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规模

新能源汽车规模

发布时间:2021-03-03 11:35:29

1、新能源汽车一共发展了第几代了?

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

1

新能源汽车逐步从科研进入投产阶段

1、发展型新能源汽车成熟,不仅仅是对于行业有冲击,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十分大的冲击力。未来国家的发展,新能源必定是推动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2、随着产业的发展成熟,从2014年开始有人购买新能源的汽车,也是这个时候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增长,截止到当年的11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经占整体汽车销量的1%,同时中国在这一年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全球最大市场。

 3、总体而言,2017年之前新能源汽车是属于孕育期,以科研为主要根据。20年之后,就开始生产,并且对于新能源汽车进行推广,有了一定规模之后,政策也对于技术、品质有了一定的要求,新能源的商业模式也开始有了变化。

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的行业都从传统的行业进行改革,从无到逐渐的变强。很多的都开始讲究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的趋势也逐渐的加快,汽车行业在这个时候,开始了一场最大的变革。

 新能源电动车,在未来五年内,或者是更长的时间,会爆发式的增长,这种车的性能,可能会超过燃油车。汽车动力技术,转型的时代已经来临。

2、新能源汽车发展难度是啥?

一是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发展的短板。我国现在车桩比只有3.5:1,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整体规模仍显滞后。2020年规划建设公共充电桩数量约50万个,但是与同期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规模仍然不匹配。另一方面,充电设施的布局也不够合理,公共充电桩的使用率还不到15%,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模式还没有形成,存在着运营企业盈利困难和消费者充电价格偏高的双向矛盾。

二是政策体系仍需要完善。在货币化支持政策逐步退出的情况下,使用通行便利等后续接替的政策需要提前研究,抓紧布局。国家部委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支持政策的衔接还不够充分。不同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部分城市设置地方目录,导致消费者选择车型空间大大的压缩,造成了市场的割裂,抑制了发展的活力。

三是核心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突破。从动力电池来看,高端产品与国外的差距不大,但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在先进技术研发、产品的一致性保障以及国际化发展方面,与跨国企业相比,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从整车来看,真正意义上新一代纯电驱动的平台大多还没有纳入企业的研发计划,已有的平台大多是利用原来燃油车进行的改装性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在拉大,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还亟待完善。

四是后市场流通服务体系还有待健全。在售后服务方面,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质保内容参差不齐,电池以旧换新的政策也不相同,售后服务配套体系滞后,对培育消费市场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新能源汽车二手车市场评估标准的缺失,流通体系的不健全,车辆保值率低,影响新车市场的长远发展。

此外,虽然双积分办法已经发布,但是部分企业还面临着较大的达标压力。以2016年为例,123家汽车整车企业当中,有42家没有达到燃料消耗量标准的要求。其中,也有产销规模较大的企业,不少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品规划布局方面,距离2019年和2020年积分比例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3、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发展了11年,究竟哪家车企的技术最好?

你好,当下新能源汽车哪家汽车企业的技术发展得最好,那无疑要数比亚迪了,从2020年开始,比亚迪的声誉和知名度得到了很大提升,这就是因为他们有一流的技术。比亚迪开发出了一种叫“刀片”电池其巡航能力和稳定性大大地提高了。新能源汽车我们国家政策支持了11年,很大企业享受着补贴但成绩不见得有多少,比亚迪算是最好的一家了。

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目前发展的规模在国内是最大的,今年从五六月份开始比亚迪的股价也随之暴涨,从40块涨到了现在最高值120多。这就体现出了比亚迪的价值和技术得到了认可,很多投资者都是看好他们的发展机遇。现在比亚迪已经投资很大一部分的资金在新能源汽车上,已经具备了完整的长产技术链,目前已经推出市场的新能源车型就已经有两种。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世界上做得最好的是日本和美国,美国的特斯拉现在已经进入中国建厂,其最大的行程据说可以达到1200公里。如果真的有那么厉害,且性能是很稳定的话,那么是可以接受的。虽然国家也在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是特斯拉的价格去掉补贴之外还是很贵的,从去年的售价40万一台,到现在也要27万一台。这相对于现在的汽油车里的中高档的价格了,所以很少愿意去买新能源汽车,不过相信在以后技术成熟,以及国家补贴下,价格肯定会大大下降。

