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着火了就只能让它烧了,不能靠近灭火那样太危险了。
2、请问新能源汽车行使时间长,电池温度高了会自燃吗?
电动汽车发生自燃事故,其最根本的原因之一为电池热失控。
电池热失控定义:指电池内部出现放热连锁反应引起电池温升速率急剧变化的过热现象。电池的热失控在宏观上主要表现为冒烟、起火燃烧以及爆炸。
电池热失控的诱因:机械电气诱因(碰撞、针刺、挤压、电解液泄漏)、电化学诱因(内短路、过充电、过放电、浸水(电解水反应))、热诱因(电池包内接触电阻变大引起局部热集中、电池包温度过高(环境着火)、温控效果达不到要求)。D60EV电池包在开发过程中,通过电池相关安全测试标准(如GB/T 31485, GB/T 31467.3),可大幅减少甚至避免热失控事故的发生。
这个是2011-2018的90起的分布统计,机率上看不算太大。自己多注意点,持续升温的话考虑更换吧。
3、各类电动汽车起火事件都有哪些?
各类电动汽车起火事件都有:
1、2017年6月11日凌晨3时左右,山东省日照市一辆特斯拉撞击护栏后发生火灾。
2、2019年4月21日晚8时许,上海徐汇区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区地下车库内,一辆特斯拉轿车突然冒出白烟。
3、2019年4月24日,武汉一辆比亚迪E5起火。
4、2019年5月16日和6月14日,蔚来ES8分别在上海、武汉市再次出现自燃事件。
(3)新能源汽车容易着火吗扩展资料:
2019年8月18日,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5月以来,在发生起火事故的新能源汽车(已查明着火时的车辆状态)中,41%的车辆处在行驶状态、40%的车辆处在静置状态、19%的车辆处在充电状态。
《报告》显示,今年5月以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发现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79起,涉及车辆96辆。其中,47辆事故车辆接入国家监管平台,28起事故在发生前10天内国家监管平台已进行预警提醒。
79起安全事故中,65%的事故车辆为乘用车、28%的事故车辆为专用车、7%的事故车辆为客车。从动力电池类型看,86%的事故车辆使用三元锂离子电池、7%的事故车辆使用磷酸铁锂电池、7%的事故车辆电池类型不确定。
在已查明着火原因的车辆中,58%的车辆起火源于电池问题,19%的车辆起火源于碰撞问题,还有部分车辆的起火原因源于浸水、零部件故障、使用问题等原因。
4、“自燃”问题,真的是新能源汽车目前绕不开的坎吗?
虽然近几十年来国家一直都在推广电动汽车,但是收效甚微,这主要是因为电动汽车异味提起的时候就会被人打上低端,不上档次的不要钱,还有最重要的另一方面就是电动汽车的自燃现象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导致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它的安全性是远不如普通的汽油汽车。但实际上电动汽车每年发生的自然次数已经在逐年下降,控制到了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而且到目前为止也没有造成太大的伤亡。之所以造成很不好的社会影响,主要就在于每当电动汽车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各方媒体都会大力报道,进而形成了一种舆论效应。
但是汽车的自然现象并不是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绊脚石要知道,一辆汽车其实想要自然是很困难的,电动汽车的自燃必然跟他的特殊能源模式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并不意味着电动汽车就一定容易发生自燃现象,要知道这跟它的使用频率,使用情况以及维护保养都有一定的关系。阻碍电动汽车真正发展的原因就在于它的电池稳定性以及续航问题上。
我们买一辆汽车肯定是用来方便我们的生活,以及让我们出行的时候更有保障,但是电动汽车在续航问题上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甚至于在电动汽车领域一直处于领先的特斯拉和比亚迪这两个大厂都没有办法信誓旦旦的保证自己的续航没有问题。如果续航的问题不能够得到解决,那么汽车这个本来就是用于长途跋涉的工具,就不能够得到大力的推广,毕竟谁也不想每天都把车停到车库里边儿老老实实的充电,万一有急事儿也开不上他。如果这样的话,那还不如老老实实的买一个电动自行车直接充电呢。
5、电动汽车会着火吗?
