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汽修电器部件的布置原则有哪些?
在线束设计中,设计工程师要充分考虑各相关的边界条件,必须对车身、动力总成、仪表板、底盘、内饰件充分系统地了解,并能对相关件的设计提出相应合理的要求。
设计工程师要考虑整车电器件的二维布置图、整车的外形图、整车的布置结构(如发动机横置、纵置、前置、后置,左舵还是右舵等基本情况)。了解整车电器件的功能属性,特殊要求(如与其它件间的位置要求、电器电子特性要求)。识别出高温区、震动区、强电磁干扰区(如点火线圈、刮水电动机等)。
整车各个电器件位置、车身等结构不同,其设计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选择合理的布置方式就显得比较重要。在整车线束中,可以将线束分成几部分:前舱线束总成、发动机线束总成、仪表线束总成、地板线束总成、门线束总成、顶棚线束总成、后行李厢线束总成、蓄电池线束总成。但是线束的划分和整车的结构、装配工艺也有很大的关系,不必拘泥于以上的划分形式。如:日系车型线束划分比较细,而德系车型线束基本是一条线。
在线束布置方案的设计阶段,至少要做出2种以上的方案来进行分析评审,在方案形成后还要和整车总布置及车身部门讨论方案的可行性.确定车身是否能够做出线束需要的结构或形式来满足线束的要求。然后再对2种以上的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评审。并确定主选方案和备选方案。这个阶段十分重要。需要与各相关部门及工程师充分讨论,明确输入输出信息,把以后所有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解决完毕。
2 汽车线束布置原则
2.1 考虑安装方便性及装配工艺可行性
1)线束的插接件应布置在手可以触及的位置,或简单拆卸一些车身件后,可以触及插接件。对于只能用一只手插拔的插接件, 另一端插接件应固定在车身上。
2)考虑线束和插接件过孔空间、过孔的密封、插接件固定。满足在实际情况下穿线和插接操作的方便性和高效性:如仪表、音响、空调面板等维修率比较高的电器件或者开关。其后端线束预留到可以容易插拔的长度。
3)不在临近位置布置型号和颜色均相同的插接件,做好各插件的区分,避免装配过程中出现误插,损坏线束和用电器。
2.2 考虑线束的固定和保护
1)根据线束的走向、车身的具体形状,合理设置固定点,在没有支点的直线距离上两固定点间距一般不大干300mm:在钝角拐点位置可布置一个固定点;在直角拐点需布置2个固定点; 在线束中避免出现锐角拐点。
2)按照线束的走向、尺寸,合理选择固定卡扣,并标明其位置。在固定卡扣的安装方向上,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以方便卡扣的安装、拆卸。
3)在和其它线束、电器件连接的插接件位置,在插接件前不大于120mm的合适位置处增加固定点,以减少插接件内的端子承受震动。在主线束的分支处增加固定点, 固定点距离支点不大于100mm。
4)为了保持线束与周边的间隙,有些位置需要使用硬管或夹板,以保证线束不变形。为了保证线束的方向性,部分位置应使用带定位的卡扣。
5)插接件较多时,要充分考虑其固定的位置.必要时应设计线束槽和线束支架,线束外漏与车身产生摩擦的部分用波纹管进行保护。
6)不直接和车身锐边接触,要增加保护,避免车身锐边损坏线束外部绝缘层。振动或运动件连接的插件要有固定,避免振动在线束上的传递。
2.3 避免和周围零部件干涉
1)线束布置应沿边、沿槽(车身上设计的走线槽),避免线束直接承受压力。与管路间隙均匀、与周围零部件间隙合理;如座椅,要考虑通过线束的空隙是否留够,是否与其它零部件产生摩擦。
2)安装在振动或运动部件上时,应视实际情况,相关联的线束必须留有足够的长度。此预留长度根据部件振动幅度、运动件的最大运动行程确定。保证预留长度能够不使振动在线束上传递、不使线束承受拉力。
3)与运动零部件之间的间隙应根据需求进行确定,如: 刮水电动机连杆的间隙、皮带、风扇、齿轮、凸轮等一般要求大于25mm。换挡机构在布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与线束是否存在干涉。
