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车在充电的时候引起自燃把旁边的车烧了会减肥吗?
减肥肯定是减不了了。不过你肯定要赔偿别人的损失
2、北汽新能源汽车冒烟遇水又爆炸,事故的原因是是什么?
据媒体报道,近日,福建三明一辆北汽新能源的电动汽车在充电站发生冒烟情况,随后救援人员赶到灭火,期间遇水发生爆炸,车体损毁严重。发生冒烟后爆炸事故的是北汽新能源EX360。该车停靠于某充电站中,先是车身周围浓烟滚滚,随后,在消防人员持续向车辆射水时,该车突然爆炸,车辆解体的同时还炸穿充电站顶棚。
据网传视频显示,在消防人员实施消防工作时,涉事车辆周围的其他车已被撤离,甚至消防人员也后退至一围墙后射水为车辆降温。
爆炸发生时,车辆周围伴有明火,随后,包括车门、后备箱盖等零部件散落一地,车辆严重损毁之余,还殃及充电站顶棚。
下面看看最近这些事故的主体原因,可能主要是产品质量问题。
产品质量问题就是指产品在设计、制造、验证、使用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主要有三类,第一,电池产品测试验证不足;第二,车辆使用过程中可靠性变化;第三,充电安全管理技术有问题。
首先,电池产品测试验证不足。由于补贴退坡的政策周期是一年一次,与产品的开发周期总体来看不是很匹配,比如说我们化学材料体系的改进一般要一年以上,但是因为企业跟着补贴的指挥棒走,盲目地追求高比能量,缩短了测试验证的时间。有时候为了缩短开发周期往往首选物理的改进方法,比如把电池活性材料增厚,隔膜减薄,这样电池比能量会上升,但是安全性能下降。
第二是电动电池测试验证的手段不完善,不能反映实车的使用条件,很大一部分企业并没有建立企业内部的电池安全测试标准,部分企业甚至就没有电池安全测试的能力,生产出来的质量也就是参差不齐的。
第三个原因就是刚才说到车辆使用老化过程中可靠性降低。比如说全生命周期中防水的效果不佳,一般我们电池的密封是要通过IP67标准,但是当车辆使用时间长了之后,密封就会变差,导致车辆进水,就会容易造成短路。
还比如电池的激光焊接的接头,焊接点内部容易出现空隙,这些空隙就会带来阻抗增加,进而发热导致高温点,引起热失控。还有就是电池系统和充电机高压电器老化,比如我们充电时候的接触器经常开断,有时候就会拉弧,造成高温和接触器表面的这种烧损或者粘连,会短路、会发热,这些都是热失控的原因。
第四个原因就是充电,充电过程中数据通讯不规范,BMS的厂商和充电机的厂商没有严格的地执行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充电的功能安全,按道理我们的电池管理系统关于充电是有很好的断电功能的,充到什么时候都是由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的,我们目前并没有严格执行功能安全的规范,就是ISO26262这个规范,目前并没有完全地贯彻落实这个规范,这也是我们没有遵守规范的原因导致的。
3、新能源汽车充电时发生冒烟,新能源汽车充电应注意什么?
一段视频在网络中传开,引起网友热议,视频中一台新能源汽车在车棚下的充电桩上充电时,车的底部冒出大量白烟并开始起火。报警后,消防人员立即赶到现场,用喷水降温的方式对车辆进行了紧急处理。不过在处理过程中,此台新能源汽车突然发生了爆炸,从视频中可以看出现场十分惊险,车棚顶部都被炸穿,汽车门被炸飞了出去,好在周围车辆撤离的及时,并没有人因此受伤,有关部门正在调查此次事故发生原因。有的网友称见过起火的新能源汽车,爆炸的还是第一次见,真是堪称好莱坞特效。
近些年电动新能源汽车逐渐开始流行,车辆的安全性始终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不过,此次新能源汽车起火爆炸的事故,给广大车主提了个醒,那么平时在给新能源汽车充电时应注意什么呢?
第一、正值夏季,天气炎热,很容易发生高温,导致汽车电池内部出现过热现象。所以在充电时不可在阳光暴晒下,尽量选择在阴凉通风的环境,太过闷热的环境会破坏电池和减少充电器的寿命,推荐在温度区间为8-25℃左右的地方进行充电。在此温度区间工作,电池的性能最好。在为电池充电时,如果充电器插头在不断地发热,而且发热的时间比较长,需立即检查是否是插头短路或者接触不良,以免发生危险,最严重的情况还会导致车辆自燃。
第二、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充电时间和充电次数。过度充电、过度放电和充电不足会缩短电瓶寿命。当电量表显示低电量时,应尽快充电,避免造成电池过放;当电量表显示已充满电,应停止充电,避免形成过充。
4、一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过程电池爆炸自燃是厂家责任还是车主的责任?
当然是厂家责任,因为保质期是三年。
5、北汽新能源汽车充电时发生冒烟,对此北汽是怎么说的?
