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政策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政策

发布时间:2020-12-23 03:13:00

1、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有什么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么?

继日前明确在北京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后,财政部进一步发文确认了中央财政对购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的对象和标准,其中购车补贴标准最高的为最大电功率比50%以上的燃料电池公交客车,每辆车可获60万元的推广补助。
燃料电池车补贴最高
财政部、科技部此前决定,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以财政政策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对推广使用单位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
其中,中央财政重点对购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地方财政重点对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保养给予补助。
财政部日前发文明确了补助资金来源,中央财政将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支持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
此次财政支持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主要指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补助标准主要依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和同类传统汽车的基础差价,并适当考虑规模效应、技术进步等因素确定。
具体来看,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中,混合动力汽车按照节油率分为五档补贴标准,最高每辆车补贴5万元;纯电动汽车每辆可补贴6万元;燃料电池汽车每辆补贴25万元。
十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车另有标准,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分为使用铅酸电池和使用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两类,最高补贴额分别为8万元/辆和42万元/辆;纯电动汽车补贴标准为50万元/辆;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标准最高为60万元/辆。
据福田汽车有关人士透露,目前传统公交客车根据不同配置的每台售价在30万元至80万元之间,混合动力客车的售价为100-150万元左右;根据平均购车补贴30万元计算,混合动力客车的实际售价为70万-120万元之间,与传统客车的高端配置价格相当。
新能源客车将率先受益
财政部通知还指出,示范推广单位必须采取招标方式择优采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并确定示范推广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车型、数量、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等。
新能源公交客车需求主要来自各级政府,相关上市公司受到政策推动,有望在2年左右的时间内产生实际收益,而新能源乘用车仅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产业化和产生实际业绩仍有待时日。
新能源客车将在国家“十城千辆”计划的推动下加快产业化。其中福田汽车在新能源客车开发领域较为领先,且福田汽车地处北京,此前已获得北京公交公司承诺2009年800辆混合动力客车和底盘的订单,优势较为明显。
另外,财政部还发文规定,补贴车型必须纳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其中混合动力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与同类传统车型相比节油率必须达到5%以上,混合动力客车节油率必须达到10%以上。
零部件方面,生产企业对动力蓄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必须提供不低于3年或15万公里的质保期限。汽车生产企业和动力蓄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产能规模。
参见:http://hi.baidu.com/macchinetta/blog/item/151011caeeba7781c91768ed.html

2、谈谈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研发的政策建议?

1、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整车开发,创建自主品牌。
2、开发集成仿真技术平台,建立起新一代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体系
3、成立动力电池关键技术攻关联盟,建立先进动力电池技术研发体系
4、成立驱动电机和整车控制系统联盟,构建关键零部件先进技术研发体系
5、出台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建立多方位的新能源汽车人才体系。

3、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什么样的政策支持?

2015年新能源汽车国补开始发放,受“骗补核查”影响,2015年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延迟发放,导致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出现资金链紧张状态。

财政部通报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专项检查情况,其中有多家车企存在虚构销售、有车缺电、领补后闲置的情形。据媒体揭露,有些车企为了骗补,把电池重复安装在不同的车壳上,然后“卖”给子公司,找政府反复领补助。这样的“空壳车”,莫说能拉水,根本不能上路。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但部分车企为何忙于骗补?作为有形的手,产业政策都有相应的着力点,而之前的新能源汽车补助思路偏向鼓励销售。比如2013—2015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中,对纯电动客车的补助只看车身长度,车越长,补助越多。

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一个全行业、系统性的核心难题,就是动力源转换的问题。这既包括“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效率与安全等技术问题,也有应用场景的问题,如铺设充电桩和换电站、充电接口统一标准等。

经验表明,光靠鼓励销售,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政策着力点可以考虑向研发端和基础设施搭建上倾斜。我们看到,2016年的纯电动客车补助政策不再只以车身长度为准,而是增加了“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纯电动续驶里程”等科技指标,这些改变才真正有助于那些研发型企业成长。“当潮水退去,就知道谁在裸泳。”随着我国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售端的财政补助逐步退坡,那些光靠吃补助存活的企业必将被市场淘汰,技术才是立足市场的根本,真正致力创新的企业必将赢得竞争。

4、新能源汽车根据国家政策是从哪年开始生产的?

