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的创业风口是什么?
别人还没有来发现商机源的时候,你就已经发现到了商机,也就是机遇,及时做第一波吃螃蟹的人,比如之前的,网约车、淘宝开店、11年、12年的微商,这些在当时就是风口项目,现在再去干这些就都是去当炮灰,接盘侠。奉劝题主留意。
其实风口项目很多,只是咱们没有捕捉风口的机遇。定牌d-play源于快乐工作快乐生活,要代理定牌的人,都是看好鼎派的模式。 一是个性化酒标定制第一品牌。二是“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理念。目前定牌正针对全国进行火爆招商,杭州,南京等省会竞争尤为火爆。
定牌本着以优质的服务,让客户感受到超值的服务为目标奋斗,现在火爆的创业项目当然选择定牌,定牌为实现代理商创业的梦想而奋斗,代理商会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努力奋斗,做为个性化红酒的第一品牌,我们为代理商避免过度竞争而选择个性化为代理商开拓市场,让其更好的去做大市场,做强市场。
2、比亚迪在市场上采取了什么竞争战略,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应如何调整
没分不想答多。简单说下
1.4S采用的是返车,和大部分车企不一样
2.称高性价比的车,其实电子功能多,发动机等都非常一般,很多人不明白
3.设计抄百家之长,基本满足国人审美观和面子
4.新车上市投入广告大。
以上几点看,BYD是个重短期利益的企业,和所有中国的民企一样,扩张再扩张,步子快,但根基不稳。对国人来说BYD是低价的象征,F3一出,花冠死掉,S6一出,SUV整体降价,也算是贡献了。如果质量上再加把劲,路还是很长远的
3、威驰停产?上汽奥迪做“代工厂”,蓝谷研发固态电池
一切皆有可能。奥迪渠道之争,以上汽做"代工厂"收官。
12月23日,奥迪携手中国一汽和上汽集团共同宣布:未来,上汽奥迪产品将由现有的一汽-大众奥迪投资人网络进行销售相关服务及售后服务。预计明年推出首款车型,为上汽大众奥迪A7L。
在此之前,业界绝对不会想到,还可以这样子,创造了汽车行业新模式。你来生产,由我来卖,"夫妻双双把钱赚"。
上汽奥迪争来争去,只争来一个"代工厂"?一汽奥迪不仅获得了更多车型阵容,还获得了基于PPE平台的电动化车型落地。同时,而一汽奥迪的现有经销商投资人,还多了一块新的资源可以选择,且同时获得一汽奥迪和上汽奥迪两个品牌的经销权,这腰板更直了。
车市观察,上汽奥迪会甘于现状?销售权和经销权分离,对于上汽奥迪未来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因素,充满变数。
丰田威驰停产?
南北丰田今年需求两旺,形势可谓一片大好。一汽丰田明年获批"汉兰达",还上市 卡罗拉三缸车,关于车型还有一个消息称威驰将停产。
2021款威驰于今年8月份上市,售价为7.18-9.48万元。月销量在七千左右,表现还是中规中矩。虽然是今年上市新款,但威驰是唯一一款非TNGA架构打造的车型,从战略布局上来说,威驰有可能被放弃。如果威驰停产,丰田在小型车市场,将失去一款与飞度抗衡的主力。
如果说,卡罗拉在引入1.5L三缸版后,价格较现1.2T版本有所下探,覆盖到小型车市场,还是很有竞争力。
比亚迪将加快半导体分拆上市
近日,比亚迪接受结构调研时表示,比亚迪半导体作为中国最大的车规级IGBT厂商,仅用42天即成功引入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中金资本、国投创新等知名投资机构,迈出了比亚迪市场化战略布局的第一步。
后续公司将加快推进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工作,并着手培育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子公司实现市场化运营,不断提升公司整体价值。未来,比亚迪半导体将以车规级半导体为核心,同步推动工业、消费等领域的半导体发展。
车市观察:目前比亚迪半导体不仅能自给自足,还余量供应其他品牌。分拆上市之后,发展潜力更大。
北汽蓝谷:公司固态电池研发项目正在开展整车相关试验
12月24日,北汽蓝谷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固态电池研发项目取得了一定阶段性进展,正在开展整车相关试验。
2020年年初,北汽新能源踌躇满志,提出2020年实现年产销50万辆。2020年年底,北汽新能源一塌糊涂。
截止11月,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仅为24877辆,相较去年同期的11.4万辆,同比下降78.18%。按照当前的销量来看,北汽新能源全年销量或不足3万辆,仅能完成目标的5.4%,50万辆目标成为笑谈。2020年前三季度,北汽蓝谷实现营收39.22亿元,同比下降78.16%
但是,北汽新能源折腾不止,与麦格纳公司合资打造极狐车型,上市至今销量寥寥无几。推出北汽新能源BEIJING汽车4.0版换电站,相比现有换电站的换电速度,4.0版换电站完成单次换电仅需30秒,但所售车型并不适合换电站模式。
蓝谷的低谷,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
5、为什么比亚迪缺少“月销过万”的现象级车型?
