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各国新能源汽车份额

各国新能源汽车份额

发布时间:2020-12-30 05:37:02

1、合资企业会争抢微型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吗?

大概率不会,主要原因如下所示。微型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在萎缩。正如最开始所说的,微型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在逐渐萎缩,主要原因还是补贴在大幅退坡,新能源主机厂生产制造这种车型的动力部慢慢缺失。同时,B端分时租赁市场也不是很景气,导致终端对于微型纯电动汽车的需求也在下降。一个在萎缩的市场,我相信,合资车企应该不会过多涉足。

紧凑型纯电车型将会是未来几年的产品方向。微型纯电动汽车在萎缩而紧凑型纯电产品的市场份额则在增加,考虑到目前纯电动汽车的综合成本,紧凑型车型的综合性价比是非常高的。合资车企如果想进军纯电动汽车市场,第一选择还是会推出紧凑型车型而非微型纯电动产品。

微型车市场竞争过于激烈,未必有竞争力。在微型纯电动汽车市场,目前主流的产品,主要有北汽EC系列,奇瑞小蚂蚁eQ1,江淮iEV6E,今年上市的欧拉R1和比亚迪e1等,也都是不错的产品。这些微型纯电动汽车,基本售价都在5-8万之间,毕竟这个细分市场的消费者主要还是代步之用,也不会安排太多的购车预算,而合资车企一旦入局该细分市场,考虑到一定的品牌溢价,价格就很难控制在几万的水平,这样一来终端竞争力肯定会受到影响。

考虑到微型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在萎缩,紧凑型纯电车型将会是未来几年的产品方向,同时考虑到微型车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合资车型微型车产品未必有竞争力,所以我们判断,合资车企不会争抢A00级电动车的市场。

2、中国汽车品牌五年来发展如何?

十八大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在一系列政策和改革思路下转型升级。近几年来,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汽车产业和汽车企业共同努力,从全产业链角度推动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努力提升技术水平,打造优质产品,创建优秀的中国品牌;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要求下,国有企业不断探索改革新模式,目前已从摸索阶段进入了落地之年;在节能减排环保大环境下,汽车企业更是不忘企业公民身份,不仅在产品本身的研发上注重节能减排的升级,还投身环保、公益活动,为社会共同进步贡献力量。迎接党的十九大,弘扬产业正能量,深化改革促发展。《中国汽车报》现推出“砥砺奋进的5年——汽车产业十九大献礼”系列报道,集中展示汽车产业和汽车企业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各方面成就。

今年秋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十九大)将在北京召开。在这个历史时刻,我们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汽车产业取得的成绩,认清当前汽车产业的发展态势,展望未来五年汽车产业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汽车产业不辱使命、进步迅速,抓住居民消费升级的机遇,支撑工业发展并带动国民经济增长。

在乘用车领域,中国品牌汽车实现量质齐飞。依靠不断努力,中国品牌乘用车进一步缩小与外资品牌之间的差距,5年间将市场份额提升两个百分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品牌建立先发优势,攻坚克难、积累经验,着力推进市场化。在智能互联领域,中国品牌大步向前,赋予产品更智能、便捷的特性,形成一定的产业竞争力。

以奋勇向前的姿态,中国汽车产业喜迎党的十九大。坚持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加快提升供给能力以适应需求变化,以人为本、服务于人,中国汽车产业在十九大召开之际,带着一份优秀的成绩单,向十九大献礼。

紧抓SUV和三四级市场份额提升两个百分点

近5年来,我国汽车市场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销量从2012年的1930.64万辆增长到2016年的2802.82万辆。其中,乘用车市场增速高于汽车产业总体水平,2016年的销量已经达到2437.69万辆。中国品牌乘用车为行业带来惊喜。2012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为41.85%;今年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已经升至43.9%。近5年的时间里,中国品牌乘用车将市场份额提升了两个百分点。这两个百分点,是中国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实力强大且经验丰富的外资品牌中取得的。

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崛起,牢牢抓住了两大机遇。一是SUV市场的爆发。近5年来,SUV市场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接近4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看到SUV市场的机遇,中国品牌全力出击并大获成功。在反应速度上,中国品牌明显强于外资品牌,众多SUV投放市场,形成小型、紧凑型、中型、中大型SUV相对完整的产品矩阵;在产品力的塑造上,中国品牌SUV注重经济性和实用性,贴近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第二个机遇来自三四级市场。近几年,国内一二线城市汽车消费趋势逐渐放缓,汽车消费的主要力量转移至三四级市场。数据显示,2016年三四级汽车市场销量占比已超过50%,今年三四级市场汽车销量占比将接近70%。在三四级市场中,10万元以下车型的销量比例约为36%,10万~20万元车型的销量比例约为25%。不难看出,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发展离不开这一“战略根据地”。在发掘三四级市场中,中国品牌涌现出很多明星车型,如有“神车”美誉的哈弗H6和五菱宏光。其中,哈弗H6年销量最高时达到58.07万辆,五菱宏光则达到75万辆。

