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奥迪微型电动汽车

奥迪微型电动汽车

发布时间:2020-12-25 18:24:58

1、奥迪与一汽成立新能源合资公司,2024年起本土化生产纯电动汽车

10月13日,奥迪汽车股份公司携手合作伙伴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长春举行的中德汽车大会上签署谅解备忘录,宣布共同成立新能源合资公司在华本土化生产PPE平台纯电动车型,将双方合作提升至全新高度。

此次新合资公司规划引入的PPE平台,为奥迪与保时捷共同为大型电动车开发的高端电动车平台,首款车型将于2024年投产。新合资公司的成立将推动中国一汽与奥迪公司的战略合作全面升级。

据了解,中国作为奥迪品牌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单一市场,2020年1-9月,奥迪品牌在华共交付512081辆新车,同比增长4.5%,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仍取得了奥迪入华以来最优异的成绩。此外,奥迪表示期望到2025年,其电动车在华销量将占到在华总销量的近三分一。

根据近日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3.8万辆,环比增长26.2%,同比增长67.7%。随着疫情的逐步趋稳,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快速恢复,并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之一,这样的高速增长也侧面印证了我国未来的市场潜力。同时,无论是刚刚通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还是此前“延补免税”和新基建领域对充电桩建设的大力投资支持,这些都代表了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重视与扶持。

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优良的政策保障是奥迪本次投资的基础,而此前合资股比限制的放开,相信也是奥迪在中国市场加码的原因之一。据了解,2018年发改委便表示,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因此,笔者推测:虽然目前奥迪已确认与一汽的合作意向,但这家全新的新能源合资公司,或许还是要在2022年左右正式成立,毕竟面对中国新能源市场这块“大蛋糕”,奥迪自然不会放弃增加股权占比。同时,面对国内新能源市场愈发激烈的竞争,引进、生产更多的e-tron家族电动车型,才能更好的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高端出行需求。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奥迪有没有纯电动汽车?

您好,奥迪品牌旗下目前有两款纯电动车型。
其中,奥迪Q2L e-tron是奥迪为中国市场设计的纯电动SUV,于11月18日正式上市,共推出2款车型,综合补贴后售价区间22.68万-23.73万元。新车延续燃油版车型的外观设计,搭载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组,并配备最大功率100千瓦的电机,综合续航里程 (NEDC) 为265公里;奥迪e-tron是奥迪量产的第一款纯电动车型,于11月18日正式上市,共推出3款车型,售价区间69.28万-80.08万元,并增加全球限量版Edition 1车型,指导售价82.86万元。动力方面,该车提供两台电机+95千瓦时的锂离子电池,NEDC续航里程可达470公里。

3、奔驰宝马奥迪开启电动车国产潮!将推至少14款车型

近年来传统豪华车企开始发力电动化市场,以奔驰、宝马、奥迪为首的一线豪华品牌不断加速电动化业务布局,奔驰EQC、宝马iX3、奥迪e-tron等纷纷实现了国产化。网上车市梳理后发现,未来几年北京奔驰、华晨宝马、一汽奥迪、上汽奥迪内至少有14款纯电动车型实现国产。

北京奔驰方面,除了已经上市的 EQC外,后续还至少将国产EQE、EQB、EQA等车型;华晨宝马首款国产纯电动SUV iX3将在年内上市,后续i3、i5、iX5也将实现国产;一汽-大众奥迪目前已经推出了Q2L e-tron,第二款纯电动车型e-tron也即将上市,另一款车型Q4 e-tron则将于2022年国产上市;新成立的一汽奥迪预计还推出Q5L e-tron、A6L e-tron等车型;上汽奥迪则将投产一款A级纯电动SUV。

随着后续高端电动车市场的成长,预计奔驰、宝马、奥迪还将带来更多的国产纯电动车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基于奥迪技术 宾利打造首款纯电动轿车

 [汽车之家?新能源]? 日前,我们从海外媒体获悉,宾利计划在2025年推出旗下首款纯电动车型,该车将基于奥迪“Artemis”项目所研发的技术平台打造,定位为豪华轿车(具体级别暂未公布)。

 根据此前报道,奥迪在今年5月份成立了“Artemis”高科技项目部门,该部门主要任务是研发一款高能效纯电动汽车,并计划最早于2024年发布。据了解,奥迪创建“Artemis”部门的初衷,是为了将配备高度自动驾驶系统和其他先进技术的电动汽车推向市场。

 而根据宾利Beyond 100战略规划显示,该品牌将在2025年推出首款纯电动车型;到2026年将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技术对下属车型进行覆盖;最终至2030年,宾利旗下车型将全面完成纯电动化。

 在产品形态方面,宾利官方认为,电池技术在近期将不会有重大突破,因此首款纯电动车型将被设计成符合宾利豪华定位的产品,其尺寸和命名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细分市场定位来进行调整。不过,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来说,未来都将基于现款车型进行打造。