吉利、长城、长安、传祺等品牌都是自主阵营中比较耳熟能详的佼佼者,它们的旗下也各自拥有“月销过万”的现象级明星车型。例如吉利的博越、长城的哈弗H6、长安CS75、传祺的GS4等等,可以说家家都有一款或几款备受市场追捧的现象级车型。
不过今天疆哥要说到的比亚迪,同样是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自主品牌。2019年1-5月份,在其品牌销量前四车型中,却只有元EV这一款新能源车于今年的1月份和3月份取得过月销破万的成绩,不过好景不长,到了4月和5月份便跌落到了6千辆的水平。
而在燃油车领域,比亚迪从1月份开始就没有出现过 “月销过万”的车型了,就连宋MAX也是如此,至于市面上看起来比较热门的唐、宋、秦、等车型,到目前为止就没有触碰过“破万”这个门槛。可以说,现在整个比亚迪的产品线,没有一个车型能够稳定输出“万辆”销量的。
1.细分领域市场竞争压力大
并不是说比亚迪没有月销过万的车型,例如在燃油车领域,宋MAX在MPV市场的取得的成绩大家还是有目共睹的,在整个2018年,宋max凭借着超高的性价比,还是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月销破万”的表现,说它是比亚迪旗下的现象级车型也不为过。
2.顾此失彼的“双车”战略
了解比亚迪的人应该知道,比亚迪旗下的车型目前主要以“双车”战略布局,即传统燃油和新能源两个版本,例如比亚迪唐、宋、秦都有对应的燃油版本和新能源版本。两手抓倒也没啥毛病,不过比亚迪在新能源的投入明显是要大于燃油车的。
3.缺乏品牌和产品的延续性
俗话说“多生孩子好打架”,就拿奇瑞来说吧,人家旗下的车型其实也并不出彩,但是靠着捷途这个衍生品牌,也算是捞到了月销过万的捷途X70,这其实就是品牌的延续性。再看看比亚迪,虽然有自主研发的王朝系列车型,但卖得并不火,可它也没有意向发展子品牌战略,单打独斗出爆款的几率当然会更小了。
6、如何看待比亚迪的未来前景?你认为比亚迪会成为万亿营收的公司吗?
比亚迪达到「万亿」标准的可能性存在·取决因素为是否转型
内容概述:比亚迪集团业务范围概述,汽车行业“商乘”标准差异以及未来预测。
比亚迪究竟是家怎样的公司?也许单纯关注汽车领域的只会认为这家整车厂,而且是销量平平无奇的新能源车企;然而就是这么家不起眼的车企,市值已经在3500亿左右波动,重点是上升的空间究竟有多高还是不确定因素,这是怎样的水平呢?
一汽解放市值542.1亿
上汽集团市值2405亿
长城汽车市值2066亿
吉利汽车市值1609亿(港元)
长安汽车市值713亿
似乎比亚迪汽车的销量虽然表现不好,但是价值却很高;原因在于乘用车型业务本就不是该企业的核心,其业务范围之大可能会出乎很多人的预料。
核心业务
1:IT电子事业部集群(主营研发与代工)。比亚迪在手机平板的领域知名度要高于汽车,诸多知名品牌如华为、小米、苹果和三星都由比亚迪代工,在代工领域与富士康是齐名的。
比亚迪汽车的智能设备基本都是自主研发生产,比如匹配Dilink系统的选装中控,以及大量的传感器。同时在材料与研发方面的水平也很高,如果没有这家企业相信手机至今还是塑料背板;因为比亚迪解决了金属手机背板与框架的对信号屏蔽的问题,纳米级微孔技术是非常先进的。(3D玻璃背板也有很多是比亚迪制造)
2:电池领域等事业部转型「弗迪电子」。在动力电池阵营中,整车厂具备电池研发的车企是少之又少,能自主研发三电系统的车企只有比亚迪一家;该品牌的镍钴锰酸锂电池水平与宁德时代相当,全球综合排名比亚迪一度位列第二,而宁德时代同期排名第九,在动力电池领域比亚迪排名第一。
全新的磷酸铁锂电池有打破行业格局的硬实力,足够低的制造成本,倍数级提升的安全性、耐用性与稳定性,综合140/160Wh/kg的双标准系统能量密度,可以说未来的电动汽车必然会以该品牌与友商同类电池为主。弗迪电子的成立则是脱离整车厂,为比亚迪转型供应商做储备。
3:玩灯比亚迪比奥迪更专业,因为有「比亚迪照明」。造型精美且科技感十足的LED大灯是奥迪引以为傲的技术,除了Quattro四驱系统以外貌似也确实没有其他什么了;但是在比亚迪唐宋与宋Max·DM等车陆续上市后,国产汽车似乎也把这种大灯做到了极高的水平。
