,而且绝缘性好,杜绝因为电池引起的自燃事故。

5、比亚迪为什么领导新能源汽车产业

近几年来,新能源汽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受人瞩目,而一个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更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2015年,凭借61722辆的销量成绩成功登顶全球销量排行榜首位,说到这里也许大家都已经知道这个新能源汽车品牌了,那就是比亚迪。比亚迪何以能在全球全面掌握新能源汽车话语权?笔者以为,主要依靠自己在新能源领域的多年耕耘,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多项核心科技。

销量领先:连续夺冠,续写新能源汽车品牌传奇
2015年,在国内传统汽车增速放缓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却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其中,尤以比亚迪的增长势头最为明显,在全球范围内,自2015年5月起,比亚迪的单月销量就横扫美、日、德系新能源汽车品牌,连续夺得全球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冠军,大幅领先特斯拉、日产等国际品牌,成为全球最热销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眼光超前:高瞻远瞩,提前发力新能源汽车研发
多年前,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就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到未来将要产生的环境、能源、国家安全这一系列危机,于是在这位绿色环保者的领导下,比亚迪坚持“三大绿色梦想”战略——用太阳能、储能、电动车,从发电、储电再到用电实现一整套零排放、无污染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为地球的真正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不久之后,发展新能源汽车便被定为国家战略。尤其近两年来,国家层面支持更是频频加码。早在2015年的两会报告中就明确提出“推广新能源汽车,治理机动车尾气,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并在过去的一年中不断为新能源汽车开绿灯,推出“不限行、不限购”、“免购置税”等一系列新措施,以政策手段全面鼓励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而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两会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被高度关注,并在出台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新能源汽车被列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明确提出,在未来五年内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同时鼓励城市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战略超前:市场战略和技术战略双双领先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在2015年4月就发布了新能源车“7+4”市场战略布局,“7”即7大常规领域;包括城市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车、私家车;“4”即4大特殊领域,包括仓储、矿山、机场、港口。从而实现全面市场布局,将电动化进行到底!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层面,比亚迪依赖其“542”战略,即:百公里加速小于5秒;搭载极速电四驱;百公里油耗均在2升内。在机械时代,这三个数据指标或为豪车专属、或为性能极限。但在电动车领域和电子时代,比亚迪通过动力技术及电子技术的革新,彻底打破旧有的汽车性能、安全、油耗标准,使5秒内的加速度不再是豪车专属而成为汽车性能标准,极速电四驱可实现全面搭载成为汽车安全标准,2升油耗不再是梦想而成为普遍油耗标准,助力中国汽车工业真正实现“弯道超车”。同时,比亚迪以此巩固其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领导地位。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风生水起,让提早布局的比亚迪占尽先机,不管是产品布局还是市场占位,比亚迪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引领者。迄今为止,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足迹已遍布全球,其中包括英、美、日等汽车强国在内的43个不同国家和地区,190多个不同城市。
文化引领:比亚迪唐车主“拓客”精神开疆拓土
自2015年6月上市至今,比亚迪唐已拥有超过2万的车主人群。这是一群敢为人先、先知先察、有自己的生活态度的人。这是一群敢想敢创且不循规蹈矩、富于创新并愿意身体力行的人;这还是一群具有开疆拓土精神的人,尤其对速度、对性能、对新鲜事物充满挑战欲,喜欢领先一步的快感和极速之下的激情,这就是有梦想、有情怀,对中国品牌有着深沉责任感的“拓客”一族。

同时,这还是一群具有中华情节,对于唐文化具有颇高的心理认同的人。俗话说,选一辆车读懂一个人,唐车主对于唐的购买认知不仅在于唐在三擎四驱双模创新技术带来的一种全新驾驶体验,更是基于整个环境保护和能源分配利用的自我践行。正是有这样一种“拓客”精神,才使得他们敢于尝试,努力创新,不断为汽车文化注入新鲜血液。
小结: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领先,是一种全面的超越。在战略布局上,在技术创新,同时还在文化引领上。未来,比亚迪还将继承此志,勇往直前,我们也期待这颗来自中国的璀璨明珠,能在新能源的大道上越走越远