持续锻造体系能力实现高端化突围

从销量规模上看,中国汽车市场早已是世界第一。但从技术水平和整体竞争力上看,中国汽车产业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因此,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型,成为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回望这五年,中国品牌并非一帆风顺,2013年和2014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连续两年下滑,最低时市场份额仅占38.44%。但即使在逆境中,中国品牌乘用车也没有失去信心,也未曾动摇过由大到强的转型决心。

建设汽车强国必须要依靠自主创新,其中锻造体系能力是关键。近几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在体系能力上投入大量心血。“过去的产品开发流程是从车到车,现在则是从人到人。”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告诉记者,“早期奇瑞的产品开发实行项目制,从买样车——拆车——变型——画图——试验——上市;现在奇瑞则是在做‘V字型’开发,‘V’的两端是人,经历产品定义、设计目标、平台、系统、零部件开发到实验验证,再到工程集成、生产,最终再面向消费者。虽然正向开发的工作量大、周期长,给企业带来一定负担,但只有将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基础工作做到位,后面的工作会越做越快。”

奇瑞汽车总经理陈安宁说:“奇瑞汽车持续推进体系能力建设,目标是让企业实现由‘速度型’向‘品质型’的发展模式转变。如今,奇瑞已经建立起研发、生产、质量、营销、财务等九大运营管理新体系,其中以国际先进标准建立的产品开发体系和流程,在产品研发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2015年,长安品牌乘用车年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成为中国汽车历史上首个跨过百万辆门槛的中国品牌;2016年,长安品牌乘用车年销量再破百万辆,创造新纪录。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庞剑在谈到这些成绩时,总是提到正向研发和体系能力。据了解,长安汽车每年都会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中,这种投入比例在中国品牌中名列前茅。目前,长安汽车已经建成涵盖振动噪声、碰撞安全、制动性能、底盘试验、驱动系统等16个领域的国际先进实验室,形成一套完善的产品研发体系。

体系能力建设带动产品向上和品牌提升。传祺GS8、吉利博瑞等车型冲击合资传统优势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姓氏命名的WEY品牌,在迈向高端的过程中已经成功打响第一枪,首款车型上市第一个月销量突破6000辆。注入吉利和沃尔沃基因的高端品牌领克也蓄势待发。

在强势产品和品牌的带动下,中国品牌乘用车在汽车产业中的角色越发重要。目前,广汽乘用车已经成为了广汽集团旗下盈利能力最强的板块,将广汽丰田、广汽本田等合资企业甩在身后。吉利品牌、长城汽车旗下的哈弗品牌,也跻身全球最有价值100个汽车品牌之中。

明确发展路线新能源汽车确立先发优势

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汽车产业的发展可以发现,这是亮点纷呈的5年,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同一颗闪耀的新星,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变革照亮一条全新的道路。5年前,蹒跚中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面临着技术路线不清、方向不明等困惑,车企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脚步踌躇不前,迷茫中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党的十八大后,我国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政策开始逐渐“放开手脚”。2012年7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划定了明晰的路线图,彻底打消了企业对是否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疑虑。更重要的是,该《规划》指出,以纯电驱动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这意味着,持续数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争论终于尘埃落地,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具备了清晰的技术路线图。

自此,我国纯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春天”正式来临。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万辆,同比增长56.77%;2014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更是迎来了重大转折点,这一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7.47万辆,实现了3.24倍的增长。事实上,这也是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大爆发的一年。从年初的补贴退坡力度减缓,到年尾国家决定给予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财政补贴,以及电动汽车生产资质。

国家的鼓励政策,不仅提振了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信心,同时助力比亚迪、江淮、北汽新能源等自主车企的崛起。其中,比亚迪的转型最具代表性。转型前,比亚迪主营产品主要是燃油汽车及汽车模具和零部件等,但早在2012年前,比亚迪就颇具战略眼光地看准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并率先与戴姆勒达成合作。如今,凭借着秦、唐、宋、元等性能车型,比亚迪从2015年起就连续两年荣登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排行榜首。

在比亚迪、江淮、北汽新能源等一系列中国品牌的带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全球独占鳌头。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到50.7万辆,已经连续两年保持全球第一。事实上,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发优势早已凸显。2014年,当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出迷茫、重装上阵之时,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才刚开始拉开帷幕,丰田、大众等车企纷纷主攻燃料电池车,印度、土耳其、泰国等新兴市场则计划出台扶持环保车的相关政策。

