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如何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

如何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

发布时间:2021-02-05 23:23:24

1、销量下滑充电基础设施增加,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如何?

2020年1月11日,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2019年7月1号补贴退坡,大家都在关心今年还会不会退坡,我这里明确告诉大家,今年7月份不退坡。"

对于当下哀鸿遍野的汽车行业来说,苗部长这句话赢得了一片掌声,给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和股民一针强心剂,这也预示着在2020年国内新能源市场或将迎来新的转机。回顾过去的2019年国内新能源市场,用高开低走这四个字来表达,我觉得最为恰当。从最初的高歌猛进到退补后的连续六个月销量下滑,对于各大厂家来说体验堪比过山车。

2020年将会是竞争最激烈的一年

"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会太理想,产销数据或将出现前低后高的现象,补贴退补的阵痛不会轻易过去,但竞争将会加剧,很多裸泳的品牌会浮出水面"。对于2020年新能源市场,多位业内人士均这样表示。

确实,对于2020年新能源市场来说,确实存在了太多的不确定性。首先,从产品上来看,如果说之前国内新能源市场是我们中国品牌一家独大的话,那么现在已经进入到了百家争鸣的时代。仔细观察不难发现,2020年被很多合资和豪华品牌视为"新能源之年",将会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来抢占市场。比如,到2020年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矩阵将包括约10款车型;2020年为丰田EV的元年,两款纯电动SUV将在上半年先后投入市场。

除了这些传统豪强来抢占市场之外,更有来势汹汹的特斯拉。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产能已达到日均280台,不断向3000台/周、15万台/年的一期规划产量靠近,后期项目全部建成后,设计产能将达50万台/年。当降至30万元以内后,特斯拉建立对相近价位车型的价格优势。对业界来说,这样一个对手无疑是"狼来了"。

除了竞争激励之外,对于新能源市场来说,"双积分"政策也同样影响着今年的新能源市场。一直以来,对于新能源市场来说,业内一直认为"双积分"政策被认为是补贴退坡后拉动新能源汽车增长的关键。因为按照预期,在"双积分"政策硬指标的强制要求下,企业不得不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从而带动市场销量。但从2019年的实施效果来看,"双积分"政策显然难当重任。

充电基础设施增加或成为未来新能源市场的推动力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其定位类似于加油站里的加油机。通过2019年销量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主要来自纯电动用车,预计未来的主要增长量也会集中在纯电动专用车和乘用车。电动车产销量的不断增长增加了对充电设施的需求,包括充电桩数量的增加、相关技术的创新、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充电速度的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标志着充电基础设施重要性的日益增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如何完成今年8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

宇通新能源车2015年销量或达1.6万。由于政策利好不断,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领域增回长无忧。一方面,答今年3月份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达到20万辆,由此推断2015年至2020 年新能源公交客车年均销量将超过3万辆;另一方面,2015年新能源营运客车等级评定工作有望完成,客运市场的放开为新能源客车打开一个更大的市场空间。

3、提升电池技术 新能源汽车销量才能大增

 [汽车之家 资讯]? 近日由工信部主办的“工信沙龙”上,就新能源汽车前景、未来充电与换电模式、如何更多依靠市场的力量解决产业发展难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发布,其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路线图日渐明晰。

 从市场结构上看,今年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大幅提升,接近70%,而两年前是20%。在非限行城市,购买比重达到了60%。从市场驱动因素上来看,这说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据测算,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为130万辆,初步估计明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增速会超过30%以上,意味着2021年的销量会达到180万辆。

 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原因有四点:一是多年来对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的培育,使各个环节供应链的培育逐步成熟;二是在政府部门相关政策可预期的情况下,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逐步从认识、认知到理解,整个新能源汽车产品也在逐步成熟;三是有关企业通过创新研发和生产准备,能逐步提供丰富和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四是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也在逐步优化和改进。

 那么在未来,加速降低新能源车成本,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这才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此外,纯电动车的电池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新能源汽车电池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从2009年起就有充电、换电之争。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车电分离和换电模式已经有很多的应用案例,我国已具备开展车电分离和换电模式试点的基本条件。另外,提升动力电池性能,也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在动力能源性能提升方面需要加强的地方,目前动力电池企业开始纷纷通过动力电池技术的创新提升竞争力。

编辑点评:

 现在里程焦虑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新能源车的车主用户,一到冬天就减少里程,给很多人的出行增添了不便。另外,新能源车因为电池性能在逐年递减,这也使得此类车型的二手车残值率异常低下。所以在未来解决电池技术问题才是发展电动车的关键,这样才能提升新能源车在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消息来源:第一财经;编译/汽车之家 毕业)

4、危机下的机遇与挑战 针对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该怎么办?