比亚迪照明公司不仅为其自主品牌打造车灯,同时还为友商提供设计与制造方案,在新能源照明与道路照明等领域也是很有些建树的。所以玩灯比亚迪更专业,这家公司在汽车领域除了不自己生产玻璃轮胎和座椅等具备成熟供应商的总成,设计核心技术的总成都会自己研发。
4:BYD intelligent
union业务设计航空航天。很多年前传闻比亚迪会造火箭,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早已确定与比亚迪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双方的合作内容涵盖蜂窝结构与复合新型材料的研发,特种紧固件、连接件与电缆卡在轨道交通方面的研发等等。
同时双方会在云轨业务和商业航天领域进行深入合作,甚至还会涉及航空器等飞行工具的研发制造;这是很多汽车爱好者看不到的比亚迪硬核实力,作为民营车企真的是达到顶峰了。
5:比亚迪兵器装备工业集团,这家企业同样有军工业务。比亚迪收购的秦川汽车前身是家老牌军工企业,是兵工集团和陕西省政府合资创立;那么比亚迪收购之后自然也要承担起这项责任,知名度很高的「BYD·B700洲际导弹防导系统」是很有说服力的。
而且该品牌的电动叉车也应用于一些巨舰上,甚至网传的未来电磁弹射也有比亚迪超级电容和电池的技术;曾经有行业资深人士透过了混合动力轮式突击车的话题,只是设计内容的保密级别过高而不能多谈而已,总而言之比亚迪是加很有意思的“车企”。
重中之重:比亚迪公司确实在转型芯片研发制造。在功率半导体(IGBT)领域,比亚迪从1.0产品打破外企技术封锁,到升级至4.0后实现技术超越;在充电桩、轨道交通、乘用车型与商用车型等各个领域都有不错的表现。
然而目前要面对的问题是华为等IT企业面对的掣肘,台湾与美国等企业的对芯片的断供,需要的是自主研发生产能力。很多人认为光刻机是技术壁垒,曾经不自主生产是因为技术的落后;不能否认至少过去是有这种因素的,但更多还是代工制造的成本低而没有自主研发的必要性。但时至今日就不同了,光刻机的问题已经有突破,不过比亚迪似乎有无需沉浸式蚀刻的激光技术,两位数的纳米标准怕是并不难突破。
车辆业务
轨道交通
电动大巴
电动重卡
特种车型
乘用车型
为什么比亚迪乘用汽车的销量并不理想,但是船夫却没有大刀阔斧的进行事业部的整合(人员变动)呢?卖一台汉唐宋才赚多少,价格动辄数百万的大巴重卡和矿山机械车辆,这些车型才是聚宝盆。
而且比亚迪商用新能源汽车出口海外7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的指导价比内销价格还要高;而先进的云轨系统出口势头也很旺,内销虽然与中车的竞争拉低了普及速度,但是在海外市场云轨的销售还要“捆绑”电动大巴,即使这样也不缺少用户。
所以比亚迪汽车的重心似乎并没有太多放在乘用车型,这也是近期业内都在预测【转型】的参考。
目前比亚迪汽车的技术已经有绝对领先优势,打造覆盖10/50万区间内的混合动力,以及电动汽车都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在产品规划方面却显得混乱不堪,E网、BYD、王朝系列车辆的不仅有大幅重合,同时销售网络也有重合,重点是售前后的服务水平久久不见提升。
这个烂摊子交个“长江哥”似乎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也许比亚迪的乘用车型会差到一定的程度。
但换个角度思考倒是也不见得是坏事,甚至也就是让这一版块破怪破摔了;摔到一定程度比亚迪肯定会全面转型供应商,目前的整车厂身份对于外供电池、电机与整车平台必然是利空的。因为作为比亚迪的客户,谁敢保证比亚迪供应E平台的技术阶段,会不会推出“E·plus”的全新平台而淘汰其供应的技术呢?
7、学新能源汽车技术将来发展前景如何?
面向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从事汽车保养、配件管理、技术维修和基层管理工作,或面向新能源汽车制造厂从事新能源汽车装配、调整、性能测试、质量检验、新能源汽车部件总成及整车试制等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