2017年,国家从生产、销售、使用等层面给予了新能源汽车一定的扶持。在这一版年里,国家政策权多以有利环境入手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欢迎订阅:第一电动研究院《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系列研究报告》】
2017年国家累计出台36项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包括征求意见稿3项),涉及到宏观、补贴、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技术研发、智能网联等诸多方面。
分部委来看,工信部涉及出台的政策最多,达到12项(征求意见稿2项),发改委涉及出台10项,科技部、交通部、国务院、商务部、能源局等部委均有相关政策出台。

5、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

汽车电动化,显然已经成为了一个趋势,在三十几年前很难想象新能源汽车的产生,那个时候中国轿车不足5000辆,甚至不足一个外企汽车一天的产能。如今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汽车最大的市场之一,同时也是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

一、中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当初,提倡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一个理由是世界上石油不够用了,说的是最多还用40年。但是快过去20年了,世界石油会很快会枯竭的说法,慢慢消停了。后来在世界级自然科学杂志上有文章说,伊拉克的石油是内生的,即原油抽出地球表面来以后,地深层的石油会自动“长”出来,好比“野火烧不尽,春风催又生”。当然“石油要枯竭”是专家说的,伊拉克的石油会自动“长出来”也是专家说的。

另外还有一个理由,发展新能源汽车,与“温室气候”有关,即世界平均气温在慢慢上升,主要是与汽车排碳有关。但特朗普当了美国总统,美国却退出了有关碳排放的国际组织了。美国是汽车强国,称自己是最负责任的国家,也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最先进的国家。以上实例说明,美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与“石油不够用”和“温室气候”即使有关,不是必要的理由,当然也不是充分理由。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理由之一是:汽车发达国家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中国不能落后。中国近代历史告诉中国人,“落后要挨打”。中国在传统燃油车技术落后,要借新能源这一波发展趋势实现弯道超车,以实现汽车强国。

当然,从国家能源安全与转型的大环境来说,在可持续发展需求下,社会必然会选择更加低碳环保的方式。中国是石油资源消费大国,其中汽车就是油耗大户,节能减排也是对环境的一个保护。

因此,国家层面上,中国则是更为主动、更积极、更为系统地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国家政策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最大驱动力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短期的时间之内,拿下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很多原因是政策的驱动和支持。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中国建立了完善的推进政策体系。

当然财政补贴并不是长久之计,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划,2020年之际新能源补贴政策将会完全取消,为了避免新能源汽车出现断层,2017年9月份开始实行双积分政策,对于车企油耗水平和新能源汽车产量进行严格要求。

根据政策规定,针对燃料消耗量如果是负积分的企业,将会收到高耗油产品的申报,并且会面临暂停高油耗的处罚。新能源汽车积分负分的企业,也会受到处罚,也是因为这个政策,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开始了新能源的转型之路。

6、新能源汽车研究开发制造时依据是什么?