比亚迪

比亚迪公司技术是最好的,且目前已经和特斯拉有合作,凭借着技术和生产能力比亚迪也将会帮特斯拉加工部分部件。这是我们国家发展了11年新能源汽车取得的成绩,相比别的国家还是需要努力的,比亚迪是其中做到最好的车企,其他也有很多公司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比如长城汽车公司,吉利公司都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专利技术。

4、深圳新能源汽车有多少辆?

今年8月中,《深圳市2017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正式印发,将直流充电设备的补贴标准从原有的300元/千瓦提升到600元/千瓦,交流充电设备补贴从150元/千瓦提升到300元/千瓦,这意味着深圳新建充电桩补贴翻倍。

数据显示,深圳新能源汽车推广规模居全国前列,截至2017年7月底,深圳市已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7.6万辆,其中纯电动公交车14659辆,纯电动出租车6485辆、纯电动物流车11382辆、新能源私家车超过了3.2万辆。

深圳出台的有关政策文件还要求,新建住宅、大型公共建筑物和社会公共停车场应按停车位数量的30%配建慢速充电桩,在2016-2020年累计建设公交综合场13个,公交快速充电桩8246个,社会公共快速充电桩10800个,慢速充电桩115000个。

5、汽车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趋势之快将不可估量:产销量螺旋上升;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变幻;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布局;造车新势力融资建厂;共享汽车前景光明,隐患暗藏;与人工智能结合,向着无人驾驶前进;中国特色新能源技术路线;动力电池回收体系逐步完善;渠道模式创新。。个人原创,个人感悟!

6、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吗?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子或氢燃料,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会污染环境,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以下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十大发展趋势,一起来看看吧!

趋势预测1:产销量螺旋上升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全球领先,过去三年连续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累计产销量已超过180万辆。

其中,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市场占比为2.7%,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虽然质疑声难免,但是在政策支持之下,新能源汽车大势已定,只会继续向前。从数据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螺旋式上升,2017年50万辆、2018年80万辆,而2019年预计达100万辆以上,2020年规划为200万辆。

100万的产销量小目标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着标志性意义,如果实现则代表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开始可以支撑起百万量级的规模。

趋势预测2: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变幻

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正在形成。广汽、北汽、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强势领跑,同时,以蔚来、威马、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更是裹挟资本与技术果断进入,走着完全不同的路。

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布局

2019年比亚迪新能源车全球覆盖城市将由200个扩大到400个,主推10万元以下微型电动车。此外,明年比亚迪将增加3万个充电配套设施。

北汽新能源发布 “擎天柱计划”,计划2019年~2022年,以北京、厦门、广州等城市辐射展开,组建各城市公共出行运营平台和梯次储能运维平台,建成换电站1000座,运营车辆10万台。

吉利将开发多款电动车型、混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动车型,2019年计划推出5款以上的新能源车型。

造车新势力融资建厂

蔚来汽车融资达到140亿元,正筹建上海生产基地。蔚来汽车已聘请包括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内的八家银行为其年内赴美上市做准备,据悉此次IPO规模大约在10亿至20亿美元。工厂方面,目前蔚来汽车已经开始筹建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生产基地,规划土地800亩左右。

威马汽车计划从2019年起,以每年超过一款新车的速度逐步推向市场。威马汽车首批量产车于今年年中上市,新车将搭载百度Apollo系统,定价在20万元左右,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可达450公里。

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变幻,无论是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布局,还是造车新势力融资建厂,都将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向新的繁荣。

