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持续拉量!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数据分析
从10月开始,合格证的数据可能比较难获取了,而从乘联会(企业上报)的产销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从Q4开始会拉起来一波。不过这里面各个车企的策略可能并不会特别一致,我们按照BEV、PHEV划分以及不同企业的情况来简略探讨一下。
10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基本情况
10月份主要是“加库存”的节奏,所以新能源汽车总体的产量是大于销量的。因为2020年有油耗积分和新能源积分的约束,加上2020年Q1-Q2的量太少,所以Q4需要找补一些回来。我们看到10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量来到了14.9万台,其中纯电12.7万台,PHEV 2.2万台;而批售基本是跟着产量来走的,但零售还没跟上,有1.6万台的差额。对比9月份12.66万台(纯电10万台,PHEV 2.63万台)的数据来看,并没有增加特别多。预期后面2个月会突破到15-18万台的样子。
图1?2020年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概览
从产量数据来看,前五名分别是SGMW-29843台、特斯拉-22929台、比亚迪-22268、上汽乘用车-11527台、长城-8100台,特别是特斯拉的产量数据是拉得比较猛的,意味着我们昨天探讨的近30万的年产能已经落地了(点击回顾:如何看待特斯拉上海工厂的55万台规划产能?)。
图2?10月主要新能源车企的产量概览
10月前两名的是 宏光MINI EV和特斯拉Model 3,产量分别为23742台和22929台。后续超过3000台的BEV车型主要包括欧拉黑猫-6397台、比亚迪汉EV-5058台、奇瑞eQ1-4745台、Aion S-3849台、MG EZS-3742台(主要用于出口)、全新秦 EV-3524台、威马EX5-3003台和科莱威CLEVER-2922台。
图3?现有BEV车型的产量排行
我们可以看到10月份一个明显的特征是PHEV上不来,本来预期月产量会拉到3万台,实际来看前期产能前两位的是理想ONE和唐DM,而宝马5系PHEV和途观PHEV等好几台合资PHEV车型的量并没有如预期那样在年底加量。从整体的比例来看,自主品牌PHEV的占比提高了不少。
图4?10月PHEV的产销量对比
针对部分企业的分析
1)新造车企业
如下表所示,目前Model 3的量拉到了2.29万台,今年总量来到了11万台,2020年产要超过15万台;蔚来月产超过5000台,累计产量拉到了3.14万台,按照这个趋势2020年产会破4万台。理想超过4273台,累计产量拉到了2.5万台(预期年产超过3.2万台),后面跟着威马和小鹏汽车都接近1.6万台,预计年产会超过2万台。
表1?新造车企业的产量
2)比亚迪
比亚迪10月份产的车型,以订单积压比较多的汉EV为首,接下来是唐DM、汉DM和秦EV等车型,后续的车型长尾效应比较明显。整体的拳头产品还是围绕汉系列来做的,不知道这个量是否能持续保持到明年年初。
图5?比亚迪10月产量的情况
3)上汽通用五菱
五菱在持续拉量,如下所示,整体拉到了近3万台,宏光MINI EV是绝对的大头。
图6?上汽通用五菱的10月产量
小结:总体来看10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并没有特别超预期,可能值得期待的是连续2个月会拉出来Q3接近45-48万台的新能源汽车产量规模。
图|网络及相关截图
作者简介:朱玉龙,资深电动汽车三电系统和汽车电子工程师,著有《汽车电子硬件设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新能源汽车的重量是什么意思?
按照中国大陆标准划分为:微型轿车(排量为1L以下)、普通级轿车(排量为1.0~1.6L)、中级轿车(排量为1.6~2.5L)、中高级轿车(排量为2.5~4.0L)和高级轿车(排量为4L以上)。
轿车(saloon car)是指用于载送人员及其随身物品,且座位布置在两轴之间的汽车。包括驾驶者在内,座位数最多不超过九个。
一般轿车强调的是舒适性,以乘员为中心。而且是从经济性考虑出发,选择马力适中、排量小、耗油量小的发动机。
(2)新能源汽车量扩展资料:
普通轿车的定义:
普通轿车—车身为封闭式,侧窗中柱可有可无。
车顶为固定式、刚性结构,有的车顶可部分开启。
座位至少有两排座,有四个或四个以上座位。
有二个或四个侧门.也可有一个后门.有四个车窗(侧窗)。
轿车车身结构主要包括:车身壳体、车门、车窗、车前钣制件、车身内外装饰件和车身附件、座椅以及通风、暖气、冷气、空气调节装置等。
车身壳体通常还包括在其上敷设的隔音、隔热、防振、防腐、密封等材料及涂层。车门通过铰链安装在车身壳体上,其结构较复杂,是保证车身的使用性能的重要部件。钣等。这些钣制制件形成了容纳发动机、车轮等部件的空间。
3、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剩多少电量再充电最好?
