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斥巨资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斥巨资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发布时间:2020-08-11 14:06:10

1、恒大的新能源汽车梦,看来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恒大的新能源汽车梦,看来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近些年,国内车市增加了很多造车新势力,但时至今日只有如蔚来、小鹏、理想等极少数品牌真正完成量产交付,但发展也是较为缓慢,每年平均只有1-2款车的发布;但是不同于这些品牌,恒大的做法就要显得与众不同了,就在8月3日,恒大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恒驰”一口气发布了覆盖A级到D级包含轿车、SUV、MPV以及跨界车等全系列的乘用车车型--恒驰1、恒驰2、恒驰3、恒驰4、恒驰5、恒驰6。

我们都知道,一款新车的量产交付对企业资金实力的考验极高;这也就是恒大,作为巨头企业做到这点自然不在话下,毕竟当初许家印计划在2019-2021年这几年时间里完成对旗下新能源汽车领域总计高达450亿元的投资。

但对于恒大来说从房地产跨界到汽车领域虽说具备资金优势,但无论是造车人才、造车技术到造车经验可谓是“一穷二白”面对这种情况恒大会怎么做?

“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这15个字是许家印总结的恒大造车逻辑。其中“买买买”就是把能买的核心技术、能买的企业都买下来;简单说就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自2019年来,恒大斥巨资先后入主国能电动车、瑞典超跑公司柯尼塞格、上海卡耐新能源、德国汽车动力工程公司hofer、轮毂电机公司荷兰e-Traction以及英国Protean等相关企业,短短1年时间,恒大就已经基本完成了对汽车领域产业链布局。

“圈圈圈”则是许家印极力打造豪华造车朋友圈。显示与五大工程技术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二是邀请15位汽车造型大师加盟。三是与全球60家最大零配件供应商合作。

而“合合合”的重点目标在于完成“大大大”以及“好好好”也就是大格局、大战略、大规模以及造出来的车品质好、价格好、造型好。恒大指定的目标就是首期规划每年年产100万辆,用3-5年时间打造全球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可以说恒大的目标远大,做法也非常直接。但光靠一路砸钱真的就能一帆风顺么?就如当初的国能93一般,作为恒大首款纯电动车,这款车上市之后犹如石沉大海一般,硬是没砸出一个水花出来。许家印大佬对此更是不满。另外,如果恒大想做“世界第一”的话,特斯拉这一新能源巨头企业,是绕不过去的槛。除此之外国内新兴的蔚来、小鹏、威马、理想也已经开启了诸侯混战,割据一方;所以恒大想要杀出重围,仅靠一味的砸钱肯定是行不通的。而且,恒大还需要面对车市新手都需要面对得一个问题:“长期亏损”。毕竟新能源汽车可是一个无底洞一般得存在,当年特斯拉也是经历了长达10余年亏损才走到如今这一位置。

虽然恒大许家印走的这一步棋让人惊叹“大佬就是大佬”毕竟这种高风险、短期内没有回报得买卖国内没有多少人敢去做。但长期如此下去,能否在超出自身承受范围之前完成自身布局,这是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挑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太阳能,风能,光伏)属于国内龙头企业之一,近期更是斥巨资进军新能源汽车,豪言要

风险太大,要有足够的钱可以烧才行。

3、弱势车企进军新能源领域有机会赢得一线生机吗?

现在交通工具的发展趋势就是新能源智能化交通,如果你们有好的团队过硬的技术可以向这方面发展,不管输赢至少得先干出来了才有机会和别人竞争市场。

4、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太阳能,风能,光伏)属于国内龙头企业之一,近期更是斥巨资进

山东的企业有很多是龙头。

5、如今特斯拉都暴跌的情况下,许家印为何依然狂砸300亿造车?

小编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营销手段——薄利多销。在商言商,许家印是一位商人,在商人眼中利益是第一位的。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先来说说特斯拉的销售前景。特斯拉作为一款新能源汽车,可谓是新能源汽车中的领头羊,它霸气酷炫的外观和卓越的性能引得不少年轻人的喜爱,但实际销售并不可观,造成股价的暴跌。小编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新能源汽车作为新事物的出现,在它发展的道路上前期必然是坎坷的,人们对新能源汽车仍然保持着成见,觉得性能不好,充电不方便等问题。并且特斯拉的价格也并不便宜,一般的普通家庭并不会考虑,造成有钱人看不上,一般人买不起的尴尬地步。 