2.4 避免高温区、管路
1)避免线束布置过于靠近高温区,如不能避开,则应增加隔热罩保护线束(至少在80mnl以上),对于无隔热罩的线束,其间距至少在160mm以上,如排气系统、EGR和增压系统及其相关的阀等高温部件。但线束距离排气消声器高温区域至少200Film,距离排气歧管至少30mm。
2)不与燃油管路、制动管路使用相同的固定点。不与燃油管路、制动管路交叉或接触。
3)线束的布置还需考虑周边的其它管路,如水管、真空管等,也不要与这些管路存在接触干涉。
2.5 考虑线束布置的过孔
1)设计初期就应考虑过孔的位置及结构形状.同时也要考虑该位置和其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
2)线束如从驾驶室内向室外通过钣金孔。外部线束必须低于过线孔,避免线束上的液体进入室内。
3)四门线束和座舱线束连接时。车门上过线孔应低于车身侧围上过线孔。
4)必须保证线束上橡胶件的可靠性。线束过孔胶套必须安装可靠,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胶套不能脱离安装位置。
2.6 考虑防电磁干扰
1)避开零部件电磁干扰源。将一些信号线的位置布置到尽可能离干扰源、电喇叭、电机类用电器等较远的位置。
2)传感器信号电源线应避开大电流零部件的电源线,其间隔应大于300mm,合理布置用电器,缩短信号线的长度。
3)一些关键系统、重要系统的搭铁线单独布置在一个位置,避免受到其它搭铁线的干扰。
2.7 美观性
1)线束布置要顺其自然,走向不牵强,机舱线束能放到横梁下方的,不放到上方;能放到内侧的,不放到外侧。
2)线束走向应与依附件方向一致,在投影方向上,按横平竖直的棋盘式排列,线束尽量避免斜方向布置。
3)线束布置要颜色协调、大小均匀,机舱线束建议全部采用深色插接件。发动机上方的线束如果太乱,建议开发整体线束护板。
2.8 其它原则
1)插接件尽量避免垂直布置, 以防尘防水。插件不要布置在雨水聚集区域或汽车外部。必须布置在上述区域时要采用防护措施。采用胶塞或胶套、在插件内添加凡士林等方法,避免插件内进水使端子表面氧化。
2)考虑其安全性。在汽车碰撞时,线束不能受到挤压。线束挤压破裂,内部短路会瞬间引起火灾,对驾乘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3)线束布置还应结合电气原理,根据电气原理的要求。合理设计线束走向和出线方向。
4)线束布置还应结合其二级供应商,如插接件、固定件、橡胶件等厂家,通过双方的沟通,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线束布置涉及到车身及其附件、动力总成、底盘、电器等众多零件,在设计时,需要将这些元合考虑,在线束布置的前期将潜在的问题都规避掉,从而保证后期线束设计制造和装配的各种性能品质。希望对你有帮助 望采纳 谢谢
2、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有哪些?
新能源车由电力驱动系统、电源系统和辅助系统等三部分组成。
电力驱动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器、功率转换器、电动机、机械传动装置和车轮。
电源系统包括电源、能量管理系统和充电机。
辅助系统包括辅助动力源、动力转向系统、导航系统、空调器、照明及除霜装置、刮水器和收音机等。
望采纳!
3、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是哪些
新能源车由电力驱动系统、电源系统和辅助系统等三部分组成。
电力驱动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器、功率转换器、电动机、机械传动装置和车轮。
电源系统包括电源、能量管理系统和充电机。
辅助系统包括辅助动力源、动力转向系统、导航系统、空调器、照明及除霜装置、刮水器和收音机等。
望采纳!
4、新能源汽车(纯电动)里面用的高压配电盒里面都有什么器件?