6、比亚迪“刀片电池”,彻底解决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

动力电池"两极"争霸,比亚迪"刀片电池"横空出世

长久以来,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都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两极",它们二者之间的竞争时刻在进行。起初,磷酸铁锂电池因安全性较高受到众多车企青睐,很快便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奈何它的能量密度相比三元锂电池有所不足,在各个车企对于长续航近乎疯狂的追求下,三元锂电池逐渐占据上风。

虽然三元锂电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可它存在"致命"缺陷:安全性低。近年来,部分车企为了拿高补贴(续航里程越长补贴越高),一味追求新能源车的长续航,它们甚至忽视安全来强增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以此延长它的续航里程。这导致了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再次降低,引发了2019年新能源汽车一系列的着火事件。

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消费者的密切关注。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着火"事件的关注是2018年的14倍。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成为了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如果动力电池安全性得不到解决,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是必然;更重要的是新能源产业也将受到影响。

动力电池有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比亚迪用实力和行动证明:有!

于是,比亚迪"刀片电池"横空出世。

比亚迪刀片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无法解决的事我来解决

正如上文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分别面临续航里程短和安全性低的技术性难题,而这也困扰着很多电池企业和车企主机厂。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有着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它基于领先全球的电池技术,革命性地推出了"刀片电池",将引领全球动力电池安全新高度。

比亚迪刀片电池引领全球动力电池安全新高度,究竟有何秘诀?

比亚迪跳出"惯性思维",它没有采用传统动力电池惯用的"模组"设计,而是将电芯做成"刀片"型状后再将"刀片"层层叠加一起"打包"。刀片电池在强度提高的背后内部结构也随之减少,因此体积也提升了50%,续航里程也就更远了。

更重要的是,刀片电池体积提升后,比亚迪可以"名正言顺"的使用热稳定性更好的磷酸铁锂做电芯。为了更保险,比亚迪采用行业唯一的全方位高温"陶瓷电池"技术,它在电池内部的高风险位置全面使用耐用高温和具有优异绝缘性的高温陶瓷涂层,以此提升刀片电池安全。

刀片电池的体积利用率提升后,它的体积能量密度与三元锂离电池接近,高体积密度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布置大容量的电池,单次充电可满足600公里续航需求。至于使用寿命方面,刀片电池可充放电3000次以上,行驶120万公里。

据官方介绍,刀片电池将率先搭载在今年6月份上市的比亚迪汉EV上,至于其它车型暂未有搭载计划。汉EV作为比亚迪旗舰轿车,它的NEDC续航里程达到了605KM。至此,消费者关注的续航和安全问题得以同时解决,刀片电池将正式登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历史舞台。

"针刺实验"让刀片电池一举成名,从此新能源汽车安全无忧

车企和电池制造企业为了验证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通常会对其进行300项的测试,可绝大多数动力电池都被困在"针刺实验"这一关(目前还没有一款三元锂电池能通过)。正所谓"法不责众",国家只能暂时把针刺试实验作为一种非强制性标准。

比亚迪一直秉持安全为本的电池发展理念,它深知安全对动力电池的稳定性,因此比亚迪从未停止对"针刺实验"这座"珠峰"的攀登。比亚迪此举更是站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消费者角度做的全盘考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刀片电池在技术上无可挑剔,数据也近乎完美,可一切都得靠实际行动说话。更何况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还特意强调:"刀片电池体现了比亚迪彻底终结新能源汽车安全痛点的决心,更有能力将引领全球动力电池技术路线重回正道,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

用"干瘪"的文字表述未免太抽象,我们通过视频看看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的针刺实验结果对比:

比亚迪刀片电池针刺实验视频

从视频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同样的测试条件下,三元锂电池在针刺瞬间出现剧烈的温度变化,表面温度迅速超过500℃,并发生极端热失控,开始剧烈燃烧,电池表面的鸡蛋被炸飞;传统磷酸铁锂电池在被穿透后无明火,有烟雾从电池泄压阀喷出,表面温度达到了200℃~400℃,电池表面的鸡蛋被高温烤焦;比亚迪"刀片电池"在穿透后无明火,甚至无烟雾,电池表面的温度仅有30℃左右,电池表面的鸡蛋无变化。