图片来自网络

暴跌并不会造成商家的亏本,最终价格始终在成本之上,只是对商家牟利多少的问题。暴跌的情况出现会刺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人们会产生一种"占便宜"的心理,此时不买更待何时。那些想要拥有却又因为价格而止步的爱车人士就会出手购买,短期内可能会造成特斯拉销售量的增长。许家印依然狂砸造车在外人看来是一种疯狂且不理智的举动实则可谓是打了一手好牌。

图片来自网络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枯竭等问题,新能源汽车必然是未来趋势,可以说燃油汽车终将会被代替,所以可以看到许都汽车品牌已经开始转型研发。现在还没有出台政策强制规定淘汰燃油车,但是小编觉得这是肯定会有的,到那时一旦出台政策,许家印这手先行牌将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先占领市场,到时的收益将是不可估量的。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不喜勿喷。

6、此消彼长!燃油车将要退出市场,扶新能源车“上位”?

本周,随着东风雷诺“退出中国燃油车市场”,似乎也为中国车市的新一轮竟汰赛,揭起序幕。

毫无疑问,随着DS、雷诺在乘用车市场的相继折戟,法系车企在华的“蛋糕”也将越来越小。

来自乘联会终端数据显示, 2019年法系车的份额已跌破1%,达到0.7%。今年一季度,这个数字更是一度萎缩至0.3%。

法系车在华的声望能凭借标致和雪铁龙两家合资企业来重振吗?

虽然对此问题我们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但随着未来PSA和FCA的合并,这个新联盟将对中国市场提出怎样的“解决方案”,我们还是持有很大兴趣。

换个角度看,市场上又少了一名竞争对手,对头部车企来说,应该是件好事,毕竟市场的集中度又将进一步提高。

数据显示,大众品牌今年一季度在华的份额已然高达12.44%,让其他品牌望尘莫及。不过,其身后的丰田也来势汹汹,以8.91%的份额紧追大众。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南北丰田两家合资车企的3月销量排名也纷纷挤进了前十,这真是不得不让人感叹丰田车在此轮危机中所呈现的强大“抗跌力”。

市场萎缩使得竞争加剧,各大龙头车企都必须要在这轮被疫情放大的车市危机中,重新找回属于自身的节奏。

4月13日晚间,上汽集团公布了2019年年报。

年报显示,2019年全年上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8265.3亿元,同比减少6.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6.03亿元,同比减少28.9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15.81亿元,同比减少33.41%。

上汽集团迎来整体上市10年来首次净利润下滑。

尽管营收、净利双双下滑,但在市场整体遇冷的背景下,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和出口都表现亮眼。其中新能源汽车去年全年销售更超过19万辆,同比增长30.4%,创下历史新高。

虽然3月车市有所回升,但新能源汽车产销依旧有着同比分别56.9%和53.2%的下滑,但国家及地方相继出台的刺激汽车消费政策中可看到,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的潜力仍然巨大。

4月14日,国家电网启动了首批126个充电桩项目,今年全年计划安排充电桩项目投资27亿元,计划新增充电桩7.8万个,新增规模约为去年的十倍。

这一举措将有望带动新能源汽车消费超过200亿元,同时将有望开启新能源车行业新一轮景气周期。

众所周知,新能源车行业正在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是大势所趋,当中的行业空间十分巨大。

4月13日,北汽集团与神州优车集团联合宣布,双方将通过车辆采购、汽车新零售、技术合作、大数据以及金融服务等方式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本次这两家合作的一大亮点是,将共同开发出行定制、换电模式的智能新能源汽车,大并规模促进在出行领域的应用。

尽管“换电模式”有诸多优点,但目前换电模式的大规模普及仍面临着商业模式不成熟、电池规格不统一、建站成本过高等问题,北汽与神州优车此次能否将此模式进一步市场化,我们还得好好观察。

同样动作迅速的还有一汽红旗。

据悉,一汽红旗的新能源工厂项目正式于4月15日在长春正式开工。

这个总投资78亿元,计划于2022年竣工的项目,将主要生产红旗牌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年产能将达20万辆,产值为6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月前,一汽新能源智能网联创新实验基地建设项目同样落地于此。这亦就意味着,在短短20余天的时间内,一汽红旗已完成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从生产到试验的布局。

与一汽红旗对新能源汽车抱有相同野心的,似乎还有早前几乎式微的雷丁汽车。

最近,这家曾专注于“老年代步车”的微型电动车企业为力证转型升级的决心,高调签下了著名影星黄晓明担当代言人,并发布了其新能源汽车时代的行动纲领——星蓝计划。

按照计划,雷丁汽车将要在2020年完成10款产品的终端上市和1000家终端形象的焕新升级计划。

事实上,这家名不经传的企业,在2019年曾斥巨资14.5亿元参与了野马汽车的重组事宜,拿下了野马汽车的100%控股权,一举获得了新能源汽车、传统燃油乘用车、客车三重生产资质。