『添越PHEV 2019款 3.0T PHEV』

 宾利董事长兼CEO艾德恩·霍马克(Adrian Hallmark)表示:“到2025年,我们预计将提供110kWh至120kWh的电池,续航里程(工况未知)在400-500公里左右;如果想让全尺寸SUV具备与内燃机车型相当的续航,那么则需要150kWh以上的电池,这也是宾利未来五到十年致力于发展混合动力车型的主要原因。”

『EXP 100 GT2019款 Concept』

 值得一提的是,宾利首款纯电动车型有望基于宾利EXP 100 GT概念车打造,该车于2019年7月推出,是为了纪念宾利百年华诞,其0-100km/h加速时间不到2.5秒,续航里程可达700公里(测试工况未公布),预计15分钟内可将电池电量充至80%。(消息来源:autocarindia;编译/汽车之家 侯明浩)

5、奥迪将打造豪华纯电动轿车 续航650公里/2024年量产

据德国《商报》(Handelsblatt)报道,奥迪新组建的Artemis部门的首个项目是打造一款豪华纯电动轿车,内部代号“Landjet”,新车定位于目前的A8顶配版之上,可能是A9。

上述报道称,奥迪将把这款豪华纯电动轿车打造成类似于Model S的车型。新车将配备全新软件平台,并提供650公里的续航里程。此外,基于该车型,奥迪还计划为保时捷和宾利提供衍生车型。

新车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量产和销售。奥迪的目标是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销售1.5万至2万台。而新车的研发费用也将高达“数十亿欧元”。

今年5月,奥迪宣布了Artemis项目,旨在更快的将配备高度自动驾驶系统和其他先进技术的电动汽车推向市场。

当时,奥迪CEO杜兹曼(Markus Duesman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Artemis的第一项任务是为奥迪快速开发一款高效纯电动先锋车型,从而为整个大众集团提供一个样板。杜斯曼还选择了目前负责大众集团自动驾驶驾驶业务的亚力山大·希钦格(Alex Hitzinger)来全权负责该项目。

除了开发先锋车型,Artemis部门还将创建一个生态系统,包括探索围绕汽车的新商业模式。7月中旬,有报道称,大众正计划在欧洲建立自己的快速充电网络,但最初只对奥迪车主开放,之后也将对保时捷车主开放。

《德国商报》称,Artemis部门拥有250名员工,独立大众公司结构之外,像一支赛车队一样竞相开展工作,其目标是追赶特斯拉在软件架构、数字化和电池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奥迪e-tron这款车是什么车?

您好,奥迪e-tron这款车是奥迪推出的一款纯电动车型,这款车现在目前是纯进口的,续航里程可以达到470km,完全可以城际之间来回,而且这款车的静音效果非常好,乘坐舒适感非常强,这款车相比较其他的电动车来说,具有良好的操控性,和驾驶感,很不错,值得推荐

7、奥迪etron属于新能源车吗

属于的,因为有一部分的动力提供是由电瓶产生,应该说算混动性新能源车。

8、上汽奥迪终于来了,捷豹将推新纯电SUV

近日,奥迪、一汽、上汽三方达成共识,上汽奥迪将构建创新商业模式,其产口将由现有奥迪投资人网络布局销售,售后服务由奥迪现有网络展开,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保障。

现有奥迪投资人网络可以简单理解为你可以在现有的奥迪4S店购买到日后上汽奥迪生产的车辆,也就是说市面上暂时不会像东风本田、广汽本田那样出现都是本田4S店但售卖不同车型的情况。

上汽奥迪项目其实早有苗头,当初有这个消息泄漏的时候引起了一汽-大众奥迪销售网络投资人的极力反对,所以这个项目在暂时压力下来。但是两个合作方肯定还是有意推进项目达成,在此之前上汽大众就推出了一台“套着大众壳的奥迪A6”——辉昂,或许这是上汽和大众之间的默契。

在解决好销售网络和三方利益问题之后,各个车型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已引进生产了。由于一汽-大众奥迪原先就引进了A3、A4L、A6L、Q5等比较常规的车型,所以上汽奥迪引进的是偏向个性化的产品,比如A7L、Q6、Q8这些,并不会对一汽-大众奥迪原先的产品产生直接的影响。

其中A7L将在2022年初发布,相比原版A7加长之后空间表现肯定是更好的,但通过之前的谍照图来看,少了些原来的灵气,车尾造型也从原来的溜背变成了偏向三厢车的结构,这是福还是祸呢?等真正上市就知道了。

现在的Jeep,已经不是以前的Jeep了。

以前的Jeep,靠着越野光环在国内收获一波又一波拥趸。但是消费者会换代,需要也会改变,现在的消费者更加理性,所以以前的Jeep车型有点跟不上需求了。

近日,新款 指南者上市,全系搭载1.3T发动机,一共7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3.98-20.98万元。