智能互联快速发展形成独特优势

“看到中国品牌的一款车型可以通过语音控制车门车窗的关闭,一名外国工程师颇为震惊,没想到这款车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拥有如此强大的互联网基因。”近日,记者在一家合资企业走访时听到了这样一段话。的确,虽然我国在智能互联方面的发展并没有如新能源汽车一般抢占了先机,却更具备后发制人之势。

2014年,当世界十大汽车企业中的九家都齐聚于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时,人们感受到汽车行业不但无法逃脱互联网包围,而且要主动、全方位地迎接、拥抱互联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表示:“车联网技术对于汽车产业有强大的颠覆性,汽车业正面临信息化技术、网络化技术带来的革命。”虽然当时“车联网”的概念已经在全球炒得火热,但国内尚未形成相关的技术链条和可以盈利的商业模式。

就在此后不到一年时间里,国内互联网巨头与主流车企跃跃欲试,纷纷主动打破行业边界,开启跨界合作。2014年,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正式签署战略协议,共同打造互联网汽车;腾讯正式发布路宝盒子,切入汽车后市场领域,并与四维图新展开合作,抢占地图资源。

如今,智能互联系统几乎成为中国品牌产品的标配,比如吉利博瑞的G-link车载互联系统,能够令驾乘者足不出户即可通过手机掌控车辆信息;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合作打造的互联网SUV荣威RX5更是成为了热销“网红”。反观合资品牌,除了上汽通用一直主推的安吉星系统以外,其他品牌似乎对车联网系统仍然处于“矜持”状态。今年3月,上汽通用发布车联网2025战略,表明要致力于全面打通“人·车·生活”的车联生态。

据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发布《2017年中国汽车消费关注度报告》显示,目前在车联网的应用方面,合资品牌的推广的确稍显缓慢,但自主品牌却在积极探索,而且与其他跨行业企业的合作收获颇丰。当前新技术的层出迭起,令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车企认识到,单凭一己之力是很难迅速取得“质”的突破。因此,善于跨界、强强联合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车联网”技术发展的独特领先优势。在这样的趋势下,企业之间的合力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中国的汽车工业在未来的互联网竞争时代占据主动地位。

不负时代所托一路奋勇向前

迎接党的十九大,汽车产业目标明确,信心十足。外部环境稳定,内部需求旺盛,中国品牌乘用车没有理由停下,以建设汽车强国为目标,奋勇向前。

在前行的过程中,汽车产业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当前,我国面临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依然严峻,节能减排的重要任务将引领产业发展。2013年3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五部委共同制定颁发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办法》规定,从2015年到2020年,车企每年要实现平均油耗的目标分别为百公里6.9L、6.7L、6.4L、6L、5.5L和5L。去年9月,工信部发布了《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双积分管理办法);今年6月,双积分管理办法第二轮征求意见稿发布。有消息称,双积分管理办法将于今年8月正式发布,明年起正式实施。从这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对于汽车产业节能减排上的要求日趋严格,达不到这条及格线,汽车企业将被惩罚。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曾经中国的自主品牌既得不到认可,也不被市场接受,如今中国品牌的产品即便登上国际舞台,也依然能够得到赞赏;曾经中国品牌乘用车在市场上出现连续下滑的态势,有人惊呼中国品牌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如今中国品牌车企不仅咬紧牙关、扭转颓势,还在SUV等细分市场赢得主动权。几度风雨、几经坎坷,一路走来,中国品牌乘用车成绩斐然。

中国品牌车企应该敏锐地认识到,党的十八大,为中国的发展开辟了繁荣、稳定、和平的大环境,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战略地位的国家之一,更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这样的格局下,全球汽车的增长引擎也逐渐由欧美市场转移至中国。不仅如此,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与“一带一路”的建设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当前正是中国品牌汽车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期,自主品牌应把握良机,坚定信念、坚持探索、坚持创新。

国家对不断升级的中国品牌汽车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力争经过十年努力,迈入汽车强国行列。这不仅是国家对汽车行业赋予的期待,更是汽车行业应该承担的使命。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汽车行业有义务担起强国急先锋的重任。

3、中国品牌份额增长,新能源车销量创纪录,中国车市缓过来了?

[汽车之家?行业]??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国车市产销情况。根据数据,2020年8月中国汽车市场产量211.9万辆,同比上涨6.3%;2020年1-8月累计产量为1443.2万辆,同比下滑9.6%。在销量上,8月中国车市售出汽车218.6万辆,同比上涨11.6%;1-8月累计销量为1455.1辆,同比下滑9.7%。