之前召开不久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上,工信部部长苗圩给新能源车企吃了一剂"放心药"表示到2020年7月1日,新能源汽车补贴不再进一步退坡。刚刚过去的2019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120.6万,同比负增长4%,虽然在上半年还是延续了2018年的增速情况,但进入下半年出现连续6个月的销量持续下滑,市场已经发出警告信号,补贴退坡确实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造成冲击的主要原因。

正是在外因(经济环境)与内因(补贴退坡)的相互作用下,新能源汽车出现了先扬后抑的倒U型走势。对此,工信部不单单开了"放心药",同时对症下药开出了治标又治本的"药方",总结下来就是三点: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培育;注重全球化布局。

近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度呈现出几何式发展,2018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6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09%,与2017年相比,增加107万辆,增长70%。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11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06%。从去年开始市场遇冷,除了上述内外因之外,产业的发展还是受限于电池技术成熟度的瓶颈。传统燃油车正常驾驶情况下,10万到20万公里,使用8-10年都没有太大问题,更不存在什么里程焦虑,置换成本都问题。而纯电车在正常使用3-4年时间后,电池组就会产生衰退现象,车子也就进入置换期,而且电池续航能力也是消费者购买车型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同样是南方300公里的续航,如果放在北方的寒冷城市,续航里程将会产生明显的缩减。这也就是为什么新能源汽车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由南向北过渡发展的原因,海南省提出从2030年起,省内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打响"第一枪"。

2020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一年,在新年伊始,特斯拉就对外宣布:国产Model 3基础车价从35.58万元下调至32.38万元,补贴后售价为29.905万元,强势闯入30万元市场。此次申明无疑会在业界掀起不小的震荡,特斯拉突然低位杀入,相信让整个行业都感受到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狼真的来了!技术创新时代已经加快到来,如何顶住压力,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特斯拉的这次"倒逼"让很多在销量上苦苦挣扎的新能源车企面临一道难题。

面对种种挑战,新能源车企应当加快自己的技术创新力度,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电池技术的研发与提高就是重中之重。对此,国内车企纷纷跟进,比亚迪作为电池起家的企业将在今年3月推出"刀片电池",和传统磷酸铁锂电池相比,刀片电池体积比能量密度提升了50%,具有高安全、长寿命等特点,整车寿命可达百万公里以上。北汽和宁德时代合作开发了全球首款CTP无模组电池技术,并且通过换电模式,以车电分离模式投入消费市场,破解里程焦虑、大幅降低销售成本。在行业进入转变期的时候,谁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谁也就能在市场的风浪中取得先机。

在市场巨变的浪潮中,造车新势力也在资本运作的博弈中,出现了集体"炸雷"。作为新势力的"领军"车企,2019年三季度蔚来汽车交付量为4799辆,净亏损25.54亿元。同时,蔚来发布的持续运营预警显示,公司现金余额不足以提供未来12个月继续运营所需要的营运资本,持续运营取决于公司是否可以获得足够的外部股权或债务融资。目前,正在和广汽集团探讨入股事宜。小鹏汽车方面此前曾称2019年预计交付新车4万辆,而全年实际销量为16608辆,目标完成度仅为41.52%。小鹏汽车方面表示因为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发展势头良好,因此企业提高了2019年的销售目标,新能源行业补贴退坡后造成的行业冲击比想象来的更加猛烈,期待2020年能够实现回暖。

