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电动汽车领域的Android 生产iPhone的富士康推出EV平台
车家号的网友,大家好!今天选车网为您带来富士康EV开放平台的最新消息,请点击关注选车网,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汽车资讯。
日前,选车君从相关渠道获悉,富士康在其HHTD 20活动中推出了全新的纯电动汽车EV开放平台,该平台将与其他公司共享,而目前电气化转型相对落后的FCA集团已经向富士康抛出了橄榄枝。
与我们熟知的传统汽车模块化平台一样,富士康推出的纯电动汽车平台也十分灵活,该平台可生产两厢车、轿车、SUV和MPV等各种车型,并且可以支撑2750mm至3100mm的各种轴距的车型。除此之外,前驱、后驱、四驱等各种驱动形式的汽车均可在该平台进行生产。
在性能方面,富士康将推出装配容量分别为93 kWh、100 kWh和116kWh三种电池组的车型,并且该平台已经规划好了装配的电机功率,所有车型的前置可装载95kW、150kW和200kW的电动机;而后置可装载150kW、200kW、240kW和340kW的电动机。此外,该平台出产的车辆将支持OTA远程升级以及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辅助。富士康表示,如果特斯拉是电动汽车领域的iPhone,他们希望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Android。
选车君观点:如今模块化汽车平台生产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成熟的汽车制造模式,也是各个汽车主机厂的研发重点。富士康作为一个传统的电子科技公司,此次推出电动汽车模块化平台着实让人感到有些意外,也非常期待该平台的实际表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观澜富士康南门哪里有修电动车的地方?
多的很,南门右转清湖宿舍的路上,很多维修电动车的维修店,还有观澜大道方向也有好几家。
3、富士康将与FCA成立合资公司,生产电动车
富士康的母公司台湾鸿海周四表示,计划与菲亚特克莱斯勒(Fiat Chrysler)成立一家合资企业,生产电动汽车,并从事无线连接汽车业务。鸿海在一份声明中说,两家公司将分别持有合资企业50%的股份。
解读:这不是富士康第一次涉足电动车整车项目。早在2015年时,富士康、和谐汽车以及腾讯控股三家公司共同出资创建了和谐富腾,总投资10亿元。和谐富腾孵化了两家电动车品牌——FMC与爱车,分别是拜腾汽车和爱驰汽车的前身。
2016年,富士康停止投资和谐富腾,当时有媒体援引富士康高层人士消息,富士康将不再投资汽车整车项目。不过,在2017年底月,富士康又以3亿元参与了对小鹏汽车的投资,占股2.94%?。但在2019年4月份,为配合小鹏的资产重组,富士康撤出了对小鹏的投资。
此外,富士康在2016年以1.199亿美元投资了滴滴,在2017年以1.19亿美元投资了宁德时代,这些都是在为进军汽车产业做准备。
在去年11月份的一次投资者电话会议上,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在去年11月的一次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表示,虽然该公司严重依赖代工电子制造,但它将专注于三个关键领域作为未来的增长动力,分别为电动汽车、数字医学和先进机器人。
当时,高管们表示,富士康不会制造整辆车,而是为汽车制造商建造底盘平台,使用自己的模块,但没有具体说明这些模块是什么。他们还说,该公司已经与一些汽车制造商和电动汽车初创企业展开了谈判。
富士康与FCA的合同将在本季度签订。富士康表示,“我们最初的计划是首先在中国为当地市场制造产品”,随后可能会出口。
从已公开的消息来看,菲亚特克莱斯勒将负责汽车制造,而富士康则支持包括硬件和软件在内的电子技术。富士康电动汽车业务的运营将主要由生产汽车零部件的FIT Hon Teng和富士康安卓智能手机组装部门FIH Mobile等子公司处理。
随着iphone销量的放缓,富士康的营收及利润增长也开始放缓,而电动车市场则让富士康找到了一个新的增长点。并且,苹果的造车项目积蓄已久 ,富士康此时切入汽车领域,可能是在为日后替苹果代工汽车积累经验。苹果汽车,不远了。
对FCA来说,长期以来,中国市场一直是其薄弱环节,在上个月跟PSA签署合作协议时,FCA特别提到了振兴中国市场业务的计划。待跟富士康的合资公司投产后,FCA在中国市场的战争将进入新的阶段。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FCA和富士康成立合资公司,生产纯电动汽车!