在乘用车领域,8月市场销量为175.5万辆,同比上涨6%;2020年1-8月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128.8万辆,同比下滑15.4%。其中轿车是乘用车中销售最多的品类,8月销量达到82.1万辆,同比增长5.8%;SUV在8月售出79.9万辆,同比增长6.5%;MPV在8月售出10万辆,同比增长1.1%。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品牌乘用车在8月份取得了65.5万辆销量,同比增长6.3%,市场份额相比同期提升了0.1个百分点,实现了近5个月来的首次增长。中汽协表示,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增长的原因是品牌、产品高端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市场需求的逐渐恢复。但放眼2020年1-8月,中国品牌累计市场份额仍同比下降了2.7个百分点。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8月销量达到10.9万辆,同比增长25.8%,创下了历年8月新能源车销量之最。其中纯电动乘用车售出8万辆,同比增长22.7%;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售出2万辆,同比增长24.5%。在中汽协看来,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升得益于新能源下乡以及各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植。

但由于海外国家的疫情防控态势尚不明朗,目前我国汽车出口销量仍处于下滑态势。数据显示,8月份汽车出口销量为7.1万辆,同比下滑19.7%。其中乘用车出口销量为5.4万辆,同比下滑18.7%;商用车出口销量为1.8万辆,同比下滑22.7%。

编辑点评:

市场销量整体上涨、新能源车销量创纪录、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上涨……在这次的发布会中,中汽协的确给中国汽车人带来了不少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但这仍未达到中国车市的极限,随着“金九银十”传统销售旺季的到来,中国车市可能再迎来更大一波增长。或许在社会各界的一致努力下,中国汽车人的好日子真的回来了?(文/汽车之家 陈灿)

4、为什么中国市场占全球新能源汽车56%份额,但销量榜首却不是中国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中国占据了56%的市场份额,但是作为全球最大市场,在中国也并且可以买到几乎所有新能源车型,不过,其中也有很多车型只有在中国才能买到。

如果说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是NO.1的,应该没有人反对吧,即便不在汽车圈,就科技或电子行业而言,特斯拉也是尽人皆知。但是前期的Model S(参数|图片)和Model X(参数|图片)即便大幅度降价后的门槛其实都不低,而近期推出的Model 3(参数|图片)则接地气得多,而且在设计和配置上也融入了更多新鲜的体验。

在国内37.70万元起,就能买到被誉为全球最先进的电动车,如果你觉得还是贵了点,那等到它国产后,相信价格会吸引得多。

北汽的EU系列是小编近来在广州打网约车遇到最多的车型,首先它的价格是正的实在,配置虽然不高,但勉强够用。就乘坐体验而言,EU系列确实一般,相比起后期推出的EU5,差距还挺大的。所以其实家用的话,我会强烈推荐EU5,它的设计、空间、配置等等都要好很多,当然价格也去到十多万了。

5、打脸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5个小可能

 2019年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来说也算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经历了汽车销量下滑带来的疼痛,国五国六切换期间的混乱,层出不穷的花式维权代表这消费者意识的觉醒,主机厂家给媒体发律师函表示了主机厂对无良媒体的愤怒,国家放开外资占比让外资车企有了更大的话语权甚至出现了外资独资企业、中保研对汽车安全的良心测试等等事件都说明了2019年中国汽车是多么的热闹,也昭示了2020年的汽车市场会更加的热闹。

 那么今天小编就在这大胆预测下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都会有那几件事件可能会发生。

 第一:中国汽车市场销量会继续下滑

 虽然2019年车市主机厂、经销商对都说太难了,但是他们可能不知道今年是对比往年最难的一年,但是确实比今后都幸福的一年。因为2020年的市场份额会应该会继续萎缩,总销量会进一步的下滑,中国汽车市场会从增量汽车市场转为存量汽车市场,而各大主机厂家前几年扩建的厂房、生产线估计2020年会陆续的投入生产,而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家的产能也会陆续完成爬坡投入量产,估计2020年也会是各大汽车主机厂价格战最为刺激的一年,因为大家估计都应该不看重利润了,毕竟只有后者才能赢得未来。

 第二:中国汽车品牌走向大整合

 与其说是汽车品牌的大整合,不如说是二三线汽车品牌的批量的死亡。因为这些品牌往往都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往往是发动机买老旧的三菱发动机、加上一个外购的变速箱、逆向一个底盘,加上一个光鲜亮丽的壳子来忽悠消费者。这要是在增量汽车市场的时候还有一线生机,但是一旦进入存量汽车市场和日益严苛的排放法规,估计很难再对产品进行升级,比如众泰汽车,就出现过没办法生产出满足国六标准的发动机,造成无车可卖的尴尬。这些技术弱、资金少的二三线品牌估计再很难撑过2020年的大浪了,结局只有被收购或者被破产的命运了。

 第三: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批量死亡

 而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现在看起来是个朝阳产业,但是中国人有个特殊的能力就是忽悠,生生的把一个技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完成了PPT密集型的产业,不是比谁的技术强而是比谁的PPT做的更好、谁更能忽悠的产业。这不国家看不下去了,先是大幅度的减少了对于新能源企业的补贴,后是引来了首家外资独资企业特斯拉,势要给国内这些新能源车企上一课。估计这节课上完后,应该会有好多童鞋要主动或者被动的下课了。