然而,对于要打造两厢、三厢新能源轿车和SUV新能源车型全产品布局的雷丁汽车来说,行业机会虽然有,但窗口期并不会太长。尤其是此前“明星代言或站台”翻车的例子太多,要在这场竟汰赛中生存,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产品实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大众160亿砸向纯电动之后,丰田又在氢燃料电池车领域点了把火

文/宋双辉
就在大众拿出20亿欧元(约160亿元人民币)砸向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之后,另一大巨头丰田汽车也开始行动了。
两周前,大众汽车先后在中国市场办成两件大事,先花11亿欧元成为了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的第一大股东,又拿出10亿欧元获得了江淮控股50%股份以及江淮大众合资公司的管理权。
大众的态度很明确:在中国的纯电动乘用车市场,我要发力了。
而另一家跨国巨头、此前也一直被认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过于慢热的丰田汽车,则选择了另一条跑道发力——氢燃料电池车。
6月5日,丰田与一汽、东风、广汽、北汽和亿华通签约,宣布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投资总额50.19亿日元,丰田出资占比65%,亿华通15%,其他四家车企各占5%。
这家公司瞄准了商用车市场,希望通过技术手段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的普及。
丰田谈“氢”说爱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丰田汽车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油电混动是最佳过渡方案,终极环保车就是氢燃料,纯电动不是它的菜。
丰田对氢燃料技术的开发和混动技术一样早,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了。和混动一样,丰田目前在氢燃料技术专利层面也是有很高的话语权,掌握许多核心技术。
只不过受制于居高不下的成本,以及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氢燃料电池车在全球并没有迎来大爆发。那么如何降成本、增加加氢站数量呢?只靠丰田自己的力量肯定没戏,必须靠朋友。
中国市场无疑是氢燃料的热土,发展氢能燃料电池技术被写入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推进加氢设施建设也被写入了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所以两年前丰田就开始铺路,2018年就与北汽福田和亿华通达成了合作意向,要联手打造氢燃料电池客车,还将服务于2022北京冬奥会。
去年丰田章男亲自跑来清华大学,宣布成立清华大学-丰田联合研究院,氢燃料电池就是主要研究课题。随后又与一汽和苏州金龙就氢燃料电池大巴的合作达成共识。
这次成立合资公司,丰田在中国氢燃料领域又多了东风和广汽两个新伙伴,一个是商用车巨头,一个是在华合资多年的铁哥们,两家又都是国企背景,合作意义深远。
外资入局,搅动新能源市场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早就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了,如果说几年前政府还是希望通过补贴和政策倾斜的方式先让自主品牌们跑起来,那么如今已经进入第二阶段,敞开大门让外资品牌带着投资和技术入场,带活整个新能源产业。
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首次出现同比销量下降,今年前四个月的销量又同比减少了近4成。如果要实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0%甚至25%的目标,那么必须给予市场更多的外力刺激。
所以我们看到了动力电池“白名单”废止,看到了特斯拉国产享受到各种政策优待,看到了大众在江淮大众合资公司中的股比提高到了75%,如今又看到了丰田与四家国有车企在氢燃料领域的牵手。
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出现,认为对外资过度开放,是对实力不足的自主品牌的一种碾压,是引狼入室,我倒是认为没必要这么悲观。
“狼”早就来了,我们没必要保护弱者,否则失去机会的就将是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欧洲已经跃跃欲试想要赶超中国成为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市场了,法国德国最近都拿出几十亿欧元砸向电动车,我们更要努力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恒大再投250亿造车,首款新能源车今年上半年亮相

要说在造车新势力里谁最财大气粗,那肯定绕不过恒大新能源。2019年在许家印的率领下,恒大干劲十足,通过巨资收购,恒大新能源几乎覆盖了一条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3月22日,恒大集团内负责运营大健康产业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附属公司——恒大健康发布盈利预警公告,预计2019年度净亏损49亿元,较2018年度进一步扩大。

亏损皆因造车"烧钱"

恒大健康表示,公司亏损主要是由于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该业务目前还处于投入阶段,需购买固定资产及设备,研发等相关费用及利息支出增加。恒大健康预计,集团控股公司预计在2019年净亏损20亿元,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净亏损或在32亿元,公司的健康管理业务于同期预计净盈利约为3亿元。

自宣布进入造车领域以来,恒大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买买买"!许家印曾用15个字概括了恒大造车的战略:"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在2019年,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中,干劲最足的就属恒大了,一系列大手笔操作,包括入股国能、与科尼赛克成立合资公司、买地、投资上下游公司等等,眼看许老板心中全球最大的汽车集团已经打造了一条完整产业链。

能买的核心技术都买了!