趋势预测3:共享汽车前景光明,隐患暗藏

经历过共享单车的繁荣与寒冬,共享的优势与隐患不言而喻。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分时租赁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虽然随借随还、自由支配吸引着用户,但充电桩的数量与共享汽车数量不匹配,以及还车点的缺乏,导致行业运营效率低,共享汽车便利性不足。

即便如此,摩拜出行、滴滴出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北汽集团、上汽集团、首汽集团、吉利汽车等传统汽车生产商依旧纷纷进入新能源共享汽车行业。可以说,依赖资本的独立运营派和依托整车企业的出行服务探路派是目前两大主要力量。

随着共享汽车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张和运营区域的扩大,共享汽车的经营难度和经营压力不断增大,行业规范运营有待加强,例如保险的完善,为企业制定个性化方案或强制购买运营级商业保险,只有让用户无后顾之忧,未来前景才能长期看好。

趋势预测4:商用车率先上路

人类运输有两种形式:生活流动和商品流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商用车有望率先上路。

公交电动化已经进行很多年,新能源客车的有效市场目前已经接近饱和,出租车和物流车作为政府采购和城市交通管制的领域,有望迎来新一轮的电动化热潮。

众所周知,大城市在解决个人的出行交通方面,公认的方式是减少私家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同理,最有效的解决货物的出行,同样是打造“货物公交系统”。

解决诸如续航、充电、一次装载量等固有短板,“货交”系统完善,物流公司大量自有车辆就不再是必须,货物们定时定点定路线上车,分站到达,形成一个高效、有序、减少闲置和浪费的城市货物运力系统,从而形成新一轮新能源热潮。

趋势预测5:配套产业逐步完善

两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公开指出:“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我们发展的短板”。

虽然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整体建设规模已经严重滞后。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各类充电桩达到45万个,车桩比约为3.8∶1,距国家规划的1∶1还有很大差距。充电技术是电动车发展的关键,未来电动汽车的充电趋势将是“私人交流充电桩日常慢充”与“公共快充补电”两种方式相结合。

预计下一步是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无线充电、智能充电、大功率充电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支持加氢站建设运营。

趋势预测6:与人工智能结合,向着无人驾驶前进

在《速度与激情8》中被黑客攻击导致交通瘫痪的场景已经不是科幻。人工智能+新能源=未来汽车。车联网+新能源将彻底改变出行方式,一边吃着火锅一边开着车不再遥远。

为此,业内人士建议,加快研究并出台运营政策,从国家层面为加快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化奠定法律基础;加强防范汽车被黑客攻击、关键数据被控制而造成的巨大风险;加快部署自动驾驶车辆运营,推进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速改造面向自动驾驶汽车的新型城市交通环境。

可以想象,未来一辆由电力或太阳能或其他清洁燃料为动力,由人工智能操控的无人驾驶汽车,不仅拥有“朋友”属性,陪你聊天,感知你的各种情感;还是你的专属仆人,替你“跑腿”购买咖啡、机场接人。

趋势预测7:中国特色新能源技术路线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其他新能源型汽车。

目前,纯电动战略初见成效,但弊端也开始显现。因此,燃料电池、插电式、增程式作为技术补充方案等在某些应用领域的技术优势将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和支持。

着眼未来,将重点突破动力电池、高比功率高耐久性燃料电池电堆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发电主体能源,充电智能化将引发能源结构的巨大变革。

趋势预测8:动力电池回收体系逐步完善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存在诸多问题:1.回收利用法律法规尚不完善;2.回收利用体系尚不健全;3.回收技术和工艺水平有待提高;4.回收利用成本高、盈利难。

但同时,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加速成形,《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完成,这将对动力蓄电池结构设计、连接方式、工艺技术、集成安装的标准化做系统梳理和规定,同时强化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运输、储存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落实动力蓄电池编码制度及可追溯体系。

同时以补贴的方式规范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回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将逐渐规范,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趋势预测9:低速电动车卷土重来