 第四:放开限购城市会继续增 

 2019年的时候就有许多城市放开或者是不严苛的限牌限号了,估计在2020年的时候除了北京、上海这些非常饱和的城市外,取余城市赢会陆续的放开甚至取消限购,毕竟在这个车市销量下滑的大环境下,好多地方还要指望这汽车产业来带来就业、利税等等,当限购碰上饭碗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限购算个P呀。

 第五: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继续扩大

 虽然明年的车市会继续下滑,但是新能源汽车的份额会继续扩大,因为国家在大力推过之后,以及众多山寨企业教育之后,消费者现在更加了解新能源汽车到底该是个什么样子,我要不要买这个车,所以明年的时候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份额的会进一步的扩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油耗低至6.1L 这款10万级合资车根本不怕油费高!

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一下简称技术路线图2.0)的发布,传统燃油车的正式停售已经提上了日程,取而代之的是以纯电为主的新能源车以混动为主的节能车。



按照技术路线图2.0的目标,2035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将由节能车新能源车两分天下, 各自占比50%,而传统的燃油车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另外在技术路线图2.0中,明确了技术路线图1.0所说的节能汽车就是混动车型,包含HEV(油电混)和48V轻混。我们从9月份的销售数据了解到,两者的市场占有率只有3.95%(HEV占2.25%,48V占1.7%),想要在2035年达到50%的份额,其在未来15年的增长潜力可想而知。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车企投入了HEV和48V轻混的怀抱,这一次买买君要体验的新款沃兰多便是一款搭载了48V轻混系统的车型。


同为混动系统,48V轻混优势何在?搭载了48V轻混系统的新款沃兰多,相比老款车型,有何变化?带着这样的疑问,买买君开启了本次的试驾体验。



沃兰多是一款定位比较特殊的家轿,因为它有着SUV的外形和通过性,说它是台SUV也不为过;而5+2的座椅布局和灵活的空间运用,又有几分MPV的味道。



新款沃兰多在今年6月上市,售价区间为11.49-15.99万元,本次试驾车型为轻混 Redline 530T 耀享版(5+2款),售价15.99万元。



所谓新款,最大的变化在于动力系统,在老款1.3T发动机的基础上增加了48V轻混版系统,虽然没有像英朗、迈锐宝XL那样直接“回归”四缸机,但48V轻混版系统带来的变化同样值得期待。



当然除了动力之外,新车还搭载了雪佛兰全新一代MyLink+智能车载互联系统。动力和科技的双升级,让新车有了更强的竞争力,进一步满足了年轻用户群体多元化的用车需求。





随着“咖啡法则”(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简称CAFC)的逐渐生效,车企的平均油耗越来越低,一种有效提高燃油经济性的自动启停技术越来越受到车企欢迎。


研究发现,发动机暖机起动所消耗的燃料大约相当于怠速运转0.7s所消耗的燃料。因此,只要车辆停止时间超过1s,关闭发动机就能有效降低油耗排放


自动启停应运而生,通过在传统发动机上植入具有怠速起停功能的加强电机,使汽车在满足怠速停车条件时,发动机完全熄灭不工作。当整车再需要启动前进时,怠速启停电机系统迅速响应驾驶员启动命令,快速启动发动机,瞬时衔接,从而大大减少油耗和废气排放。



但传统汽车基于12V电气架构打造,车内的电子设备,比如照明、点火、音响等都是通过12V蓄电池来提供电力。而自动启停的电机功率要比车上其他设备大得多,所以传统的12V电压就显得“力不从心”,造成启停系统频繁工作时震动大、反应慢;而且停车熄火后,空调也跟着不工作了,大大影响了用户体验。


另外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普及,车内电子设备越来越多,所以更高电压的48V电气架构诞生,而48V轻混系统则是该架构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8V轻混系统的基本思路来源于传统的HEV混合动力车型,主要由Start-Stop(启停)、BSG(Belt-driven Starter/Generator 皮带传动启动/发电一体化电机)电机48V锂离子电池构成。



48V轻混系统本质上也是一套混动系统,但结构比HEV混动系统简单得多,而且成本低不少。搭载了48轻混系统的新款沃兰多,在售价上和老款1.3T车型几乎没有区别,而HEV混动系统这要比传统燃油车贵不少,以卡罗拉为例,在配置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混动版比燃油版贵了约1.6万元。


48V轻混系统的最大好处,就是在于对发动机启停、车辆起步和刹车等工况的优化,提供更好的驾乘质感,并且能够降低一定的燃油消耗。




我们以沃兰多搭载的这套48V轻混系统为例,看看该系统有何优点。



首先,更高电压下驱动的更大功率的电机,能够更轻松地带动发动机曲轴,使得自动启停系统工作的延时更短、顿挫感更小


另外48V系统有了更大容量的锂电池和更大功率的电机,所以在车辆起步、短暂停车时,还可以采用纯电驱动。比如沃兰多搭载的这套48V轻混系统,当车辆在启停状态下准备起步时,48V系统先于发动机工作,实现纯电启动,有效避开燃油车起步时最耗油的怠速阶段,并且起步更安静、响应更快、更平顺