北汽新能源回应,从获取的信息上看,不排除车上有易燃易爆的物品,现在公司正在调查新能源电动车自燃的原因,公司会详细的了解和分析。新能源汽车是近几年才开始上市的,所以技术尚未成熟,尤其是电瓶方面。遇到新能源电动汽车自燃,我们应该用干粉灭火器或者沙土进行灭火。
一、北汽新能源回应,从获取的信息上看,不排除车上有易燃易爆的物品,现在公司正在调查新能源电动车自燃的原因,公司会详细的了解和分析据了解此事件发生在三明市,一辆新能源电动汽车在充电桩旁充电,突然发生电动汽车着火,之后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快速灭火,当消防员灭火时,突然这样新能源电动汽车发生爆炸。这件事情,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北汽新能源电动汽车有关部门,回应道,从获取的信息来看,不排除车上有易燃易爆的物品,导致车辆自燃,公司会继续跟进这件事情,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
二、新能源汽车是近几年才开始上市的,所以技术尚未成熟,尤其是电瓶方面新能源电动汽车是近几年才开始上市的,所以说他的技术尚未成熟,尤其是在电瓶方面,电瓶方面在几种情况下会导致电动汽车自燃,第一种电瓶遇水后,电瓶遇水后会发生大面积短路,造成明火,导致车辆发生自燃,第二种电瓶暴晒后,电瓶暴晒后温度会发生迅速上涨,那么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发生自燃和爆炸,导致车辆自燃情况。第三种车辆在行驶中,导致电瓶高温,这样很容易引起电瓶着火,导致电动汽车自燃。
三、遇到新能源电动汽车自燃,我们应该用干粉灭火器或者沙土进行灭火遇到新能源电动汽车自燃,我们应该用干粉灭火器或者说是沙土进行灭火,而不是说用液体灭火器来进行灭火,因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电瓶,遇水就会大面积的短路,造成明火,所以说,不能用液体灭火器来灭火。
6、5月8日,东莞一新能源小轿车在社区充电站充电时起火,随后有爆炸声传出,同时还引燃了周围的车辆。
5月8日,东莞一新能源小轿车在社区充电站充电时起火,随后有爆炸声传出,同时还引燃了周围的车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北汽新能源汽车冒烟遇水爆炸,新能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电动轿车成为时尚界新宠。不光价格合理,而且还省油,充充电就可以满世界的逛。充电是省钱了,可接二连三的事故也是要人害怕。8月20日,福建网友发视频,一辆疑似北汽新能源的电动轿车在充电站充电的时候,车辆突然出现冒烟,报警后救援人员赶到现场,用水灭火又发生了爆炸,整个车身损毁严重。
北汽新能源负责公关的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事故具体原因不详。北汽新能源汽车不是第一发生这样的事故了,面对这样的事故,新能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电池原因
大部分新能源车型使用的是三元锂电池,如果电池充电满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结晶并且刺穿电池隔膜引发短路。而新能源车型的电池布局一般放在底盘当中,如果行驶到一些坑洼不平的路段或者是路上有碎片,一旦磕碰到电池就有机会发生自燃。
自燃方面
汽车在充电的时候容易发生自燃,可能本身有短路的地方,遇到充电会串联,导致汽车冒烟或是着火。有的车遇到水以后还会发生爆炸。
奉劝消费者理性购买,新能源汽车虽然各方面都实惠大众。但是也有本身的缺点。各种事故的发生,要人害怕,并且到现在为止,受害者维权难。很多起火原因厂家都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也没有解决的办法。这些电动车基本上是没有保险,出现任何事很难办理。
新能源车型的安全问题一直受到消费者的关注,而作为新能源车型的车主也可以时常为自己的爱车做检查,譬如每到5000公里就回到4s店检查电池的工作状况。叫师傅检查底盘有没有破损的痕迹。在充电的时候应该根据厂家的要求进行操作。这样都能有效的减少新能源车型的安全隐患。
8、新能源电动汽车着火怎么办?
新能源汽车着火了就只能让它烧了,不能靠近灭火那样太危险了。
9、夏季来临,又一国产新能源汽车“自燃”,电动车安全强制标准出台
夏季来临,多地气温超过了30度,有的地方甚至超过了35度。夏季高温天气,对于新能源汽车也是一场考验。
本月初的时候,一辆国产MPV在充电站充电的时候,车辆底盘突然开始冒黑烟,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车辆底部就燃起了熊熊大火,停在旁边的5台汽车也受到波及,其中有三辆被烧得只剩个车架。
这次电动车起火是因为车辆充电引起的,如果采用快充模式充电,加上高温天气,电池很容易出现过热,严重的则会起火自燃。
离这起电动车充电引起的起火事故过去还没多久,近日,又有一辆国产新能源汽车“自燃”,与前面那起因充电而起火自燃的情况不同,这回是一辆广汽新能源埃安S,停在路边停车位上,也没有充电,在没有任何操作的情况下,突然自己起火烧了起来。
这辆广汽埃安S起火后燃烧速度也非常快,一分钟左右的时间,车辆底部、车头就冒起了滚滚浓烟,火势猛烈。旁边车位隔了一米多宽的奥迪A6轿车,也受到了波及。好在消防人员及时赶到,及时扑灭了大火,阻止了火势的进一步蔓延,旁边的凯迪拉克SUV也得以幸免。
关于这辆广汽埃安S起火自燃的原因,厂家的回复是正在了解,目前起火原因不明。不过参考以前特斯拉、蔚来等自燃的情况,电池内部短路、电池过热的概率比较大。还有一种情况也有可能,就是夏季除了高温,还有暴雨天气,如果路面积水过深,浸泡了车辆电池,如果电池密封不好,内部就极易损坏,最终发生起火自燃。
近几年,随着新能源纯电动车汽车的普及,电动车保有量的增加,电动车起火自燃的事故也时有发生,也让许多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产生了质疑。我国新能源汽车要想继续发展,做大做强,安全性、可靠性的问题就必须解决。
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解决好电动车安全性、可靠性的问题,避免类似起火、自燃的情况,5月13日,《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出台,对新能源电动车从整车、电车、电动客车三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三项标准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间给了各大车企大半年的时间调整、升级产品,届时,不符合要求的电动车,将不能上市销售。只有在严格的标准之下,厂家才会投入更多的资源攻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良性有序的发展。如果不能解决电动车安全性、可靠性的问题,新能源汽车代替燃油车,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