新能源汽车研究开发可以依据数据。

7、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哪些相关政策

2015年新能源汽车国补开始发放
受今年年初“骗补核查”影响,2015年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延迟发放,导致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出现资金链紧张状态。今日(12月2日)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已经收到“国补”发放通知,除企业提出申诉的部分外,其余将于近期发放。
9月份,财政部通报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专项检查情况,其中有多家车企存在虚构销售、有车缺电、领补后闲置的情形。据媒体揭露,有些车企为了骗补,把电池重复安装在不同的车壳上,然后“卖”给子公司,找政府反复领补助。这样的“空壳车”,莫说能拉水,根本不能上路。
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11.540, -0.34, -2.86%)汽车市场蓬勃发展,但部分车企为何忙于骗补?
作为有形的手,产业政策都有相应的着力点,而之前的新能源汽车补助思路偏向鼓励销售。比如2013—2015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中,对纯电动客车的补助只看车身长度,车越长,补助越多。而且只要把车卖出去,就能拿补助。
这样的着力点有些“找偏了”,容易导致企业重销售而不重研发。对于骗补车企来说,把车“卖”出去就能赚钱,为什么还要多花钱搞研发?而那些真正投入资金搞研发的企业,即使有政府补助,也会觉得在竞争中吃了亏。
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一个全行业、系统性的核心难题,就是动力源(11.680, -0.25, -2.10%)转换的问题。这既包括“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效率与安全等技术问题,也有应用场景的问题,如铺设充电桩和换电站、充电接口统一标准等。
经验表明,光靠鼓励销售,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政策着力点可以考虑向研发端和基础设施搭建上倾斜。我们看到,2016年的纯电动客车补助政策不再只以车身长度为准,而是增加了“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纯电动续驶里程”等科技指标,这些改变才真正有助于那些研发型企业成长。
“当潮水退去,就知道谁在裸泳。”随着我国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售端的财政补助逐步退坡,那些光靠吃补助存活的企业必将被市场淘汰,技术才是立足市场的根本,真正致力创新的企业必将赢得竞争。
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有哪些
4月29日,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和科技部四部委联合下发的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出台,在未来5年,补贴额度大幅退坡。自2010年中央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以来,补贴额度逐年下降,享受补贴的车辆标准逐年提高,同时,政府对汽车企业的燃料消耗限值不断降低,显示政府希望由市场力量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具体的退坡办法是:2017-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新能源车型补贴标准都实行退坡,其中:2017-2018年补贴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贴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
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对象依然是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但对车辆的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其中,纯电动汽车的补贴门槛由之前的80公里续航里程提高到100公里,对车辆的最高时速也要求不低于100公里/每小时。http://www.okeycar.com/

8、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最新政策有哪些?

把握适度的行政力度,多运用市场化手段
当前,我国能源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版段,政策导向为鼓权励节约能源、使用绿色能源。新能源的市场发展前景需要靠企业自我挖掘,过度的行政手段会对企业的正确预期产生干扰。行政式能源市场化政策可适当放松,制定多样化的能源政策,从多个角度发挥其作用。
鼓励制定具有地域特色的能源政策
国家可出台宏观调控层面的能源政策,如能源价格、能源法律法规等。而对于需要根据地域发展情况、能源分布特色制定的政策,则可由各地区视情况制定,但为避免各地区忽视社会整体福利,国家可以制定能源的原则性条款,如环境保护条款、清洁能源优先发展条款等。
加大能源产学研合作激励力度
新能源的推广使用需要成套技术支持,相对于后期投人生产来说,前期的研发投人成本巨大,普通企业无法承受或独自承担。这我国推广新能源替代传统非绿色能源,除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性政策外,可间接通过前期技术研发支持等政策引导能源发展方向。

9、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国家政策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国家政策:当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端的支持总的来说可概括为金钱补贴、税费减免、牌照路权三个方面。

从2018年2月12日起实施,2月12日至6月11日为过渡期。过渡期期间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按照此前对应标准的0.7倍补贴,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按0.4倍补贴,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标准不变。

从2018年起将新能源汽车地方购置补贴资金逐渐转为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使用和运营等环节。实施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购置补贴等财税优惠政策,加强城市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应是符合要求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重点加大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公交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补助对象。补助对象是消费者,消费者按销售价格扣减补贴后支付。

资金拨付。中央财政将补贴资金拨付给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实行按季预拨,年度清算。生产企业在产品销售后,每季度末向企业注册所在地的财政、科技部门提交补贴资金预拨申请,当地财政、科技部门审核后逐级上报至财政部、科技部。四部委组织审核后向有关企业预拨补贴资金。年度终了后,根据核查结果进行补贴资金清算。

(9)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政策扩展资料:

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

(二)新能源乘用车技术要求

1. 纯电动乘用车30分钟最高车速不低于100km/h。

2. 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质量能量密度不低于90Wh/kg,对高于120Wh/kg的按1.1倍给予补贴。

3. 纯电动乘用车产品,按整车整备质量(m)不同,工况条件下百公里耗电量(Y)应满足以下要求:m≤1000kg时,Y≤0.014×m+0.5;1000<m≤1600kg时, Y≤0.012×m+2.5;m>1600kg时,Y≤0.005×m+13.7。

新能源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推广应用补贴标准如下:


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政策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