此外,在刹车、滑行阶段,系统还可以进行能量回收,为电池充电,提高了驱动系统的整体效率。而沃兰多的这套48轻混系统还具备智能充电模式,在发动机处于高速低负荷运转状态时,48V系统进入智能充电模式


最后,沃兰多搭载的这套48V轻混系统,甚至可以在车辆处于怠速滑行状态时,48V系统输出电动扭矩维持发动机转速,有效降低油耗,同时解决了启停模式下车辆空调系统的能源提供问题。



官方介绍,沃兰多搭载的这套1.3T +48V轻混系统,在动力性能媲美2.0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同时,油耗降低约10%百公里油耗仅为6.1L,而且成本相比传统燃油车没多少增加,所以48V轻混系统受到车企和相关部门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看完了沃兰多48V轻混技术的优势后,相信不少人对这套系统的动态感受充满期待。



动力方面,新款沃兰多搭载1.3T+48V轻混系统,其中发动机还是老款的那台1.3T涡轮增压发动机,与发动机匹配6速手自一体变速器。



首先,48V轻混系统的主要作用在于降低油耗和提升驾驶体验,所以不要期待有多少动力方面的提升,系统最大功率仍然为163马力,而从实际的体验来看,也的确如此。



不过自动启停的响应速度的确更快了,而且在启动的瞬间,你几乎察觉不到振动,开起来更加平顺。



另外在起步阶段,电机和发动机同时介入,所以加速感会更强一些,但不会特别明显。当然通用的这台1.3T发动机本来就有着不错的动力输出,所以在超车和高速变道时,会让你信心十足。



沃兰多虽然定位家轿,但却有着SUV般的高坐姿,所以视野很开阔,而且转向系统的调校偏沉稳风格,指向也比较精准,开起来让人倍感安全。不过偏沉的方向盘对于娇小的女司机来说,会有些吃力,虽然提供舒适和标准两种模式,但变化不是特别明显。



小排量发动机在高转速时的声音普遍偏大,但沃兰多在48V轻混系统和良好的隔音材质的加持下,整体的噪音隔绝做得还是比较到位,即便在深踩油门加速超车时,发动机噪音也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底盘采用前麦弗逊式+后多连杆独立悬架的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玩车教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7、161028富国新能源汽车是b级基金吗

富国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分级基金是分级杠杆基金,母基金代码:161028,子基金A份额代码:150211,子基金B份额代码:150212.

8、市场份额一夜回到三年前,为何新能源车走了一大圈又回到起点?

特斯拉最近是热点,半年时间股价涨了近三倍,其首款国产车型所谓的“低价”也频频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似乎,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就要席卷整个市场了,但于此同时,国内的新能源车市场,情况却每况愈下。

根据乘联会的统计,2020年第一个月,中国乘用车市场出现急跌,整体下滑幅度超过20%,172.1万辆的销量水平,仅仅相当于2014年1月份。其中,被视为行业未来的新能源车,1月份更是遭遇重创,仅有4.1万辆的销量,同比下滑接近6成,2.38%的市场份额,也创下近年新低,将新能源车直接拉回到三年前。

新能源车市场今年的走势,伴随着乘用车市场的意外受挫,有些举步维艰了。

更何况,根据2014年国家下发的《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方案》,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将面临取消。此外根据2017年发布的《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2020年12月31日之后,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的政策也将到期。

政策红利快要到期,对于低迷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无疑将是雪上加霜。虽然近期工信部部长苗圩已经在公开场合表示,会重新研究新能源车补贴政策退坡的事情,但在短期内,市场承受的压力并不会有任何改变。

销量、份额双双创23个月新低

月销4.1万辆,同比下滑57.9%,环比下滑68.7%,市场份额仅仅为2.38%。这就是2020年第一个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成绩单。

细数起来,4.1万辆的销量水平,已经创下了新能源乘用车最近23个月来的新低。而且,这样的销量水平,换做传统燃油车,还进不了销量榜前15名(今年一月份,厂家销量榜单上第15名的数据为5.1万辆)。

要知道,去年1月份,新能源车可是风光无限,接近10万辆的月销量,销量和份额都同比暴涨200%以上。

▲新能源乘用车近两年销量,数据来源:乘联会

但新能源车如今的低迷,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早在7个月前就已经开始了。令笔者记忆犹新的是,在去年6月,也就是现行新能源补贴政策即将正式执行的那个月份,这一细分市场迎来了“最后的疯狂”,当月销量超过13.8万辆,市场份额数据刷新到7.84%的新高。