此前,依靠补贴政策支持,纯电动A0、A00级市场携低价、牌照优势对低速车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收割了一大批低速车用户,但由于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对续航里程进行强制升级,车辆成本预计大幅提高,部分过于依赖补贴的车型将黯然退出。

与此同时,低速电动车凭借不依赖补贴、暂时还不需上牌的优势有望卷土重来,在交通管理政策相对宽松的三四线城市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占领半壁江山。

低速电动车具备替代同级别燃油车的实力,但缺乏技术标准和规范管理,续航虚标、电池衰减、中小企业产品无售后服务等也是突出问题,虽然占据了三四线城市,但低速电动车若想真正赢得消费群体的认可,有更广阔的发展,仍需在售后服务加大投入。

趋势预测10:渠道模式创新

新能源汽车各种销售推广模式层出不穷,包括直营、分销、运营等等,随着汽车渠道和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以电商为主的新零售模式更是成为了新的风口。

但是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渠道模式有所差异。有分析指出,一二线市场的用户较为集中、普遍有购车用车经验,采取直营体验店的模式更被认可;而三四线城市用户相对分散,且很多首次购车,传统4S店模式信赖度更高。

此外,有些车辆和充电设施运营商通过向潜在用户提供用车或充电服务,顺便销售车辆的模式也在探索中,由此形成了整个产业链的串联。

7、新能源汽车趋势

新能源汽车将进入“后补贴时代”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政策推动下茁壮成长,新能源车产量占比已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有专家预测,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在两三年内平稳退出,让位于市场,让市场自由选择未来的发展路线。
随着整个产业步入“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与机遇?产业链上中下游如何携手共进?
业内专家和投资人共同把脉行业,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光明,“后补贴时代”加速了行业低端产能出清、强者恒强的格局,未来的投资机会仍然丰富多彩,部分细分领域的行业龙头还在崛起中。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1万辆和8.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7.7%和138.4%。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2万辆和22.5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2.4%和149.2%。
低端产能加速出清
展望2018年中国经济金融政策,货币政策将转向抑泡沫、去杠杆与防风险。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都将是中国高质量经济的新动能。在此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机会。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综合考虑国家安全、经济利益后的产业政策、国家战略,市场均坚定看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机会。“后补贴时代”可能带来短期阵痛,但从长期看,政策驱动过渡到消费驱动,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有品牌的全球竞争力。
面对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行业普遍认为需要回归汽车发展本质——控制好成本和提高品质是关键。行业集中度提高,强者恒强,同时也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高成本、低品质的低端产能逐渐出清。有技术优势、市场优势、资金优势的企业才能在“后补贴时代”的环境下胜出,行业从“百花齐放”逐渐过渡到“寡头竞争”。
未来的机会在哪里?国产替代的高端材料、器件和装备,前瞻性技术以及智能驾驶是未来重要的三大投资方向。在政策大背景和市场容量下,中国要做到2020年保有量500万辆,占世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70%以上,则国际化市场是未来的重点突破领域。
产业链整合趋势明显
从近期3年资本市场的数据看,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并购重组规模大于直接投资。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7年锂电行业出现了多次并购案,平均12天出现一次并购,前十大并购合计达到285亿元。
新能源汽车的投资进入2.0时代,以并购整合为主,横向纵向布局,强调产业链的协同作用。
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投资2.0时代,以并购整合为主,重视产业链的协同作用,对做大做强做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8、中国2020年新能源车产销200万辆 十年后能成世界汽车强国吗

