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看待丰田和本田纷纷发力纯电动汽车市场?
迫于国内政策要求。
不管是丰田还是本田,最开始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肯定是油电混动技术,丰田在燃料电池技术也有很强的技术积累。但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油电混动车型并不属于新能源汽车,既无法享受国家和地方补贴,同时无法申领新能源绿牌。为了能够适应国内政策要求,从而抢占更多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丰田和本田也都纷纷推出了插电混动车型。但插混毕竟只是过渡车型,未来一段时间,电动汽车肯定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主流。考虑到在燃料电池车领域一直没有很好的突破,再加上国内加氢站建设一直非常滞后,所以,发力纯电动汽车市场,也是一种曲线救国的战略。当然,在新能源汽车双积分政策的驱使下, 传统主机厂也是有很强的动力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
随着前几年的发展,消费者对于纯电动汽车的认知已经大幅提升,同时充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后续国家和地方政府也会积极鼓励充电设施的建设等。一旦充电问题解决了,就一定可以助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这一点,丰田和本田肯定是已经看到的。此次,丰田发布纯电动汽车的战略规划时,也宣布了将会和国内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进行合作,采购其动力电池。一旦有了稳定的动力电池供应,加上丰田自身在乘用车领域的技术积淀,基于纯电e-TNGA平台打造的纯电车型,再挂上丰田的标,就一定会有市场。
田和本田纷纷发力纯电动汽车市场,部分原因还是为了顺应国内新能
源汽车政策的需求,同时,国内纯电动汽车已有一定的教育基础,充电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同时和国内主流动力电池厂商合作,拥有成熟动力电池配套体系之后,丰田和本田肯定还是有信心抢占更多的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
2、应该如何看待丰田和本田纷纷发力电动市场?
近日,丰田汽车宣布,将与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合作,加快向电动汽车的转变——到2025年,电动汽车的销量将占到其全球销量的一半,约550万辆,比原计划提前5年。需要注意的是,其所谓的电动汽车包括传统油电混合动力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纯电动汽车(EV)和氢燃料电池汽车(FCEV),其中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将占到100万辆。
这是丰田首次对外正式公布电动车战略,特别是在纯电动车领域的规划。在此之前,丰田更广为人知的是其从混动到氢燃料的发展路径及实力。
在丰田之前,本田也在去年底的中国媒体大会上也发布了电动化战略,除了今年内将推出一款全新的纯电动车型外,还规划在2025年前推出20款电动车型。
好消息在于,丰田和本田的加入,让电动化路径更加清晰;坏消息在于,两个强者的入局,让电动车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一些体量小、实力弱的企业会更快地被洗牌出局。
当然,可能有人会问,大众甚至BBA也都宣布了电动化战略,丰田和本田只能算“后来者”,对这个市场会有很大影响吗?在我看来,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丰田和本田是两个非常务实的企业,不跟风、不盲从,一直有自己的节奏,此次发力电动车市场,一定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正如丰田汽车副社长寺师茂树所说,“我们对此已经策划了很长时间,2006年我们就有了电动部门。你得在电池、电机、系统等方面做好准备,还要与其他厂商建立合作后才行。现在的行动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不做好准备是无法吸引到消费者的。”
据悉,从2020年起,将推出全新纯电动平台(BEV)和包括跨界车、SUV等6款面向全球市场的BEV车型,实现产品线的全面电动化。
另一方面,丰田和本田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技术等方面都有深厚的技术积淀,而混合动力技术原理与纯电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甚至难度更大。正如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长谷川祐介所说,除了在“三电技术”方面的积淀外,本田在车辆参数、轻量化等方面也积攒了很多经验,因此,在即将到来的电动化时代也可以继续保持本田品牌的优势。
而寺师茂树更是直接将丰田定义为“电池生产商”。从普锐斯开始,丰田就开始研发和生产电池,而且早在2010年,丰田曾经推出过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的固态电池。此次牵手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也是希望能在提升电池性能、质量和优化共同标准方面展开合作。
第三,尽管自身已经有很强的技术积淀,但丰田和本田还在不断扩大“朋友圈”。比如丰田联手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今天开幕的亚洲CES上,本田也将公布与中国新创车企的一些合作成果。其中包括“Honda Xcelerator China”项目,以及与东软睿驰联合进行实证实验的“Honda步行辅助”项目等。
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谁也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抢占所有市场。现在,包括宝马、奔驰、大众等跨国公司都在寻求强强合作,而国内很多车企却依然固步自封,互相提防,这种观念要不得。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大众、丰田、本田等企业发力电动车市场,在未来几年里,中国电动车市场将成为主战场,竞争非常惨烈。而政府的政策导向也已经非常明显,一方面,持续降低补贴力度;另一方面,放开限行、限购,在政策上引导汽车行业向新能源转型。
也就是说,未来大家都会重新站到同一起跑线竞争,比拼的是技术实力、成本控制能力等,这对于包括大多数新势力在内的电动车企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好在,时间窗口并未完全关闭,抓紧时间壮大自己是王道。
3、谈谈你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看法?
新能源汽车,最大痛点就是电池了,虽然有几种比较先进的技术,如特斯拉的电力管理技术、国内的快速充电和换电,但最根本的设施需要巨大投入,当然也包括各大厂家的技术更新和发展。
未来如果可以拥有比较完美的电力管理技术,普及的充电或换电设施,还有合理的价格,相信能给新能源汽车带来无尽发展空间。
另外,如果能解决各种发电端的种种弊端和电池报废的问题,也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3)如何看待电动汽车未来扩展资料
新能源汽车优缺点:
优点:技术相对简单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
缺点: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还因电动车的电池较贵,又没形成经济规模,故购买价格较贵;至于使用成本,有些试用结果比汽车贵,有些结果仅为汽车的1/7~1/3,这主要取决于电池的寿命及当地的油、电价格。
4、你怎么看待纯电动汽车?