▲新能源乘用车近两年市场份额走势,数据来源:乘联会

但自那以后,新能源车市场就开始下滑,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同比跌幅已经从去年7月份的4.16%扩大到了如今的57.9%。

▲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过去五年销量及份额走势,来源:乘联会

现在回过头来看,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发展最快的,还是2017年和2018年,无论月销量还是在乘用车市场中的份额,上升态势非常清晰,份额提升也是最明显的——连续两年,市场整体销量和份额都保持了高速度。

今年这个比腰斩还惨的开局,纵然有着疫情和春节长假的双重影响,却也充分暴露了新能源车市场自身面临的困境。

而且,随着经济的下行压力,短期内国际油价也是处于低位,一个月内油价接连两轮大幅跳水,使得新能源车的用车成本优势随之缩水。难以激发私人购买热情。

新能源龙头,靠燃油车续命

说到新能源车,特斯拉的曝光度最高,但在国内,新能源市场的龙头却并不是它,而是比亚迪。

作为一家以电池业务起家的新来者,比亚迪的造车历史就不用多说了。在新能源车领域,比亚迪算是国内起步最早的,时至今日,几乎已经拥有了新能源车的全产业链,并先后跟奔驰、丰田在新能源领域成立合资公司,不仅在国内地位超然,在国际上同样颇有话语权。

但即便是这样一家龙头,今年1月份,其新能源车的销量也相当惨淡,7133辆、同比下跌75.1%的销量数字,是过去两年内都不曾出现过的最低值——去年同期,这一数字是28668辆,前年同期则是7330辆。

根据比亚迪官方2月10日发布的销量快报,我们可以看到,其新能源车跌幅超过了75%,其中纯电动车下跌68.28%,插电混动车型下跌了84.08%。相反,在比亚迪从两年前就开始逐渐“战略放弃”的传统燃油汽车领域,反倒是有18.28%的同比增长。

而且,在这份销量快报上面,传统燃油车的占比达到了71.66%。

▲近两年比亚迪燃油车销量占比,数据来源:比亚迪官方

事实上,从去年7月份开始,比亚迪燃油车型的占比,就在不断上升。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比亚迪燃油车的销量占比,一度低到只有31.4%——从上面这张图表中可以看到,也就是去年6月份。

其后短短四个月时间,比亚迪燃油车的销量占比就翻了一倍多,然后便一直维系在70%左右的水平至今。

▲近两年比亚迪燃油车销量走势,数据来源:比亚迪官方

再看具体销量,比亚迪燃油车的确也是从去年7月份开始呈现上升势头的。到去年四季度,便保持在月均销量3万辆左右的水平,成为支撑品牌的据对支柱。

新能源龙头要靠燃油车来撑大局,这里面有多大的苦衷?

▲比亚迪近两年汽车销量月度数据,来源:比亚迪官方

我们再看一组数字,2019年,比亚迪共卖出22.95万辆新能源车,同比下滑7.39%,但同期,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取得了超过3%的增长。

更重要的,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的份额,也在持续下滑。

在下面这张图表上,我们可以看到,近两年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的份额,去年2月份是峰值,为30.12%,但此后几乎是一路下滑,到年底最后一个月,已经只有8.2%。

▲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走势,数据来源:比亚迪官方、乘联会

而根据今年1月份的数据,比亚迪新能源车7千余辆的销量,约占新能源市场整体17%的份额。看似份额环比上升了不少,可总量实在是下滑得太厉害了,已经不足以支撑汽车业务大盘运营。

都快要活不下去了,这个时候除了回过头抱紧燃油车这跟大粗腿,比亚迪还有别的选择吗?

造车新势力:我们更难

像比亚迪这种背靠传统燃油车技术的车企,应该庆幸,至少还有救命稻草可以捞——甭管燃油车造的好不好,至少短期可以续命。要知道,在新能源这一亩三分地里面,其他那些造车新势力,可是只有华山一条路,玩命死撑。

在国内,曾经有数十家造车新势力,品牌至今笔者都记不全,但真正开始交付产品的,也就屈指可数的几家。其中,市场上能见到车的,主要有蔚来、威马、小鹏等。数据显示,过去这一年,这三家主要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均停留在2万辆左右,其中蔚来20565辆,威马16876辆,小鹏16608辆。

这个销量规模能带来利润吗?以蔚来为例,在去年最后一天蔚来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净亏损25.536亿元,其前两个财季分别亏损26.236亿和32.858亿。据说如今亏损情况比前两年好些了,可依然没有改变持续烧钱的处境。

连规模最大的蔚来都如此,造车新势力如今真正赚到钱的,又有谁?