新能源汽车是巨大空间、高成长的稀缺行业:《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提出,将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到2020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80%,随着整车放量,产业链在未来6年内将迎来10倍的发展空间,可以说是巨大空间、高成长的稀缺行业。产销高增长、产能扩张,使新能源汽车主题具备景气确定性: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预计今年增长150~200%,销量达到20~25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明年增速保持50%以上,达到35~40万辆;截止今年7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9.89万辆,同比增长3倍,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同比增长近4倍,纯电动乘用车同比增长2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同比增长85%,纯电动商用车同比增长7倍;新车型不断推向市场,各级别车型中的高性价比车型成为爆款;新能源客车、物流车经济性显著,充电易解决,交通部支持,需求爆发;新能源汽车主题具备中长期想象空间和后续催化剂:随着新能源汽车运营保有量的增加,消费者认知逐步提升,行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去伪存真”,使得消费者购买意愿跨过了“无知无畏”阶段,来到了“成熟理性”阶段,意愿购买比例回升至43%;车价与续航及充电仍然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随着动力电池成本快速降低和补贴的持续,以及充电设施的普及,预计新能源汽车成本及价格降低,需求将受到有力支撑;参考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行业“鲶鱼”出现,性价比进一步提升,带动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且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预计较美国至少大4倍、价格弹性更大,在充电便利性远不及美国的情况下销售放量,预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将更快;新能源车2014年销量在商用车市场渗透率仅0.05%,客车销量渗透率仅3%左右,乘用车中仅为0.3%,年销量即便增长10倍,成长空间也仍然十分巨大;

9、新能源汽车是发展趋势吗?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子或氢燃料,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会污染环境,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以下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十大发展趋势,一起来看看吧!

趋势预测1:产销量螺旋上升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全球领先,过去三年连续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累计产销量已超过180万辆。

其中,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市场占比为2.7%,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虽然质疑声难免,但是在政策支持之下,新能源汽车大势已定,只会继续向前。从数据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螺旋式上升,2017年50万辆、2018年80万辆,而2019年预计达100万辆以上,2020年规划为200万辆。

100万的产销量小目标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着标志性意义,如果实现则代表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开始可以支撑起百万量级的规模。

趋势预测2: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变幻

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正在形成。广汽、北汽、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强势领跑,同时,以蔚来、威马、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更是裹挟资本与技术果断进入,走着完全不同的路。

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布局

2019年比亚迪新能源车全球覆盖城市将由200个扩大到400个,主推10万元以下微型电动车。此外,明年比亚迪将增加3万个充电配套设施。

北汽新能源发布 “擎天柱计划”,计划2019年~2022年,以北京、厦门、广州等城市辐射展开,组建各城市公共出行运营平台和梯次储能运维平台,建成换电站1000座,运营车辆10万台。

吉利将开发多款电动车型、混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动车型,2019年计划推出5款以上的新能源车型。

造车新势力融资建厂

蔚来汽车融资达到140亿元,正筹建上海生产基地。蔚来汽车已聘请包括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内的八家银行为其年内赴美上市做准备,据悉此次IPO规模大约在10亿至20亿美元。工厂方面,目前蔚来汽车已经开始筹建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生产基地,规划土地800亩左右。

威马汽车计划从2019年起,以每年超过一款新车的速度逐步推向市场。威马汽车首批量产车于今年年中上市,新车将搭载百度Apollo系统,定价在20万元左右,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可达450公里。

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变幻,无论是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布局,还是造车新势力融资建厂,都将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向新的繁荣。

趋势预测3:共享汽车前景光明,隐患暗藏

经历过共享单车的繁荣与寒冬,共享的优势与隐患不言而喻。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分时租赁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虽然随借随还、自由支配吸引着用户,但充电桩的数量与共享汽车数量不匹配,以及还车点的缺乏,导致行业运营效率低,共享汽车便利性不足。

即便如此,摩拜出行、滴滴出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北汽集团、上汽集团、首汽集团、吉利汽车等传统汽车生产商依旧纷纷进入新能源共享汽车行业。可以说,依赖资本的独立运营派和依托整车企业的出行服务探路派是目前两大主要力量。

随着共享汽车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张和运营区域的扩大,共享汽车的经营难度和经营压力不断增大,行业规范运营有待加强,例如保险的完善,为企业制定个性化方案或强制购买运营级商业保险,只有让用户无后顾之忧,未来前景才能长期看好。