新款车型的整体的外观设计其实与上一款车型没啥区别,基本上就是一些小细节的变化,比如前保险杠采用分层设计,但大体还是那个熟悉的指南者。

相对来说,内饰的变化要大很多了。最明显的变化更换了一块更大的屏幕并且采用悬浮式设计,屏幕周边的也是有相应的调整。另外,全液晶仪表也出现在配置上。现在的指南者,起码在参数上面是跟上主流的步伐了。

指南者现在搭载的1.3T发动机最大功率127kW,最大扭矩270N·m。其中两驱车型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四驱车型匹配9AT变速箱。1.3T+9AT+四驱这个搭配笔者曾经试驾过,四驱性能足够出色,1.3T发动机输出也还可以,对于有偶尔烂路越野需求的消费者来说,指南者部分车型还是有选的价值。

纯电动是现在的大趋势,有不少品牌都有相应的产品开发或者是品牌转型计划,捷豹也是其中一个。

最近,有外媒报道捷豹将推出一款全新的中大型纯电动SUV,有望命名为J-PACE,并使用MLA架构打造。最快将于2021年正式上市。

J-PACE的相关资料还没有发布,但有外媒曝光了渲染图。只不过渲染图真的只是渲染图,最终的设计如何还需要等官方图片才能知道。

捷豹之前也有推出纯电SUV I-PACE,但是那款车在国内的销量并不算出色。这不仅仅是人们对电动车接受程度的问题,也有人们对捷豹印象的问题。所以哪怕J-PACE推出市场,也不知道会不会引入国内生产。

如果,捷豹真推出J-PACE,你会感兴趣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原价超60万的纯电动车,如今市场价不足40万,还买什么宝马奔驰?

说起买车这件事,很多人都是根据厂商指导价格来圈定自己的买车范围。比如小王预算50万元想买纯电动汽车,那它更多的关注点基本就是宝马iX3、蔚来ES8或者奔驰EQC,这样一来他就会忽略了很多车型其实有着大幅度的终端优惠价格。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不到40万也能买到原价超过60万的进口纯电动汽车——捷豹I-PACE。

既然作为一款纯电动车型,想必很多消费者关注的还是它的续航里程,那接下来我们通过宝马iX3、奔驰EQC、奥迪e-tron以及蔚来ES8等车型为参照来做个简单的对比,看看 捷豹I-PACE的表现到底如何?

根据目前NEDC的综合续航里程来看,宝马iX3纯电续航为500公里,属于这五款车型里面最好的一位,其次是奥迪e-tron为470公里、捷豹I-PACE为456公里,而奔驰EQC和蔚来ES8均为415公里。如果仅从续航里程来看,捷豹I-PACE的综合表现并不差,属于同级别车型的中等水平。

除了综合续航里程之外,充电时间和充电速度同样也是大家比较看重的。接下来我们就从快充时间和慢充时间的对比来看看,谁的充电速度最快呢?

首先在快充表现上,奥迪e-tron用时最短为0.67小时,其次是宝马iX3和奔驰EQC均为0.7小时,而蔚来ES8则为0.8小时。至于捷豹I-PACE,目前尚未找到相关充电时间。

另外在慢充表现上,充电最快的是宝马iX3需要5小时,奥迪e-tron需要5小时,蔚来ES8需要10小时,捷豹I-PACE需要11.4小时,奔驰EQC则达到了12小时。

当然纯电动汽车除了对续航里程、充电时间有着硬性要求之外,纯电动车还有一个非常强悍的优势,就是加速性能表现平均都要高于同级别的燃油车表现。所以接下来就看看这几款车在加速性能方面的表现,到底孰强孰弱呢?

此次百公里加速时间均来自官方数据,其中0~100km/h用时最短的是捷豹I-PACE需要4.5秒,其次是蔚来ES8需要4.9秒,奔驰EQC需要5.1秒,奥迪e-tron需要5.7秒,而宝马iX3则需要6.8秒。

通过以上的续航里程对比、充电时间对比以及百公里加速时间对比,其实我们不难看出来,捷豹I-PACE并不是里面的“最差生”,当然至少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续航里程就要领先奔驰EQC和蔚来ES8。

但是作为一个并不热门的品牌,捷豹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给消费者带来的印象就是“七折豹”,因此官方指导价格高达63.08万元的最低配车型,最终在市场上的报价也仅为37万元左右,不到40万的价格相比于BBA这些传统豪华品牌纯电SUV来说,已经算是诚意满满了,但捷豹I-PACE最终还是应了市场消费者的习惯:越降价产品越难以销售。

最终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捷豹I-PACE的时候,会发现它更加激进的设计风格、科技满满的内饰风格以及还不错的乘坐空间,捷豹I-PACE的特点已经足够鲜明也足够能给年轻人应有的个性体验,但销量依旧是萎靡不振。但是作为一款纯电动汽车,捷豹I-PACE在如此强力的优惠降价面前,消费者还是可以对其深度考虑的,毕竟纯电动车型除了大部分技术高度相似之外,二手保值率大家也几乎在同一水平线上而已。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奥迪微型电动汽车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