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产业规模现状如何?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中央和地方政府开始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销量逐渐增加,到了2014年,更是成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史上的"元年",新能源汽车的产出量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占整个汽车产业的比重也随之上升。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8368辆,同比增长16.5%。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一万辆,为12552辆,同比增长50%。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75万辆,与12年相比增长了39.7%。2014年新能源汽车生产78499辆,比上年增长约3.5倍。
2、恒大集团投资150亿元的年产50万台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项目,预计达产后年产值120亿元。
恒大集团投资150亿元的年产50万台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项目,预计达产后年产值120亿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产值下降但新能源汽车产值增长了百分之95点七
下降不能用倍数表示
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百分之五十(一半),而产值却增加了百分之十.
4、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哪些相关政策
2015年新能源汽车国补开始发放
受今年年初“骗补核查”影响,2015年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延迟发放,导致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出现资金链紧张状态。今日(12月2日)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已经收到“国补”发放通知,除企业提出申诉的部分外,其余将于近期发放。
9月份,财政部通报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专项检查情况,其中有多家车企存在虚构销售、有车缺电、领补后闲置的情形。据媒体揭露,有些车企为了骗补,把电池重复安装在不同的车壳上,然后“卖”给子公司,找政府反复领补助。这样的“空壳车”,莫说能拉水,根本不能上路。
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11.540, -0.34, -2.86%)汽车市场蓬勃发展,但部分车企为何忙于骗补?
作为有形的手,产业政策都有相应的着力点,而之前的新能源汽车补助思路偏向鼓励销售。比如2013—2015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中,对纯电动客车的补助只看车身长度,车越长,补助越多。而且只要把车卖出去,就能拿补助。
这样的着力点有些“找偏了”,容易导致企业重销售而不重研发。对于骗补车企来说,把车“卖”出去就能赚钱,为什么还要多花钱搞研发?而那些真正投入资金搞研发的企业,即使有政府补助,也会觉得在竞争中吃了亏。
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一个全行业、系统性的核心难题,就是动力源(11.680, -0.25, -2.10%)转换的问题。这既包括“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效率与安全等技术问题,也有应用场景的问题,如铺设充电桩和换电站、充电接口统一标准等。
经验表明,光靠鼓励销售,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政策着力点可以考虑向研发端和基础设施搭建上倾斜。我们看到,2016年的纯电动客车补助政策不再只以车身长度为准,而是增加了“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纯电动续驶里程”等科技指标,这些改变才真正有助于那些研发型企业成长。
“当潮水退去,就知道谁在裸泳。”随着我国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售端的财政补助逐步退坡,那些光靠吃补助存活的企业必将被市场淘汰,技术才是立足市场的根本,真正致力创新的企业必将赢得竞争。
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有哪些
4月29日,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和科技部四部委联合下发的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出台,在未来5年,补贴额度大幅退坡。自2010年中央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以来,补贴额度逐年下降,享受补贴的车辆标准逐年提高,同时,政府对汽车企业的燃料消耗限值不断降低,显示政府希望由市场力量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具体的退坡办法是:2017-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新能源车型补贴标准都实行退坡,其中:2017-2018年补贴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贴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
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对象依然是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但对车辆的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其中,纯电动汽车的补贴门槛由之前的80公里续航里程提高到100公里,对车辆的最高时速也要求不低于100公里/每小时。http://www.okeycar.com/
5、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怎么样
2015年出台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超过500万辆,其中电动公交车超过20万辆,电动出租车超过30万辆,电动环卫、物流等专用车超过20万辆,电动公务与私人乘用车超过430万辆。
但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来看,与2020年的销售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2008-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销量的比重逐年提升,2015年达到了1.3%。中投顾问分析预测,到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销量的比重将会在3.8%左右,销量约为130.8万辆。
6、2019年全国汽车制造业营收8.08万亿,利润有多低呢?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为1057824.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8%;实现利润总额61995.5亿元,与上年相比下降3.3%。
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3个行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减少。其中,汽车制造业利润下降15.9%。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产销量全球第一。
虽然从整体来看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蝉联世界第一,但是产销量与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现负增长。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制造业整体营收规模为80846.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8%;利润总额为5086.8亿元,同比下降15.9%。
据一点汽车了解,我国汽车制造业营收和利润下降的背后有着较为复杂的内外部原因。外因主要是中美贸易摩擦,内因涉及的元素比较多,包括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补贴退坡,以及提前在部分地区实施国六标准等。
统计局的数据还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制造业整体营业成本为68219.4亿,同比下降1.4%。
整体来看,我国汽车制造业的营业成本还是比较高的,约占营业收入的84.38%。而利润仅占营业收入的6.29%。(一点汽车?马冬)
原标题:国家统计局:2019年全国汽车制造业营收8.08万亿,同比下降1.8%,利润太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有哪些?