会。国内汽车消费者对电动汽车行驶里程的要求越来越高,超过技术进步的步伐。于是,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把目光投向了电量较大、但碰撞容易起火的锂电池。我们了解到,2017年电动轿车和SUV,采用容易起火的锂电池的比例飙升至74.3%,而采用相对安全的铁电池的比例下降到了23.7%
6、新能源汽车电池着火了有什么好的灭火方法
新能源汽车电池产品多为三元电池、磷酸铁锂、锰酸锂、锂离子,多元复合锂、铅酸蓄电池和未知电池等。不管怎么样,都是锂电池,电动部分具备高能量可以使劲烧的也就是电池。
锂电池的燃烧特性:一旦封包破裂,电解液泄漏,燃烧就非常猛烈,可以称为“爆炸”,瞬间释放出高温和高压。
锂电池封包的燃烧特性:为什么要说封包呢?因为电动汽车的电池,不是一个单一的大电池,是一个一个小电池组成了一个大电池包。通常来说,不太会有所有小电池一起壮烈牺牲的状况发生。一般来说总是从几个电芯开始烧起来,产生的高温加热相邻电芯,相邻电芯也烧起来,再加热其他电芯。
锂电池封包复燃:锂电池封包在明火扑灭后,可能由于存在部分过热,或者电解液逐渐析出造成新的短路发热等原因,即便静置不动,还会再次出现火情。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一旦真的着火,手持式灭火器其实用处不是很大。假设起火时周边没有消防设施,请车上人员一定要快速离开车辆。要扑灭锂电池封包起火,最重要的就是给它降温降温再降温。然而手持灭火器降温能力孱弱,电池封包又往往处于车辆底盘等不方便直接喷射的位置。各位没有好命到天生会冰雪魔法的话,还是请忍痛离开你的爱车:车辆虽然贵,生命价更高。
如果周边有消防设备呢?大水一直冲,请不要停,同时联系4S店/厂家来处理。新能源车一旦电池燃烧,即便火已经扑灭,任何无防护的触碰车辆的行为都是危险的,因为电池包的高压电可能已经泄漏到车体。
总结一下:基本上如果你的新能源车电池着了火,大体上就是废了,不管边上是否有消防龙头,远离起火车辆永远都是正确的。
7、自燃事件多发,新能源汽车为什么这么容易自燃?
起火多集中在电池部位。6月28日,在经历上海特斯拉自燃事件后的两个月,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发布事故声明,表示没有发现系统缺陷,初步判断该个别事故由位于车辆前部的单个电池模组故障引起,并称电池包安全系统按照预期设计发生作用,车上人员有时间安全离开车辆。对这一调查结果,部分特斯拉车主表示“一些基本的信息并未获得”。而有专家也表示,“这个说法无法使人信服。”
特斯拉“不背锅”的表现有些缺乏诚意,其采取的措施也仅是向Model S和Model X的车辆推送有关充电和热管理系统的更新。
就在特斯拉发布“上海事故声明”的前一天,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发布了ES8电动汽车的召回计划,召回部分蔚来ES8电动汽车,共计4803辆。数据显示,ES8在2018年全年交付量为1.13万辆,可见召回数量占比不小。而受电池召回的影响,蔚来7月的交付量下降38%,仅837辆。
对于召回的原因,蔚来表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使用的动力电池包搭载了规格型号为NEV-P50的模组,模组内的电压采样线束存在走向不当的情况,可能被模组上盖板挤压,存在安全隐患。而从蔚来ES8连续发生的四起事件看,除了发生在西安的自燃事件与碰撞有关,发生在上海、河北的自燃车辆则属于召回范围。与特斯拉“避重就轻、不予理睬”相比,蔚来“有则改之”的态度一定程度上挽回了自主品牌的形象。不过,其他新能源发生的自燃鲜有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