新能源汽车(纯电动)里面用的高压配电盒里面有铜牌、断路器、空开、接触器、软启、变频器、变压器、接触器、继电器、刀熔开关、浪涌保护器、互感器、电流表、电压表、转换开关等。
新能源汽车通常在大功率的电力下运行,电压高达700V(DC)以上,电流高达400A,对高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及高压零部件的选用有巨大挑战。从整车空间、整车架构的复杂度及成本考虑,业界广泛采用集中式高压电气系统架构配电。
高压动力电源直接进入高压配电盒后根据系统的需要分配到系统高压电气产品,对如何保证整个高压系统及其各个电器设备的安全性、系统绝缘、电磁干扰及屏蔽、密封及耐振动等具有很高的要求。

(4)新能源汽车电气零部件布置扩展资料
从世界层面来看,小排量微型车也逐步在被电动车所取代,乘联会表示,随着环保压力和油耗压力,为了让车辆符合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微型汽车的研发成本不断增加,使得FCA以及其他一些车辆制造商纷纷减少小型车产品。小排量的低油耗微型车已经落伍。
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FCA)计划退出欧洲微型车市场,放弃其在此细分市场中的领导地位。铃木退出中国就说明了世界小排量微车在逐步溃败。
从国内市场来看,蔚来等国产高端电动车品牌早已投放市场并得到一定认可。随着奔驰的电动车国产化的产品推出,加之未来的特斯拉的国产车型的推出,使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的纯电动化的线路发展更为丰富坚实,对车市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5、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最容易出问题的零部件有哪些
电动汽车想要普及,是整一个产业链的问题,而不单单就电动汽车本身的问题。目前,电动汽车的发展,面临的主要方问题还是集中在动力电池和充电上面,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动力电池
不论是续航里程焦虑、充电速度太慢,还是整车成本太高、二手车残值太低等问题,都离不开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做不上去,电池储能技术不突破,肯定就会影响整车的续航里程。同时大功率快充技术想要真正得到商业化,如何解决动力电池在快充状态过热过充的问题,也是当下的技术瓶颈。
目前动力电池的总体成本占到整车成本35%-40%之间,这么高的成本占比直接导致纯电动汽车的终端售价相对于同级别燃油车型而言,是要高出很多的。同时,由于这几年动力电池的发展很快,直接导致了前几年的纯电动车型的二手车残值是非常低的。
充电问题
这里所指的充电,不光是公共充电,还有私人充电。根据充电联盟的数据显示,当下私桩配建率也就不到7成,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则更低。物业沟通、电力报装是否顺畅就不谈了,就单单是否有私人停车位这一条要求,估计能满足的用户就不多了。
同时,公共充电桩也面临很尴尬的局面,一边是大量的充电需求无法满足,一边则是绝大部分公共充电桩的利用率是很低的,除了北京之外,其他城市的公桩利用率普遍都在10%以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目前公共充电桩缺乏有效的运营和管理,燃油车占位和充电桩布局不合理等都需要重点解决。
当下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主要问题还是集中在动力电池和充电上,如果动力电池的储能技术和快充技术能够得到突破,同时,充电便利性也能大幅度提高,则一定可以助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普及。
6、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是由哪些零部件构成
新能源车由电力驱动系统、电源系统和辅助系统等三部分组成。
电力驱动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器、功率转换器、电动机、机械传动装置和车轮。
电源系统包括电源、能量管理系统和充电机。
辅助系统包括辅助动力源、动力转向系统、导航系统、空调器、照明及除霜装置、刮水器和收音机等。
7、新能源汽车(纯电动)动力传递路线走向及部件名称
新能源汽车(纯电动)里面用的高压配电盒里面有铜牌、断路器、空开、接触器、软启、变频器、变压器、接触器、继电器、刀熔开关、浪涌保护器、互感器、电流表、电压表、转换开关等。
新能源汽车通常在大功率的电力下运行,电压高达700V(DC)以上,电流高达400A,对高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及高压零部件的选用有巨大挑战。从整车空间、整车架构的复杂度及成本考虑,业界广泛采用集中式高压电气系统架构配电。高压动力电源直接进入高压配电盒后根据系统的需要分配到系统高压电气产品,对如何保证整个高压系统及其各个电器设备的安全性、系统绝缘、电磁干扰及屏蔽、密封及耐振动等具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市面上的高压配电盒大都沿用工业高压配电箱的设计理念,其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都满足不了汽车工况的要求。例如,对于大功率的容性负载像电动机逆变器(Inverter)和电压转换器(DC/DC), 都需要进行预充电处理及状态监控。传统的电气线路很难做到有效的监控,极易造成高压开关零件的损坏,如端子粘连等。业界往往采用电气参数相对较高的产品解决这个问题,但在体积及成本上并不尽人意。http://www.okeycar.com/