一是不需要摇号,只需要申请排队即可。大家都知道北京燃油汽车指标是多么难获得,这个是有命中概率的,有些人甚至3-4年都没有摇到;然而,根据《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2013年修订)》要求,新能源汽车指标只需要申请排队即可,可以确定的是你100%可以命中,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最长可能也就是2年。
二是购车有补贴且用车成本相对较低。购车补贴情况请出门左走,看这里(现在申请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后购买电动汽车还能享受的补贴有多少);用车成本将在以后给大家做出对比,请大家关注小编,尽情关注。
三是不需要再考虑被限行。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京政发〔2017〕12号)要求,纯电动小客车在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不限行。这对于汽车出行每天都是刚需的朋友来说,无疑是最好不过的利好政策了。
四是品格高尚想为实现北京蓝天做贡献。虽然理论上来说,个人做某件事的时候,是不会考虑社会边际效应的,但是生活在北京的小编认为,会有这样一群人,希望能做些什么事情,还北京一片蓝天。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哪些政策国家从宏观综合、行业管理、税收优惠、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基础设施等方面制定了全面的政策体系。
——宏观综合政策,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奠定基调,指明大方向。
——行业管理政策,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必须制定规范,让行业健康发展。
——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优惠,刺激企业进入产业。
——科技创新政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增加科研投入。
——推广应用和基础设施政策,均为应用层政策,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消费市场。
8、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在了世界前列?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崛起 技术差距进一步凸显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崛起。随着在环保、经济、便捷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新能源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自主品牌把握住难得机遇,将大力发展新能源车视为对欧美传统车企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不过,这些年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上风生水起,但车企在发展中暴露出补贴依赖症、产能初显过剩、核心技术仍旧缺失等不足。尤其是在国际传统知名车企发力新能源造车后,技术差距进一步凸显,我国新能源造车下一步该往何方发力值得深思。
新能源造车形成四大先发优势
2018年10月,汽车产销量环比均呈一定下降,同比降幅更为明显,延续了7月份以来的下降走势。但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成为行业的一大亮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6万辆和13.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8.1%和51%。累计产销方面,2018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9万辆和8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0%和75.6%。
2018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经过这些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车产业已经从培育期过渡到成长期,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近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年均复合增长率近130%。
1、我国在新能源造车上取得的成果称得上丰硕。首先是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支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培育了全球领先的市场规模。各部门先后推出40余项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涵盖研发、生产、推广等各个环节。我国新能源汽车连续三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
2、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已涵盖关键材料、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开发等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了结构完整、自主可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说,通过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补贴、对新能源公车给予运营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推动了行业显著发展,从全球范围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体系应该是最全的。
3、与此同时,配套环境持续优化,充电网络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公共场所、居民小区、单位内部、高速公路等主要场所充电桩的覆盖率大幅提升。截至今年7月,全国共建成公共充电桩27.5万个,同比增长了52%,新用户私人安装率接近80%,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已经在全国推广使用。
4、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溢出效应更为明显,吸引了资本、人才、技术加速集聚,带动了产业投资就业。2017年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投资超过7000亿元,占整个汽车产业的投资新增投资额的50%以上。
电动汽车正在迎来快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品牌汽车企业电动汽车布局基本完成,大量互联网公司造车的新势力以及合资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也步入发展快车道。随着技术日益成熟,续航里程和用户的体验也稳步提升。