2019年的汽车行业又是充满了焦虑与不安,“罢工”、“裁员”、“减产”、“破产”,就像是几团乌云一直笼罩在每个车企的上方,压得人喘不过气。
据数据统计,2019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这也是继2018年后,又一次的负增长。
但即便如此,依旧有很多很多的玩家挤破头皮也想参与其中,他们就像是19世纪的美国淘金者,全都想依托汽车这个大金矿,实现一夜暴富,或者更多的资本积累。
富士康就是其中的一个。
1月16日晚,鸿海精密发布公告称其旗下子公司富士康将于FCA签署协议,在国内成立合资公司用于研发及生产纯电动汽车。其中,双方各占比50%,FCA主要负责汽车整车制造,而富士康则支持包括硬件、软件在内的电子技术。
传统车企遇上代工巨头,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戏剧性的画面,其效果就像是在同一剧场版中见到了路飞和鸣人在守护木叶村。但如果仔细去探究,双方的这次合作倒也存在着诸多的合理性。
对于FCA而言,首当其冲的理由就是对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在不断下滑。根据其合资方广汽集团的披露,广汽与FCA的合资公司在2019年销量仅有7.4万台,同比下降40.96%。
其次,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上,FCA选择的战略也比较保守,产品的推进,以及供应链的布局远远晚于丰田、本田、大众等竞争对手。
至于富士康方面,很大的原因则在于利润率的逐渐放缓。
众所周知,富士康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最知名的业务就是替苹果手机代工。但这种依靠劳动力取胜的盈利方式,其利润率并不是很高。据2019年富士康年报显示,整个2019年,富士康营收为5.33万亿新台币,同比上涨却仅有0.82%。
换而言之,富士康所涉及的市场业务已经逐步饱和,利润很难再有大幅度提升。
因此总的来说,双方同是天涯沦落人,都想要打破自身停滞不前的局面——FCA想找到全新的合作伙伴,用尽量少的成本,去推进新能源汽车;富士康则想依托FCA这个传统车企,实现从劳动密集型转型到脑力密集型,从而寻找新的业务。
于是,双方刚好各取所取,一拍即合。
不过,对于他俩的合作,我个人并不看好,换句话说,他们的合作其实并不能改变自身现状。
一来FCA在国内的口碑已经处于冰点,旗下产品的竞争力一个比一个弱。再加之富士康仅局限于电子技术层面的研发,对于电池、电机、整车调校等环节,FCA还是一如既往的自己干;
二来富士康虽然在早年有参与过一些汽车项目,但基本都是投资为主。如今亲自下场干活,那对其在生产管理把控,以及创新性等是要打一个问号。
马斯克就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与手机或智能手表相比,汽车非常复杂。你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给我造辆车。”并且富士康的合作伙伴FCA在国内影响力真的一般,所以很难带动富士康利润的增长。
三来,尽管新能源作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大趋势,前景很好,但入局者也非常多,对比那些车企以及和供应商,如特斯拉、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富士康+FCA的组合真的算不上很强大。
当然,汽车行业就像是一个赌局,每一方准备好巨额的筹码,在市场这个大轮盘中去预测未来几年的技术趋势、消费趋势,我们也不敢全权否定富士康和FCA的未来。而至于他们到底能走到哪一步,只能交给市场来判断。
猜对则赢,猜错则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富士康和菲亚特克莱斯勒将为中国生产电动汽车
面对全球车市下行,头部车企都开始寻求盟友合作,就在2019年底F.C.A和P.S.A正式达成联盟以后,菲亚特克莱斯勒(FCA)与iPhone代工厂商富士康于1月16日宣布双方计划建立一家合资企业,来进行电动汽车的生产。虽然目前合同还未正式敲定,但是双方已经就此进行了几个月的谈判。
而在中国台湾鸿海精密集团在一份声明中表示,FCA正在与他们进行谈判,双方将各出资50%建立合资企业。鸿海将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持有该合资企业50%股份,而其直接持股比例将不超过40%。
其实这样的合作来对于富士康来说并不算出人意料,早在郭台铭任职期间,富士康就一直想摆脱代工厂的困境,所以在过去几年中,富士康已经在交通领域进行大力投资,所投资的企业包括滴滴出行,电动汽车初创企业拜腾和小鹏。此外,富士康还对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和其他多个中国交通技术初创企业进行了投资,所以和F.C.A的合作也是情理之中。
而FCA与鸿海双方成立的合资企业,未来也主要是针对中国市场生产新能源汽车,其第一台车可能是菲亚特500C纯电动车,相关人员分析,虽然中国市场整体相比放缓,但是依然保持着增长的状态,重要的是和2018年相比,2019年电动车的销量还增长了6%,再加上政府政策的推动,在未来十年中,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仍然会轻松超越欧洲和美国,而富士康现任董事长刘扬伟更是直接表示,他相信未来电动汽车最终将占该公司总销售额的10%。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富士康发布电动车平台。2024年推固态电池
10月16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在自己的科技日上,发布了软硬一体化的电动车平台MIH,该平台将会开放给所有汽车制造商。此外,他们计划在2024年推出固态电池。
该公司董事长刘扬伟称正在与很多汽车制造商谈合作,希望在2025年-2027年的时候占据电动汽车市场10%的份额,让大约300万辆汽车使用其平台。
从发布会的阵容上看,鸿海集团对进军电动车业务是严肃认真的。
该公司董事长刘扬伟首先与裕隆汽车董事长陈丽莲共同发布了MIH电动车平台,他们寄希望这个平台能够成为电动车产业的“安卓系统”。
随后,为苹果开发过多款核心软件的该公司CTO魏国章表示,新平台将通过“软件定义”、“软硬分层”和“开放生态”三大特点,解决现阶段电动车的发展痛点。
魏国章称,电动车未来可以通过“软件定义”持续升级,鸿海的MIH电动车平台将会成为汽车产业的安卓系统。
原裕隆汽车的高管左自生以鸿华科技副董事长身份出现,称该硬件平台拥有强大的EEA平台和自动驾驶平台,能够支持SUV、MPV、轿车。鸿海集团首席产品官萧才佑称,该公司的MIH平台在电动车关键零部件领域拥有六大动力电池黑科技。
萧才佑指出,2025年谁能掌握固态电池谁就能称霸天下,鸿海集团宣布,将在2024年推出首款商业化固态电池,不但将减轻目前液态电池的重量与成本,更能解决业态电池的安全隐患。
刘扬伟称,过去汽车产业是得“燃油引擎”与“变速系统”者得天下,但随着电动化与物联网成为趋势,汽车产业将变成是得“电动动力、电池与半导体”者得天下,这正是台湾的优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