实验结果证明,比亚迪刀片电池哪怕是面对极端情况,依然可保持很强的"自控"能力,不会因为内部短路而使电池过热,从而导致电池自燃,其安全性有三元锂电池和普通磷酸铁锂电池不可比拟的优势,而这一优势将最大限度的保证车内驾乘人员的安全。

比亚迪刀片电池:开放的世界欢迎您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将开放刀片电池产业链,开展全球合作,让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和消费者受益。比亚迪副总裁何龙表示:"今天,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汽车品牌,都在和我们探讨基于"刀片电池"技术的合作方案。

其实在此之前,比亚迪早已走出国门,面向全球,旗下的电动大巴车更是热销欧洲、日本等国。除此之外,比亚迪凭借硬实力也先后引来了奔驰、丰田的合作。

写在最后:

比亚迪刀片电池的问世让新能源汽车告别"自燃",它将动力电池拉回了以安全为本的正轨上,这也势必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向一个更高的维度。接下来,我们只需期待它在汉EV上的出色表现就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比亚迪刀片电池将会受到越来越多车企的青睐,中国创造将继续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主投诉什么问题

近几年来,新能源汽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受人瞩目,而一个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更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2015年,凭借61722辆的销量成绩成功登顶全球销量排行榜首位,说到这里也许大家都已经知道这个新能源汽车品牌了,那就是...

8、为什么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有技术优势

众所周知,比亚迪也是做电池起家,做汽车是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机会,收购秦川汽车后才做起来的。

比亚迪的王传福出身技术,在技术上有着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任何技术壁垒都敢于去突破,任何专利都敢去绕开。不怕鬼,不信邪,什么东西都去琢磨研究,不被华丽的表象所迷惑,直达本质。

在手段上,王传福非常实用主义,什么能多快好省的达到目的就用什么,土法上马。这种精神让比亚迪能够低成本的生产锂电池,成为电池行业巨头。
比亚迪的这些特质同样体现在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上。比亚迪卖车,也卖电池,做插电混合动力和电动车,比亚迪有着超越竞争对手的优势。OFweek新能源汽车网为您解答!

9、新能源车市多重不利拖累 比亚迪2019年净利润下滑42%

在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叠加市场骤变的冲击下,比亚迪(002594.SZ)2019年的业绩出现下滑。

3月31日晚间,比亚迪发布2019年度业绩快报,该公司当期实现营业收入1277.3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2亿元。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皆比上一年有所下滑。2018年,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300.5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80亿元。对于净利下滑的原因,比亚迪方面表示,主要是行业、政策变化及本期研发费用上升影响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在2019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增速还高达203.6%,而全年净利润下滑42%,这与新能源汽车市场急转直下密不可分。去年1~6月,比亚迪新能源车型销量达到14.6万辆,同比增长94.5%,但从下半年开始陷入负增长。比亚迪在2019年的汽车销量目标是65万辆,不过,受车市寒流以及补贴大幅退坡影响,最终2019年汽车总销量为46.13万辆,同比下滑11.39%;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2.95万辆,同比下滑7.39%。

比亚迪内部人士此前接受第一汽车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去年汽车行业整体市场需求依然疲弱,叠加燃油汽车价格体系变化的冲击及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的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盈利因此有一定幅度的下滑。

由于国六切换引发国五车型的恐慌性抛售,以及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不仅是比亚迪,北汽等多家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皆有所缩水。其中,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仅次于比亚迪的北汽新能源在2019年销量为15.06万辆,同比下降4.69%。自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十年来,2019年产销首次出现负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明显加剧。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约有50多家车企共推出130多款新能源车型。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日渐成熟,造车新势力的产品开始批量投放市场,跨国车企也在步步紧逼,昔日的“蓝海”已演变为“红海”,这也给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带来压力。

目前,在疫情以及汽油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下,加上国产的特斯拉来势汹汹,自主新能源汽车的压力不减反增。经历阶段性阵痛的比亚迪,正寄望通过推出新技术和新产品来扭转局面。3月29日,比亚迪推出“刀片式磷酸铁锂电池”,并计划首次搭载在6月上市的纯电动车“汉”这一车型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发布会记者问题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