目前,新能源汽车与地产、文旅、健康并列为恒大集团四大业务板块。看上什么买什么,就是恒大进军新能源汽车的第一步。那么恒大在2019年都完成了哪些壮举呢?

恒大先后入股广汇集团,与瑞典汽车NEVS、超跑公司柯尼塞格达成合作,获得汽车销售渠道及整车研发制造能力。继而大力押注轮毂电机技术,入主动力电池企业。

另外,恒大还在广州、南通、沈阳三地买下地块,建立整车、电池、电机研发和生产基地。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恒大就覆盖了整车研发制造、经销渠道、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产业链。而恒大第一款新能源汽车国能93已经在6月29日,于天津下线。

经过上半年一系列的买买买过后,目前恒大新能源也达到了可以比肩国内一些造车新势力的实力了。不得不说,打不过就充钱的道理还真是哪里都通用,成立不到半年的恒大新能源就能发布新车,虽说新车看上去不是那么酷炫,但这个速度可是众多难产的造车新势力都羡慕嫉妒恨的,果然是壕无人性的恒大新能源。

去年11月12日,中国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上表示。"我们把能买的核心技术,能买的企业都买了,在造车方面'一无所有'的恒大要走一条不寻常的路,也就是换道超车"。

又有250亿投资安排上了!

不差钱的恒大底气十足,曾经公开表示要"在3-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据悉,恒大未来产品线将覆盖中端、中高端、高端等等,涉及轿车、SUV、MPV等各领域。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恒驰的首款车将命名为恒驰1,新车计划于2020年上半年亮相,并于2021年量产。

在我们担忧恒大健康亏损之际,未来两年人家又安排了250亿资金的投资。据悉,为了抢占规模和效率,据悉其计划3年投资450亿人民币(2019年投资200亿,2020年投资150亿,2021年投资100亿),规划在中国、瑞典及"一带一路"的相关国家,建设10大整车生产基地,并建设相应配套的核心技术的零配件生产基地(如电池、动力总成等)。

据了解,恒大新能源已在全球聘请15位设计师同步研发15款车,未来10-15年内将实现年产500万辆汽车,而为了将许家印的"十五字战略"贯彻到底,恒大在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投资还将持续进行。

至于亏损,想必进军新能源造车的恒大也早已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目前特斯拉和蔚来依旧处于亏损中,可见造车确实投资大、周期长,就像人们说的类似"烧钱的无底洞"。

小编语

比起不断陷入"资金荒"的蔚来、威马等造车新势力,背靠恒大集团的恒大新能源确实令人羡慕。虽然由于新能源投资巨大,导致恒大健康在2019年的亏损进一步扩大,但是背后的恒大集团在2019年依旧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对于一年地产业务拥有6010.6亿元销售业绩的恒大来说,一点小小的亏损完全能够扛得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董明珠投资银隆失败,但她真的不后悔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吗?

12月12日,在2018央视财经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对于银隆变窟窿这个说法,董明珠说,“真的就是窟窿”。她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做好,企业家想的应该更多的是付出,而不是获得,不仅要对投资者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她说,“加入银隆过去一年很辛苦,但是觉得值得,因为通过这个历练,这个挑战,未来会更好。”

言辞间,董明珠对于格力电器没有收购成珠海银隆还有遗憾。她认为,格力电器有电机、有汽车空调等,可以与新能源汽车有完美的结合。阴错阳差,没有收购成珠海银隆,她当时还想,这对银隆的打击有多大。但后来“进入银隆之后才知道窟窿有多大”。对于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董明珠说坚决不后悔。

年前格力电器(000651.SZ)董事长董明珠和小米董事长雷军在电视屏幕上的一场10亿赌约已经临近尾声。

12月2日,董明珠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中表示,格力今年营收将达到2000亿,10亿赌局目前来看格力已经基本胜出。她同时称,赌局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格力是实体企业,而小米则是做互联网经济的,属于轻资产。

这场更多玩笑性质的赌约被看做是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较量的缩影。五年间身为赌约主角的两家企业也变化颇多。宣称五年内不上市的小米已在港股上市。而格力则从空调产业一举布局到手机、智能装备、芯片等多个领域。其间董明珠还以个人身份成为新能源企业银隆新能源的二股东。变化背后,格力更大的目标是要在2023年实现6000亿的营收目标。


与斥巨资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