今年1到7月份,广汽集团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9400辆。随着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超过410公里的传祺GE3上市,今年公司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望突破2万台。从明年开始,广汽将以每半年一款新产品的速度密集推出纯电动汽车系列产品,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品占集团整体销售总量的10%。
面对新能源汽车业迅猛势头,石油化工行业也不甘落后。中国石化将发挥现有3万座加油站的网络优势,打造油、气、电、氢自由组合的综合服务体系和智慧服务体系。而且,中国石化也将研究布局电池材料和氢能产业链的可行性。
新能源车存量不断累积 面临挑战越发突出
国新能源汽车业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依赖先发优势。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存量不断累积,同时面临国际传统知名车企觉醒后开始发力新能源造车,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越发突出。
1、行业一哄而上,加剧产能过剩的同时,骗补行为屡见不鲜。国内新能源汽车业的异军突起,与财税政策的有效支持密不可分。在补贴扶持下,不少企业哄抢市场“蛋糕”,尤其是整车和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风险在加大,一些低水平企业采取低质低价竞争方式扰乱市场,影响了我们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高端产能不足和低端产能过剩问题并存,产业出现盲目扩张、投资过热苗头。
面对巨额补贴诱惑,更有甚者铤而走险,走上了骗补的道路。2016年9月,深圳五洲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被曝光骗取新能源汽车补贴上亿元。从调查情况看,五洲龙公司产品尚未完工就提前办理机动车行驶证,从而为骗取补贴铺路。
企骗补的手段五花八门。有的先生产一批“合格”的新能源车,卖给自家成立的租赁公司,然后回收已卖车辆的电池。通过将同一块电池反复安装在新车壳上这一方式,实现了持续骗补。从对行业摸底的情况看,骗补行为绝不仅仅是少数个案。目前,已有10余家车企的骗补行为被查处公布。
2、市场机制不足,不少车企患上“政策依赖症”,自主发展意愿不强,市场对接缓慢。我们可以从销量结构看出,大多数企业和产品卡在补贴最低的那一条线上。”这就意味着,不少车企不愿过多投入,仅仅是为了拿到补贴才勉强维持。
3、中国在电动汽车发展指数整体排名中位列第一位,但这主要体现在市场规模上,而在技术层面,中国的整车制造仍定位于低技术含量领域。新能源车上的电驱动高速轴承、控制芯片等基础元器件,不少仍依赖进口。
主品牌车企在燃料电池电堆的科研上与国外比差距突出。质子交换膜、高压储氢瓶、碳纸、各类高压精密阀门等也存在一定的技术滞后。尽管动力电池领域有产能过剩风险,但仍然欠缺原创性的技术突破。
4、资源环境制约风险加剧。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激增,全球金属资源争夺日益激烈。我国金属锂、钴等主要动力电池资源缺乏,资源的稳定供应和价格稳定的挑战较大。
同时,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用电清洁化等问题也不容小觑。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锋曾公开表示,1个20克的手机电池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污染50年左右。可以想见,如果是几吨重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废弃在自然环境中,将会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
目前,大多数车企对消费者承诺电池使用寿命和质保大都在10年以内。不过,随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的火热,不久以后就将出现大量换电需求,尤其是使用频率较高的电池组,如出租车、公交车,需求产生可能将更快。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到17万吨。
三大方向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担忧与希望,集中在使用可靠性、续航能力、保养费用、智能化程度等几个方面,这些问题的核心归根结底仍旧是技术。专家对我国新能源车技术层面突破提出三大方向:
1、支持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2、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
3、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这三大方向无疑是自主品牌车企须牢牢把握的。
9、工信部:我国新能源汽车成交量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
10月2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现了“一个引领、三个突破”。“一个引领”是产业发展从培育期进入发展期,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国内全产业链投资累计超过了2万亿元,日益成为发展的新动能。“三个突破”分别是:市场突破,成交量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量超过了480万辆(约占汽车总保有量的1.7%),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黄利斌指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加速融合,汽车产业进入百年未遇的大变革时代。新能源汽车发展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应对挑战、抢抓机遇、推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需要提前谋划、系统布局。10月9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规划》编制历时一年多,期间充分征求了相关部门、地方、中外企业、行业机构的意见,凝聚了行业企业智慧和共识。下一步,我们将以《规划》发展为契机,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技术能力,构建新兴产业生态,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于芯片项目,我国半导体产业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阶段,社会各界参与发展的热情非常之高。国务院印发实施的《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中,明确提出有序引导和规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秩序,做好规划的布局。下一步,我部将做好《若干政策》的落实工作,优化完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环境,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