在行业变革的当下,市场开始重新"洗牌",谁能最终留下,谁会惨遭淘汰,目前还说不准,不过我们所看到的是部分造车新势力开始倒台。加强品牌培育成为势在必行的举措,尤其是对于品牌成立时间不长的这些新势力车企,如何才能让品牌提升价值,那就是产品力,而如何提高产品力表现,还是要看技术创新,就像何小鹏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上所讲的那样"今后这五年,如果我们不能一起做好技术创新,之后的挑战一定比2019年更大。"

最后一点,注重全球化布局同等关键。就拿中国经济的发展来看,当内需不振的情况下,对外贸易就更加重要,对于国家这个"大家"如此,作为企业这个"小家"同样如此。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了十年的持续发展,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消费者对这个行业已经有了非常清晰而深刻的认识。要让现有的市场做大,也必须具备更加长远的眼光与目标,新能源汽车作为重资产,需要雄厚的资金、高新科技、产业链管理等多方面投入,这又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全球化布局可以实现政策协同、技术协同、规划协同,加强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创新,通过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够提高效率、优势互补,借助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将市场的外延不断扩大,让更多的消费者真正受益。

写在最后:2019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意",但是反过来看机遇总是与危机并存,在销量不济的情况下,企业才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产品、管理或者品牌发展方面所存在的某些不足。让人欣慰的是有不少企业已经开始行动,积极走出国家补贴的温暖襁褓,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力升级、企业强强合作等手段在市场变革的关键时刻早做布局,主动迎接政策大潮的退去。相信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必然会更健康、更强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如何促进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迄今为止,我国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出台了多项强力的支持措施。在消费者购置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购置税、实行双积分管理、购车摇号以及一些地方开展的新能源汽车免停车费、过路费等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一方面是政策强力推动,另一方面补贴也在逐渐调整。6月12日,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开始正式实施。根据财政部等4个部门此前公布的方案,纯电动车续航150-300公里车型补贴分别下调约20%-50%不等,低于150公里续航的车型将不再享有补贴。

有专家表示,这也意味着一大批技术水平落后的纯电动车企获得国家补贴的额度将大幅减少。新政实施将有效避免行业低水平的盲目扩张,而最终没有技术含量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将会被加速淘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新的补贴政策可能暂时会对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形成一定影响,但总体来看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品升级和技术高端化,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

6、如何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与遭遇“寒冬”的传统车市相比,新能源汽车则呈现出产销两旺的火热局面。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3.46万辆和72.15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3.05%和81.05%。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5.46万辆和54.05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8.94%和66.19%;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99万辆和18.0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8.04%和146.87%。在传统燃油汽车销量下滑时,新能源汽车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高歌猛进实现了逆势上升。

随着电动出行的发展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新能源汽车正迎来“消费升级”时代。新能源汽车作为技术型产业,天生具有‘高端化’发展的基因,目前市场上的豪华新能源汽车产品比较少,市场的需求还有待被满足,从造型设计、续航里程以及操控性上,新能源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高端化发展将是趋势。

私人消费的高端化是中国汽车消费的一大趋势,在当前国内乘用车市场,豪华车的销量情况表现得比较好。目前汽车市场正在朝着智能化和电动化等方向迅猛发展,外资、合资和本土竞争激烈,要实现弯道超车,抢占先机赢得市场,必须要在研发和生产等方面加大资金的投入,研发更先进的技术、打造实力强的产品。

此外,近两个月频发的自燃事件,让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甚嚣尘上,也让行业和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质量的担忧和焦虑随之增加。常态性发生的自燃事件,使得行业开始审视自燃事件背后的技术和质量问题,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之一的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也进一步凸显。随着大量车企涌入新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行业的第一瓢冷水,这是我们必然需要冷静思考的。