回答这个问题,最好还是要以数据说话比较靠谱。下面是网上查询到的特斯拉电池系统不同放电深度/循环使用寿命的测量曲线。该实验总共分四种情况情况进行测定:
1. 0%-100%,即满充满放;
2. 50%-100%,即充满之后使用一半电量之后再充电;
3. 25%-75%,即充满到75%之后,停止充电,再使用到25%之后,开始充电;
4. 0%-50%,从0%开始充,充到50%之后,停止充电,继续使用到0%。
以上四中实验条件下,可以发现0%-50%充放条件下,动力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是最长的,充了3000次之后,基本都没怎么衰减,而在深度循环模式下,900个循环后,容量就衰减到50%上下了。
所以,并不是满充满放就能提高电池使用寿命的。当然,用到0%以下再充电基本也不现实。按照特斯电池的曲线可以发现,25%-75%的充放,还是较为合理的。
当然,为了减少续航里程的担忧,充电时间允许的话,一般都会选择充满,只是大家在平时充电的时候,还是要留有一定的电量再进行充电。以下是国内某知名咨询公司做的市场调研数据,结果显示,多数用户电量低于20%才会选择补电,这也符合实际的用车场景。个人感觉是还有百分之失误的时候充电最好了,因为如果电量很多的话,充电对电池不好。呃,如果一点电量都没有的话,对电池也不好。个人觉得剩下15%左右就可以充电了,电量太少也会不好
4、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多少?
北京3月10日,科 技 部 部 长 万 钢 10日介绍,截至2017年,我国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 销 售 量 已 达 到77万辆,保 有 量 超 过160万辆,占世界的一半。
万 钢 说,我国从2001年开始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对电动汽车的发展,特别是电 池、电 机、电 控 等关键核心技术,展开从基础到技术方面的研究。10年以后,开始启动 大 规 模 推 广。
“现在世界范围内,从传统汽车逐步向电动汽车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万 钢 说,“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是世界电动汽车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欢迎各国的电动汽车都到中国市场来,使我们都能够享受到多样化的产品和多样化的服务。”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 燃 料 作为 动 力 来 源(或使用常规的车 用 燃 料、采用 新 型车 载 动 力 装置),综合车辆的 动 力 控 制 和 驱 动 方 面 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 术 原 理 先 进、具 有 新 技 术、新 结 构 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 混 合 动 力 电 动 汽 车 (HEV)、纯 电 动 汽 车(BEV,包括太 阳 能 汽 车)、燃 料 电 池 电 动 汽 车(FCEV)、其 他 新 能 源(如超 级 电 容 器、飞 轮 等 高 效 储 能 器)汽车等。
5、4月份新能源汽车“上险量”排行榜。
4月份新能源汽车“上险量”排行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比亚迪新能源汽车2015年总销量是多少量
超过6万台。
2015年新能源汽车生产340471辆,销售331092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而比亚迪更是以超过6万台的年销量,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冠军。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4633辆和247482辆,同比分别增长4.2倍和4.5倍;插电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5838辆和83610辆,同比增长1.9倍和1.8倍。比亚迪2014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达到10925辆,与11月的7728辆销量相比环比上涨41.4%。
2014年四季度的新能源乘用车出现爆发增长态势。初步统计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37137台,在高基数下仍增长1.6倍,环比11月增长50%。其中插电混合动力走势较强,销量达到9252台,而比亚迪唐的推出也给比亚迪新的增长动力。
(6)新能源汽车量扩展资料
2015年前11个月,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达到50797辆,已经超越日产和特斯拉位列冠军。而2015年12月,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创下了37137辆的新高,比亚迪占据了其中的30%。比亚迪新能源车全年销量达到61722辆,坐稳了全球销量冠军的位子。
而2014年,比亚迪还在全球销量的第7位,再早的2013年则是第40位。
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大幅增长,归功于秦和唐的持续热销。具体到车型比例,在全年销量中,比亚迪纯电动车销量为8561辆,仅占14%,而以秦和唐为代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销量占据86%。
7、新能源车剩余电量是如何测量的?
