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电动汽车发展史

电动汽车发展史

发布时间:2020-08-09 02:40:28

1、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史是分为哪几个部分?

1.电动汽车诞生。1834年英国人Thomas Davenport 发明的第一辆蓄电池汽车是世界上最早
的电动汽车。到了20世纪初,美国汽车市场上电动汽车、内燃机汽车和蒸汽机汽车各占三分

之一的份额,1910 年,随着内燃机汽车开始采用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成本大幅降低,而电

动汽车由于续航里程短、充电站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电动汽车一度退出市场。

2.电动汽车重获重视。进入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由于数千万辆汽车对城市空气的严重污
染,重新对电动汽车加以重视。20世纪70年代初,欧佩克石油禁运危机之后,汽油价格一路

飙升,西方对电动汽车的兴趣也愈加浓厚。政府对电动汽车研发增加拨款,各地纷纷建立研

发基地,导致了第二轮电动汽车研发高潮的到来。

3.混合动力等其它车型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知名公司投
入到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上面。随着混合动力汽车车型的不断增多,产销规模的逐

渐增大,许多车型表现出了良好的节能与环保性能,这标志着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已经成熟。

国外汽车厂商于1965年设计出了世界上首款氢能汽车,中国也在1980年成功地造出了第一辆

氢能汽车。

4.纯电动车市场化发展。1994年1月,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电动车进入测试阶段。4年之后,技
术上逐渐成熟的电动车进入了试运行阶段。到1996年美国已经开始制造并销售电动汽车。这

是一家大型制造公司用现代化批量生产的方式推出的第一款电动汽车。2008年11月,纯电动

汽车迎来新的春天。包括欧美和中国在内的主要汽车市场国家纷纷将纯电动汽车列为未来发

展的主导方向。

2、电动代步车的发展历史

由於人类寿命延长及出生率下降,使得全球高龄人口数目逐年增加,目前已有10个国家正式迈入联合国所定义之老龄化社会。又世界卫生组织在1997年预测至2020年全球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指出,除非洲、中东、中美洲等地区65岁以上人口比例至2020年在5%以下外,大部份地区几乎呈现高龄化现象,由此可知全球人口已逐渐高龄化。
而老人在身体机能衰老及慢性疾病影响行动下,对於行动辅助的依赖程度将日益升高,使得专门提供行动不便者及老年人士的电动代步车需求逐渐增加。另外,主要国家为了因应高龄化社会,纷纷将老人医疗照护纳入政策补助项目,进一步提高电动代步车的市场销售,如美国市场因有较高的健保给付而成为电动代步车销售最高的国家;欧洲主要国家在健保制度及相关法令规定下,行动辅具等销售也表现亮丽。虽然现阶段全球电动代步车的市场规模仅60万~80万台的规模,但若保守以1%老年人口来估算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口,再扣除电动轮椅的市场需求(约占机动病人用车三分之二),则目前应有超过150万台电动代步车的市场需求。

海外需求续增 台湾出口快速成长

近年来,电动代步车辆因应高龄人口与绿色环保趋势的需求,已成为传统轮椅产业中另一新兴产业。原有轮椅大厂均积极跨入电动代步车的生产与销售。台湾厂商在看好电动代步车前景下,已有超过10家轮椅厂商投入电动代步车的生产,并有2~3家专业厂商成立。虽然中国大陆与南韩也有厂商生产电动代步车,但台湾较佳的产制水准与较低的制造成本对欧美日大厂更具吸引力,使得台湾成为欧美大厂最主要OEM合作对象,部分研发能力强的厂商更是自创品牌,以OBM行销全球。

由海关统计数据可知台湾目前年产量已超过20万台,推估产值超过新台币50亿元。此外,由於内需市场过小,因此外销比例超过九成,进口仅几百台,是一出口导向型产业。近年来在海外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下,台湾厂商出口更是呈现二位数的成长,预期未来5年仍是台湾电动车辆产业中成长最为快速的产品。