毕竟,并不是谁都能像特斯拉那样玩命烧钱,哪怕是一直没挣钱——根据其近三年财报显示, 2017年亏损6.75亿美元,2018年亏损9.76亿美元,2019年亏损8.62亿美元。即便如此,投资者们依然看好它,过去这半年里,股价就像疯了一样往上窜。

一边是汽车市场的整体低迷,一边是全球气候协定倒逼各国传统行业转型,更何况,国家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又已经濒临当初制订的五年收拢窗口。

2020年,新能源车市场真的是难上加难。

新能源补贴取消?不,要出台新政策

去年3月,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表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以政策驱动为主,市场驱动力不强。到2020年购置补贴取消后,若无其他政策跟进,很可能导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40%左右的“断崖式”下滑。其中,纯电动汽车受到的冲击尤其大,市场份额可能下滑50%左右。

但其实,陈虹这话说出没过几个月,市场就已经应验了,当年10月、11月,新能源车市场单月销量同比额跌幅均超过40%,彼时,新能源补贴政策仅仅只是大幅退坡,并没有取消。

▲新能源车近两年零售销量走势,数据来源:乘联会

如此看来,今年1月份新能源车同比下跌57.9%,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去年下半年以来颓势的延续,加之今年开局就碰上疫情这种意外,才显得更加狼狈。

那么,新能源车遭遇危机了吗?现在下结论虽然为时过早,但不可否认的是,今年的惨淡开局,已经将新能源车快逼到墙角。只不过,新能源车作为国家定调的产业转型大方向,当产业发展面临重大转折点的时候,国家一定不会听之任之。

1月20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汽车产业处在企稳筑底的关键时期,工信部将尽快编制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年-2035年)》,进一步研究和评估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政策。他透露,有关补贴退坡的政策可能要平缓一些,不会大幅度退坡,以促进消费。

政策利好自然是人人欢迎,可新政到底会如何发力,如何引导发展,如何刺激消费,都需行业及相关主管部门共同商讨,毕竟这是一个涉及未来15年长远发展的大规划,但那就意味着:远水解不了近渴。

更何况,苗圩说的是不会大幅退坡,并没有说会加大补贴。而且,新政对消费的刺激,体现到销量,往往还有一个周期——除非是像几年前新能源刚刚起步时候那种动辄十多万元补贴的“猛药”。只是,如今的新能源产业,已经进入到2.0时代,需要优先考量的是整个行业如何健康成长,如何做强,而非短期销量的拉升,所以,期待新政有“彩蛋”的,基本可以洗洗睡了。

在笔者看来,新能源车的购车补贴,在现有基础上不减少,已是现阶段能期待的极限。至于年底即将到期的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届时能够延期五年,就是对行业最大的支持。

最后说说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降低新能源汽车行业准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行业准入的必备条件从具有“设计开发能力”改为具有“技术保障能力”。对此,业内不少人士认为,这是扩大开放力度的信号,更多资本会涌入,也意味着竞争将升级。

一直以来,行业都将新能源作为中国汽车“弯道超车”的契机,事实也已经证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2019年全球一半新能源车都是中国消化掉的。在产业层面,中国的企业已经在新能源产业链条上具备了一定的话语权,传统汽车大腕正在加强与中国新能源玩家的合作。

但是,转型新能源并不是中国一家重视,欧洲、日本、美国,任何一个汽车发达经济体,都在盯着这块未来的大蛋糕。比如,此前世界主要国家对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节点,普遍的说法是最早2040年,但不久前曾传言德国会提前这一日程,只是后来又被否认了,不过,日前英国运输部长的调门却是言之凿凿,称英国计划提前5年,甚至有可能提早到2032年就开始实施。

如此看来,新能源这一仗,大家都不会任由中国悄悄做大。有鉴于此,如何抓住这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如何引导老百姓向新能源车转移视线,新一轮的政策,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不仅关乎今年新能源车会不会继续“打酱油”,更关乎整个行业未来的长远走向。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我于2015年购买新发行富国新能源汽车基金一万元,为什么现在份额少了许多?

你懂 新能源汽车 行业吗
市面上99%的都喜欢炒作 名词。
有几个人真的懂。

10、富国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分150212什么时候折算

关于富国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
办理定期份额折算业务的公告
根据《富国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简称“基金
合同”)的相关规定,富国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本基
金”)将以 2015 年 12 月 15 日为基金份额折算基准日办理定期份额折算业务。相
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基金份额折算基准日
每年 12 月 15 日(若该日为非工作日,则提前至该日之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本次定期份额折算基准日为 2015 年 12 月 15 日。
二、基金份额折算对象
基金份额定期折算基准日登记在册的富国新能源汽车 A 份额(场内简称:
新能车 A,基金代码:150211)、富国新能源汽车份额(富国新能源汽车份额的
场外份额和场内份额的合计,基金代码:161028,其中场内简称:新能源车)。


与各国新能源汽车份额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