趋势预测4:商用车率先上路

人类运输有两种形式:生活流动和商品流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商用车有望率先上路。

公交电动化已经进行很多年,新能源客车的有效市场目前已经接近饱和,出租车和物流车作为政府采购和城市交通管制的领域,有望迎来新一轮的电动化热潮。

众所周知,大城市在解决个人的出行交通方面,公认的方式是减少私家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同理,最有效的解决货物的出行,同样是打造“货物公交系统”。

解决诸如续航、充电、一次装载量等固有短板,“货交”系统完善,物流公司大量自有车辆就不再是必须,货物们定时定点定路线上车,分站到达,形成一个高效、有序、减少闲置和浪费的城市货物运力系统,从而形成新一轮新能源热潮。

趋势预测5:配套产业逐步完善

两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公开指出:“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我们发展的短板”。

虽然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整体建设规模已经严重滞后。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各类充电桩达到45万个,车桩比约为3.8∶1,距国家规划的1∶1还有很大差距。充电技术是电动车发展的关键,未来电动汽车的充电趋势将是“私人交流充电桩日常慢充”与“公共快充补电”两种方式相结合。

预计下一步是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无线充电、智能充电、大功率充电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支持加氢站建设运营。

趋势预测6:与人工智能结合,向着无人驾驶前进

在《速度与激情8》中被黑客攻击导致交通瘫痪的场景已经不是科幻。人工智能+新能源=未来汽车。车联网+新能源将彻底改变出行方式,一边吃着火锅一边开着车不再遥远。

为此,业内人士建议,加快研究并出台运营政策,从国家层面为加快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化奠定法律基础;加强防范汽车被黑客攻击、关键数据被控制而造成的巨大风险;加快部署自动驾驶车辆运营,推进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速改造面向自动驾驶汽车的新型城市交通环境。

可以想象,未来一辆由电力或太阳能或其他清洁燃料为动力,由人工智能操控的无人驾驶汽车,不仅拥有“朋友”属性,陪你聊天,感知你的各种情感;还是你的专属仆人,替你“跑腿”购买咖啡、机场接人。

趋势预测7:中国特色新能源技术路线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其他新能源型汽车。

目前,纯电动战略初见成效,但弊端也开始显现。因此,燃料电池、插电式、增程式作为技术补充方案等在某些应用领域的技术优势将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和支持。

着眼未来,将重点突破动力电池、高比功率高耐久性燃料电池电堆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发电主体能源,充电智能化将引发能源结构的巨大变革。

趋势预测8:动力电池回收体系逐步完善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存在诸多问题:1.回收利用法律法规尚不完善;2.回收利用体系尚不健全;3.回收技术和工艺水平有待提高;4.回收利用成本高、盈利难。

但同时,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加速成形,《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完成,这将对动力蓄电池结构设计、连接方式、工艺技术、集成安装的标准化做系统梳理和规定,同时强化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运输、储存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落实动力蓄电池编码制度及可追溯体系。

同时以补贴的方式规范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回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将逐渐规范,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趋势预测9:低速电动车卷土重来

此前,依靠补贴政策支持,纯电动A0、A00级市场携低价、牌照优势对低速车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收割了一大批低速车用户,但由于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对续航里程进行强制升级,车辆成本预计大幅提高,部分过于依赖补贴的车型将黯然退出。

与此同时,低速电动车凭借不依赖补贴、暂时还不需上牌的优势有望卷土重来,在交通管理政策相对宽松的三四线城市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占领半壁江山。

低速电动车具备替代同级别燃油车的实力,但缺乏技术标准和规范管理,续航虚标、电池衰减、中小企业产品无售后服务等也是突出问题,虽然占据了三四线城市,但低速电动车若想真正赢得消费群体的认可,有更广阔的发展,仍需在售后服务加大投入。

趋势预测10:渠道模式创新

新能源汽车各种销售推广模式层出不穷,包括直营、分销、运营等等,随着汽车渠道和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以电商为主的新零售模式更是成为了新的风口。