台湾虽为电动代步车主要生产国之一,但国内销售仅占台湾出口的3%左右,因此所生产之电动代步车有九成以上外销。近几年在欧美代步车之需求日益增加下,台湾电动代步车出口逐年成长。2002年出口近20万台,金额约为新台币49亿元,较2001年成长50.71%及40.21%;2003年1~6月出口金额与台数分别较2002年同期成长75.65%及84.17%,平均单价则约新台币2万4,000元。按此成长速度,估计2003年全年出口台数可达28万台,出口金额高达新台币68亿元,位居台湾电动车辆产品之冠。

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北美/欧洲

主要出口市场方面,以北美和欧洲地区为主,2002年分别占64.55%和27.38%,市场集中度相当高(请参阅33页图二)。其他地区分布则较为零星,包含亚洲、大洋洲、中东、中南美洲及非洲等地。 从33页表一的数据可知,美国为台湾电动代步车最大出口国,比重约占六成,其次为英国与荷兰。2002年台湾电动代步车对美出口金额超过新台币30亿元,出口数量逾10万台。在台湾电动代步车厂商承接美国大厂OEM订单比重增加下, 对美国出口规模也逐年提高。

欧洲国家

27.38%

亚洲国家

4.75%

大洋洲国家

2.86%

中东及近东国家

0.29%

中美洲国家

0.07%

非洲国家

0.06%

南美洲国家

0.05%

北美洲国家

64.55%

资料来源:中华民国海关进出口统计资料库;工研院IEK-IT IS计画(2003/09)

台湾电动代步车产业SWOT分析

本研究以SWOT分析台湾电动代步车辆产业之主要优势为:台湾车辆产业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不但拥有相当多的技术人才且加工制造技术纯熟,所累积的技术与人才能量相当雄厚,对於发展电动车已符合先决条件。此外,台湾所生产之小型马达已具有国际级水准,加上电子和电机产业等电动车技术支援实力坚强,在发展小型电动车辆方面潜力十足。政府藉由科技专案等研究经费及相关补助,提供业者相关技术研发与推广,2008年国家发展计画将电动车辆纳入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项目,因此属於电动车辆产业的电动代步车将可获得较多发展资源。

在劣势方面:台湾厂商多为中小企业型态,财力远不如国际大厂,导致R&D的投入有限。另外,机电整合人才多流向电子高科技产业,无形中排挤掉电动代步车厂商对该项人才需求,形成电动代步车产业之人才供给缺口。

主要机会为全球高龄化人口趋势与先进国家福利政策对福祉用具的补助购买,均是驱动电动代步车市场成长的动力。又如先进国家无障碍环境的建立也提供电动代步车等行动辅具市场的扩大。

至於威胁则在於关键零组件技术仍受制於国外大厂,如控制器依旧掌握於Dynamic、P&G、Curtis三家国际大厂手中,台湾厂商议价空间较低,生产利润受到压缩。中国大陆业者挟其劳力密集及低廉的工资等优势,将威胁到国内业者。以下即针对台湾在发展电动代步车辆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摘要如图三所示。

强势

1. 传统车辆工业基础雄厚

2. 电机/电子等周边支援

3. 政府支持开发

机会

1. 高龄化人口趋势

2. 先进国家福利补助政策

弱势

1. 国内检测与验证能量不足

2. 厂商规模小、R&D投入有限

3. 机电整合人才投入意愿不高

威胁

1. 中国大陆低价竞争

2. 国外厂商掌握关键元件

3、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

1.在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新能源汽车成功步入我国市场。

02
2.在2009年,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相比在乘用车市场的冷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已开始迅猛增长。

03
3.在2010年,我国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 6月1日起,国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首批进入补贴名单的车就包括北汽新能源EV系列,包括北汽新能源EV150,EV160。

04
4.在未来的五年内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在全社会推广新能源城市客车、混合动力轿车、小型电动车。目前还出现了很多新能源出租车,例如可以应用换电模式的北汽新能源EU220,就是一款非常适合出租用途的新能源汽车。

05
5.我们预测从今天开始的未来五年内,新能源汽车将逐步革新,并逐渐代替常规汽车,并也可能衍生出除电热能混合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外,诞生压缩空气新能源汽车或者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环保汽车,实现能源的充分利用以及环境友好发展原则。