现在的电动汽车、关键是技术不过硬。
5、如何正确看待电动汽车里程焦虑?
现在纯电动汽车的copy续航里程表现是越来越给力了,从300km开始一直升级至600km,甚至是700km以上,足以媲美乃至于超过燃油汽车了。但是,即便是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表现越来越给力了,但是不少消费者朋友依然有续航里程焦虑。那么,如何正确看待电动汽车里程焦虑?
可以说,人们之所以会产生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焦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纯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较慢。现在纯电动汽车使用快充的话,也至少需要四十分钟才可以充满电。但是如果是燃油车,只要三分钟就可以加满油了,纯电动汽车完全没办法匹敌。
再者,在一二线城市,充电桩和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很完善,但是在广大的三四线城市以及乡镇地区,充电桩和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就没有那么完善了。而不够完善的充电设施建设,也加深了人们的续航里程焦虑。此外,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组衰减问题,也会加深人们对于续航里程的焦虑。
综上所述,纯电动汽车想要解决人们的续航里程焦虑,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才可以得到解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如何看待电动车新国标?
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续航里程
7、如何看待电动车续航纷纷官宣突破600公里?
电动汽车的用户最担心的是什么?续航毫无疑问是其中之一,也是很多电动车用户的痛点,电动爹、充电难难于上青天之类的段子就是真实写照。不过,随着电池技术革新和更多新产品的出现,这一问题似乎有了解决方案。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一个现象,今年上半年,很多厂商推出的新车型,在官方宣传中纷纷表示NEDC续航里程突破600公里。
不完全统计,目前,官宣续航突破600公里的就有广汽新能源Aion LX、小鹏的轿车P7、博郡的iV6,它们都号称NEDC续航能突破600公里。其中博郡iV6的长续航版数据最可观,达到610公里。另外还包括一些概念车,像威马EVOLVE Concept,也宣布量产后续航将突破600公里。
为什么那么多厂商都把目光聚焦在600公里?因为这对于纯电续航而言,算是一个“大关”了。突破了600公里续航,意味着纯电动车在这个关键领域已可以向传统燃油车看齐。
不过也有人会疑问:纯电领域的标杆特斯拉,无论是Model X还是将上市的Model Y,也未曾喊出NEDC续航突破600公里。这是不是意味着国内的纯电技术真的就顺利实现“弯道超车”了?与此同时,是不是也意味着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问题就此解决呢?从理论上看,NEDC突破600公里确实“是时候了”
弯道超车”这个话题太大,我们在这里先不讨论。毕竟这些官宣突破600公里的国产新车还都没正式上市。等它们上市时,特斯拉的续航可能也突破600公里了。然后可能大家接下来会有一个疑问:这些“600公里续航”都是官宣的,到时候实际表现会不会打折扣?的确,如果要想获得真实的续航里程,实测是最有效的办法。不过现阶段,我们也不是除了等就没别的办法。通过对技术发展状况的了解和行业发展状况的分析,其实是可以预判的。事实上在今年上海车展上,车云菌就此也与一些行业相关人士有过深入沟通。一个比较共识的认知是:现阶段NEDC续航突破600公里,确实“是时候”了。
8、如何评价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
纯电动汽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简称BEV),它是完全由可充电电池(如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提供动力源的汽车。虽然它已有134年的悠久历史,但一直仅限于某些特定范围内应用,市场较小。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种类别的蓄电池,普遍存在价格高、寿命短、外形尺寸和重量大、充电时间长等严重缺点。
纯电动汽车有以下优点:
①零排放。纯电动汽车使用电能,在行驶中无废气排出,不污染环境。
②电动汽车比汽油机驱动汽车的能源利用率要高。
③因使用单一的电能源,省去了发动机、变速器、油箱、冷却和排气系统,所以结构较简单。
④噪声小。
⑤可在用电低峰时进行汽车充电,可以平抑电网的峰谷差,使发电设备得到充分利用。
纯电动汽车有以下缺点:
①续驶里程较短;
②采用蓄电池及电机控制器使成本较高;
③充电时间长;
④目前没有授权服务站,维护成本较高;
⑤蓄电池寿命短,几年就得更换。
虽然政府雄心勃勃,可是市场却并不买账。听说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投入的50辆纯电动公交去年已经全部停运,后续采购的50辆纯电动公交车还躺在厂家“睡大觉”;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试点情况更不理想,全国5个示范城市的新能源车私人用户寥寥无几。
新能源是一定要发展的,但是路线设定要科学。现在看来,混合动力、插电混合动力、增程型电动车,是最后发展到纯电动和燃料电池车的必经阶段。目前来看,纯电动车续航里程过低,电池成本过高、充电时间太长,离市场真正认可和接受的水平还相当遥远,这种情况下,电动车很难被市场接受,即使你给再高的补贴——据悉,中央与地方规划的过百亿元补贴就真还没有发出去,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启动一年来,真正发放的补贴不足1亿元。
令人高兴的是,工信部即将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里给了混合动力应有的地位,具体提法是“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
我们可以展望未来,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让我们一起期待!
9、如何看待“氢动力汽车将超越纯电动汽车”的说法?
加一台氢发电机就叫新技术也是醉了。烧氢发电再充电靠电池驱动本质还是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