随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关注度也是不断增加,而在众多的新能源车型中,纯电动汽车占据了半壁江山。以我国为例,截止到2019年6月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344万台,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据了约281万台。那么纯电动汽车的剩余电量是如何测量的呢?
其实纯电动汽车的剩余电量测算相当复杂,而消费者在汽车上所能看到的剩余电量显示,也只不过是一个估算值。根据剩余电量计算可以得知,当前时刻的SOC等于上一时刻的SOC,再加上电流和时间的累积量除以容量。这是通过对于放电电流和时间的积分,计算得到当前的SOC,而这也是最为常见的安时积分法。这种计算方式广泛用于手机、充电宝等电子产品。
但是纯电动汽车的行车路况较为复杂,比如说加速、低温等等都会影响电量。如果完全按照计算式进行测算,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纯电动汽车计算剩余电量的时候会引入电压这一个变量。电池在长时间静置后测量到的电压被称为开路电压OCV,OCV与SOC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将其绘制成OCV-SOC曲线,作为标尺,这条曲线在很多纯电动汽车身上得到了应用。
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电压会高低不等的变化,这样导致电池的输出功率不稳定。再加上那个目前很多纯电动汽车都搭载了能量回收系统,在能量回收系统起作用的情况下,功率甚至是能够成为负值。所以目前的纯电动汽车都是安时积分的算法与OCV-SOC算法相结合,这样更加能够贴近实际。
不过即便如此,新能源汽车所能显示的电量依然存在一定的误差。根据数据统计,目前纯电动汽车估算精度一般在5%以内,不过也有一些厂家将精度控制在了3%以内。但是不论如何,当纯电动汽车提醒要充电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进行充电,这样避免对动力电池造成一定影响。不知大家是怎么认为的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量的多少
这个占有率是比较小的,毕竟是一款新型上市的产品,有待市场的考验。
9、新能源车用铜多少?
2018年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2017年全年产销数据。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01.5万辆和2887.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2%和3%,低于上年同期11.3和10.6个百分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为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
在石油资源日渐枯竭以及全球气候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2015年以前,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工业化国家分别制定了完善的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产业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国际方面,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各国主要汽车生产厂商陆续发布了未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规划。从规划看,未来新能源汽车产销将达到570-820万辆,将占其整体销量的15——25%。 国内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超越美国,跃居世界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初期培育阶段已经完成。2017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印发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通知:计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达到200万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销20%以上(当前国内汽车复合增长率为3%,考虑到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影响,下调未来汽车复合增长率为2.5%,预计2025年国内汽车产量3550万辆,折合新能源汽车710万辆)。
目前全球5年汽车产量复合增长率为2%,2025年产量或在1.09亿万辆,按15%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算,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或将达到1600万辆。 用铜需求方面来看,新能源汽车单车用铜量远高于传统汽车,目前混合动力电池需要用铜60公斤/辆,纯电动至少需要用铜83公斤/辆(其中电动巴士的铜使用量介于224-369公斤/辆,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用铜量暂按100公斤/辆计算)。从国内2017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来看,纯电式占比82%,混合式占比18%,未来纯电动车发展优于混合动力,未来比例或小幅提升至85:15。
由此我们估算,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用铜量为:(200*0.85*100+200*0.15*60)/1000=18万吨,2025年为:(710*0.85*100+710*0.15*100)/1000=66万吨,而2017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用铜量为:(80*0.8*100+80*0.2*60)=7万吨。此外,据金瑞期货数据统计,2017年国内汽车用铜约71万吨,2020年将增加至94万吨,至2025年汽车用铜预计将增加至132万吨。 此外,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是另一需求来源。此前某铜生产商表示,“根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将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据相关机构估算,或将带动铜消费至少8万吨。”
总体来看,2017年中国精炼铜消费约1200万吨,汽车用铜消费占比不大,约6%,新能源汽车消费占比不足1%(约为0.7%),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用铜将累计带来100多万吨消费增量,相比每年1200万吨的消费量而言并不高。但未来新能源汽车用铜量复合增速高达30%,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步发展,预计到2025年汽车用铜消费占比小幅提升至9%,而新能源汽车用铜消费占比大幅提升至5%左右。这对未来铜市的需求存在潜在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