4、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历史

<

5、新能源汽车的历史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08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主要是乘用车的增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99台,同比增长117%,而商用车的新能源车共销售1536台,1-12月同比下滑17%。
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200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61.96%,至310辆。2009年1-11月,新能源商用车——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客车、液化天然气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等——销量同比增长178.98%,至4034辆。相比在乘用车市场的冷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已开始迅猛增长。
2010年,我国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2010年6月1日起,国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2010年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

6、电动车发展历史

电动车的发展史比燃油汽车更长,世界上第一辆机动车就是电动车。后来,由于燃油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电动车在能源技术和行驶里程的研制上长期未能取得突破,从20世纪20年代初至60年代末,电动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沉寂期。进入70年代以来,由于中东石油危机的爆发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日益关注,电动车才再度成为技术发展的热点。
近几十年来,主要工业化国家为电动车的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电动车的各项相关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尽管电动车在能源和行驶里程的研制方面,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是电动车的美好前景仍然激励着人们锲而不舍地开发新型电动车,改善其性能。
处于世纪之交的今天,能源和环境对人类的压力越来越大,要求尽快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世界各国的政府、学术界、工业界正在加大对电动车开发的投资力度,加快电动车的商品化步伐。虽然目前电动车在能源和行驶里程方面还未
能尽如人意,但已足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在走过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历程之后,电动车正面临着重大的技术突破,有望成为21世纪的重要交通工具。
在大都市中,电动车作为一种小型、中速和短途的日常交通工具,是十分理想的。电动车的开发关系到能源、环保、交通和高科技的发展以及新兴工业的兴起,它将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动车将使能源的利用多元化和高效化,达到能量的可靠、均衡和无污染地利用。从环保的角度来看,电动车是无排放交通工具,即使计及发电厂所增加的排气,从总量上来看,它也将使空气污染大为减少。此外,电动车比传统的燃料汽车更易实现精确的控制,智能交通系统则有可能率先通过电动车来实现,从而提高道路利用率和交通安全性。
现代电动车的能源系统、电机驱动系统、智能化的能量管理系统、充电系统、车载空调系统和变速系统,电动车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未来智能化的交通系统的发展。根据各类子系统的不同特点.近年来,各种显示高新技术的电动车层出不穷,日新月异。
电动车的性能指标一般包括:驱动性能、驾驶性能、车载能源系统性能三部份,其中驱动性能取决于电机功率因素,车载能源系统性能取决于电池的容量,驾驶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加速性能、最大爬坡性能、刹车性能及驾驶里程性能等驾驶模式,驾驶性能指标的优劣取决于控制系统驾驶模式的技术。

http://www.bfddc.net/webs/newsread.asp?id=504

7、、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有什么感想,感受和感悟,不少于100字?

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1881年,第一辆使用铅酸电池的电动汽车出现
燃油汽车出现之前,纯电动汽车早就开始应用。1900年,欧美出售的4200辆汽车中,40%是蒸汽机车,38%是电动汽车,剩下的22%才是燃油汽车。当时燃油车还在用外燃机技术,开起来噪音大,而且冒着黑烟,对于欧洲上层消费者来讲并不是首选。原来燃油车也有黑历史!
第二阶段:20世纪初期,内燃机的发展,让纯电动汽车退出市场。
随着发动机技术发展,启动机的发明以及生产技术的提高,燃油车在这一阶段形成了绝对的优势。再对比电动汽车的充电的不便性,这一阶段纯电汽车退出了汽车市场。
(20世纪初的燃油车)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石油危机使人们又重新重视纯电动汽车
此时欧洲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由于石油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反思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人们重新审视纯电动汽车。受到资本的推动,在那十几年里,电动汽车的驱动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纯电动汽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型电动汽车开始占据固定的市场,如高尔夫球场代步车。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电池技术的滞后,使用电动汽车制造商改变发展方向
这一阶段由于电池技术发展滞后,没有重大的突破,使电动汽车制造商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制造商在市场压力下,开始研发混合动力汽车,以克服电池和续航里程短的问题。


与电动汽车发展史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