7、新能源车未来会如何发展?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格局重塑 2020年成关键节点
跨国品牌紧锣密鼓地布局,2020年或将成为竞争关键节点
新能源车作为我国汽车行业众所周知的蓝海,目前自主品牌已经成为新能源车终端市场上的主要力量。不过面对这片蓝海,合资、进口品牌声势较弱。其实跨国品牌也并非熟视无睹,并且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布局。从目前多个合资、进口品牌公布的战略来看,2020年或会成为新能源车竞争的一个关键节点。
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统计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9万辆和10.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9%和49.5%。累计方面,2018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0.7万辆和60.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5.4%和88%。
跨国品牌进入新能源车赛道
从目前新能源车终端市场的销量来看,自主品牌确实是主力军,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都被其占据。毕竟目前合资品牌与进口品牌在新能源车型的数量上还远不及自主品牌。
难道说这些在中国汽车市场一直强势的跨国车企甘于落后了?当然不是。只不过从战略布局的时间上看,步伐确实比自主品牌慢一些。从新车的推出速度来看,今年是合资品牌密集推出新能源车的一年。如东风日产以轩逸·纯电为起点,计划未来3年内将导入日产技术,并力争在3年内实现电动化核心零部件100%国产化。还有广汽三菱、广汽丰田这些“广字头”的合资品牌,目前首先导入广汽传祺GS4
PHEV为原型的新能源车,成为业界创新之举,也是新能源市场的一个特色打法。此外还有长安福特、上汽通用别克等合资品牌,以及以宝马i为代表的豪华品牌也都推出了各自的新能源车型,只是数量不多。
新能源车市场推出新竞争态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性能的不断提升和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出,对消费者来说,2020至2025年将出现新能源汽车的最佳购买时间点。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800万辆,而燃油车销量则会达到峰值(约3200万辆),之后将经历断崖式下滑,预计到2030年燃油车销量将跌至2000万辆。
要与自主品牌共同争夺新能源车市场,国产化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品牌的共识,更多的是以2020年前后作为关键节点。届时,可以预见的是新能源车市场开始进入新车密集推出的新竞争态势。
相关政策利好发展,2020年或成竞争关键节点
从整体情况来看,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后补贴时代”,行业淘汰加速;再加上“双积分”新政时代来临,进一步刺激各品牌厂商关于新能源市场的争夺。新能源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全面重塑。
与众多跨国品牌所制定的战略时间点接近,2020年或许将会成为新能源车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新能源车将按“S形”曲线发展,并经历引入期、发展期、成熟期、平稳期四个阶段,借助中国乘用车发展轨迹,初步确定新能源车将在2020年后进入发展期,并于2030年左右达到发展中点。
作为推动新能源车发展的因素,相关政策必不可少,其中有鼓励也有严格的淘汰机制。首先,产业政策对消费者购车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包括免车船税、免购置税,以及购车享受补贴,以及比燃油车多5%的贷款比例等等。特别是“双积分”的推动,也是新能源车未来几年即将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根据政策规定,2019年与2020年国家对车企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和12%。乘用车企业由平均燃料消耗量所产生的负积分需要通过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抵偿归零。如果不在接下来这场新能源车竞赛中胜出的话,这些车企就将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2020年前后也是发展新能源车非常关键的时期。

8、汽车消费增长,能让新能源车销量大涨吗?

在过去的2019年,受整体车市低迷以及政策性的调整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了近10年来首次年度下滑。在过去的2019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约120.6万台,同比下降约4%。那么如果汽车消费增长,能让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涨吗?文青认为汽车消费增长虽然会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但是还需解决相关问题。

对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来说,依然存在着充电时间较长、动力电池不稳定、生产成本较高等弊端,制约了消费者的购买和用车。以充电时间为例,目前的纯电动汽车采用普通充电模式进行充电,一般需要约8~10个小时才能充满电量,而即便采用快速充电模式,一般也需要约三个小时左右。充电时间较长,制约了消费者的用车便捷性。

而在生产成本方面,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比同级别的传统燃油车售价要贵,这也是存在政策性补贴的原因之一。但是随着近些年政策的不断调整,补贴金额不断下滑,导致消费者购车支出较大,也在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而且目前新能源汽车所搭载的电池随着使用时间延长会不断的产生衰减,再加上受温度影响较为明显,深受消费者诟病。

在充电基础设施配套方面,随着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但是与纯电动汽车保有量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以充电桩为例,截止到2019年12月份,我国充电桩保有量约121.9万台。但是截止到2019年6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就达到了约344万台。

所以,汽车消费如果存在上涨态势。那么会对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造成影响,但是要想大涨,还需要解决充电时间较长、动力电池不稳定以及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不知大家是怎么认为的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如何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