但是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渠道模式有所差异。有分析指出,一二线市场的用户较为集中、普遍有购车用车经验,采取直营体验店的模式更被认可;而三四线城市用户相对分散,且很多首次购车,传统4S店模式信赖度更高。

此外,有些车辆和充电设施运营商通过向潜在用户提供用车或充电服务,顺便销售车辆的模式也在探索中,由此形成了整个产业链的串联。

10、持续拉量!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数据分析

从10月开始,合格证的数据可能比较难获取了,而从乘联会(企业上报)的产销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从Q4开始会拉起来一波。不过这里面各个车企的策略可能并不会特别一致,我们按照BEV、PHEV划分以及不同企业的情况来简略探讨一下。

10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基本情况

10月份主要是“加库存”的节奏,所以新能源汽车总体的产量是大于销量的。因为2020年有油耗积分和新能源积分的约束,加上2020年Q1-Q2的量太少,所以Q4需要找补一些回来。我们看到10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量来到了14.9万台,其中纯电12.7万台,PHEV 2.2万台;而批售基本是跟着产量来走的,但零售还没跟上,有1.6万台的差额。对比9月份12.66万台(纯电10万台,PHEV 2.63万台)的数据来看,并没有增加特别多。预期后面2个月会突破到15-18万台的样子。

图1?2020年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概览

从产量数据来看,前五名分别是SGMW-29843台、特斯拉-22929台、比亚迪-22268、上汽乘用车-11527台、长城-8100台,特别是特斯拉的产量数据是拉得比较猛的,意味着我们昨天探讨的近30万的年产能已经落地了(点击回顾:如何看待特斯拉上海工厂的55万台规划产能?)。

图2?10月主要新能源车企的产量概览

10月前两名的是 宏光MINI EV和特斯拉Model 3,产量分别为23742台和22929台。后续超过3000台的BEV车型主要包括欧拉黑猫-6397台、比亚迪汉EV-5058台、奇瑞eQ1-4745台、Aion S-3849台、MG EZS-3742台(主要用于出口)、全新秦 EV-3524台、威马EX5-3003台和科莱威CLEVER-2922台。

图3?现有BEV车型的产量排行

我们可以看到10月份一个明显的特征是PHEV上不来,本来预期月产量会拉到3万台,实际来看前期产能前两位的是理想ONE和唐DM,而宝马5系PHEV和途观PHEV等好几台合资PHEV车型的量并没有如预期那样在年底加量。从整体的比例来看,自主品牌PHEV的占比提高了不少。

图4?10月PHEV的产销量对比

针对部分企业的分析

1)新造车企业

如下表所示,目前Model 3的量拉到了2.29万台,今年总量来到了11万台,2020年产要超过15万台;蔚来月产超过5000台,累计产量拉到了3.14万台,按照这个趋势2020年产会破4万台。理想超过4273台,累计产量拉到了2.5万台(预期年产超过3.2万台),后面跟着威马和小鹏汽车都接近1.6万台,预计年产会超过2万台。

表1?新造车企业的产量

2)比亚迪

比亚迪10月份产的车型,以订单积压比较多的汉EV为首,接下来是唐DM、汉DM和秦EV等车型,后续的车型长尾效应比较明显。整体的拳头产品还是围绕汉系列来做的,不知道这个量是否能持续保持到明年年初。

图5?比亚迪10月产量的情况

3)上汽通用五菱

五菱在持续拉量,如下所示,整体拉到了近3万台,宏光MINI EV是绝对的大头。

图6?上汽通用五菱的10月产量

小结:总体来看10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并没有特别超预期,可能值得期待的是连续2个月会拉出来Q3接近45-48万台的新能源汽车产量规模。

图|网络及相关截图

作者简介:朱玉龙,资深电动汽车三电系统和汽车电子工程师,著有《汽车电子硬件设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新能源汽车规模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